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是一个政治符号,表明了伊拉克人民反对美国的抗争依然存在,所以不抓住萨达姆,伊拉克战争就不会结束。就像整个反恐战争打了十年一样,只要美国一天不从肉体上消灭掉本·拉登,那么全球的恐怖分子就会在这个符号感召之下继续进行恐怖活动。所以萨达姆必须被消灭,而且小布什下了一样的命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美国为什么一直视萨达姆为自己的眼中钉,实际就是萨达姆所秉持的战略构想和美国人的中东战略产生了强烈的对冲。美国人对于全世界和自己对抗的战略强人从不示弱和手软,只不过,解决萨达姆确实费了几代美国总统的心思。
萨达姆作为一个中东强人,这种地区强人的出现,实际上干扰了美国的中东战略棋局,阿拉伯世界在几百年来一直处于一盘散沙的境地,不团结的民族在外敌面前往往不能做很好的协调,年轻的萨达姆实际上对于阿拉伯世界的散乱局面深感痛心,发誓要重振阿拉伯帝国的雄风,让阿拉伯兄弟成为世界上不可忽视的一极。
1921年脱离英国殖民到1968年复兴党上台,伊拉克在三十年中换了四十五届内阁,平均七个半月一次;从1936年到1968年,伊拉克发生了近二十次军事政变;在其他领域,伊拉克是中东最贫困的国家之一,没有工业,大部分人还生活在游牧民族时代,在历次的中东战争中,伊拉克军队在以色列人手中溃不成军。
1979年,萨达姆出任伊拉克总统(同时行使总理职权)、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武装部队总司令、阿拉伯复兴党伊拉克地区领导机构总书记等职。他上台之后,迅速结束了伊拉克这块美妙宝地长期以来的动荡不安——虽然伊拉克石油的质量、储量、产量长期稳居世界前茅。之前,亚述附近的油气田至少自燃了一万年,他们不知道这是全球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中东成为全球能源的心脏地区,自从石油成为战略资源之后,中东在美国人的战略体系之中,就占据了核心的地位。一个落后的国家拥有巨大的宝藏,不知道是福还是祸,因为这个民族没有能力守卫自己的宝藏,就会引起强权的疯狂掠夺。
萨达姆觉得伊拉克人民拥有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权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萨达姆提出依靠“建立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结构上的权力”,也就是个人铁腕独裁之下,消灭国内矛盾,重建国家自信,去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伊拉克”的目标。
首先,萨达姆用暴力手段清除了复兴党内的反对派,在他成为伊拉克总统的第二天,萨达姆就清除了复兴党革命指挥委员会中的五名政敌,并清洗了党内另外的二十二名成员。这样也就落下了“暴君”的称谓。
萨达姆确实是个铁血的统治者,在这样的一个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家,人民也希望拥有代表他们一切的领袖。人民对领袖的期望也就造就了萨达姆。
萨达姆为自己拍的长达六小时的电影《长日》中记录了这段历史:
新领导人萨达姆走进房间,他对着政敌一声大喝,一个所谓的政变谋反者被哆哆嗦嗦带上来,在萨达姆严厉的目光下,谋反者开始说出一个个名字,说一个,底下的人就被带走一个,几十个异己分子被抓起来了……被杀了。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反对他。他把这一切都拍下来,放给全国人民看。因为这是他的胜利,是他的骄傲。
萨达姆下令必须全民学习认字,消除伊拉克的文盲现象,正是在这样的统治下,没有人敢违背萨达姆刚制定的法律:如果不让自己孩子识字,就要入狱三年。在这一政策下,伊拉克的文盲消灭率让世界震惊,并且因此获奖。
在巴格达,流传着很多关于萨达姆的轶事。自从伊拉克有了领袖,一盘散沙的局面就似乎过去了,舆论开始一边倒地颂扬这个伟大的领袖。
1979年10月8日,亲自开车上班的萨达姆碰到一位要求搭车的小学生,萨达姆问小孩:“你是阿拉伯复兴社会主义者(萨达姆是复兴党的领袖)吗?”小孩说:“是的。”于是萨达姆一直把小孩送到亚提菲叶赫第二小学。又有一个早晨,萨达姆敲开一家房门:“萨达姆要吃早饭,吃你们平常吃的那种早饭。”“可平常我们没有鸡蛋呀!”不久,巴格达就有了充足的鸡蛋供应。
伊拉克是一个派系林立的国家,为了建立一个强大的伊拉克,萨达姆用暴力手段“调和”了国内穆斯林什叶派与逊尼派的教派冲突,并通过镇压北部库尔德人使其臣服新政府。他还将伊拉克的石油资源收归国有,依靠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出口石油,拉动国内相关石化、纺织、炼油等工业系统的建立与运转,使伊拉克迅速工业化。最后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它触到了美国精英统治集团的敏感神经。
总之,几剂猛药之后,从1979年到1988年,伊拉克在短短的十年中迅速在阿拉伯世界崛起。至1989年,伊拉克人口从1932年的三百三十万猛增到一千六百万,国民收入达到人均二千美元。
在萨达姆的治理下,伊拉克人从游牧部落状态一下子进入了欧洲标准的生活之中,现代化的巴格达成了当代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中心,以及高速公路密布、绿树成荫、高楼遍布的现代化城市。伊拉克还向其他第三世界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数以千计的伊拉克学生被政府派往西方国家求学深造。
志得意满的萨达姆自诩为“现代伊拉克缔造者”,喜欢别人称他为“巴比伦雄狮”。他觉得自己就像是攻占耶路撒冷、建造空中花园的尼布甲尼撒二世,伊拉克电视播放的颂词也是他对自己的定位:“您是地球上的盐、生命的泉源、死亡之剑。”
萨达姆甚至在重修的巴比伦城墙上刻下了这样一段话:“这些围墙在伊拉克共和国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执政时期重建,巴比伦城不会湮没无闻,千秋万代,岁月作证。”
正如他曾对自己的官方传记作者所说,他最大的梦想是流芳百世。他希望成为再生的萨拉丁(抗击十字军的阿拉伯英雄)。如果他倒下,他周围将躺着敌人的尸体,他将永远被供奉在阿拉伯的神话传说之中。
所以,萨达姆其实一直在做着一个梦:有个阿拉伯孩子在读传说,里面的主人公只有三个——尼布甲尼撒二世、萨拉丁以及萨达姆;当然,这个孩子出生在五百年之后。
这个梦是他内心一切行为动力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萨达姆其实非常简单。
美国人将萨达姆的习性了解得一清二楚,萨达姆是最爱看《教父》电影的伊拉克总统,那个用铁腕与强权将伊拉克推向了“富国强兵”的现代国家之路的国家领袖——“他习惯穿戴整齐,时间观念极强;他不嗜烟酒,喜欢喝凉奶和阿拉伯黑咖啡,主张减肥、健身,经常以身作则带领阁员们在底格里斯河里游泳;由于从小喜欢历史,功底深厚,无论闲谈还是发表讲话,他都喜欢引经据典;酷爱政治书籍的萨达姆不大出国,就是正式的国事访问也极为有限;由于他在农村长大,节假日基本上都是在伊拉克的农村度过,他和普通农民一样,用铁扦子叉着鲜肉自己在火上烧烤”。
美国人的结论是:这个土生土长的伊拉克人注定是美国在中东的最大敌人。
萨达姆实现了伊拉克在中东的崛起,但悲哀的是他和他的国家生活在全球鹰的掌控之下。阿拉伯复兴之梦和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产生了不可调和的战略对冲。美国人,特别是美国精英集团一直盯着萨达姆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他们会寻找一切可能干掉萨达姆,也会在阿拉伯世界制造大国之间的冲突,让阿拉伯国家之间产生矛盾,在战争中去耗散强权者的能量。
回到2003年的伊拉克,巴格达被美军攻克,萨达姆不知所踪。这急坏了小布什,因为一天抓不住萨达姆,舆论就认为伊拉克的抵抗没有停止,战争也就没有结束。
美国人同样明白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在伊战开始后,美国国防部审讯情报官员埃里克·马多克斯和他的同事们接连数月加班加点,审讯了三百多人,逼问萨达姆的下落。某一天,他们抓到了一个可疑的伊拉克司机,经过八个小时的审讯后,司机透露了一个名字:穆罕默德·伊伯拉希姆,此人正是萨达姆的“左膀右臂”,管理着整个伊拉克的反美武装组织。
12月12日,美军士兵突袭了巴格达市的一处住宅,逮捕了屋里的三名男子——其中就包括伊伯拉希姆,一个萨达姆的亲信。
马多克斯看着伊伯拉希姆说:我想找你谈谈。凑巧的是,伊伯拉希姆也正想找个美国官员聊聊,因为他知道萨达姆的藏身之处——美军曾承诺给提供萨达姆下落的人二千五百万美元的赏金;不过,根据伊伯拉希姆最终被投入大狱的情况来看,美军的这笔钱显然是被省下来了,驻伊拉克美国第四步兵师情报官员墨菲上尉表示:“这名线人是坏家伙,他应该烂在监狱里。”
不过这个“坏家伙”还是很有用处的。美军特种任务小组——约六百名美国第四步兵师官兵与联军特种部队押着伊伯拉希姆飞到了萨达姆的家乡——伊拉克北部城市提克里特。
12月13日晚上八点多,在阿道镇上的一个看起来很破败的农家院落附近,美军已经转悠了好几个小时——这院子是长条形的,简陋的土门只能容三个人并排进去;院子里只有一间十来平方米的房子,外加一个四面敞开的被当作厨房的棚子,其余就是一片果园;果园周围还散落着一些类似的破旧房子,但当地人说,那些房子平时基本上没有人住,只是偶尔才会有人来照料一下房子周围的农田和果树。而这里,就是萨达姆最后的藏身地。
此时,伊伯拉希姆走到了萨达姆藏身的蜘蛛洞旁,用脚踢了一下地面上的一根绳子。马多克斯回忆说:“特种部队士兵立即注意到了他的这个动作,他们将他拉到旁边,然后开始拉扯这根绳子,结果地面上露出了一个洞。”
洞口很小,稍胖的人进去都略显困难。垂直向下大约只有一米五的深度,然后水平向里又挖了一个洞,人钻进去,有一个长不到两米、高不到半米、宽只容一人的长方体的空间。萨达姆就藏在里面。参与行动的一名美国士兵说,那里的气味非常难闻。
就在这个满是碎土块的地窖里,曾一度向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挑战的政治强人萨达姆·侯赛因,在没做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被美军活捉了。在巴格达,几乎同一时间,总统特使保罗·布雷默来到新闻发布厅,兴奋地对在座的美国军事人员说:“我们捉住他了。”
没错,美国人捉住他了。他就是萨达姆·侯赛因。他没有像他自己宣称的那样自杀,不会做美国人的俘虏。看样子,强权者也都是一样,革掉别人的小命容易,革自己的命下不了手。英雄这样的下场,恰恰是美国人希望看到的,因为在镜头前,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满脸胡子的老头而已。萨达姆在镜头前的形象可以扫除伊拉克人对他往日的崇拜。
不出美国精英公关团队的预料,真正让世人震撼的是萨达姆被捕时的落魄,一位昔日大人物的骄傲,萨达姆最珍视的骄傲被美军结结实实地踩在脚下。所以,到现在为止人们都在怀疑这是不是美国公关新闻战的一个阴谋。他们企图用编排的方式摧毁萨达姆往日的强人形象。
录像里,被生擒的萨达姆头发又长又暗,而且还留着乱蓬蓬的胡子,目光呆滞,行动呆板。他被一个美军士兵按倒在地,然后像动物一样接受了美军医生的健康检查,一根压舌棍在他的嘴里掏来掏去,萨达姆时而被要求检查牙齿、时而被命令翻开眼皮。整个过程,六十六岁的萨达姆毫无反抗。
就在萨达姆被捕四个月后,《瞭望东方周刊》的中国记者前往阿道镇实地采访。那些守卫“萨达姆”洞的伊拉克士兵,众口一词地将萨达姆描述为“英雄”,并激愤地表示萨达姆被抓时一定已经被美国人的毒气麻醉了,否则不至于毫无抵抗,因为萨达姆被捕时,他身上带着两支AK-47步枪和一支手枪。
很多萨达姆的拥护者不相信这就是萨达姆。一位老兵说,从电视上看,萨达姆被抓获时两眼无神,行动呆板,这就是被麻醉的结果。而且,在萨达姆被抓后,他的战友们发现这一带有很多鸟都莫名其妙地掉到地上,所以他们就推定美军一定是使用了神经毒气,在被抓的那个地方连鸟都被麻醉了。
热爱萨达姆的人们反复提及他的眼神,因为他们知道那双眼睛是萨达姆的标志。萨达姆和人初次见面时总是很和蔼,但始终盯着对方的眼睛;面对下属更是如此,他说过:我第一次看某个人,会盯着他,如果觉得他会是叛徒,那他就离完蛋不远了。
美军是世界上自我变革能力最强大的武装组织之一,近年来美军大力发展心理战的理论和作战系统,作为信息战的一部分,摧毁一个民族的抵抗心理当然也是心理战的科目之一。新闻战恰恰是美国最擅长的心理战的手法,这些军方的心理战专家退役后,往往会成为美国公关公司最抢手的人才。可以肯定,美军实际上在心理层次的征服研究是卓有成效的。
萨达姆躲在地洞里的日子,那些黑乎乎的时刻,身体语言已经减到最少,只有那双眼睛,表达着什么……那些表达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家破人亡,生命悬于一线,一生的“辉煌”犹在昨日,大英雄的梦想与高傲清晰依旧,内心却绝望到极点。
他不想让人知道他落魄的任何细节。没人知道,他没有落魄,他仍然是自己的英雄。所以,萨达姆在狱中仍然爱吃玉米片,爱喝常温饮品,把自己的面包和粥省下来喂小鸟,坚持写小说、写诗,有时还独自跳舞。
负责看守萨达姆的美国警卫队员,二十五岁的杰西·道森透露,萨达姆远在约旦的女儿通过红十字会送来古巴雪茄,他慷慨地同他们这些看守分享。有一次,他还给狱卒们讲了一个关于三个男人和一只绵羊的笑话。
道森说,萨达姆在狱中坚信自己仍然贵为总统,并邀请他们在他重掌政权后前往伊拉克观光。他说:“你们就像我的孩子,我会带你们周游我的国家。它现在不美了,但我重新主政以后会把它变得风景如画。”
所以,在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看来,萨达姆被捕时放弃抵抗的原因,也有可能是他认为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如果被抓住后,他们会在法庭上对他进行审判,他想利用法庭为自己洗刷罪名。
因此,张教授解释说,尽管萨达姆随身带着两支AK-47步枪、一支手枪和七十五万美元,他明知道美国悬赏二千五百万美元抓他,但他仍然不逃离自己的家乡,不自杀,也不拒捕。他要留下命来,在自己家里与侵略者继续抗争。
其实,美国人不断地爆出萨达姆在狱中的表现,就是要用新闻和文字武器还原一个俗眼凡胎的萨达姆,从而摧毁伊拉克其他抵抗组织的信心,在美军最新的作战理论看来,这样做也是战争的一部分。
萨达姆真正恐惧的也许不是死,而是五百年后人们如何评价他,正如晚年的马龙·白兰度所说:最奇怪的事莫过于男人面对死亡会恐惧。
为什么抓到萨达姆如此重要?不是因为他控制着传说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不是因为他和“基地”组织有猫腻,而是因为布什政府比谁都清楚这个人对于伊拉克和伊拉克人民的重要性。他是一种坚固的象征,一旦萨达姆被推翻和颠覆,这个国家就会崩溃——就像一个摔破了的罐子,满载的石油便立刻无遮无拦,汩汩而出。
现在,小布什似乎可以安稳地睡一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