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2500000006

第6章 碑帖与民间书法

1

清代以来,帖学与碑学争论不绝。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帖,什么是碑?

其实是两者纠缠在一起,看似容易分类,实则难辨难解。

帖的原义据《辞源》中所说:“帖,以帛作书,书于帛者曰帖。”在隋唐时,帛书尚未绝迹,其时凡属写字的小件,皆称之为帖。现在帛早以为纸所替代,帛书已经退出历史。如是,我们就会比较清楚地了解,帖的本义是指写在帛或纸上的书法真迹。当代印刷技术高度发达,通过影印、彩印,我们看到历代墨宝原貌已经不难,这在二百年前就难以想象的。

碑最初是竖在地上的石头,碑分有字无字。武则天墓前矗有为无字碑。书法中的碑是指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其涵盖的范围包括秦代的刻石,汉代的摩崖、题刻,以及六朝、隋唐的墓志等,比较正式正规。从文字风格来说,碑上篆书、隶书、楷书较多,也有一些行楷,但真正的行书和草书极少。

现在问题就来了。古代纸帛上的书迹,即帖的留存、流传、临写,也需要刻石拓印。像宋代的《淳化阁帖》这一官方国家书法工程,先把名家真迹刻到木板上,再进行拓印,装裱成册,供人临习。如清代有《三希堂法帖》等。这些上石的帖除楷书外,还有简札,所以有大量的行草小楷,与碑相比,字形书风就要丰富得多。由于木板极易损坏,后人就把《淳化阁帖》也摩刻上石,所以很多“帖”,实际上也是从碑上拓印的,也可说是碑。

真的碑帖难分了吗?

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即使同是刻在石上的文,也可以分为两种:

碑是用朱砂写在石上(书丹)刻成,北朝一些碑刻甚至不用书丹直接奏刀,像《龙门二十品》中的一些作品,它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就是石上的文字。因刀法不同,与书丹原迹或有所出入,同时也可能融入了刻工的一些发挥和创造。

而帖必须忠于原作,通过摹勒上石,先用薄纸描摹下来,再覆在石上,刀工极细,力求刻成后效果与原作毕肖。因此好的刻本,仅下原作一等。但因一代一代,书生众多,都要临帖写字,名帖刻石风化损坏严重,或经多次翻刻,去真迹已远。但好的刻本,仍然弥足珍贵。前些年上海博物馆曾从国外高价购回《宋拓淳化阁帖》[上海博物馆藏《宋拓淳化阁帖》,原为美国安思远所藏,其中卷六、七、八三册经宋贾似道、元赵孟頫,明末孙承泽,清安歧、钱樾、李宗瀚,民国李瑞清、周湘云、蒋祖诒、吴普心等收藏。据考证三本为宋原刻真本。],即是一例。

但依然有一些不易区分。唐初就已有行书入碑。如果我们可以认定现存长沙岳麓山的李邕行书《麓山寺碑》还是碑的话,像唐僧人怀仁《集王字圣教序》,则是为了保存王羲之的真迹而立碑,刻工精细;此外,禇遂良《雁塔圣教序》、颜真卿《勤礼碑》、柳公权《神策军碑》也都保留了原作的神貌,可以说既是碑,也是帖。

一般地说,碑和帖都需要广泛地临写,特别是一些名碑名帖。但由于学书者爱好的不同,所受碑帖的影响有异,或者学书的路径有别,最后自己“创作”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受帖影响大的会有“书卷气”,从碑、摩崖、钟鼎文得力大的,会有“金石气”——这也构成了中国二千年来书风绵绵不绝的基本格调。

2

近百年来,由于考古的发现,出土了大量简帛,还有藏经洞发现的敦煌遗书,保存了大量汉唐时期古人的书迹,给我们研究汉字书写的流变,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料。历代事实上都有简帛等出土,但如此大规模的集中的发现,应该说是20世纪书法史上的大事。

由于这些书法者多无名,还处于社会的中下层,因此有研究把它们称作“民间书法”,作者是否真正是民间人士还可以讨论。

或许受浮躁的学术及社会风气影响,以新发现的民间书法,来贬低颠覆传统的书法理论,否定书法历史在书坛大行,这应该引起注意。

首先,是全盘彻底否定帖学。

华东师大博导沃兴华教授断定,至清代,以二王为代表的传统帖学,在笼罩书坛一千多年之后,“终于山穷水尽,一蹶不振”了。他“从表现形式上分析,帖学大坏的原因是一味求圆。帖学末流形而上学地将‘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逆锋起笔,和‘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的回锋收笔误解成封闭式的藏头护尾,在线条两端重重按顿,如同两个圆形的句号,截止了点画的运动态势,同时把向外拓的结体也变成向心、内倾的一个圆,大圆、小圆,环环相扣,毫无张力可言,过圆的线条和过圆的结体使作品气息萎靡,神采黯然,生命的激情丧失殆尽。”“帖学大坏的原因是一味求法。”[沃兴华:《敦煌书法艺术三题》,见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历史文脉篇》,633页,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真不知道沃教授是啥眼神,能从历代无数文人字中,看出无数个圆,而且还“大圆套小圆”来?

这种罔顾事实的高论,很可能只是教授一时兴起,图个嘴爽,而不是他的视觉有问题。想想,清嘉、乾两朝的帖学四大家,刘墉、梁同书、王文治、翁方纲的作品——刘墉点画丰腴浑厚,用笔平淡舒缓;梁同书90岁还能作蝇头小楷,他擅长行书,运笔流转纯熟,书风俊迈洒脱;王文治善用淡墨,萧疏秀逸;翁方纲长于草书、楷书,结体稳健,笔沉墨重。哪个人书法是“大圆套小圆”的?

比如,当时梁同书的名声就远播海内外。日本、朝鲜等国都出重金求购。当时的日本王子爱好书法,就将自己的书法托商船带来,请他评定。东南一带士大夫的碑版和道观寺庙的匾额,他总是有求必应,而地方长官请他写字,却往往几年不见回音。此外,钱沣、汪士鋐、张裕钊等名家,都有各自的面貌。更有江苏金坛书家蒋衡(1672—1743),喜好游历,15岁从《大瓢偶笔》的作者杨宾学书,后足迹达半个中国,到处访碑问帖,获得不少唐宋以来著名法帖,并临摹了300余种,集录为《拙存堂临帖》,也获得了很大成功,书法扬名大江南北。——由此看来,到清代“帖学大坏”,二王书风“山穷水尽,一蹶不振”这个结论是没有根据的。

平心而论,清代书风总体偏弱,是因为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力推赵孟頫和董其昌,上有所好,朝野人士群起而效之。另外,清代政治文化环境也比较严酷,屡兴文字狱,文人噤若寒蝉,专事书法小技,难有作为。直至晚清碑学的兴起,书坛万马齐喑的局面才被打破。无论是蒋衡还是邓石如,都是布衣终老,还有“扬州八怪”所取得的成就,表明体制外书学,思想的约束还是要少得多。

沃兴华手拿“一味求圆”“一味求法”两顶帽子,一再把“帖学大坏”的时间往前提,他说:“宋以后,一味求圆和一味求法的理论与实践将帖学推上了绝路。针对病入膏肓的帖学,晚清书家以碑学救之,然而碑与帖在书写工具及用笔、结体、章法、风格方面都大相径庭,相互间缺少沟通,因此很难奏效。”在他看来,中国书法的衰绝在元明时期就已开始,至清代即差不多“气绝”了。他提出:“要改良帖学,最对症的药还是敦煌遗书。”“立足于历史与当今民间书法的基础之上”,去另造一个书法高峰。[沃兴华:《敦煌书法艺术三题》,见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历史文脉篇》,637页,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沃教授此番高论,显然是不客观的,也缺乏起码正确的历史观。两千年来,帖学与碑学共同组成了我国书法浩荡的主流,如按教授的作派,舍本求末,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和优秀传统,将会被糟塌殆尽。

中国书法的衰落应该是在近现代,首先汉字书写工具的变化,进入当代更是因为打字和电脑的普及,毛笔书写退出了应用,日常用手和笔写字的人大大减少。如果是气绝,就不是改良,而是抢救的问题——因此书法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正当时。作为文化遗产来说,最主要的前提是保护和传承,而非全盘否定和挞伐,我想这点应该没有异议。

未必是大道之后的归真。沃华兴“对历史上的文人书法不再抱有一丝好感”。至于他开出的“敦煌遗书”这一书法的“西北偏方”,有没有功效?还不好说。至少在旁人看来,对于服用此方后沃教授的“野蛮书风”,评价并不高。

书法研究者姜寿田说:“沃兴华对民间书法的取向则不无偏狭,他几乎心无旁鹜地全身投入到敦煌书法,而较少对其他类别的非自觉书法发生兴趣,至于文人书法,沃兴华更是唯恐避之不及。”“在创作中几乎原生态地照搬敦煌书法并肆意渲染敦煌书法中的丑拙、怪诞和非理性。”“他将敦煌书法中的变态推向极致,扭曲变形,复合牵连,冲破一切法度和秩序,用笔中锋原则和书写性被彻底弃置,破锋、拖锋、散毫无所不用其极。沃兴华似乎要彻底解构汉字的常规审美形态,打散汉字,以极度变形来重建书法审美秩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写关系’。因而,自我情感成为想象成为书法创作的最高原则。”[姜寿田. 《现代书法家批评》,238页,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9。]

可见“创新”虽无把握,立异却有决心,不管它是否还是书法。

如是,我们便明白了,沃兴华所谓的“意临”,都是在以自我为中心虚幻的“想象”中进行的。以民间书法的名义进行“打散汉字”的破坏性努力,于书法是极其有害的,况且他还是以此为业。

3

需要研究一下“民间书法”的含义。

如果搞明白了“民间书法”,也就懂得了“敦煌遗书”的属性。

民间从本义上来说,是相对于官方而言,而不是“文人”。汉字的属性通常表现为音、形和义。那么,官方书法,应首先体现在与官方有关的社会普遍应用的文字书写上。如公文、告示、典籍(包括佛经)抄写、科举、教育和应试、立于庙堂的碑刻等等。由是我们知道,像出土于甲渠侯遗址的“居延汉简”,其实不是民间书法,而主要还是不太正式的“官方书法”。

“民间书法”应是私人的、小众的、家庭和友人之间的,包括那些手札和草稿。而文人是社会的一个阶层或群体,如商人、官人、农人、军人等。在古代,能够写字的都是有文化的,“文人书法”有约定俗成,大约是指字里行间透出的书卷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便是二王的一些法帖,无论是叙事记景,书信往返,也多是民间性质。

其实,民间书法,应该指的是无名书家,或生活于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或匠人的书作。在汉、两晋和唐代,相较于达官显贵出身的书家,应是社会中下层的“平民书”。虽然其书迹参差不齐——这也与他们生存年代和生活状态相仿佛,但其中不乏佳作,有以往未见的大胆笔墨技法。

古人把书法按神、妙、能区别,虽然列入这三档的书家和作品未必全面、精到、准确。应该说,能入品的,都有相当的水平,已经很不容易了,但还有大量不入流的。“不入流”者主要为民间或官方的日常书写。试想一下,在人人“拿笔作刀枪”的“文革”时期,不说内容,满街的大字报,有几张在文字书写上稍有可观?

为了写这本书,在书法的世界封关锁山,寻微发幽。已逝的岁月薄雾如纱,可夜暗中总有星光闪耀。

晚上写了一会儿,读二王杂帖,再观《王居士砖塔铭》。

砖塔铭作者是敬客,姓敬名客。初唐人,生平不详,书上说他是无名书家。我想在当时地方上,敬客应该还是小有名气的,否则王居士身后不会请他写。在唐代,请人写墓志铭需要不少花费,特别是请名家高手。据说有人生前就吩咐家人,将所有田产都赠于白居易,请他留下墨宝,以留名千古——从现在出土的两晋、隋唐墓志看,古人也确有远见,后世字能留名亦能留。从书法成就看,《崔敬邑墓志》、《张黑女墓志》等都相当高妙。崔敬邑、张玄等人生前显赫,死后也不寂寞。不管魂归何处,至少其名借无名书家的墓志而存。王居士家境贫寒,自然请不起大家名人,但敬客这个无名书家,出手同样不俗。其笔势近乎虞世南、褚遂良,但又较虞、褚简顺,结构平稳,变化较少,不如虞、褚两家书法变化多而微妙,因而也显得更古朴一些。敬客所书字体清朗流美、婉约秀丽,只是骨力稍弱。因为生平不详,就很难断定虞、褚字体是否是当时流行的书风,还是敬客学过虞、褚的笔法?据说,有人从《王居士砖塔铭》入手,追踪虞、褚二家书风源流。

写到这里时,我忽然想起少年时,在家乡县城的邮局门口,有一个老先生,一桌一凳,一方砚两支毛笔,立一块纸牌“代写书信”,脸上常有愁苦神情。母亲尊敬地叫他金先生。他原是师范学校教员,解放后可能成分出身等原因,丢了工作。那时很多农民不识字,口述信的内容,金先生记,然后再念给他们听,问是不是这个意思,折好,放进信封,贴上8分钱的邮票,教农民投进邮筒。一个读书人沦落到街头代写书信谋生,收入微薄不说,尊严也无从谈起。我在旁边偷偷看过金先生写的,字不错。如果这些人有书迹留下,也应算作“民间书法”罢。

几年前,有山西朋友见我爱书法,特地带来一册手抄戏文的残卷,大约是民国时期的。平心而论,字差强人意,但对研究民间戏曲,可能还有点用处。我想,无论是碑、帖,还是对待来自民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读书人、艺人和工匠的书迹,都不能轻慢,它们都有价值,也各有特色。是他们共同的书写——不管是为了谋生,还是习惯和喜爱,组成了书法延绵千年的壮阔长河。

同类推荐
  • 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

    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

    本书以作者二十余年来的西方音乐史教学和研究为基础写成,其所面向的读者群主要为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学生。
  • 古铜镜揭秘

    古铜镜揭秘

    我国是铜镜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千秋可鉴的艺术瑰宝。但由于某种原因,铜镜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境地。而这恰好给铜镜爱好者留下了一个难得的收藏机遇和投资空间。
  • 茶具收藏艺术

    茶具收藏艺术

    “言茶必曰唐”,大唐中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茶饮之风也随之呈风起云涌之势,在这种社会大氛围的影响之下,古人对专用茶具的呼唤也日渐迫切。中国茶具首次从食、酒器中分离出来而自成一个体系,为品茶文化的进一步推动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讲述了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国学精粹》、《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影视表演教程

    影视表演教程

    本书分“表演概说”、“表演技术训练”、“课外延伸阅读”三章。内容有:关于表演、演员的素质、表演的基础训练、表演艺术术语等。
热门推荐
  • 惊世宠妃

    惊世宠妃

    你杀我生母,为权将我献给王爷。他是心狠手辣的王爷,她是绝色高傲的毒医。明明如此讨厌,却忍不住帮助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他。为了一个毫不相干的傻哥哥,宁愿背负骂名,被所有人指责,但也心甘情愿。为他一人,救死扶伤。为他一人,屠尽苍生!
  • EXO之异族

    EXO之异族

    第一次写这一类,写的不好不要喷哦~ljc公司,是一个恐怖的名字,他们拥有最先进的科技……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一切。他们试图改变人类,将人的记忆抽出,用机器去取代他们,失去记忆的人,会变成一个空壳,所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都会消失。一个特殊族群的出现,他们有能力改变这一切,但是由于人类的错误认识,他们处处受阻,拯救计划一拖再拖,眼看计划快要失败,究竟……如何是好?
  • 藏隐斩

    藏隐斩

    米璐璐破开虚空来到姜无涯的面前将道果拍入其体内然后说道:“你上一辈子是我的小弟,这一辈子也继续给我打工吧,我很看好你哟!”至此,姜无涯成了一名光荣的“卫道士”。姜无涯:“其实我只是一个无奈的胁从者而已。”
  • 力量觉醒之夜辉

    力量觉醒之夜辉

    千年前的世界大战形成了如今人类世界的统一,这段历史的起因被胜利者模糊化,甚至成为一个禁忌。主角夜辉在寻找凭空消失的母亲的过程中经历了尔虞我诈、爱情与友情、背叛与欺骗,还有许多光怪陆离的事,自身的星辰之力也逐渐觉醒,当夜辉揭开自己是来自异空间的身世秘密之后,发现了这个世界与异空间的巨大阴谋,处在阴谋漩涡中的夜辉又将会如何抉择?
  • 天才驭兽师:错惹腹黑帝

    天才驭兽师:错惹腹黑帝

    “这是你欠我的!”她微微一笑,嗜血冷眸寒光乍现,从此,废物白痴锋芒尽显,纵横天下。他身为皇族,却废物一枚,被人不齿。当心机魔女遇到腹黑恶魔男,爱恨纠葛永不断绝。“你不稀罕我可以,我稀罕你就成了!”腹黑男微微一笑,无耻卖乖。江山乱,风云起,黑吃黑的时代,他坏坏一笑:“娘子,手下留情哦。”
  • 西游记(上)

    西游记(上)

    本书的故事对人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其中*精彩的章节,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高老庄娶媳妇、打白骨精、借芭蕉扇等等,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几百年来,它以其强烈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从而使它成为中国人民*喜爱的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 云兮舞兮

    云兮舞兮

    当一段看得到曙光的感情陷入利益与亲情的漩涡之后,他们还剩下什么?云娘的明天是否会有阳光?秦城站在城头看着马车远去的影子,他会不会放弃当初的选择?一段围绕水云石的爱与恨就在《云兮舞兮》......
  • 天机变之问鼎天地

    天机变之问鼎天地

    一面神秘的古镜经过风沙的掩埋重见天日,却突然带着一位柔弱的考古学家(主人公:仲风)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新世界,这里有逆世的仙人,恐怖的魔王,面对这突来的世界,为踏归途,化战仙,那就战!。。
  • 武斗之魂

    武斗之魂

    2026年《武魂》出世,以虚拟游戏的方式让人获得身外化身的能力,在不能干扰现实的前提下,无数玩家在现代都市中厮杀。这是一个没有等级,没有装备的游戏,一切以实力为尊的游戏。
  • 道之年代祭

    道之年代祭

    这个时代,不是修真的时代,却还是修真的话题。道种,每一个百家道派的力量之源,以这个话题而展开的一段冒险的故事。本故事不YY不主角绝对无敌,但是到了后期肯定是无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