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练课又是一周过去,齐一言备好一次课仍然要花一下午的时间,所幸的是基本上备好了练课的过程也就基本OK了,金老师对她的备课速度也便不赘言了。
周末小班教学,齐一言去听了组里另一位老师的课。这位老师的授课方式和金老师完全不同。
金老师上课比较爱和学生聊聊日常话题,课堂气氛活跃,但学生也不太敢造次,只对金老师又爱又怕。
而这位老师的风格则相近于公立学校老师的方法,课堂氛围不太活跃,但这位老师的废话几乎没有,按照教学目标,实打实讲授写作技巧。
坐在齐一言前面的学生,可能觉得无趣,偷偷低下头玩起了玩具。
齐一言想起了自己,以前她不爱跟班里同学玩,课上同桌也不会和她讲悄悄话,她上课时便爱做一些小动作。
尤其是高中被分在了齐中林的班上之后,体内的叛逆细胞膨胀,上课便不是做小动作便是睡觉看小说。
齐中林是管不住她的,但这位老师却能管住她的学生。
“黄浩东,你愿不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小时候发生过的趣事呢?”
齐一言前面那位叫做黄浩东的小朋友的手因为惊吓剧烈颤抖了一下,无措地站了起来,背弓着,头也低着。
这位王老师没有直接发火,而是继续用引导的口吻说着:“似乎你很爱玩,那么在玩、在游戏上一定有你独到的见解。来说一说,你最爱玩什么游戏呢?有没有在什么游戏中闹过什么笑话,或者看别的小伙伴出过糗,让你印象深刻?”
黄浩东依旧低着头,害怕得不敢说话。之后的课上也依旧保持着这种余悸,没有再玩了,而是处于游离状态。
有个别好表现的孩子将手举得高高的,替黄浩东把问题回答上来了,由于激动,有些话说得反复,甚至出现了许多病句。王老师含笑听完,这才将错误又委婉的方式支出。
齐一言将这一方式记在笔记里,之后每一位发言的同学,齐一言都仔细听着,把错误找了出来。
然而王老师却没有每一个学生的错误都纠正过来,有些说得语句混乱,但王老师却只抓了该同学的亮点去表扬。
齐一言疑惑极了。
课后,王老师主动问她:“听课有没有收获?”
齐一言点点头,又摇摇头。
“有还是没有?难道没有嘛?”王老师做了个沮丧的表情,叹道,“看来我这节课上得很失败。”
齐一言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王老师这样资深的教师,居然还用她收获有无失败来评判自己的课上得好坏。
王老师拍了一下她的肩,问她:“下午你还听我的课吗?”
齐一言点点头,于是王老师把一叠作文本交给她:“那你下午听完课,学生们写作文的时候,你把这作文批一批,怎么批可以看看前面,不懂的问我就好。”
齐一言将本子接过,问王老师:“王老师,为什么你上课的时候,那些同学讲得不对的地方你不马上指出来,而是等他们说完,这样的话,他们自己理过了思路,会先入为主,写作文不就依旧漏洞百出么?”
王老师看着她笑了:“你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并且也这样做过。但是,他们一说错就纠正,就等于一开始就在否定他们,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而且,打断别人说话是不礼貌的行为,如果这样做了,也不知不觉影响到他们,让他们也变成这样的不礼貌的人。”
齐一言点点头,终于恍然大悟。
下午批改作文,也终于明白王老师为何不指出个别学生的错误,而是只夸他们的亮点了。
有些孩子本身程度比较差,只能采取找亮点的方式帮助他们在作文上找到自信,从而提升他们对作文的喜爱程度。
在批着,王老师走过来特地关照了她一句:“写评语时,先说优点,再说比较容易改正的缺点,大缺点先别写出来,最后写上鼓励的话,别写得太虚。”
齐一言点点头,又去翻看正在批改的作文本上之前的作文,顿时明白了王老师的话。凡是王老师提到过的问题,在下一篇作文里出现的就少了。帮学生纠正错误,要选择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
齐一言感觉收获满满,瞬间也如打了鸡血,干劲十足。
周末晚上是不用上班的,但齐一言的干劲支撑她到了晚上八点多,她把王老师交给她的所有作文都批改完毕,这才下班回家。
出了学校大门,齐一言踏上往常走了那条路,很快回到家里,却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
直到她洗完澡,在窗台压腿时,才终于想到哪儿不对劲了。
今天她没有碰到陈绪!
想他干什么?齐一言晃晃脑袋,收了腿,坐到电脑前继续码字。
第二天又跟着王老师听课,又是批改作文到八点多,下班回家的路上,也依旧没有在路上看见跑步的陈绪。
反倒是到了家,她立刻便接到了杜孟如的电话。
“一言一言!”杜孟如激动极了,“我现在结束实习了,要回学校参加毕业答辩和毕业典礼。”
“嗯......”齐一言应一声,不明白杜孟如激动的点儿在哪儿。
“我爸要给我开一个毕业party,就在我们拍毕业照那天!我爸让我把同学们都请来,也把公司的同事叫上,那些个好朋友更要叫上,所以我来邀请你啊!”
“哦。”齐一言皱眉,有些顾虑,杜孟如叫上了公司同事,那她去了,必定会和田云伟遇上的啊,她想想都觉得尴尬。
杜孟如似乎也知道她的顾虑,游说道:“你不要担心主编嘛,分手了也可以做朋友啊,而且你不能因为主编,就把我们的友情至于不顾吧。咱友情的小船这么容易就翻了?”
齐一言说不过她,只好答应了:“那你拍毕业照是哪天啊?到时候记得提醒我,我担心我会忘记的。”
“一定!就下下周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