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娄”相传是东晋时着名的孝子,其孝行入选二十四孝。可谓是孝子的楷模。在福建周宁县浦源村的郑氏宗祠二进厅上檐有一“孝迈黔娄”的匾额,它的意思是“孝行可同黔娄相比”,说的是郑氏十四世锡繁公替父送死,尽孝尽义的故事。
明朝灭亡后,清兵大举南下,当时退守福建的郑成功、刘中藻打起“抗清复明”的旗号,纠集明军数万人。当时,浦源属刘中藻明军辖区。锡繁公之父方三公毁家纾难,资助钱粮给明军。
公元1649年,清军将领白进宝在闽北建瓯剿灭明军余部,回师福州,路经浦源村,得知方三公勤师刘中藻之事,不顾其重病在身,便将其押解带走。
当时锡繁公在萌源岳父家作客,知悉父亲被捕。立即带上重金沿路追至梨坪,愿出重金赎回父亲,清军因其是“钦犯”不肯。于是锡繁公跪哭在地,愿以自己替父亲,清军看在金银的分上,方答应替换。扔下方三公,将锡繁公押走。
押解途中,锡繁公心想,父亲重病在身,无人照顾,病死野外,自己更是不孝。不如寻机逃脱,待孝敬父亲度过晚年后自己的性命安危也在所不顾了。行至福安穆洋溪边。乘清军没防备,突然跳进溪中,奄奄一息之际,传说有一重物将其托起送到对岸,待繁锡公上岸,见溪中有一仙女对其嫣然一笑,化为一尾红鲤鱼悠然而去。
逃难途中,遇到一个农夫,话语中农夫知是方三公父子遇难,赶紧为他打开镣铐。农夫原是小商贩,客居浦源时得重病,幸得方三公医治并接济银两方得不死,今感恩图报。将锡繁公带到山上的破瓦窑洞藏匿起来,便沿途去找方三公。清军随后追查至洞口见蜘网密布,故未进洞搜索(后为纪念蜘蛛功劳,浦源后人均不打蜘蛛)。锡繁公得以脱难后,在农夫家医好了父亲方三公的病。父子俩不敢回村,遁入黄家山(今狮城官山一带)隐居。
后来,方三公逝世后,锡繁公将父安葬后,想起曾经的诺言“替父送死”。为了“义”,他自动往宁德投监,县令李即龙钦慕其孝行,不忍伤害,只在狱中关押,几年后死于狱中,李即龙为其题匾“孝迈黔娄”存于郑氏祠堂,其岳父家人也送“孝德动天”的匾额。
清朝灭亡后,为了纪念褒扬孝子锡繁公,1918年,在鲤鱼溪东侧300米古道处,建孝子坊,坊旁立有褒扬建坊记,记述孝子锡繁公事略。
孝心,是最大的尊老。自古以来,凡是有孝心的人,都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因为人人都有父母,人人都会做父母,父母生己身,又有养育之恩,不孝敬父母,就是忘恩负义,是任何人都不齿的。所以说,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爱自己的父母,不尊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