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0300000001

第1章 老子思想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创新基地首席专家、教授卿希泰

老子是道家文化的创始人, 也是道教所尊奉的教祖。其著作《老子》一书, 被道教奉为主要经典, 其基本思想为历代道徒们所继承和发展。所以, 道家和道教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离开道教而谈道家, 这个道家就将是有头无尾; 相反, 如果离开道家而谈道教, 这个道教就将是有尾无头。这个道理, 在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松辉的著作《老子研究》一书中, 已专门对此作了论述, 所以, 我就不在此多谈了。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各个民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都有自己的一定贡献, 所以不少学者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元互补的, 是复合的, 不是单一的, 在这多元互补的复合体中, 包括道教在内的道家和儒、释二家一起, 构成为它的三个主干, 是它的三大支柱。

按照王明先生在《道家与传统文化研究》一书所发表的意见, 道家文化的源头, 乃是周初以吕太公望为代表的齐文化。还有人把它追溯到更早的有史之初的黄帝。关于老子其人,历来即有不同的说法, 有人说他姓老, 有人说他姓李, 也有人说“李”、“老” 都是老子的姓氏; 其籍贯和生活的时代也各说不一。按照司马迁在《史记》卷63《老子韩非列传》中所说: 老子者, “姓李氏, 名耳, 字聃, 周守藏室之史”, 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孔子曾向之问礼。又称: “老子修道德, 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 见周之衰, 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 ‘子将隐矣, 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莫知其所终。” 根据这个叙述, 可知司马迁已断定老子生活的时代比孔子要早, 是《道德经》五千言的作者, 属于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并把庄子列在本传的老子之后。关于《老子》一书的成书年代, 及其思想内容, 历来也众说纷纭, 但不管怎样, 道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一点, 大家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但若进一步再问: 道家与儒、释两家相比较, 究竟哪一家的影响最大? 或者说,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究竟哪一家是主流? 或者说, 在地位顺序上, 孔、老、释迦的座次应如何安排? 这又是历来都有争论的问题。早在南北朝的北周武帝时, 就发生过争辩。在唐初, 虽由帝王下令把道教摆在第一的位置, 但仍经常发生尖锐的争斗, 甚至发生流血事件。中唐以后, 韩愈(786—824) 仿照道佛二教传法世系的祖统说, 提出了一个儒家的道统论来与道佛二教相对抗, 以儒家道统的嫡系自居, 把它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代表, 不承认道佛二教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地位, 视之为异端邪说, 主张对它们采取“人其人, 火其书, 庐其居” 的办法, 予以彻底的消灭。这是一种极其幼稚的偏见, 既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事实, 也不符合学术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 理所当然地遭到一些人反对。在近代, 有个叫江瑔的人, 写了一部学术著作名曰《读子卮言》, 其第十章是《论道家为百家所从出》, 其中说: “道家之学, 较诸家为早……诸家之学皆起于春秋战国之时, 道家之学则在春秋战国以前, 而源于有史之初。” 又说: “上古三代之世, 学在官而不在民, 草野之士莫由登大雅之堂。唯老子世为史官, 得以掌数千年学府之管钥而司其启闭, 故《老子》一出, 遂尽汇

天下之秘藏, 集古今之大成, 学者宗之, 天下风靡, 道家之学普及于民间。……道家之徒既众, 遂分途而趋, 各得其师之一端, 演而为九家之学, 而九流之名以兴焉。” 又说: “大底古今学术之分合, 以老子为大关键。老子以前, 学传于官。故只有道家, 而无它家, 其学定于一尊。老子始官终隐, 学始传于弟子, 故由道家散为诸家, 而成为九流之派别, 是老子为当时诸家之大师, 或亲受业于其门, 或转辗相授。” 江瑔的这些说法, 是非常明显的道家主流说的观点, 与韩愈的观点显然是针锋相对的, 虽然其中不免有些夸张的成分, 但也并不是毫无一点根据。我们对江瑔的这种观点并不完全赞同, 这里不准备评论其是非,只是借此说明, 忽视道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各种影响, 否定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在这个前提下, 我们就来简略地谈一谈老子思想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方面所起的影响。过去一谈到这个问题, 人们往往就只看到儒家文化所起的作用, 而看不到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所起的影响, 这是非常片面的, 也不符合历史实际。关于这个问题, 我们不准备全面展开来加以讨论, 仅就《老子》的内容略举二三例子来加以说明。

一、关于虚怀若谷、宽容谦虚的思想品格

有关谦虚之德, 虽在《书·大禹谟》即有“满遭损, 谦受益” 和《易·谦》彖辞有“人道恶盈而好谦, 谦尊而光, 卑而不可踰” 等论述, 但都没有《老子》所说的那样集中而深刻, 它从多角度、多方面对此作了阐述。试分类依次摘要如下:

(一) 力戒居功自傲, 反对自矜、自是、自大、自伐的思想

1.“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成而不居。” (《老子》第2章, 以下仅注明章数)

2.“持而盈之, 不如其已。揣而锐之, 不可常保。金玉满堂, 莫之能守。富贵而骄, 自遗其咎。” (第9章)

3.“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第51章)

4.“不自见, 故明; 不自是, 故彰; 不自伐, 故有功; 不自矜, 故长。” (第22章)

5.“自见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第24章)

6.“果而勿矜, 果而勿伐, 果而勿骄, 果而不得已, 果而勿强。” (第30章)

7.“万物归焉而不为主, 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 故能成其大。” (第34章)

8.“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功成而不处, 其不欲见贤。” (第77章)

(二) 提倡虚怀若谷, 宽广能容的思想

1.“挫其锐, 解其纷, 和其光, 同其尘。” (第4章、第56章)

2.“旷兮, 其若谷; 混兮, 其若浊。” (第15章)

3.“知常容, 容乃公, 公乃王, 王乃天, 天乃道, 道乃久, 殁身不殆。” (第16章)

4.“为天下溪, 常德不离。……为天下谷, 常德乃足。” (第28章)

5.“譬道之在天下, 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32章)

6.“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 (第41章)

7.“大盈若冲, 其用不穷。” (第45章)

老子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影响

8.“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 故能为百谷王。” (第66章)

9.“我有三宝, 持而宝之; 一曰慈, 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第67章)

10.“善用人者为之下。” (第68章)

11.“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 自爱不自贵。” (第72章)

综上所录, 可知《老子》一书对于谦虚的意义, 是从正反两个方面作了全面的阐发,其中特别是以“谷” 和“江海” 为喻, 非常形象地反复教人要有虚怀若谷, 像“海纳百川”

那样宽广的胸襟, 不能自满自足, 自以为是。这些论述是非常深刻的。《庄子·秋水篇》用井蛙、河伯、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 对这种思想作了既生动而又淋漓尽致的论说。这种思想表现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 就是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 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与人交往时要有能为人下的宽容、和解的态度, 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表现在文化心理方面, 就是要能融摄百家, 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而没有排他性。这正如司马谈在评论道家学术特点时所说: “因阴阳之大顺, 采儒墨之善, 撮名法之要, 与时迁移, 应物变化, 无所不宜。” 这种兼收并蓄的态度, 虽有人说它是“杂而多端”, 但却与某些儒家学者那种视自己为正统、别人为异端邪说的狭隘思想是完全不同的。正是这种文化心理的发扬, 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襟怀, 容易吸收各种先进文化以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 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能够经久不衰, 而且愈来愈繁荣昌盛。

二、关于恬淡素朴、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 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道家文化, 基本上是一种隐士文化。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中即一再宣称: “老子, 隐君子也”, “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故恬淡素朴, 安贫乐道, 不慕荣利, 是它的重要特色。《老子》书中有关这方面的论述甚多, 现按其次序摘引如下:

1.“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第8章)

2.“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第19章)

3.“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29章)

4.“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 (第31章)

5.“道常无名, 朴虽小, 天下莫能臣也。” (第32章)

6.“无名之朴, 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 天下将自定。” (第37章)

7.“大丈夫处其厚, 不居其薄; 处其实, 不居其华。” (第38章)

8.“故至数舆无舆。” (第39章)

9.“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 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长久。” (第44章)

10.“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46章)

11.“是以圣欲不欲, 不贵难得之货。” (第64章)

12.“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66章)

13.“天之道, 不争而善胜, 不言而善应, 不召而自来。” (第73章)

14.“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第77章)

15.“即以为人己愈有, 即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 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

(第81章)

在以上论述中, “恬淡” 二字最为根本。《庄子·刻意》对此阐发说: “夫恬惔(淡)

寂寞, 虚无无为, 此天下之平, 而道德之质也。……平易恬惔(淡), 则忧患不能入, 邪气不能袭, 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故《老子》称: “恬淡为上”。《老子》不仅提出了“恬淡为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不争名争利, 要“知止”、“知足” 等, 同时还提出了要“善利万物”, 乐于“为人”、“与人”, 对别人“利而不害”, “为而不争”, “能有余以奉天下”。前一方面, 主要是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 后一方面, 则不及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 而且还涉及了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这两方面的思想, 都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至今仍在焕发着它的光彩。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各种各样的诱惑无时无处不在, 面对灯红酒绿的世界, 能否自觉地抑制私欲, 抗拒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邪气的侵袭, 保持恬淡素朴的情操, 超越于名缰利锁, 把奉献视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快乐, “能有余以奉天下”, “善利万物”, 助人为乐, 在奉献中实现自身的崇高价值, 使自己“德全而神不亏”, 这是对每一个人的严峻考验。很显然, 道家的这些思想, 对于医治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被金钱、美色的诱惑而患了意乱神迷症的人, 是会有一定的好处的。

三、关于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积极进取精神

《老子》书中有许多关于柔弱的论述, 过去人们常常以之作为老子思想消极的论据之一。其实, 这并不一定符合老子的思想实际。老子思想是有消极的一面, 但仅看到这一面是不够的, 他还有许多积极的因素, 王明先生在《道家与传统文化研究》一书中即指出:

“《老子》书确实具有一定革新求弊的积极作用。” 这是完全正确的, 即如关于柔弱的一些言论, 也并不都是消极的, 其中关于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 即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现将有关的论述依次摘录如下:

1.“柔弱胜刚强。” (第36章)

2.“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第40章)

3.“强梁者不得其死。” (第42章)

4.“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与无间。” (第43章)

5.“图难于其易; 为天于其细。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 (第63章)

6.“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第64章)

7.“人之生也柔, 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 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 坚强处下, 柔弱处上。” (第76章)

8.“天下莫柔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 莫能行。” (第78章)

人们皆知《老子》主张柔弱, 《吕氏春秋》卷十九《审分览第五·不二》即称: “老聃贵柔。” 但他为什么贵柔呢? 却很少有人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从上面所摘引《老子》关于柔弱的一些言论来看, 老子的贵柔, 并不是一种自甘其辱的消极思想, 他是一个辩证法家,他深知“反者道之动” 的道理, 即一切事物都要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他正是在对事物发展这一普遍规律的认识基础上, 从而提出他的柔弱思想的。他认为一切新生的事物, 开始都是柔弱的, 但从发展观点来看, 这种柔弱的东西乃是“生之徒”, 是最有前途的; 那些貌似坚强的东西, 则是“死之徒”, 是没有前途的, 其最终的结果, 必然是以柔克刚, 以弱胜强, 这也是物极必反的道理。可见, 他的“柔弱胜刚强” 思想, 是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的,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不仅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而且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局限, 是没看到这种对立面的相互转化, 必须要有一定的条件,没有必要的条件, 是不可能发生这种相互转化的。正因为这样, 所以它和唯物辩证法关于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思想, 还是有本质差别的, 但老子能在两千多年以前提出这种卓越的思想, 还是难能可贵的, 不愧人称“老子天下第一”。

同类推荐
  • 生活品质(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

    生活品质(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

    本书不仅精选了中外著名作家的有关名篇,也精选了哲学家、成功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科学家等著名人士的哲理美文,全书分为五编:生活的写意、幸福的价值、快乐的期待、简单的完美、心境的需要。
  •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本书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尼采的人生劝诫)》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热门推荐
  • 竹岩集

    竹岩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特种部队返二战战场

    特种部队返二战战场

    一名屌丝青年高中毕业后昏头昏脑的参军到了猛虎侦察连,经过历练被选人特种部队,在一次周中随所在的精诚特种大队穿越到二战中期,同新四军与日军展开轰轰烈烈的战斗在1945年又回到现代.
  • 绝世废柴五小姐

    绝世废柴五小姐

    当世第一杀手百里风璃因炸弹而翘辫子了。当她再次睁眼时,已是另外一个世界。废柴?你见过能一人挑了百名高手吗?懦弱?你能见到一个能在死尸遍野,满地都是血,还能谈笑风生的人吗?运气爆棚,所谓天道的宠儿指的就是她!敢说她是废物的人,等着被打脸吧!
  • 重生之网络娱乐

    重生之网络娱乐

    重生回到2000年。QQ有了一个山寨版本,他的名字叫TT。韩国再也不是网络游戏出口大国,而是进口大国。当然,现在的网络YY小说当中,将出现一位名叫"陈佳一"的大神。
  • 碧岛仙缘

    碧岛仙缘

    杨柳青,池塘里,轻风起,舞倩影,人独立,黄昏中,潇潇春雨,谁人解千愁,恨韶光,把前仇旧识,都化作片片相思意,人世间,花满地,却遍寻不见,那人的仙踪。
  • 嫡女太倾城

    嫡女太倾城

    那一日,他从病痛中醒来,却得知她身死的消息,抱着她的尸体静坐在瞿灵山山头,一夜白发,那一夜之后,他夜夜噩梦,嘴里总在叫着他们初识时,她说与他的名字,阿寻,阿寻,阿寻……那一日之后,他因她的死而成了军队里有名的战魔,凡是他打仗,绝对是腐尸遍野,血流满地,那一年之后,他甚少回京,就连他们俩的孩子也是时时带在身边,除非战争,那一年之后,他对京中所有的事情都不再在乎,任凭别人诬陷他谋反,夺他军权,杀他亲人,那一生,他始终相信他的阿寻没有离开,就活在他的身边,终有一日,会回来的……
  • 千年恋之鬼女重生

    千年恋之鬼女重生

    在不断的追杀中,她,选择了死亡。魂穿到另一世界,决定,独霸天下,唯我独尊......她恨,恨到底了,恨自己傻傻的,苦追他千年,她,放弃了她决定要重新开始,做世界的霸主,重回朱元世纪那般风光!
  • 独家欢宠:暗夜黑帝的专属小萌妻

    独家欢宠:暗夜黑帝的专属小萌妻

    “叶少,慕先生向夏小姐求婚了。”“嗯”他轻哼了一声,一个电话,赠他们一场完美的求婚典礼。“叶少,慕先生和夏小姐分手了。”“嗯”他眉梢轻挑,一声令下,封杀了慕先生的一切生路。“叶少,夏小姐在灯火阑珊喝酒买醉呢。”“嗯”这次,他亲自来。只见叶光景驱车来到了灯火阑珊,找到了躲在角落里一个人喝闷酒的夏初见,大步走了过去。“把你们酒店的所有酒,都给这位夏小姐送来。“叶光景神色冰冷,面无表情地说道。下一刻,他坐到了夏初见身旁,轻轻地搂着她,轻声柔情地对她说”傻瓜,想喝酒,我陪你。“他爱她,他祝他们百年好合,他负她,他让他悔恨终生。他是暗夜黑帝,叶氏总裁,却只对一人柔情。
  • 最强农民混都市

    最强农民混都市

    天苍苍野茫茫,纯美校花爱农民!大学四年,校花多次浪漫设计都最终未遂,毕业在即,小刚就要回乡种地了,今晚,是她最后的机会......
  • 竹马装小白骗来青梅

    竹马装小白骗来青梅

    本文是宠文,只是有点小虐。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场景一;‘‘你是天使吗,好漂亮啊’’小女孩望着小男孩流口水。又语出惊人·;‘‘以后你当我的老公吧’’。。。。。。场景二;‘‘你们谁敢欺负他,他可是我的人’’小女孩一脸霸气的说道。之后对小男孩说;‘‘我们回家吧’’小女孩主动牵着小男孩的手。场景三;谁’来告诉自己,眼前这个像狼的男人还是她家的小白吗。某男十分无耻的说;‘‘亲爱的,他又大了’’‘不是吧’某女在内心哭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