登陆注册
2494700000035

第35章 佛教的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下)(4)

3.事理无碍法界。“事”,事相(现象);“理”,理性(本体)。现象与本体,无二无别,如水即波,如波即水,交渗交彻,无碍圆融。《华严经》提出了“事”与“理”相对的观念,作为“佛智”之一,以证明佛性是一个整体。然最早阐述事与理的关系的是《庄严经论》,而详加阐发的是《佛地经论》。唐玄奘在翻译《佛地经论》和《成唯识论》时,把“真如”固定为理体,从而使以往对“理”的含混理解得以确定。智俨继承地论师的思想,用“事”、“理”来贯通和说明圆融无碍的学说。法藏进一步肯定理事的关系是体用、本末的关系。他说:“事虽宛然,恒无所有,是故用即体也,如会百川以归于海。理虽一味,恒自随缘,是故体即用也,如举大海以明百川。”(《华严经义海百门》)理是体,事是用,体用相即。又说:“尘空无性是本,尘相差别是末。”(同上)“尘空无性”指理,“尘相差别”指事。理是本,事是末。华严宗人还提出事与理有五重关系:

(1)相遍,理完整、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事中。“能遍之理,性无分限;所遍之事,分位差别。一一事中,理皆全遍。”(《华严发菩提心章》)真理、本体不可分割,寓于每一事中。同时,事虽有分限,但全同于理,“有分限之事于无分限之理,全同,非分同。”(同上)事以理为体,任何一微细的事物都摄无边真理、本体。理与事如海水之周遍于波浪全体,无所不至;也如小小波浪的起动,影响及于整个海水。(2)相成,无理不成事,无事不成理,犹如由海水而成波浪,由波浪而成海水。(3)相夺,事是理的表现,是虚幻的,所以事应归属于理。万事万物唯有一理体,事灭则理显,此是由理以夺事。同时,理也不离事而存在,离事也无理,理也应属于事。

理随缘成事而理隐,此是由事以夺理。(4)相即,由上述三层关系进一步推知理与事相即,无差别的理体即差别的事象,差别的事象即无差别的理体,犹如海水即是波浪,波浪即是海水。(5)相非,一切事物本身自体的特质不变,理事各有差别,理非事,事非理,犹如海水非波浪,波浪非海水。华严宗人通过事理关系的论证,以图说明物质世界的虚幻、本体世界的真实,两种世界虽有差别而又互相统一,没有矛盾,从而说明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并不截然脱节,众生和佛也是圆融无碍的。

4.事事无碍法界。宇宙万事万物都从理体缘起。由于事与理圆融无碍,因此从理体缘起的此现象与彼现象,也是圆融无碍的。犹如海水与波浪无碍,波浪与波浪也无碍。法藏在《华严经探玄记》第一卷详细阐发了事事无碍的十个原因:(1)“缘起相由故”,事物相待而起,是相对的;(2)“法性融通故”,万物一体,即在同体上万物统一、圆融;(3)“各唯心现故”,万物都是心的显现;(4)“如幻不实故”,非实体;(5)“大小无定故”,无固定性;(6)“无限因生故”,无尽的原因所形成;(7)“果德圆极故”,佛教性果至圆;(8)“胜通自在故”,具有绝对自由的神通力;(9)“三昧大用故”,禅定的巨大作用;(10)“难思解脱故”,不可思议的解脱悟境。这是从事相分析和佛教修持两个方面去说明事事无碍的原因。在这十个原因中,法藏认为第一、二个原因最为重要,他特意又将第一个原因“缘起相由故”再分为十义:1)“诸缘各异义”,谓事物的体用各不相同,即事物的差别性;2)“互遍相资义”,谓万物互为因缘,相资相待,任何一物皆遍于他物,即近似于事物的普遍联系;3)“俱存无碍义”,谓上述差别性与普遍性具足而无妨碍;4)“异体相入义”,异体的事物能够相容;5)“异体相即义”,异体的事物能够相即不离;6)“体用双融义”,体与用互摄,相融无碍;7)“同体相入义”,任何一事物具足一切事物的本性,同体间相入无碍;8)“同体相即义”,同体的事物相即不离;9)“俱融无碍义”,异体同体相即相入,互融无碍。10)“同义圆备义”,由俱融无碍进而可知一切万有圆融无碍。这是对事物之间种种复杂关系的具体论述。

华严宗认为,四法界是一真法界圆融无碍的义相。所谓“一真法界”,是指绝对的不妄的融摄一切万法,是一切现象的本体,一切万有的“本源真心”。真心是清净不坏、平等无差别的,它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而展现宇宙万物。《华严经》以本性清净不坏、平等无差别的法界为“一真法界”。智俨融会大乘空有两宗,提倡真妄唯识的观点。法藏根据《华严经·十地品》的“三界虚妄,但是一心作”此系旧译本的译文,新译本译为“三界所有,唯是一心”。

的说法,在《华严经探玄记》第十三卷中列出十重唯识观,将阿赖耶识缘起和真如缘起统一于法界无尽缘起,倾向于一切唯心。法藏把一真法界视为“自性清净圆明体”,所以又称为“真心”、“净心”、“如来藏”。认为一切众生本来藏有清净的如来法身,如来法身即先天地具有的“佛性”,是为众生成佛的根据。法藏还认为,心是形成万物的原因,他说:“尘是心缘,心为尘因。因缘和合,幻相方生。”(《华严经义海百门》)“尘是自心现,由自心现,即与自心为缘。由缘现前,心法方起。”(同上)“尘”,客观事物;“心”,主观认识,心理作用。心是客观事物形成的基础(因),心和客观事物相和合、相接触,形成世界种种幻相。澄观也以“一真法界为玄妙体”,认为真心是宇宙万物所依之而起的体性。法藏力主一心为万物的本原,澄观则强调万物就是一心,宗密又把理法界归于本心,说:

“理法界也,原其实体,但是本心。”(《注华严法界观门》)他还强调真心是本来觉悟的,是一切众生先天具有的,他说:

一切有情(众生)皆有本觉真心,无始以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亦名佛性,亦名如来藏。……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即得现前。

(《原人论》)众生的心是本来觉悟的,是具足智慧和功德的灵知之心,昭昭不昧,了了常知,也叫做佛性、如来藏。一心是众生的本原,万有的本体。华严宗人把法界归于一真法界,归于一心,宣传心活动时能呈现一多相即、大小相融的微妙境界,如一夜之梦,飞行百年;一尺之镜,见千里影;一毛孔中,能容三千世界,从而进入奇异的圆融境界。

五、略评华严宗人不满意大乘空宗中道缘起的某些论点,以为心色皆无,一切皆空,那就有连成佛的根据和佛国天堂也逻辑地被否定的危险。他们也不满意法相唯识宗的阿赖耶识缘起说的某些观点,以为能变为境的识是真实的,而所变的境是虚幻的,这在理论上很难自圆其说。他们提出法界缘起论,认为客观现象是假,本体是真,同时本体和现象又相即相入,现象和现象也圆融无碍,以为这是最圆满的说法。他们认为这样就摆脱了空有两宗的理论矛盾和窘境。其实,这种缘起论的具体说法的变化,并不能解决矛盾,摆脱窘境。关于现象是怎样由本体派生出来的,绝对的真实的本体又怎么派生出虚假的现象,虚假的现象又怎么能和真实的本体圆融无碍,不同的现象之间又怎么能圆融无碍,等等,这些问题他们并没有作出说明,事实上也难以说明。

华严宗人以本体为真实、以现象为虚假的理论立场,必然带来论证上的一些困难。或许他们也意识到了这种左支右绌的理论困难,后来就愈来愈强调本体就是真心、净心、本心,而这种真心、净心、本心就存在于众生的心中。这样,现象和本体之间的关系,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关系,都在众生的心中解决,一切唯心,随心所变。这是借助于自我意识来解决矛盾,取消矛盾。

从古代哲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华严宗的法界缘起理论虽然是宗教哲学,但是它在阐述宇宙万物生成和描绘宇宙万物相互关系的图景时,也不时地闪烁着辩证的思想火花,比如普遍联系的观念,一体性、整体性和相对性的观念等。他们揭示了本体和现象、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多重的复杂的联系,如果我们剔除宗教性的内容,就可以发现若干值得总结的合理因素。

他们把宇宙视为统一的整体,又强调万物的相对性,彼此相资相待、相入相即,从而曲折地反映了客观辩证法。华严宗人的又一个哲学理论贡献是,运用和阐述了一系列哲学范畴,即通过理事、体用、本末、性相、一多、相入相即等范畴的阐发,程度不同地揭示了本质与现象、一般与个别、同一与差别、相对与绝对、整体与部分、原因与结果等若干对立范畴的内涵,丰富了古代哲学范畴史。

如果说,大乘瑜伽行派的理论,代表了印度佛教哲学思辨的最高水平的话,那么,也可以说,华严宗的理论是中国佛教哲学思维的巅峰。由此又可以说,华严宗的理论实质上是佛教哲学的历史性总结。

§§§第四节自心顿现论

前文提到,华严宗体现了中国佛教理论思维的最高水平,但这并不是说,佛教的中国化进程就此终结了,佛教的理论创造至此就停顿了。典型中国化的慧能禅宗,反对“藉教悟宗”,提倡“教外别传”,改革佛教,立意创新,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久最广、影响最深最大的宗派。禅宗在佛教思想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它排除一切烦琐的理论和实践,抓住佛教理论的核心和众生成佛的关键问题,强调精神的领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提倡单刀直入的顿悟。禅宗为佛教开辟了一条简易快速的新的成佛途径。

慧能从宇宙观的高度阐发顿悟成佛的根据,提出自心顿现论,强调诸佛和佛理以及万事万物都在自心即真如本性之中,他有两段非常重要的话,说:

……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敦煌本《坛经》)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如是一切法,尽在自性。自性常清净。日月常明,只为云盖覆,上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象参罗,一时皆现。世人性净,犹如清天,慧如日,智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忘念浮云盖覆,自性不能明。故遇善知识开真法,吹却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见(现)。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同上)“真如本性”,即真心、本心、佛性,指宇宙万有的本原、众生成佛的根据。“善知识”,具有较高的道德学问的佛教徒。“清净法身”,指成佛时所契证的最高的精神实体,即所谓“诸法实性”,也就是法性、本性、佛性、真如。这两段话的中心哲学思想,是阐发“万法在自性(自心)”的基本观念。慧能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自性(自心)派生的,都包含在自性之中。

万法之所以在自性之中,是因为自性是清净的,自性、自心就是法性、真心,由此也可以说,宇宙万物本身也就是法性、真心。慧能强调万事万物、一切现象都在自性(自心)之中,外部客观世界是由于“妄念浮云”盖覆本心而不能显现,如果去掉妄念的浮云,就能马上显现出森罗万象。这是明确地以自心为宇宙的实体、世界的本原。

慧能突出宣扬主体意识,把主体的价值抬高到“凌空蹈虚”的地步,说自心(自性)就是真如、佛性、真心,也就是说,自心是人人所普遍地共同具有的,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所不在的、灵明不昧的宇宙的“心”。慧能宣扬,自心显现,即真如本性显现,就能派生万物,包含万物。这是充分高扬人的心性作用的结果。

上述引文的宗教含义是,世人的本性原来清净,具有佛教的高级智慧,只是因为一向被妄念的浮云所盖覆,不能自我证悟。如果得到佛教道德和学问俱高的僧人的开导和帮助,生起佛教智慧,一旦去掉妄念,内外明彻,就会顿见真如本性,自成佛道。这是强调人人具有清净的佛性,人人只要对这种自身具有的本性有所觉悟就可以成为佛。由此慧能又说:“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敦煌本《坛经》)迷悟,即对佛性是觉悟还是不觉悟,是凡(众生)圣(佛)的唯一区别。人人先天具有成佛的智慧,只要一念相应,证悟自己的本心,就是佛。这样,成佛也不是另有佛身,而是自性就是佛;佛与众生的区别也只在一念之间、一刹那间。这就是慧能的“见性成佛”、“顿悟成佛”的学说。

值得注意的是,慧能所讲的自心、自性,既是宇宙的实体、世界的本原,又是众生的本性、成佛的根据;慧能所谓的佛,一方面是众生对自我先天具有的清净本性的体证,一方面也是显现本性,以包容万物,成就清净法身,即对宇宙万物的最高精神实体的契证。这是把人的本性和宇宙的本体统一起来,把心灵小宇宙和宇宙大心灵统一起来,这也就使个人的宗教道德实践和对宇宙本体的体认结合起来,把佛教的信仰和实践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带有审美创造的特色,把人引向一种宗教的审美世界。在审美世界里,心灵和宇宙是同一的。慧能肯定心灵自由,认为心灵可以创造和包容万物,突出地强调主体意识的地位;慧能提倡的审美创造——心灵小宇宙和宇宙大心灵的深度综合,都对尔后的中国思想文化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慧能的自心顿现论是深受中国固有的儒道两家人生理想论影响的产物,同时它又反过来深刻而强烈地影响了宋明理学的思想轨迹。

同类推荐
  • 钟吕丹道修炼入门

    钟吕丹道修炼入门

    钟吕丹道修炼入门是一本系统阐述有若千年法脉传承的钟吕丹道实修入门的专著。全书秉承师传风格,体现真修实炼。书中介绍了钟吕丹道的渊源和传承,论述了悟道心法和入门体系,详解了核心功法和辅助功法,方便读者理解和研习丹道养生。
  •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精神是印度佛教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而形成的。外来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两汉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附、迎合与调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传统儒道的共存并进、冲突交流,隋唐时期的相互吸收、独立创新,以及入宋以后的融合渗透、三教合一,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精神特质的中国佛学理论。中国佛学一方面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思辨精神和文化宽容精神,另一方面又融合吸收了以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等,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佛学精神。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法就像一颗很硬的糖果,对没有牙齿的人来说,这颗糖放在口中含着,能够尝到糖的甜味;对有牙齿的人来说,在口中咀嚼更能尝到那份甜味的质感。但是若不会运用,就像没有牙齿的人却硬要一口咬下糖果,牙龈可能会受伤、流血。所以,要深深去思惟、体会。魔是一种障碍,它有两种。一种是外魔,他会运用外境来扰乱修行者的心。另一种魔是内心自起的无明烦恼,它会扰乱、障碍自己的道心。人人本具佛性,只因被烦恼遮蔽而无法外露。就如铁器的本质原本就很坚硬,只要去除杂质就能制成精纯的器物。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妖孽横行

    重生之妖孽横行

    一代元婴修士花无烟意外重生,作为地球唯一的修仙者,看他如何纵横世间,阅遍天下美人!
  • 易逆

    易逆

    天地成,万物生,命运线是在阐释天机注定?入玄梦,预时空,先知的存在暗示着人不胜天?悟天道,纵众神,携天怨人怒是否篡历史改天命?破苍穹,逆乾坤,是在意味身不由己还是逆天逆地?亘古界,始宇宙,是灭世种族还是捍卫远古开天辟地?三层宇宙,须弥混沌,颠覆般的掌控谁甘心做命运的奴隶?他不是远古第一人,只是一个灵魂容器,然而他的任务只是改命逆天。
  • 神印皇座

    神印皇座

    这是一个失落的世界,这是一段失落的神话。少年古月应劫而生,持神斧,斩巨孽,开纪元,救苍生。百族争霸,妖兽横行,我们且看少年古月如何在蛮荒世界闯出一片新的天地。一切,都从蛮荒开始......
  • 逆象青春之笔仙

    逆象青春之笔仙

    大学校园内,一伙富有青春朝气的大学生,个个英俊潇洒美丽大方,友情,爱情,充斥着他们的大学生活,可是,却有暗藏的虚伪,恐怖腹黑心理,各类帅哥,各式美女,还有跨越性别的爱恋,揭露了已经颓废的一代人
  • 剩女闪婚:为何偏偏爱上你

    剩女闪婚:为何偏偏爱上你

    我,凝语柔,31岁又两个月,白骨精一族,转眼步入了剩女的行列,面对背叛自己的前男友,见过几次面的大帅哥,还有同居一室的小男生,一直暗恋自己的同学,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要如何选择,爱情,原来一直都在,只是我自己不愿意去接受罢了!爱情来了,没有理由拒绝,也没有理由问为什么!-3.23完结
  • 何妨说爱

    何妨说爱

    他是红遍小说界的作家,将小说改篇成电影的导演。在那桀骜不驯的外貌下,藏着的是一股不为人知的热情;五年来,他心系那偶遇在海边的陌生女孩。。。。。白云苍狗,原以为今生无缘再见,谁料,意外相逢,竟叫他们重燃爱火;纵使他是成千上万书迷心中大神,对她,他不是大神,不是作家,不是导演,他是个平凡男子。他只愿为她谱写爱的篇章、、、、然而,身在娱乐圈,当外界压力一波又一波来袭之际,他还能何妨说爱吗?还是,他只能。。。。。。
  • 让疯狂发生

    让疯狂发生

    大学是什么?一切都不确定!!多少人向往在大学校园里,宿舍就是一个家。每个宿舍就有家一样的多样性,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六个各具性格特色的舍友会发生什么疯狂的事呢?他们能否处理好相互的关系呢?一切在看了之后就清楚啦!大学,可入了大学会选择什么??
  • 尊临轮回

    尊临轮回

    诸圣争霸,帝皇争雄。远古强大的存在为何一夕之间消失。那群强大的圣者,号称万劫不死不灭,俯视六合八荒。。帝皇至强,动辄毁天灭地,摘星逐月,至强至圣,为何枯坐神秘门户前。为何天下再无圣者,再无帝皇传说。。。那神秘之门后的怒吼,如神魔在咆哮。。。那时空乱流海眼处为何鲜血长流。。
  • 盛世独宠之天玑

    盛世独宠之天玑

    前世,好友一碗汤药让她成为石女,她从身份贵重的国公府嫡女跌落成下堂弃妇,最后含恨而亡。悲愤而亡,幸得重生。这一世,她必会手刃仇人,所有害她的人,欠她的人,她誓要亲手讨回!这一世,她必会保持本心,活出自己的精彩!这一世,她也必要多生几个孩子,让那些前世看她笑话的人都睁大眼睛瞧瞧,她沈天玑并不是不能生的!呃……这什么破愿望?
  • 前世今生两世缘

    前世今生两世缘

    前世因,今世果。唐门机关术,邪教巫术,霍家剑法,御世心经,妖族傀儡术,五大武学世家齐聚玄关大陆,只为前世所发生的种种因。“前面那位姑娘,这是你掉的钱袋吗?”“唐戚,这百合花好看吗,送给你了。”“唐戚,我真名其实是霍之念,我是为了对付你才接近你的,对不起。”因造就了果,但也可以毁了果。最终的果究竟是美好,还是痛苦,这还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