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办事少不了要攀关系、套近乎,以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这是一门精深的学问。有些人、物、事、情,乍看起来与你八竿子打不着,可只要你动足脑筋,用心挖掘,便会有文章可做。
所谓“攀缠计”,说白了就是巧妙地攀关系、套近乎或纠缠,以便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是人际交往中最常用的一种计谋。
一见如故,这是成功交际的理想境界。无论是谁,如果具有跟大多数初交者一见如故的能耐,他就会朋友遍天下,做事就会左右逢源;反之,如果缺乏跟初交者打交道的勇气,不善于跟陌生人交谈,他就会在交际中处处受阻,事业也就难以成功。初次见面,交际双方都希望尽快消除生疏感,缩短相互间的感情距离,建立融洽的关系,给对方一个良好的印象。在与别人初次见面时,运用“攀缠计”会令你如鱼得水。
1.通过亲戚、老乡关系来拉近距离
亲戚老乡这类较为亲密的关系,会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使交际双方易于建立信任感。特别是突然得知面前的陌生人与自己有某种关系,更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故而,若得知与对方有这类关系,寒暄之后,不妨直接讲出,这样很容易拉近两人的距离,使人一见如故。
一般来说,对任何一个素不相识者,只要事前做一番认真的调查研究,你都可以找到或明或隐、或近或远的亲友关系。而当你在见面时及时拉上这层关系,就能一下子缩短心理距离,使对方产生亲切感。
三国时代的鲁肃就是一位攀亲认友的能手。他跟诸葛亮初次见面时的第一句话是:“我是你哥哥诸葛瑾的好朋友。”就凭这一句话就使交谈双方心心相印,为孙权跟刘备结盟共同抗击曹操打好了基础。
有时,对异国初交者也可采用攀亲认友的方式。1984年5月,美国里根总统访问上海复旦大学。在一间大教室内,里根总统面对一百多位初次见面的复旦学生,他的开场白就紧紧抓住彼此之间还算“亲近”的关系:“其实,我和你们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的谢希德校长同我的夫人南希,都是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校友呢。照此看来,我和各位自然也就都是朋友了!”此话一出,全场鼓掌。短短的两句话就使一百多位黑发黄肤的中国大学生把这位碧眼高鼻的洋总统当作十分亲近的朋友。接下去的交谈自然十分热烈,气氛极为融洽。你看,里根总统这段开场白的设计是多么巧妙!
北洋政府时期前后有七个总统及执政首脑,他们中有六个是行伍出身,惟有徐世昌是个没有一兵一卒的文人。徐世昌,清咸丰五年九月(1856年10月)生于河南开封,城内的双龙巷是他出生地和少年时代活动的地方,算是他的第一个籍贯;据徐氏家谱考证,徐世昌的远祖明朝末年居住在浙江勤县,这是他的第二个籍贯;乾隆年间,徐家又从北京大兴移居天津,徐认为大兴是他的第三个籍贯,天津是他的第四个籍贯。别人也许会觉得有这么多籍贯是个麻烦,而徐世昌却利用这多处籍贯大做文章:他跟袁世凯论河南同乡,跟冯国璋、曹辊论直隶同乡,与钱能训、孙宝琦论浙江同乡。他涉足社会,处处得到同乡的帮助。
2.谈论对方的外貌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相貌或多或少地感兴趣,恰当地从外貌谈起就是一种很不错的交际方式。有个善于交际的朋友在认识一个不喜言谈的新朋友时,很巧妙地把话题引向这个新朋友的相貌上:“你太像我的一个表兄了,刚才差点把你当作他,你们俩都高个头,白净脸,有一种沉稳之气……穿的衣服也太像了,深蓝色的西服……我真有点分不出你们俩了。”“真的?”这个新朋友眼里闪着惊喜的光芒。自然,他们的话匣子都打开了。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朋友谈话的灵活性。他把对方和自己表兄并提,无形中就缩短了两人之间的距离,接着在叙说两人相貌时,又巧妙地给对方以很大的赞扬,因而使这个不善言谈的新朋友也动了心,愿意与其倾心交谈。
3.剖析对方的名字
名字不仅是一种代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人的象征。初次见面时能说出对方的名字已经不错了,若再对对方的名字进行恰当的剖析,就更上一层楼。譬如对一个叫“建领”的朋友,你可以谐音地称赞:“高屋建瓴,顺江而下,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谓意味深远呀!”对一位叫“细生”的朋友,可随口吟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或者用算命者的口吻剖析某人姓名,引出大富大贵、前途无量之类的话,也未尝不可。总之,适当地围绕对方的姓名来称赞对方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4.寻找共同点作为话题
在与他人搭讪时,一定要寻找共同点作为话题,并不断把共同点扩大,对方谈起来才会兴致勃勃,谈话才会深入持久。如美国电影《丛林历险记》里有这么一段情节:彼此陌生的男女主人公坐在火车上,看得出,这位仁兄对坐在对面的女士颇有好感,于是他开始无话找话:“小姐,请问去哪里?你没带行李,估计不是出来旅行的吧。”女士回答:“我去菲尔德镇,没必要带行李。”“哦,菲尔德镇,那可是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难道不是吗?”女士笑着点了点头。那位先生又说:“对了,车站边的那个咖啡馆还在吗?一年前我去过一次,那儿的咖啡味道真是棒极了!”女士:“是的,我周末也常去那里,气氛挺不错,布置得也很有情趣。”……
就这样,双方从一个小镇谈到咖啡、共同的爱好、对方的姓名、生活经历等等,共同点不断扩大。待女士下车时,彼此已成了一对依依不舍的朋友。
如果把“攀缠计”运用到其他方面,则更能显示出其功效。
1.攀缠名人
攀龙附凤之心大部分世人都有,谁不希望有个声名显赫的朋友:一个明星,或者随便什么大人物?如果能跻身于他们的行列,自己便也沾上了荣耀,在别人眼里也就身价大增了。
有位阿拉伯人名叫艾布杜,本来穷困潦倒,身无分文,就是使用这种手段,广求于天下,不但求来许多名人作朋友,还为自己求来了百万家财。
其实,他致富的法宝说来简单有趣。他的签名簿里贴有许多世界名人的照片,再模仿名人的亲笔字,签写在照片底下,艾布杜便带着这几本签名簿浪迹寰宇,登门造访工商巨子和爱好名声的富翁。
“我是因仰慕您而千里迢迢从沙漠阿拉伯前来拜访您的,请您贴一张玉照在这本《世界名人录》上,再请您签上大名,我们会加上您的个人简介,等它出版后,我会立即寄赠一册……”
由于这些人有的是钱,又喜欢摆阔,一想到能跟世界名人排名在一起,便感到无限风光,这样一来,他们就毫不吝惜地付给艾布杜一笔为数可观的金钱。
每本签名簿的出版成本不过是一两美元。而富人所给的报酬,却往往超过上千美金。艾布杜整整花了6年的时间,旅行了近百个国家,提供给他照片与签名的共有2万多人。给他的酬劳最多的2万美元,最少的也有50美元,总计收入大约500万美元。
2.软磨硬泡
1946年4月,上光敏夫被推举为石心岛芝浦透平公司总经理。当时,日本大战新财,百姓生计窘迫,企业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筹措资金。即便是那些著名的大企业,资金也相当紧缺,更何况芝浦透平这种没有什么背景的小公司,就更没有哪家银行肯痛快地借钱给它了。上光担任总经理不久,生产资金的来源就搁浅了。为了筹措资金,上光不得不每天去走访银行。一天,上光端着盒饭来到第一银行总行,与营业部部长长谷川(后升为行长)商议贷款事项。上光一来就摆出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长谷川则装出爱莫能助无奈之态。双方你来我往,谈了半天也没谈出结果来。时间过得飞快,一看到疲倦的长谷川有点像要溜走的样子,上光便慢条斯理地拿出了带来的饭盒,说:“让我们边吃边谈吧,谈到天亮也行。”硬是不让长谷川与营业员走开。长谷川只好服输,最终借给了他所希望的款项。
后来,为了使政府给机械制造业支付补助金,上光以同样的方式向政府开展申诉活动。于是在政府机关集中的日本霞关一带,就传开了说客上光的大名。
上光的做法具备了软磨硬泡的要领:脸皮要厚,不至于一见到“钉子”就缩回头;明显地表达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表面上是软磨硬泡的无理性,实际上是以真诚感动了对方。换句话说就是要设法软化被泡对象,讲究“泡法”的礼貌性、合情理。要不温不火,而不能让对方真的生气而反脸相向。
3.策划好一个小事件
策划好一个小事件,显得是偶然巧合。有时,你可能没有机会和陌生的意中人接触,更谈不上去搭讪,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可以“制造”一个机会。有一本纪实小说写了这样一个情节:1960年夏天,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一位五官端正、衣着入时的青年手捧一束红玫瑰,礼貌地敲一间公寓的门。公寓的主人是联邦德国外交部年轻女秘书海因兹。她谨慎地打开门,面对这位不速之客,她不知所措。难堪之余,这位男士连连道歉:“我敲错了门,是个误会,请原谅。”然后转身离去。未走两步,又转身走过来对海因兹说:“请收下这束鲜花,作为我打扰你的补偿。”海因兹盛情难却,把他请进房里,两人就这样认识了。
实际上,这个偶然的误会是男青年早就策划好了的。不过,像这样的善意“欺骗”,并不伤害对方,可以不必自责。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攀缠计”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不可怀着一个阴险的目的,因为这样会降低你的人格,为别人所不齿;二是不可用于职场或官场向上“攀爬”,因为这样最容易摔下来,爬得越高摔得就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