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5400000005

第5章 大河上下(豫、冀、鲁、晋、陕民俗文化圈)(2)

然后,行上头仪式的妇女给新娘把头发绾起盘在头上,做个花髻,上头仪式便告结束。随后是夫妻喝交杯酒,开始“抓四角”抓四角是一种带有占卜意味而又生动有趣的活动。新房铺炕时先已把硬币压在炕席四角和正中,由新郎新娘争着去抓,谁抓得多,预示着谁在今后的家庭生活中处处占上风。这项活动带有很强的游戏性,人们看着新郎新娘争先恐后的“表演”,乐得开心天笑。当然,也有许多年轻夫妻这时反而相互礼让,更是相敬如宾,令人羡慕。抓四角是在炕上进行,接下来仍是炕上的节目——新娘给新郎穿昨帐鞋。踔帐鞋是新娘早就精心制作好了的,无论鞋的式样、绣花款式都倾注了新娘的意愿,希望自己的男人穿上它脚步稳健,走正路,爱情专一。新郎穿上后须在炕上走几步,这叫“昨帐”,意思是帐踔实了,爱情便坚固不移。一切进行完了以后,新郎新娘才规规矩矩地面朝写有“坐帐大吉”的红纸坐下,等待新婚之夜必不可少的闹洞房活动。

·“供鸡”、“点汤”——中原地区的葬俗

婚丧嫁娶在民间俗称为“红白喜事”。作为“白事”的丧事,标志着一个人生命的终结,所以活着的人对此特别重视。在中原地区,丧俗礼仪繁琐,规模宏大,与中国其他地区大致相同。但其中供鸡和点汤两项内容却颇为独特。

中原人视鸡为礼仪活动中的吉祥物,在丧葬礼仪中不可缺少。在河南中部,民间习惯是在人死后,要在死者床头放上一只宰杀洗净的鸡,鸡身上插一只筷子,这叫“倒头鸡”。它既是供品,也是家人送给死者的礼物。这种方式,大概与结婚娶亲时带活鸡的意义相同。结婚带鸡,目的是取“吉利”之意,作为对新婚夫妇新生活的祝愿。而人死后送鸡,也取“吉利”的意思,以此祈愿死者平安到达黄泉。 逝者下葬后的第二天,遗属要到坟地祭奠,这叫“服丧”或“服三”。逝者的女儿要拿一只煮得半生不熟的鸡到坟上去。在坟前祭奠后,逝者的女儿把鸡拿回家里煮熟后让众侄儿吃掉。据说,在孩子们一口口品味鸡肉的时候,逝者的灾祸就被孩子们嚼掉了。

人死之后,从死亡之日算起,每隔七天都要祭奠一次,共祭五次,其中以第五个七天的祭日最隆重,民间有“五七献鸡”的说法,即这天亲人们还要给死者献上一只鸡。传说阴间的五殿阎君非常残暴,每到五七时,逝者经过这里,他都要严刑拷打。由于阎君爱吃鸡,于是逝者就托梦给活着的亲人,让在坟前供鸡,这样五殿阎君就会放过逝者。人们为了使亲人能在阴间免受刑罚之苦,便纷纷在五七这天供上一只白条鸡。看来“有钱能使鬼推磨”在这里变成了“有鸡阎君好说话”。

服丧之期,除了给逝者献鸡之外,河南中部还有埋饺子点汤的风俗,民间简称为“点汤”。一般供鸡是逝者女儿所做的,点汤则是逝者的儿子儿媳所做的。人们提上瓦罐,罐内装着煮熟的饺子和饺子汤,携儿带女到坟地祭祀。放炮、燃纸、叩头之后,死者的儿子取四个饺子分别埋在坟墓的四个角上,然后绕坟三周,把饺子汤浇在坟边,剩余的饺子让逝者的儿孙辈吃。吃的时候要背过脸去,不让外人看见,以免祖先赐予的福气让别人夺去。

河南还流传着关于点汤由来的传说:三国时的蜀国灭亡后,尚书郎李密不愿继续做官,便回到家乡侍奉祖母。后来晋武帝司马炎屡次下诏书请李密出山,李密上《陈情表》婉言谢绝,说祖母百年之后,自己才能从命。一天,祖母想吃饺子,李密赶忙买来肉和面,精心制作。待他煮好饺子端到床前,祖母已经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这时晋武帝又遣人来请,李密行至半路,忽然想起祖母到死都没能吃上饺子,他连忙调转车头回到家里,恭恭敬敬地把饺子埋在祖母坟前,将饺子汤洒在坟周围,尽了孝心,这才洒泪而去。李密孝敬祖母的事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人们纷纷仿效他,慢慢形成了埋饺子点汤的风俗。

·元宵闹花灯 ——流光溢彩的民间节日

元宵节观灯,是中国古代民问的一个盛大节日活动,值此良辰美景,往往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其热闹不下于正月初一。地处华北平原的河北辛集市军齐村,元宵节灯会成了全村的习俗。一到元宵,男女老幼手提各种式样的灯笼走街串巷,灯火的光芒伴随着欢声笑语,充溢着整个村庄。

军齐人的扎灯技艺闻名遐迩。他们扎的灯笼千姿百态,堪称精巧的艺术品。灯会期间,家家户户都做了各种灯笼,有的吊在院内,有的挂在门前,还有的在院内竖起高杆,悬挂着“天灯”。五光十色、形态各异的灯彩,吸引了远近四邻八乡的人们前来观赏。

军齐村的灯彩,综合了绘画、剪纸、编织、刺绣等工艺,利用本地所产的藤麦秆、竹子等制成,其内容有表现人物故事的,如嫦娥奔月、八仙过海、武松打虎等;有描绘飞禽走兽的,如孔雀开屏、二龙戏珠等;也有表现花果植物的,如西瓜灯、莲花灯。在这些灯节作品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走马灯和绣球灯。

军齐村的走马灯很为别致,艺人们巧妙地把灯制成三层或四层,各层所糊纸上有不同的画面,如八仙过海、三英战吕布之类,灯点燃后各层内容随着旋转而不断变化,令人赏心悦目。

绣球灯更是军齐人的发明。人们用藤条绕成大小不同的若干圆圈,制成一个有三层圈相套的绣球,外罩彩绸,最里一层的藤圈里安放蜡烛,里面两层能随时转动,使蜡烛重心保持不变。这样,玩灯人可以随意用力把灯抛向空中而灯火却不会熄灭。绣球灯在人群中传来传去,上下翻飞,令人目不暇接。

在军齐灯会上,猜灯谜最是吸引人们眼光的。如果你看到许多人站在灯下仰头凝思,出神阅读;或一拍脑袋恍然大悟,继而笑逐颜开,那一定是在猜灯谜。灯谜,即写在彩灯上的谜语,又叫“灯虎”,以虎比喻其艰难深藏,不易被人猜中,好似射虎那么难,所以猜灯谜又叫“射灯虎”。

猜谜和元宵花灯联系在一起,当中还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个财主嫌贫爱富。一年春节将至,有两个人来向他借钱。头一个衣帽光鲜,就顺利地借到了钱;而后一个叫王少的因穿得寒碜,便遭到了白眼。王少越想越气,便心生一计。在元宵赏灯之夜,王少打出一盏花灯来到财主家门前,灯上题有一酋诗:“头尖身细自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财主看了气急败坏,忙令家丁去抢灯。王少却不慌不忙地说:“老爷莫生气。我这四匐诗是个谜,谜底是‘针’,你想对不对?”财主只气得干瞪眼。这事传开后,老百姓都哈哈大笑。第二年灯节,不少人都学着把谜语写在花灯上,供观灯的人猜,从此形成了风俗。谁家的灯扎得漂亮,灯谜出得巧妙,那么谁家门前驻足的人就越多,这对主人来讲也是风光的事情。

·七夕乞巧节——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在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相传天上的七仙女下凡同牛郎结婚,男耕女织,生儿育女,生活幸福美满。不料由于七仙女私自下凡,触犯了天条,王母娘娘发觉后派天兵天将把她抓回天界,从此夫妻分离,只能隔着银河遥望。后来牛郎织女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天上的喜鹊,喜鹊们便相约每年七月七日汇集银河,搭成一座巨大的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从此,人间每到七月七的晚上,妇女都要进行对月穿针线等游戏,叫做“乞巧”,逐渐形成了一个节日,那就是七夕乞巧节。

乞巧节又叫“女儿节”、“姑娘节”,在中国各地都很流行。在豫北及河北等地区,农历七月初七中午,姑娘们拿一碗水在烈日下曝晒,顷刻后有一层水膜凝结在水面。这时取一根绣花针浮在上面,看水底针影,成云物花鸟之影者为最佳,是剪刀牙尺的形状也算乞得了巧;如果水底的针影像一根粗槌,表示丢针的姑娘是个“拙妇”,织女给她的是一根石杵,大家便一起哄笑,重新再试。

七夕的傍晚,妇女们扫净庭院,沐浴更衣后,开始竞技斗巧,比试女红,称为“乞巧会”。妇女们纷纷展示自己做的绣花鞋、鸳鸯枕、香荷包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评比优劣并不是为争夺桂冠,而在于交流技艺,故一些家长把未成年的女儿也送来乞巧。

还有的地方,七月初七这天黄昏,各村未出嫁的姑娘公推一位俊秀灵巧、人才出众的姑娘领头折来柔软的柳枝,绑扎成一个人的模样,用木勺做头,画上脸谱,盛妆艳服,扮作织女,置于村头空地或柳荫下,唤作“巧娘娘”。有时还把“巧娘娘”放在秋千上,表示织女腾空驾云下凡而来。

待天色将晚,姑娘们在“巧娘娘”前摆置香案,供奉鲜花水果以及用面烙成的剪刀、尺等小巧玲珑的干饼,不少姑娘还把平时绣的枕巾、鞋垫也摆上香案。然后,她们虔诚地跪在香案前,开始唱((乞巧歌》。唱完歌,姑娘们开始赛巧。她们个个微闭双目,不言不语地模拟切菜、擀面、纺线、织布、绣花,你来我往,忙忙碌碌,煞是有趣。其中比赛穿针引线更是别出心裁。乞巧的姑娘们环绕“巧娘娘”跪下,然后各自将手中的针线向围观者交待一下,把手伸入“巧娘娘”的裙内,不用眼睛看,全凭感觉去穿,姑娘们准确的穿针技艺常令围观者惊叹不已。

在豫北沁阳、孟县等地,七月初七早上,少女们要到村外的菜园里去“偷”菜,像小葱、黄瓜、豆角等,象征着少女们聪明伶俐,都是乞巧的吉利莱。少女们“偷”菜时,菜园的主人会视而不见,因为这些少女是巧女的化身,如果准阻止她们,谁的家里就不会出巧女了。

·遛鸟、养鱼 ——八旗子弟的游艺遗风

每天清晨,北京城内到处可以看到闲散优雅的遛鸟人,或在皇城根下,或在槐树荫下,或在小径幽巷。早在清代,北京人就养鸟成风,每天一清早便有八旗子弟的“鸟儿迷”们出去遛鸟儿。有的提着圆形白茬水磨细竹的笼子,笼内“红靛颏”或“蓝靛颏”(鸟名)在横着的竹棍上跳上跳下;也有的只举一根戳棍,上端横上一根“曲架”,将鸟用细链拴在上面。早起遛鸟,顺便遛弯,人与鸟俱得新鲜空气。同时通过遛鸟与同好者“放份儿”(比试):一比鸟儿,二比鸟具,三比饲养效果,四比鸟儿驯得如何。

北京人养鸟,分南北两种。北鸟大抵以能叫为主,种类有百灵、蓝靛颏、画眉、黄鸟等;南鸟以观赏为主,如鹦哥、芙蓉鸟、白玉鸟等。北京人养鸟的乐趣之一在于听鸟叫。鸟如何才能叫得悦耳动听,需要养鸟者对其进行严格的训练,称为“押音”,不押者称为“叫错”。各鸟押音,除天然真音以外,皆由养鸟者自押自排为乐,一般都以本色鸟押本身鸟之音为主。又如花红鸟是可驯之鸟,便普遍被人饲养,能教练打弹、叼旗等。遛鸟、驯鸟之余,鸟迷们多到附近茶馆品茗小憩,把各自的鸟笼子挂在茶馆房前,群鸟争鸣,如入森林。尤其是那些退休的老人,总是一大早便在街头公园或绿地树林里携笼而逛,累了就将鸟笼挂在树杈上,老哥儿几个席地而坐,侃侃养鸟经验,兴许再来几口儿京戏清唱,悠哉游哉,自得其乐。

除了养鸟的乐趣外,老北京夏日里以“天棚、鱼缸、石榴树”为伴。过去中产阶层以上的宅院多布置石榴盆景点缀庭中,并以鱼缸杂列其间,每遇炎夏,则高搭天棚以蔽烈日。玩金鱼在北京则是不限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一项消遣娱乐。 每到春天,街头巷尾便有人挑着两个木盆子,大声吆喝“大小嗳,小金鱼儿来卖!”好像给人们送来了春的信息。春节各大庙会也卖“小金鱼”,用玻璃缸盛上净水,配以绿藻,令人赏心悦目。更因“鱼”与“余”谐音,为取“年年有余”之意,人们都喜欢买一缸带回家去作为观赏物和吉祥物。

北京人常养的金鱼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沿街叫卖的“小金鱼”,属于鲋鱼类;另一种是较为高档的“龙睛鱼”,种类很多,如红龙睛鱼、墨龙睛鱼、鸭蛋鱼、珍珠鱼等。养金鱼第一讲究的是鱼盆,最高级的是用口径一米以上的紫砂大缸,瓦盆次之,且最好用多年陈盆,内挂绿苔,注入水后蒙茸浮起,方为好盆,瓷鱼缸则是绝对不能用的。主人每天要到附近池塘捞鱼虫儿作饲料,而且不等盆内的水浑浊就得换水,最好是用河水,如用井水、自来水则必须经过多日晾晒。平时,还必须用铁制的吸筒吸去缸底的秽物。总之,自家养金鱼极为繁琐,要求很精细,然而人们仍然乐此不疲。

辽金迁都北京后,在今崇文区的地方建立鱼藻池,后来叫金鱼池,可见金时北京已经有了饲养金鱼的习惯。北京还有许多人家祖祖辈辈都以饲养金鱼为业,具有一定技艺。近年来,许多人家中又重新置起了鱼缸,人们除养金鱼外,还增添了热带鱼等新品种,平添许多情趣。

放风筝——源远流长的民间游艺

风筝,古名“纸鸢”,又名“鹞子”,放风筝是深受中国民间喜爱的游戏。传说早在春秋时,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就能削竹为鹊,乘而飞之,三日不下。风筝在西汉以前,多用予军事上,大约到了唐代,风筝逐渐演变为一种游戏玩具。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放纸鸢,在游戏中他以一支小笛扎于纸鸢升入碧空,风入笛管发出悦耳的声音,好似“古筝”在鸣,“风筝”由此得名。

风筝之盛莫过于山东潍坊。明代时潍坊风筝已渐兴盛,久而久之,一到清明节放风筝就成了当地的风俗。到清代中叶,开始出现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民间艺人。曾作过潍坊县县令的诗人郑板桥还在诗中描绘当地放风筝的盛况是“纸花如雪满天飞”。

扎风筝,画风筝,糊风筝,放风筝都需要相当高的技巧,因此在潍坊民间,“扎、绘、糊、放”被称为风筝“四艺”。

首先是扎风筝,其骨架一般采用竹子为原料,其制作工艺有:选竹材、破竹材、削竹条、修竹条、弯竹条、扎结竹条等。风筝架子形态各异,因而扎法也变化多端。一般来说,掌握了硬翅风筝、软翅风筝和拍子风筝架子的基本扎法,就可以自由变化,扎制各式风筝了。

再说糊风筝,所选用的材料可依风筝形式确定,可用纸,用矾绢,还可用薄绸。糊风筝时,先比着架子剪纸,纸要比架子大些。糊法有两种:一是把纸包贴在竹条的四个面上,这叫“包边儿”;二是把纸包贴在竹条的两个面上,等浆糊干了以后,用刀把多余的纸裁下来,这叫“裁边儿”,这种糊法要露出一部分削修加工的竹条,以显示艺人的制作技巧。

绘风筝就是在风筝上绘画。潍坊风筝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吸收了潍县木版年画的技法,又博采众长,线条粗犷,色彩鲜亮、夸张。其绘画的方法既有手工染画的,又有木版套印的,还有半印半画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显示出艺人独特的审美观。

放风筝可是一门学问,不是每个人都能让风筝飞得又高又稳的。放风筝最重要的还离不开它所需的工具:线、绕线工具和供游戏用的各种附加物。线的选用很重要,按风筝的大小不同,就应选择不同的线,如缝衣线、小线、麻线等。而绕线工具则决定了放风筝时是否灵活、方便,目前最普遍的使用工具叫“线桄子”,这是一种穿在轴柄上的六角形线轴,可以自由旋转着收线、放线,一手拉线,一手打轮,十分便利,造型也十分可爱。

同类推荐
  • 中华实用谜语大全

    中华实用谜语大全

    谜语最早起源于古时的隐语和廋辞。谜语古称“隐语”、“廋辞”,今通常指民间谜语。
  • 礼仪常识读本

    礼仪常识读本

    《礼仪常识读本》从礼仪概述、个人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餐饮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公务礼仪等七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礼仪知识和规范。既可作为党员干部和社会人才培训教材使用,又可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群体人们的阅读需求。
  • 文化传播产业建设

    文化传播产业建设

    先进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荟萃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而且是高尚道德的凝聚和时代精神的升华。对于国家、民族和社会、政党,先进文化就是灵魂,就是导向,就是旗帜。它在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基础上产生,同时又以其特殊的方式给予经济、政治、社会以巨大的影响和有力的促进。先进文化的这种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它必须具有不断探求和不断创新的时代品格,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
  • 狼人的月夜迷踪

    狼人的月夜迷踪

    古世纪欧洲盛传的传说:“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这是一个关于月圆之夜变狼的秘密。本书将带我们一起追寻狼人的传奇和秘密。
  • 世界文化生活百科

    世界文化生活百科

    智慧创造着文明,知识丰富着社会,好像太阳和月亮,照亮我们绿色的地球。
热门推荐
  • 强占为妻:本宫很妖很迷人

    强占为妻:本宫很妖很迷人

    他紧紧捏住她的下巴:“你若能眼睁睁地看着你心爱的男人和别人好,而不怒,我就放了你!”她媚笑着道:“这有何难?“她笑嘻嘻的看完全程……他却抓狂了:“你到底是不是女人?”
  • 君心惑

    君心惑

    将门嫡女,经历无数生死,步步为营,助夫君夺得皇权,谁曾想,她满心期待十九岁的生辰却是她死期?那日,安将军府上,被下了令,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尸骨遍地,饿殍千里,好不隆重!稚女重生,一改大愚本性,心狠手辣灭双亲,巧计送姨娘入黄泉,正混风生水起时,和亲风端起?从此踏上收受之路!她被人作为棋子利用?没关系,看谁棋术高;她被作为礼物送出去?没关系,看谁过的好;她被一朵朵烂桃花缠身?没关系,看谁是攻是受……可为何自她被封王后,为何民间传,‘安王收受,对象为男,条件不多,清丽绝俗,冰肌玉骨,眉清目秀,楚楚动人,即可!’?(作者QQ号:3127914085)
  • 医手回天

    医手回天

    当一个平凡的高中生意外获得绝世医术能做什么?纵横花都?赚取万贯家财?或是拥有流传永世的美名?都不尽然。面对他人的打击,少年一次又一次给予还击。有钱有势又如何,到头来只是尘归尘,土归土。但我可以操控你的生命,让你在生死界之间徘徊,仅此而已。他究竟会有怎样的逆天人生,能怎样改写自身的命运,敬请期待。
  • 元大陆纵横记

    元大陆纵横记

    高中毕业生雷德因一次意外,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这个世界魔法与战气并存,炼金与科技相结合,一切的一切都充满了奇幻色彩,热血与阴谋的较量,内心的迷茫与坚持,雷德到底走上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
  • 爱是有毒的

    爱是有毒的

    瑜霜新作<说好爱下去>一句话的缘分,两块钱的日子,学校与社会的巨大差别,爱情与现实的分庭抗争……<桃妖-我是空心妖精>我的心会痛,因为里面住着一条虫,可是为了你,我愿意让它吃掉我的心,然后变成空心的妖精,忘了你……
  • 天才魔音师

    天才魔音师

    一朝身死,来自异世的凤璃音重生于此。本想着代替原主好好活下去。可惜,天不从人愿。母亲意外身死,小小年纪的她改投母亲的家族,凤族,却成为了家族中千年难得一见的魔音师,欺我辱我者,必将百倍奉还,谁说魔音师身体羸弱?她可是神兽本体,谁敢不服?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王妃在逃:爱妻胡不归

    王妃在逃:爱妻胡不归

    一不小心就穿越了,玉清歌穿越到圣云国同名的衡王妃身上,一觉醒来,整个京城都在通缉自己!辛辛苦苦逃离京城,不好,有个红眼睛男人追上来了,快逃啊!红眼睛男人:清儿,是为夫啊!等等我!(吐血,卒)
  • 战云天

    战云天

    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想要做个人上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都是这一类的顽敌。王超,一个苦命的孩子,不同常人的经历,都有着怎样的不幸?又有着怎样的辉煌?智慧、勇气、实力的交锋,他的生命里没有退缩。
  • 述异记

    述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生及一世

    一生及一世

    原本只是想要忘记……到最后却还是要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