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9000000036

第36章 《周礼》成书于汉初(14)

古乐就是德音,是致治之极在音乐上的体现,其功能在和民心、化万物。《乐记》说:“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这段文字提到音乐的效用时,在敬、顺、亲三者之前都加一“和”字,成为和敬、和顺、和亲,这是很特殊的表达。敬、顺、亲三者可以用语言教,也可以用德音化,用德音化成者方可称“和”。所以,唯有德音雅乐,才能奏于庙堂,播于四方,化育万民。

新乐不然,“进俯退俯,奸声以滥,溺而不止;及优侏儒,糅杂子女,不知父子。乐终不可以语,不可以道古”,“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荀子也批评说:“姚冶之容,郑、卫之音,使人之心淫。”如此不堪的新乐,势必对人的心志造成消极影响。

子思学派礼乐思想的核心,是要从内到外系统地解决人性与道德浑然一体的问题。楚简云:“乐,内也。礼,外也。礼乐,共也。”又云:“德者,且莫大乎礼乐。”音乐能够从根本上左右心志的走向,可以化性。因此,“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故先王必托于音乐以论其教”。礼教与乐教,缺一不可。但从功能上来说,乐教优于礼教,所以说:“笑,礼之浅泽也;乐,礼之深泽也。”在缘情制礼的理论体系中,最终极的目标,就是要将人性引向道德境地,《诗序》说:“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性自命出》说:“始者近情,终者近义。”两者的主旨完全一致。

四,余论:东周礼乐思想与孔子

从商代盛行的致敬鬼神之礼,到西周出现以道德为核心的礼制,再到东周形成的以心性学说为基础的礼乐思想,是先秦之礼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礼乐思想的形成,使礼走入理论之境,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堪称中国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现在的问题是,子思学派创立的礼乐思想,与孔子思想的关系如何?

为回答这一问题,先要提及应该注意的两个现象。首先,东周礼乐思想以天道、性、命等范畴为核心,这恰恰是孔子很少谈及的问题。众所周知,,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贡也曾经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其次,在孔子的言论中,“礼”虽然时常被提及,但其内涵相当模糊。孔子关于礼的论述,往往义随文出,没有固定的边界。因此,我们很难得到一个孔子关于礼的明确的概念。孔子喜欢音乐,但留下的论述不多,《论语》记他与大司乐的谈话:“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这仅仅是一种描述,而不是理论性的讨论。孔子喜欢礼、乐连言,但我们不清楚孔子对礼乐的定义究竟是什么。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它与心性之说没有太多的联系。孔子屡言自己向往周公之典,因此,他所说的礼,实际上是指周代的礼乐制度。

既然孔子所说的礼乐,在概念和体系上都与子思学派大相径庭,那么,师徒的学说是否就没有学脉关系可寻呢1鄙见,孔子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论及天道、性、命等问题,也没有开启心性学说的体系,但他至少在如下两个问题上,为子思等弟子指出了理论方向:

第一,是孔子非常强调的“中庸”的概念,他认为中庸是最高的道德,也是民众最为缺乏的道德:“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也是判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准: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但是,什么是中庸?为什么说中庸是合理的?为什么人要追求中庸的境界?凡此,孔子都语焉不详。而子思做《中庸》,正是要在人性的层面上论证和展开孔子的“中庸”思想。

第二,孔子之学是“为己”之学,即学习是为了提升本体的境界,因此他强调修身,《论语》中谈修身处,可谓屡见不鲜。孔子将修身作为治国、平天下的起点,其中最为强调的是“反求诸己”。作为孔门高足的子思,沿着反求诸己的方向从内心去探求中庸至德,就必然会从性情中去寻找答案,由此而提出天、命、性、情、心、志等等范畴,就是顺理成章之事。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东周礼乐思想直接发端于孔子的思想。子思心性学说的提出不是对孔子学说的颠覆,而是一种基于母体的分蘖。

原载《清华历史讲堂初编》,北京,三联书店,2>>7

附录五 亡尤室问学偶记

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错爱,决定重版我的博士论文《<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我得以完成博士论文,日后在学术道路上能略有寸进,皆拜业师赵奉生(讳光贤)先生之赐。当年在先师的书房亡尤室问学请益之情景犹在眼前,然先生仙逝已六载,何其怅怅!值此论文付梓之际,谨摭取师徒情谊之往事数端,以申思慕之忱。

一,知遇之恩

我的故乡江南水乡无锡,乃是太伯奔吴之地。城不大,邑人有“城围九里十三步”之说,但经济富庶,文风鼎盛,历史上出过顾恺之、李纲、尤袤、安国、顾宪成、高攀龙、顾栋高、秦蕙田等名家。

近代则出过薛福成、华蘅芳、顾毓秀、唐文治、丁福保、周培源、王昆仑、荣德生(荣毅仁先生之父)、钱穆、钱锺书、华彦钧阿炳’、杨荫浏、许倬云等名人,当地士庶,无不浸润其中。民国时期,无锡为全国教育之模范,中小学之师资非同一般,钱穆先生在《八十忆双亲》中曾详加追述。流风遗泽所至,我亦幸遇诸多好老师,其中影响最大者乃初中语文老师陈龙海先生。陈老师早年就读于著名的无锡国学专修馆,与《人民日报》前总编范敬宜先生(现为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同窗多年,情同手足。陈老师博闻强记,学养湛深,深受学生崇敬。我是语文课代表,得陈老师教诲之机会自然多于其他同学。当时我痴迷于文学,泛滥于小说、散文之中,不知所归。后经陈老师点拨,开始读游国恩先生的《中国文学史》(记得有四大册)、刘绶松先生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等,渐知为学当知端绪。陈老师稔熟清代学术,我耳闻目濡,亦粗知有文字训诂之学。陈老师对我偏爱有加,希望我将来从事文史,我也颇以此自任。

不料,历史总是与人捉迷藏。我1965年毕业时,学校指定我报考南昌航空工业学校,旋即被录取,往昔夙愿似乎就此中绝,注定要成为工业机器之一枚螺丝钉。次年,“**********”乱起,学校停课,赣省武斗,闻名遐迩。我等既无拳勇,唯有回家乡做“逍遥派”。即便如此,仍遭无妄之灾,被卷入某一假案之中,检讨,批判,隔离反省,见斥于公众活动之外,身心俱创。万般孤独之中,求学之心重萌,暗自开始读书。由于某些特殊机缘,觅得一部清人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如获至宝,由此窥知文字之学。数年之后,进而学习卜辞、金文,逐字摹写《甲骨文编》、《金文编》等书。

之后,有幸拜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孟世凯先生,得其指教,遂系统研读林义光的《名原》,唐兰的《殷虚文字记》、《说文古文考》,董作宾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郭沫若的《殷契粹编》与《两周金文辞大系》,容庚及张维持的《殷周青铜器通论》,陈梦家的《殷虚卜辞综述》,岛邦男的《殷墟卜辞综类》等名家大著,兴趣益浓。每日篝灯夜读,尘世烦恼顿消。时我在中学任教,课务繁重,难以专心于此道,内心苦闷无似。

1982年秋,我获准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进修一年,期间撰成一篇考释甲骨文之论文,孟先生躬亲指导,并请李学勤先生审览,得到首肯。随后,依孟先生之命,将拙作呈请奉生师指教。我到北京师范大学进修之初,曾礼节性地拜见过奉生师,然交谈不多。若先生对拙作嗤之以鼻,我将如何自容1不免心中惴惴。故拙作送去后一月有余,始终无勇气登门仰问。某日,孟世凯先生陪同西北大学刘宝才先生来校看望奉生师,命我随往。始料未及,刚进门,奉生师即热情招呼我,说:“论文已看过,写得不错。”我真是喜出望外!师又问:“文章准备在何处发表1”当时学术刊物不多,发表论文很难,我区区一后进,岂敢存此奢望。故先生一问,不禁有些惶恐,想了一下,便小心地说了某杂志之名。奉生师说:“这杂志级别低了些,我看在《考古》上发表为好!”之后,先生亲笔致函《考古》杂志周永珍先生,推荐拙作。我名不见经传,而处女作能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微奉生师之力,难以想象,对我鼓励之大,无法形诸笔端。

此后,奉生师与我有几次长谈,详细地询问所读何书、有何心得、对未来有何想法等,并希望我报考其硕士研究生。我所在中学领导对我关爱尤深,希望我将来,接班”。故我若提出“跳槽”,校方殊难同意。先生听后,陷入深思,不再说话。

暑假将临,我结束进修,行将返赣,特向先生辞行。先生让我坐下稍候,随即取出纸笔,给我单位领导写信。先生言辞恳切地希望领导从大局出发,放我应考,其中印象最深之文句为:“如蒙同意,我五内俱铭。”回到单位后,先生数次来信询问我处情况。到硕士生入学考试报名之时,单位主管领导果然不肯放行。无奈之余,我出示先生信函及《考古》杂志之用稿通知,领导看后旋即改变态度,同意我报考。

1984年硕士生入学要考六门课,前所未有,亦未再有,可谓空前绝后。我既要完成繁重之课任,又要备考如此之多之课程,辛苦无似。赴考首日,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兆头不错,考试亦觉顺利。

考后不久某夜,暴雨如注,闪电划过,接着雷声隆隆,我不禁想起《西厢记》里“只听春雷第一声”的话,次日果然接到先生来信,他用“一举夺魁”一词,告诉我六门课成绩皆好,录取已成定局。我手捧先生来信,翘首北望,心潮难平:人生虽漫长,但关键处只有几步。而考取研究生,是我人生最重要之转折,凡此,皆由先生所厎定!

二,侍坐问难

1984年秋,我始忝列于先生门墙之下。1986年,北京师范大学首次实行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制度,经先生推荐,并经考试,我成为这一制度的两位幸运者之一。1989年,我博士毕业留校工作。1999年,我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与先生朝夕相处之十五载,侍坐问难,叨陪鲤对,幸得先生亲炙。先生之学浩瀚,予之所得,不过万一,《庄子》云,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此之谓也。虽然,犹多有启发我之愚钝者,爰述如下。

学贵有疑

先生191>年2月24日生于江苏奉贤县(今属上海市),师承史学泰斗陈援庵先生。援庵之学,本于乾嘉朴学,推尊昆山顾亭林,服膺嘉定钱竹汀。乾嘉之学,长于考证,善于发问起疑,某些历代学者深信不疑之文献,经由清人之眼,破绽立见,故谈乾嘉不能不谈考据。援庵先生云:“考证为史学方法之一,欲实事求是,非考证不可。”“考证贵能疑,疑而后能致其思,思而后能得其理。”援庵先生精于考据,其代表作《元也里可温考》、《元典章校补》、《元西域人华化考》、《明季滇黔佛教考》等,皆是以考据解决史学难题之典范。

先生踵武援庵之学,注重考订史料,辨正史事。先生在辅仁大学原本研究明清史,所作《明失辽东考原》、《清初诸王争国记》,皆是考证力作。2>世纪5>年代院系调整后,因工作之需,先生改治先秦史,对《诗经》、《尚书》、《左传》、《逸周书》、《史记》等文献,以及甲骨、金文等史料之研究,无不贯串考证,故先生2>世纪8>年代出版之文集即以《古史考辨》为名。

我在硕士生面试通过后,请先生指定学习书目,以便在开学前之几个月阅读。先生命我购置顾炎武《日知录》、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崔述《崔东壁遗书》等考据学之名著。先生十分推崇清儒崔东壁“考而后信”之理念,认为古书情况相当复杂,除故意伪作之书外,真书中或杂有伪作、伪书中或杂有真书,当细加鉴别,切不可盲目尊重,信手引用。先生常引孟子之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以及《诗经·郑风·扬之水》“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之言教育我辈。先生云:“优秀之史家,当具备史才、史学、史识、史德四者。四者之中,史德乃史家不可或缺,其余三者之中,史识最为重要,史识即眼光,即是发现问题之能力。要读大家都读之书,而能发现大家都未能发现之问题,此即终身最,需要培养之能力。解决问题,当如老吏断狱,慎之又慎。”

注重史料年代

历史乃按年代顺序发展而来,年代是历史学之标尺,唯有将史料之先后顺序厘清,史学研究方有可靠之基础。先生在多次谈话中提及,顾颉刚先生之卓识令其钦敬。顾先生研究古史之基本方法,是将史料按照年代顺序排列,然后考察其演变之脉络,由此发现:文献所载古史人物,年代越晚者人物越多、越早,如《尚书》追述古史,仅及于尧、舜;及至战国,始出现早于尧、舜之黄帝;而西汉文献则又有早于黄帝之盘古。依照常理,年代越早则所知古史越多,而周秦文献显示之古史系统正好相反,年代越晚则所知古史越详,汉人居然能知周人所不知之人物,此乃有悖于常理者。顾氏据此认为,中国古史系统乃是,层累地造成的”,有后人层层累加之成分在内,故当做彻底清理。

先生非常认同顾氏理念,对于史书、史事之年代研究可谓不遗余力,其中最令人感佩者,乃是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先生围绕此专题发表之文章最为集中,先生自云,他晚年所做之事,仅此一件。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而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之古史纪年断自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其前均付诸阙如。因而,探求共和以前之纪年,成为先秦史研究之重要课题。自西汉刘歆以来,中外研究者多有孜孜于此者,因研究角度不同以及对史料理解之差异,结论极形分歧,达四十余种之多。为研究这一难题,先生以古稀之年开始研究古代天文历法,与南京紫荆山天文台张培瑜书信往还,几可盈箧,并成为挚友。先生每每终日推算古历,与铜器铭文验证,相当投入。某日早晨,我去先生家,先生正伏案写作,见我来前,兴奋无似地说:昨夜思考某件铜器年代,转辗反侧,不能成眠。及至半夜,灵感忽至,于是披衣下榻,一直写至现在,尚未用早餐。先生对学术之执著,于此可见一斑。

先生研究克商之年,乃是将《尚书》、《诗经》、《汉书》等文献与四十多件年、月、月相、日干支俱全之铜器铭文配合,再对照先秦历法,以求最大限度符合各种史料之记载。经过多年探究,提出武王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45年之说,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当时正值北京市政府求证北京城之始建年代,由于北京城始建与武王克商之年在同一年,因此,市政府组织专家对武王克商之年之各种结论进行筛选,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认为奉生师之结论最为可信,因而极力推荐,终为市政府所采纳。”1994年,北京市庆祝建城,#>#周年,即是对先生十余年辛勤研究之肯定。

重视考古与文物研究

研究先秦史,最大之困难在于,文献少而难读,因而不得不旁求文献以外的材料,包括传世金石材料与考古材料。遗憾的是,研究先秦史者往往不重视考古,做考古者则忽视文献,史学界与考古界各为畛域,很少沟通。先生认为,研究先秦史,必须重视考古与文物研究,否则就不能站在学术前沿。

同类推荐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李达唯物史观思想研究

    李达唯物史观思想研究

    本书主要论述了李达唯物史观思想的历史生成、中国第一个唯物史观思想的体系化、唯物史观与李达中国经济问题、唯物史观与李达社会主义理论等。
  •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 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 称为一家。
  • 曾国藩冰鉴(第八卷)

    曾国藩冰鉴(第八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热门推荐
  • 邪雕

    邪雕

    传说,河神柳傲痴酷爱雕刻,其雕刻之物甚至有一些被赋予了生命。为了打造一把无上刻刀,河神搜寻了无数的至宝,花费一千六百多年时间,终于炼成了一把至刚至阳的无上好刀。名曰“噬日”此刀刚一炼成,就被许多贪婪之辈窥视。在诸多贪婪之辈的带领下,上位界面发生了一场由此神刀而引发的战争,战争整整持续了四百年。期间,仙神死伤无数,河神也因此而陨落,并随着他的刻刀一起坠落下位界面,从此不知所踪。事情到此本该告一段落,但却因仙神死伤太多,仙灵之气大量遗散,天地间竟因此而诞生了一种奇物;“诸婴”此物的诞生之后,立即潜伏到了万千下位界面之中,一直沉睡至今。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流浪桃花园

    流浪桃花园

    一个叫小夜的现代流浪汉,无奈街头遇现实同行勒索,经反抗殴打被丢下河边。缘遇穿越到桃花园,结伴认识桃花园等同龄人,开始了一段热血沸腾的人兽大战、传奇通关……
  • 神虚天地

    神虚天地

    无尽的混沌,无尽的虚空,孕育一界,名为神虚。一张图画,一场大战,一局阴谋,就此展开。
  • 魔鬼成语

    魔鬼成语

    本书分为人性的张扬、世态的感悟、思维的花朵、文化的传承四辑。从生命的价值、做人的真谛、审美的情趣、合作创新精神等方面理解成语蕴含的文化精华。
  • 听说你喜欢我(曾用名:一个人的一往情深)

    听说你喜欢我(曾用名:一个人的一往情深)

    影视+出版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但总有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这团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我带着我的热情,我的冷漠,我的狂暴,我的温和,以及对爱情毫无理由的相信,走的上气不接不下气。我说,你叫什么名字。从你叫什么名字开始,后来,有了一切。——梵高******************************************“你叫流筝?”“是……是的……”“听说你喜欢我?”“嗯……是……我……可是……”“那我们结婚吧。”“哦。好……啊?”阮流筝心里有一条星河。它属于一个眼睛里银河一般潺潺流动着碎碎星光的男子。她用了很多年去爱他,又用了好些年去忘记他。她曾经以为,忘记是一件不那么难的事,后来的后来,当他对她说“流筝,忘了我”的时候,她才知道,有的人,哪怕穷尽一生的时间,也是忘不了的。他是她的丈夫。她叫他宁学长,叫他宁医生,叫他宁老师,却独独地,从不敢叫他老公,甚至不曾叫过他的名字。他娶她,吻她,拥抱她,将她变成他的女人,可是,却从来没有认真看过她,她甚至怀疑,若她汇入了人群中,他会记不得她的长相。她穷尽了所有的力气去爱他,他亦待她温柔体贴,但凡她要的,他无一不满足,大到房子车子,小到他亲手做的巧克力,只要她说,他也会背着她从街头到街尾。会给她剪指甲,会给她扎头发,甚至,一个男人,还为她缝过掉了扣子的衣裳,对于外科医生那双灵巧的手来说,这些都算是学以致用。人人都说他是好老公,她拯救了银河系才能嫁他,可是她知道,他是银河系里一颗星,她不过地上一个人,星固然明亮耀眼,却离她千里万里远,他待她所有的好,不过用来抵消他的一句对不起,只因他心口那颗抹不去的朱砂。
  • 过冬法则:40家杰出企业渡过金融危机的策略

    过冬法则:40家杰出企业渡过金融危机的策略

    具体介绍了40家杰出企业的过冬法则,希望这些企业的过冬经验,能帮助广大企业尽快走出困境。经济观察报投入了大量的采编队伍,对各个行业的知名企业进行了采访,对金融危机下联想、阿里巴巴、松下、阿迪达斯等企业的现状及这些企业在危机下的应对之策等进行了精雕细描,并对此进行了总结。
  • 曼珠沙华的秘密

    曼珠沙华的秘密

    孟婆汤碗已空,你踏上奈何桥,心静如水心沉如石,我合上乱花枝,心痛破碎心死无望。
  • 重生之文学巨擘

    重生之文学巨擘

    重生了?自带金手指?什么?你说这个世界从清朝康熙时期就走向了岔路?曹老爷子和蒲老先生都没有了?那能问下《红楼梦》和《聊斋志异》还在吗?你说毛爷爷也没有了?呃……这个,那个他老人家的作品有没有呀?干脆你把不在的人的列个名单给我好了,顺便在把他们的作品复制给我。等等,你说我抄袭?搞清楚,我这是无私的帮助他们的作品扩大影响力。你问为什么署的是我的名字?难道帮人忙不需要酬劳啊。
  • 解读人生智慧密码之九:心态影响智慧(上册)

    解读人生智慧密码之九:心态影响智慧(上册)

    人生的智慧与经验告诉我们:追求需要了解人生的轨迹,而成功则需要科学地认识自己。人生的成败,究竟是命运主宰的还是自己创造的。探讨与预测人生的发展,是一门学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生的未来是由现在的自我多种要素决定的。本套丛书集当代多家的研究成果于一体,系统地阐述了各种要素对人生历程的影响,它通俗易懂、体例活泼,重点突出,内容丰富,风格清新,读者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享受与愉悦。人生测试,目的是为了创造美好的人生未来。愿本丛书能给读者带来发现自己的快乐,带来明天的幸福人生。
  • 重生之梦忆澜湘

    重生之梦忆澜湘

    以前的她渴望亲情,爱情,以为所说的天长地久,却不知正因她的善良将自己伤的透彻。再睁眼,她已不是当初的她,什么姐妹情深,什么爱情,她今生再也不屑。谁知命运非要捉弄她,一道圣旨将她嫁给病怏怏的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