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往往离不开细心。1895年11月8日,伦琴在进行阴极射线的实验时发现了放在射线管附近的氰亚铂酸钡小屏上发出微光。这是怎么回事?伦琴经过仔细研究,才明白之所以发光是因为射线管中发出的某种射线所致。但由于对这种射线的各方面知识不是很多,他也不知道这种射线叫什么名字,于是便取名为X射线,表示未知的意思。在这一年的12月28日,伦琴在《维尔茨堡物理学医学学会会刊》发表了这一发现,之后,他继续研究这种射线,针对研究成果,伦琴发明了新的论文。1896年1月23日,伦琴在自己的研究所中作了第一次关于X射线的报告。在结束后,他用X射线拍摄了维尔茨堡大学着名解剖学教授克利克尔一只手,克利克尔提议将这种射线命名为伦琴射线。
伦琴射线是一种所谓“穿透性射线”,它能穿透普通光线所不能穿透的某些材料。在刚发现不久,伦琴便用这种射线拍摄了他夫人的手的照片。从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手骨的位置。这个发现似乎应证了某些神话。在中国,曾经流传着“秦王照胆镜”的传说。因此,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为给伦琴带来了巨大的荣誉。1901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伦琴因为这一发现而获得了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在颁奖的前一年,即1900年,伦琴搬到慕尼黑,并在那里成为实验物理研究所所长。1914年,伦琴作出了一件令他终身懊恼的一件事,那就是在与德国军国主义休戚相关的宣言中签名,表示支持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也可能是他做出的最不明智的一件事吧。
达尔文与进化论
查理·罗伯特·达尔文在很小的时候就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骑马,钻树丛、钓鱼、观察鸟类、研究昆虫等等,这些事情他都做过。
在大学期间,达尔文开始对周围的一切动植物进行研究。幸运的是,他在大学遇见了剑桥大学最着名的植物学教授恒罗斯。在他的客商,学生们都会津津有味的听恒罗斯教授的讲授,从不会有枯燥的感觉。除了在课堂上讲授知识,恒罗斯教授还经常带学生们到野外观察。达尔文在这位教授的谆谆教导下,立志要成为像他那样的人。
在剑桥生活的最后一年,达尔文郑重地向恒罗斯教授说明自己的志向,但恒罗斯教授却让他去学习地质学。达尔文听从了教授的建议,随从地质学教授塞支维克一起参加地质考察活动。在考察期间,机会垂青了这位年轻人。英国政府将要派一艘船进行全球航行,并且需要一名自然学家跟随,就邀请达尔文参加这次全球航行。可是这次航行在他的人生中非常重要。这次航行并不是简单的考察,而是带着目的,即寻找更多的财富。他的工作就是不仅要绘制地图还要对所到之处的水文作详细的记载,这是一件极其辛苦的事情,而达尔文乐此不疲。
他们穿过大西洋来到了美洲的巴西。达尔文顶着烈日,在森林里穿梭。在这里,他发现了远古时期的生物化石,亲眼看到了吃蜘蛛的黄蜂和吃黄蜂的蜘蛛,并且还看见南美吸血蝙蝠。
1832年,他们来到南美的伊布兰卡,并在那里的一个平原断面里发现了一些古生物化石。
所有发现,都让达尔文心奋不已,同时又陷入思考之中。回国之后,他整理自己的旅游日记,并出版了。后来,达尔文为了潜心研究动植物,在郊外建造了一个动植物试验基地,集中精力研究动植物的起源和进化。经过22年的辛苦专研,他终于完成了《物种起源》这部书。大门争相传阅,一时轰动。
《物种起源》震惊了全世界。这部书内容丰富多彩,证据确凿,对生物是神创造的这一说法给了有力的回击。每一种生物都是经历了简单、复杂的历程。它揭露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言论是不正确的。
他的学说引发了大辩论。赫胥黎等一批人与达尔文站到了一起。达尔文本人也表示,自己做好了接受火刑的准备。1860年6月28日,这场辩论展开,也引来了很多人围观。那些相信神创论人们对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行了歪曲和诽谤,达尔文毫无气馁,针锋相对的一一提出自己的观点。
赫胥黎等人坚决支持达尔文,他反唇相讥,认为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是猴子的后代而感到耻辱,那么就是对自己的祖先感到耻辱,这是让人感到耻辱的一件事。他的辩论得到了许多青年学生的支持。最后,这场辩论以达尔文一方获胜。
在人类历史上,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辩论。它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进化论的学说逐渐被人们接受。
第四节不可一世
太阳王——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是法国波旁王朝的第三任国王,也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5岁的路易十四在1643年就登上了国王宝座,自此之后,开始了他漫长的帝王生涯。
少年时期的路易十四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青年。他热衷并通晓通晓戏剧、天文、地理、解剖学等。如果不是生在帝王之家,也许他会成为一位出色的艺术家。但历史没有如果。他酷爱戏剧,并常在戏剧中扮演角色,他尤其是喜欢“太阳神”阿波罗的角色,后来人们就称他为“太阳王”。“太阳王”的称号伴随他一生。
1661年,路易十四开始亲自管理政事。他辛勤理政,事必躬亲,乾纲独断。为了把握大权,他不再任命首相,拒绝召开三级会议,还取消了高级法院对国王敕令的指摘权。
路易十四任命柯尔伯为财政总监。柯尔伯果然不负重托,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不但扭转了前任留下的巨额亏空,还积蓄了殷实银库,更令人惊奇的是,所有这些竟没有增加人民的负担。
凡尔赛宫和巴士底狱,是路易十四一软一硬的两个统治工具、巡按使和龙骑兵,是他伸向全国各地的爪牙。但杰出帝王的伟业,还需要有一位理财能手和若干位叱咤风云的将军辅佐。而路易十四的名气,也部分得益于凡尔赛宫的富丽堂皇,这座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花费了10年的时间和数不清的金钱。
在治理国家的同时,路易十四还让以杜伦尼和孔代亲王为代表的将军们,通过炮火将“太阳王”的威名传播到欧洲各地。路易十四发动的大规模战争有四次:1665-1668年与西班牙的“王后遗产战争”,1672-1679年间的荷兰战争,1688-1697年与奥地利皇帝为首的奥格斯堡同盟的战争,以及1701-1703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在这一系列战争中,法国总是处于以寡敌众的局面。前两次战争法国以胜为主,取得了南尼德兰的一些领地。后两次战争,法国则以败居多,但路易十四最终成功地让孙子继承了西班牙王位。
路易十四时代,文化领域空前昌盛,出现了高乃依、莫里哀、拉辛、拉封丹等艺术大师。他们的成就与作为“法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赞助者”路易十四对文化的赞助有很大关系。
路易十四时代,由于法国炙手可热的国际地位,法语取代了拉丁语,成为欧洲外交的通用语言,各国上流社会都以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为时髦的标志。
路易十四认为统一的宗教信仰有利于统治。他在1685年颁布了《枫丹白露敕令》,重开对新教徒的迫害。1689年路易十四还颁布了“黑法”,准许在法国的所有殖民地贩卖奴隶。
路易十四用自己的言论和行动在欧洲重新诠释了“君主制”这个概念,使得英伦三岛上民主宪政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的同时,欧洲大陆上却出现了一股强化君主****的热潮。强化君主****在当时的欧洲也有其积极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消除地方领主的封建割据,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彼得大帝与他的帝国
彼得一世是俄国沙皇,俄罗斯帝国皇帝,也被称作彼得大帝。彼得一世即位后,俄国进入“俄罗斯帝国”时期,这是俄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彼得10岁的时候,他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亚继承了王位。于是,他来到了郊区的外国人聚居地生活了一段时间,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很多异国风情,知道了很多俄国以外的世界,这也为他日后向西欧取经埋下了伏笔。
彼得17岁的时候,联合周边的人,起事,推翻了姐姐索菲亚的统治,自己登上了王位。此时的俄国是一个半野蛮、半东方化民族的国家,彼得要改变俄国,使其成为一个文明国家,因此,他亲赴西欧考察,学习各种造船和建筑技巧。17世纪末,彼得一世为了让俄国尽快摆脱落后、愚昧的状况,亲自前往西欧,历时一年半之久,先后考察了荷兰、英国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这些考察,他更痛切地感到俄国的落后,于是决心励精图治,迎头赶上。
彼得一世先进行了礼仪制度的改革。彼得考察回国后,便向迎接他的大臣们下令,禁止实行下跪仪式,并宣布凡留长须者要交纳留须税。同时又下令各级官员禁止穿长袍,一律改穿西服。礼仪制度的改革,成了彼得学习西方、改造俄国社会的先声。
1689年,彼得一世掌握实权后,果断地开始对俄国社会进行全面改革。他借鉴西欧模式,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大力扶持资本主义经济,还在国内先后开办了航海学校、海军学校、王科学院、医科学校等,强迫俄国贵族接受教育和欧化生活。通过一系列改革,俄国这个原本充满东方色彩和宗教气息的保守国家,从原本被蒙古长期统治且受拜占庭影响甚深的被动地位,开始迈向强国之路。
彼得一世改革也得到了负面评价。不仅被评为只是少数人的意愿,而且劳民伤财,再加上彼得并不顾虑人民的感受,在建筑过程中杀了许多工人,吊死许多反对者,因而遭到众多人的反对。所以当时不论是上层贵族,还是下层农民,都对其深恶痛绝,甚至有人认为他的西化政策为传统俄罗斯文化定位带来了永久危机。
不过,在1718年,彼得一世将阴谋叛变的儿子阿列克塞处以极刑后,又于同年9月,将与反动贵族勾结的皇后洛普希娜送进修道院。大义灭亲的彼得赢得了民心,俄国社会改革的进程大大加快了。
经过彼得一世20多年的征战和努力,俄国的社会面貌明显改观,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而成为欧洲强国。1721年,俄国枢密院一致通过决议,尊称彼得为“大帝”和“祖国之父”。从此,俄国正式改称俄罗斯帝国。
彼得大帝死后,由于没有子嗣继承,上层贵族便制定许多规定来控制权力。从此,沙皇俄国进入中衰时期,一直到叶卡捷琳娜大帝继位,情况才为之改观。
野心勃勃的叶卡特林娜二世
如果要在俄国历史上找一位能与彼得大帝齐名的人,恐怕只有叶卡特琳娜二世了。
叶卡特琳娜二世是德国一个亲王的女儿,原名叫索菲亚,后来嫁给彼得三世。为什么称呼她为叶卡特琳娜二世而不叫索菲亚呢,是因为彼得三世的姐姐也叫索菲亚,为了区别,所以给她取了一个俄国名字。1761年底,彼得三世即位。彼得三世的改革缓解了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但也遭到了大地主、大贵族的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叶卡特琳娜二十趁机发动了宫廷政变,秘密处死了彼得三世,自己登上了宝座。
叶卡特琳娜二世是怎样的一个皇帝呢?据俄国历史记载,她是一个野心勃勃,最为反动的一个皇帝。一上台就加强农奴制****制度,维护了贵族特权。为了取得贵族的支持,还将农民的土地赏赐给贵族,完全不顾农民的死活。在她统治时期,农奴的数量站到了农民的一半,并允许贵族任意驱使农奴,农奴不得有半句怨言。他们就像在市场上被买卖的牲口那样,任人买卖、交易。
叶卡杰琳娜还是一个虚伪、荒淫无度、残暴的君主。她不认同启蒙思想家的学说,从心里鄙视这些学说,但还假惺惺地与伏尔泰写信交流,说准备把他们的主张用在国家的政策上。她在信中还给伏尔泰描述了自己统治下的国家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农民生活地非常幸福,每天都能吃到鸡肉。实际上,农奴每天吃到的全都是黑面包。1775年,叶卡杰琳娜二世无比残忍的镇压了普加乔夫农民起义,对待起义的首领丝毫没有人性,她命令士兵将他关在木笼子里带到莫斯科,对他进行肢解、焚尸,手段极其残忍。
除了对内实行高压政策外,她还频繁发动对外战争,疯狂的扩张俄国的领土。她与奥地利、普鲁士三次合伙瓜分波兰,消灭了波兰共和国,并在那里建立了恐怖的、血腥的统治。她还发动土耳其战争,占领黑海沿岸的大部分地区,使俄国船队能顺利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也实现了彼得大帝没有实现的愿望。
对于亚洲,她也是虎视眈眈。加强修筑堡垒,一步步蚕食高加索地区,入侵中亚北部的哈萨克草原。到18世纪80年代,完全控制了西伯利亚北部,并在那里得到了充足的森林和矿藏资源。叶卡特琳娜二世还命令部队通过亚洲的东北,穿过太平洋,进入阿拉斯加,在加利福尼亚建立了第一块殖民地。她反对改革,只要是改革她都视为仇人。她无比的痛恨法国大革命,并认为这是“法兰西瘟疫”,发誓要予以“剿灭”。派遣海军部队到北海钳制法国,压制革命。叶卡杰琳娜又出资支持普鲁士、奥地利干涉法国革命。
1796年8月,叶卡杰琳娜二世已经病在塌下,还在疯狂吼叫:假如我能够活到200岁,那么整个欧洲都会站在自己的脚下,我要建立一个有六个都城的大帝国,它包括彼得堡、柏林、维也纳、巴黎、君士坦丁堡、阿拉斯特罕。我希望自己的孙子叫亚历山大,希望他能像古希腊亚历山大那样,建立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令人敬仰的腓特烈二世
腓特烈的父亲是腓特烈·威廉一世,他是一位具有双重性格的国王,他极其残暴,但同时又非常富有文化修养。腓特烈继承了父亲的品行,对文学和艺术特别感兴趣,但性格上却非常叛逆,对权术和战争没有丝毫的兴趣。
18岁时,腓特烈知道自己今后的人生是什么样的,但他不想这样,于是想逃到英国,但被父亲抓回。腓特烈·威廉一世非常生气,也为了锻炼他,竟然当着腓特烈的面把他的密友和同谋卡茨中尉斩首。这件事对腓特烈震撼很大,后来他又得到了父亲的宠爱,并在父亲的旨意下娶了一位德国贵族小姐。在之后的日子里,他的生活非常惬意,经常与欧洲的学者通信,这其中包括才华横溢的法国作家伏尔泰。
腓特烈于1740年继承了王位,还有一支8万多人的军队。这支军队素质过硬,后来他继续训练这支军队,并最终达到20多万人。他们跟随他们的国王走南闯北,大肆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