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5200000009

第9章 活佛转世制度(1)

活佛是指修行圆满业已成佛的人,活佛转世是指这类人圆寂后,以某种方式再度转生为现世的活佛,一般是指以化身方式转生为另一肉体的人,而且还要复接前身的地位。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佛权继承的特有方式,是佛教传承制度的一大发明。

1.藏佛教何处来?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代。当时印度处于奴隶制时期,大批城邦国家正在兴起。那时的印度实行种姓制度,把社会成员分成四等:一等婆罗门,是掌握祭祀、文化的僧侣阶级;二等刹帝利,是指王侯武士阶层;三等吠舍,是指农、工、商等庶民;四等首陀罗,是指雇佣劳动者和奴隶。婆罗门的地位至高无上,被称为“人间之神”,同刹帝利一起形成统治阶级。当时,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大国对小国的战争不断。在这种社会动荡中出现了各种反对婆罗门正统思想的思潮,佛教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也是反对婆罗门思潮的重要派别之一。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他生于公元前565年,逝世于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得道后,开始宣说自己证悟的“真理”,这些“真理”成为原始佛教的根本教义。

佛教的原始思想概括起来就是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和三法印。这些思想在前面介绍因果轮回说时已接触了一些,这里为了使非佛教徒读者对佛教的教义有初步了解,再概括一下这些思想的内容。

四谛说。谛是真理或实在之意。四谛指苦、集、灭、道。苦谛指人生皆苦,一切皆苦;集谛讲造成人间诸苦的原因;灭谛讲断灭苦因达到无苦境界;道谛讲达到理想境界的途径和方法。

八正道。主要指成佛应遵循的八种途径。一是正见,即正确的见解;二是正思维,即正确的思维;三是正语,即正确的语言;四是正业,即正确的行为;五是正命,即正当合法的生活;六是正精进,即正确的奋进;七是正念,即正确的思想信念;八是正定,即正确的修习禅定。

十二因缘。它是佛教宇宙观和宗教实践的基础理论,是诸法诸物的缘起学说,是因果律的具体表述。佛祖释迦牟尼指出,一切现象都是某种原因所致,无因则无果。他的名言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释迦牟尼以人生为中心谈缘起,谈事物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因果关系。他把人生的过程概括为十二个部分,即无名、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就是所谓的十二因缘。这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因,又会成为其他部分的果,因果环环相扣,任何一个有生命的个体都在“三世”、“六道”的因缘合和中流转。

三法印。“印”原意为国王的“印玺”,这里比喻佛教的重要教义,用三种标记证明真正的佛法。三法印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诸行无常,是指世界万物都是变化无常的;诸法无我,是指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合和,没有独立的实体;涅槃寂静,是指超脱生死轮回,进入不生不死的永恒境界。

释迦牟尼的教义,是在释迦牟尼去世后,其弟子通过****形式集体回忆、整理、编纂而形成规范的经典。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教团开始分裂。最初分出上座部和大众部两部派,后来佛教流传区域扩大,因各地风土人情各异,部派就越来越多。释迦牟尼去世400年后,先后分裂为18~20部。这些部可归纳为四大系:上座系、说一切有系、犊子系、大众系。

上座系有自己的经、律、论三藏。其学说理论方面的特点是以“三科”(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为重点,主张“心性本净说”,把解脱的主体归之于心,提出了“法无我”,即法空。从人空到法空是对佛教教义的新发展。

说一切有系是从上座部分裂出来的,其经、律、论三藏最完整。其特点是主张“一切有”,认为法体是永恒存在的,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实有的,即“法体实有”、“三世实有”,也称“我空法有论。”一切有系还提出了极微说,认为世界万物由最小的物质微粒“极微”构成,将它想象为物质最小的单元。

犊子系的学说,主要是“有我说”,主张我有。它认为如果不承认有我,一切都说不通。人们的认识、记忆及善恶行为以至轮回解脱,都需要一个主体。既然有业报,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就应有一个生命主体,即补特伽罗,而且这个补特伽罗属于“五蕴”,离不开物质。犊子部由此把生命看成物质性的。犊子部还认为有些法,即事物,是刹那即灭的,如心的起伏,如心外的灯焰、钟声也是刹那即灭的。而另外一些法,即事物,是暂住,如山河、大地、草木。犊子部把色心两法分开,承认色在心外的独立存在。

大众部的学说,与上座部根本对立。其分歧主要在对佛陀的看法上。上座部认为佛陀是大智大慧、大慈大悲的圣者,但仍然是人而不是神。大众部则把佛陀看成是神。上座部认为佛陀的言论应区别对待,并不是所有的言论都在讲佛教教义。而大众部则认为佛陀的话都是佛教教理,应全盘接受。

公元1世纪前后,是印度贵霜王朝和案达罗王朝对峙的时期,社会制度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佛教思想也开始变化,出现了阐述大乘思想的经典,如《宝积经》、《华严经》,后来又出现了《大乘涅槃经》、《大乘阿毗达摩经》等。大乘经典不断弘扬,最终形成了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形成后,就标榜自己为大乘,贬称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为小乘。

大乘和小乘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很大差别。在对佛祖释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把释迦牟尼看成是圣贤、伟人和现实的传教士,而大乘则把释迦牟尼看成威力无比、全智全能的人格神。在修行方法上,小乘主张修“三学”和“八正道”,大乘则兼修“六度”和“四摄”。在修行目标上,小乘追求自我解脱,重在度己,修成阿罗汉果,而大乘则主张普度众生,修持成佛,建立佛国净土。在理论上,小乘只承认“人无我”,就是“我空法有”,大乘则认为“一切皆空”、“我法皆空”。

大乘佛教在发展中形成了两派。以龙树和提婆为代表的叫中观学派,以无著和世亲为代表的叫瑜伽行学派。

中观派的主要理论有八不缘起、实相涅槃和二谛真假义。中观派认为有与无不是独立存在,是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实相与涅槃是相互联结的,事物本来面目的完全显示就是涅槃,万物皆空,空就是实相,实相就是涅槃。世间与涅粲并不矛盾,由实相把二者统一起来。人们不必离开世间寻求涅槃,世间即涅槃,只要认识到世间的一切是空,就达到了涅粲的境界。

瑜伽行学派的主要理论分别有自性缘起、三性说和唯识说。自性缘起,是用阿赖耶识说明缘起,说明一切法的不同在于阿赖耶识藏有不同的种子,才使一切法有了区别。“三性”指遍计所知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主要是指理解诸法的实相。唯识论是瑜伽行学派的核心理论,认为万物都由人们的精神总体或作用变现出来的,这种精神总体及其作用就叫“识”。唯识论提出“万法唯识”,“三界唯心”,万物的种子藏在“阿赖耶识”中,种子由识构成,宇宙万物由识构成,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只有识的存在。这是彻底的唯心学说。

印度佛教发展的后期出现了密宗,即密教。它以大乘中观派和瑜伽行学派的理论为基础,在实践上以组织化、系统化的咒术、礼仗义为特征,宣传口诵真言咒语(密语)、手结契印(身密)、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印,可以即身成佛。它的主要思想是六元素说,认为宇宙万物由地、水、风、火、空、识构成,六种元素各有灵性,它们构成的万物就成为佛与菩萨的化身。

为了说明藏传佛教的来源,这里先把佛教的整个产生发展及其主要观点、修炼方法做一概述。下面我们阐述藏传佛教的传人及其兴起。

佛教发源于印度,后来逐渐传人到锡兰、中亚、东南亚、南亚、日本、中国等许多国家,成为世界性宗教。佛教传人中国大约在西汉末东汉初。约7世纪初佛教传人西藏,至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藏传佛教在西藏的传播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个时期五个阶段。两个时期是指前宏期和后宏期。

前宏期佛教始于7世纪中叶,到9世纪上半叶为止,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松赞干布时期为第一阶段。松赞干布建立统一的吐蕃王朝后,就创造了藏文字母和文化,还派人到印度和尼泊尔的交界处请来观音像供奉。他还先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唐朝文成公主为妻,两位公主都带来了佛教思想和佛像。他在拉萨建立大昭寺和小昭寺,在拉萨周围也建立了许多寺院,还组织人翻译佛教经典。

赤松德赞时期为第二阶段。松赞干布去世后,佛教在西藏没有什么发展,直到公元710年,赤德祖赞从唐朝迎娶金城公主到藏后,佛教才继续得到弘扬。赤德祖赞逝世后,西藏的佛教又开始衰落,许多佛寺被毁,大昭寺被改为屠宰场。金城公主的儿子赤松德赞长大后,才恢复佛教。他派人去尼泊尔请来寂扩大师,去印度请来莲花生大师。莲花生大师到藏后,主持兴建了西藏第一个剃度僧人出家的桑耶寺,并请来了印度的12个比丘,开始度西藏人出家。他培养了一批译经人才,先后译出了大乘、小乘、显教、密教的各类经典,把佛教在西藏的传播推至极盛时期。

赤惹巴仅为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西藏进行了藏文文字规范化运动,对文字拼写规则进行了统一规定,制定了标准译名。赤惹巴仅极力弘扬佛教,他大力支持译经,倡导礼拜僧侣,用玉石修建佛寺,还规定了“七户”养僧制度,就是七户人家供养一个僧人,对怠慢佛、法、僧三宝的人要判刑,甚至要割目砍手,这些措施引起了一些人的极为反感,赤惹巴仅最后被谋杀。

藏传佛教的后宏时期,约从公元10世纪起到现在。在赤惹巴仅被杀害后,朗达玛接替西藏的赞布职位。他从公元814年开始,进行了灭佛活动,西藏地区的佛教寺院被毁灭殆尽。朗达玛灭佛后,西藏佛教中断了一百多年。朗达玛死后,王室的后裔意希坚赞开始恢复佛教,他派人到西康地区学习佛教的律藏,在卫藏和西康地区的一些地方建立了一批寺院,发展佛徒,传授戒律。佛教势力又很快兴盛起来,这是后宏时期佛教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后宏时期的第二个阶段是古格王朝时期,国王叫柯日。他竭力提倡佛教,以出家僧人自命,后来他把王位让给弟弟,自己全力弘扬佛教。他派人到印度学习显宗、密宗的教义,并迎请许多佛教大德翻译佛经,这个时期佛教在西藏又有了发展。

藏传佛教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点,在其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教派,主要有以下派别。

宁玛派。这派主要传播密宗,因僧人头戴红帽,又被称为红教,这一教派奉莲花生为祖师。

噶当派。这派的创始人为阿底峡和仲敦巴,这一派又分为教典、教授、教诫三个教派。教典派注重学习经典,传播阿底峡的佛学思想体系;教授派注重师长的指导,重视实修;教诫派主张“恒住五念”为教授的主要宗旨。

萨家派。这派的创始人是昆·贡却杰布,这派在寺院的围墙上涂有象征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又称花教。这一教派得到元朝皇帝的重视,教主八思巴被忽必烈封为国师,后来在藏区建立了********的政权。1550年,萨家派在四川设立了德格印经院,这对保存藏传佛教经典起了很大作用。

噶举派。这派僧人穿白色衣服,所以又称为白教,这一派主要学说是月称派中观见,重视大印传承,不重文字,重在理论,要求僧人要通达大印的智慧。这一派往往要尊奉一位具有大印智慧的师长为根本上师。

格鲁派。这一派倡导僧人要严守戒律。格鲁派僧人头戴黄帽,所以又称黄教。它的创始人宗喀巴曾大胆进行宗教改革,宣扬大乘教律,主张僧侣无论学显或学密,都要严守戒律,独身不娶。这一派提倡显宗、密宗并重,规定先学显宗,后学密宗的次第。格鲁派后来建立了****和****活佛转世系统。

2.藏传佛教的灵魂超度术

藏传佛教承认人的灵魂不死,坚信六道轮回,大师们为了减轻人死亡时的痛苦和让灵魂早日转生人道和天道,于是就创造了亡灵超度术,或者叫度亡经。度亡术和度亡经在世界其他一些宗教和民间的习俗中也曾存在,古埃及就有一部《埃及度亡经》,就是讲死后如何得到转生的方法。

西藏度亡术集中反映在莲花生大师的藏传密宗名著《中阴得度》中,所谓中阴,是指人从死亡开始到再次投胎这一阶段的灵魂安住状态。莲花生大师的《中阴得度》集中讲述身处“中阴”境界的亡灵如何通过自己的信念和后人的帮助解除中阴阶段的恐怖,以早日了结生死轮回之苦,或者达到不生不死的法身境界,或化生或转生到上品境界,以避免落入恶鬼、畜生、地狱三恶道。

西藏的中阴度亡术按照灵魂不死和转生理论,把人从死亡到再次投胎分了若干阶段。其中,有临终阶段,称作“临终时的中阴境相”,这时候会出现一种死前的初期明光,接着会出现刚死亡之后的续发明光;第二阶段为死后的中阴,又称为“体验实相时的中阴境相”,认为这一阶段要经历大约14天,各种痛苦和恐惧在这一阶段都要出现,这一阶段灵魂还要接受冥界的审判,由审判结果确定投生的道路;第三阶段为灵魂的投生阶段,这一阶段根据自己前世的业报,有的可投胎于人道,有的可投胎于恶魔道,六道中的哪一道都有可能。

西藏的《中阴度亡经》就具体制定了中阴阶段摆脱痛苦和恐怖、实现再生理想选择的咒术和方法。在死者呼吸将停未停之际,亲戚朋友和僧人就要诵读如下的经文:

尊贵的某某(称呼其名),现在,你求道的时刻到了。你的气息就要停止了。你的上师已经助你入观明光了,你就要在中阴境界中体验它在实相之中的境相了:其中一切万物皆如无云的晴空,而无遮无瑕的智性,则如一种没有周边或中心的透明真空。当此之时你应赶快了知你自己,并安住此一境界之中。我此时也在助你证入其中。

对着弥留者读罢这节文字之后,复在其耳际反复读诵多遍,直到亡者呼气或出息已停,以使诵文的音义印人亡灵心中。

在死后的第二阶段,即完全停止呼吸约一餐饭的时光,死者的灵力会依照他的善业和恶业从身体的穴窍逸出,死者的灵魂会感到一片澄明的心境出现,他能够看到亲戚朋友好像生前一样,还能够听到他们的嚎哭声。这时亲戚朋友和僧人要诵读如下的经文,为其超度:

尊贵的某某,观想你自己的守护本尊(诵者可在此处述及其本尊的圣号),一心不乱,至诚观想你的护佑本尊。

中阴的第三阶段称为实相中阴,这时脱离肉体的灵魂能够看见给他的供品,看到他的衣服被换,听到亲友的悲泣哀号。他也在呼唤亲友,但亲友们听不到他的声音,他感到怏怏不乐,他感到可畏、可怕、可怖,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用实相中阴超度法为其解困,这种法门如下:

同类推荐
  • 职工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

    职工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有一种责任叫教育

    有一种责任叫教育

    本书从教学方面讲教师的责任讲学生道德的培养教学生为人处事的技巧讲学生交友之道注重学生的心理等六个方面,阐述了作为一位教师如何更加完善教育。
  • 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

    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

    班级的规范化管理是班级管理者基于对班级发展的展望和预测,并从班级的实际出发,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学规律,制定出各项管理目标和措施,从而去落实、评价、反思、调控的过程。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有利于构建科学的教育集体,实现和谐的教育发展,而且有利于良好校风的形成,从而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班级办学的整体水平,从而提升班级内涵的发展。
  •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共四篇,第一篇公文文种解疑;第二篇公文格式与行文解疑;第三篇公文写作技巧解疑;第四篇公文处理规范解疑。所列题目,均是长期研究和讲学实践中积累的,是与公文工作者及教学人员广泛接触和交流中的经验总结。 这些题目反映的问题源自公文处理工作的第一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实用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全面地掌握公文写作中的规范与技巧,了解公文处理实践中的热点、 焦点和难点。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但梁晓声一直坚持创作,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推出自己的作品,其中饱含着充沛的人文主义情怀,一直为大众所喜爱和尊敬。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作家、大学教师、读者等立场,对这个时代的文艺、文学等问题作了多维度的沉思。
热门推荐
  • 使徒之歌

    使徒之歌

    那人曾说过:“当一切都陈列在你的面前,剩下的只有你的抉择。人世间就是一片阴霾,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点光斑,有弱有强忽明忽暗,但终究都会消散在这片阴霾当中,光和热不会得到继承,生命的轮回便是接起下一轮的光明继续照亮这片无法穿透的阴霾,所以生命无望,永堕为真。”一个从一而终的过客。一个毁灭一切,再创一切的‘逝者’。浩瀚银河中的英雄起落,铁与火,血与欲。穿梭在宇宙中的自由,躲避在钢铁之躯中的人类,杀伐的号角已经吹响,生命结束在黎明之前。
  • 福州留守女人

    福州留守女人

    在福州,生活着这样一群女人,她们的丈夫和男友出国打工或留学,她们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艰难度日。她们纯洁善良、妩媚动人。她们守着一个花好月圆待几时的残梦,守着一个半分开的家,守着一份难以表达的寂寞。她们倾注爱情的方式只有无尽的思念。然而,在生活沉重而痛苦的压力下,在漫长而遥遥无期的等待中,她们被迫做出了自己无奈的选择……
  • 妖孽学院

    妖孽学院

    一次意外,她从九幽秘境返回现实,进入圣婴,他见到她,惊讶地喊一个不属于她的名字,她决心寻找记忆。他诱拐她进入神秘的学生会,卷入两界纷争。在学生会众妖孽的成长中,他爱上了她,她却痴痴地爱着收留她三年的仇人。最终,她是会为爱放弃仇恨,和仇人双宿双飞,还是爱上正太会长,毁灭九幽秘境?看一代天骄玩转古老学院,众妖孽出世,亦正亦邪。
  • 泪落何处之画娘

    泪落何处之画娘

    就算知道你不爱我,骗我,那又怎么样,我也会奋不顾身保你周全。她将他画在纸上,那是他的血,你,就乖乖活在画里吧,永远不会离开我。
  • 哈佛优等生最欣赏的200个人生故事

    哈佛优等生最欣赏的200个人生故事

    这是一本关于哈佛人生智慧的书,从做人、做事、性格、交往和处世等方面遴选了哈佛优等生最欣赏的200个人生故事。阅读这些经典的人生故事,可以从中感触到哈佛精神的精髓所在,能够感受到自己是在与哈佛大师进行深层的沟通。不可否认,这些人生故事就像哈佛给予的人生忠告,品味它们,就好像浸润在智者的思想里……
  • 降临之神魔之子

    降临之神魔之子

    神魔之血,逆天而生。苍穹破碎,位面动荡。神魔相互残杀,只因一个婴儿独载万千神魔之血,违逆而生!
  • 花花皇后:诱个皇帝当后台

    花花皇后:诱个皇帝当后台

    她在沙滩上穿了,比基尼砸到正在泡澡的美皇帝,不但没杀她竟然还好吃好喝的养着,美名其曰小狗,好啊!敢情拿她当宠物?算了,古代美男千千万,留得小命在,咱不怕没人疼!可她的主人怎么这么小气,他左拥右抱也就算了,她跟王爷牵个手就横眉竖眼,谁怕谁啊!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大唐军统

    大唐军统

    遍布中原、塞内外和西域的大唐快餐连锁店总裁掌管总务、情报、保卫三科的大唐神秘而传奇的大军统特务头头风流勇武不惧权势奸邪巨恶倾倒万千美女的大人物这三者本是风马牛不相及而因为一个特殊的男人而变成风马牛相及李靖感叹着说:苏颤确实是一个让他的敌人见了会颤抖的人物,非常可怕,人如其名……魏征也私下里大叹道:大唐贞观之所以能治,苏颤当居首功尔,就连皇上也唯次位!…………
  • 宠文呆萌小姐哪里逃

    宠文呆萌小姐哪里逃

    姐姐林睿去德国读书把林夏丢到了她自己又呆板又严肃又老又闷骚的未婚夫宁远乔家里,啊啊啊啊林夏受不了啦,林夏要反击。没想到却一步步走进了他早已布好的陷阱里(作者有话说,这是一个绝对值得你看的小说,绝对宠文)
  • 笔下王朝

    笔下王朝

    世道崩乱,气运重分,各大朝廷纷纷内乱。当年的庞然巨物,现在早已分崩离析。昔日皇座上的恐怖存在,如今又埋在何地。然而,帝朝的强大有他的道理,观星师,占卜师,推背图,他们早已于看到了未来的灾难。各大帝朝虽然无法阻止世道的更变,朝廷的崩毁。但,他们早已埋下种种后手,等候新世纪的崛起。主角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