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6200000002

第2章 导言卡夫卡是谁?(1)

1·地狱天使

没有人能够唱得像那些处于地狱最深处的人那样纯洁。凡是我们以为是天使的歌唱,那是他们的歌唱上面这句有悻常理的话出自20世纪天才的文学和思想大师卡夫卡。即便对卡夫卡毫无了解,仅凭这句话,经验丰富的人也能嗅出诸多复杂而微妙的气息:自我折磨、自我谴责、恐惧、甜蜜和怨毒、刻薄、牺牲和逃避……

弗兰茨·卡夫卡,法学博士,前布拉格工作事故保险公司高级职员’一位死前默默无闻的人,一位奥地利人和捷克人,“20世纪上半叶无名的恋诗歌手”,梦境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大师悬而未决”的魔术大师,现代隐喻和童话天才,生存论(即存在主义)大师,克尔恺郭尔的“精神邻居”,“或此或彼”的思想者,永远在问“tobeornotGbe(活着或死去)”的现代哈姆雷特,箴言大师和悖论表达大师,迷宫般的《城堡》的作者,永远无法抵达城堡的“K”,“饥饿艺术家”,绝唱歌手,请人代毁作品的人,偏执症和自虐症患者,神经症和神经衰弱症患者,恐病症患者,当时的“白死病”肺结核患者,慢性自杀大师,久病成医的精神分析家,严重的“婚姻综合症”患者,渴望婚姻和家庭之爱的人,甜蜜而怨毒的情人,情书圣手,迟疑不决犹犹豫豫左右摇摆三心二意的人,艳情遭遇者和爱情背叛者,不可救药的“恐婚症”和“恐家症”患者,残忍而又令人同情的“婚约杀手”,毕生的单身汉路过妓院就像路过所爱者家门”的人,犹太商人的长子,两位早夭弟弟的哥哥,三个妹妹的兄长,懦弱而失败的弑父者,无可奈何的恋母者,渴望“成为自己父亲”的人,据传唯一一位早夭非婚生子的父亲,追求而又逃避事业的人,心理固着的“问题儿童”,永远“在成年人中流浪”的孩子,他自己所知道的“最瘦的人”,永世漂泊的犹太人中的一员,普遍人性的“活标本”,要在地狱里寻找建造天国力量的人……

卡夫卡深知人性和自身的微妙与复杂,那有如他自己笔下可望而不可即的城堡。1913年9月,卡夫卡在出差途中遭遇艳情而背叛了恋人菲莉斯。此后,不知是否由于艳情的甜蜜,他与菲莉斯的关系冷却下来,在双方调整的过程中又与菲莉斯的女友格蕾特发生艳情。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人性较量中,几位朋友组成一个“法庭”审判和裁决卡夫卡,他生平的首次婚约凶多吉少。1914年7月10日,在赴柏林接受该“法庭”审判和裁决的前夜,卡夫卡写信给自认唯一与他有着深厚感情的亲人——妹妹奥特拉:

在试图努力入睡之前匆匆写上几个字。昨天夜里这一努力完全失败了。想想看,你的明信片此刻有多大的力量!它使我绝望的早晨又变得可以忍受。这是一种真正的安抚。……柏林的事我当然会写信告诉你,但是现在关于那件事和我本人都没有什么可说的,这场事件和这封信多少展示了卡夫卡复杂而微妙的人格,那如果不是一个黑洞,也是一个巨大的旋涡,足以让人晕眩。只不过,这场事件和这封信只是冰山的一角。

就在上述解除婚约事件之后,卡夫卡与菲莉斯又重新缔结婚约,并在“相互折磨”数年之后决定以“技术性的方式”完婚。就在这时,他发生了大咯血,很快被诊断为肺结核。这种病在当时因没有特效药而令患者生死未卜、“悬而未决”,因此被称之为“白死病”,与可怕的“黑死病”相比拟。生死关头,菲莉斯鲜明表态,自愿忠于婚约,与他共担忧患。大难当头,常人的心理反应不用说是接受情义的援救,甚至像溺水者一样紧紧抓住任何可能抓得住的稻草,更不用说像菲莉斯这样“审慎、能千、宽怀大度”的女性伸出来的手。巾另一方面,对于肺结核这样一种“悬而未决”之病,谁都明白接受友爱或爱情的介入是多么重要。然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平日极度神经质,自认为天生“蠃弱、胆怯、迟疑不决、惴惴不安”的卡夫卡却一反常态,对己对人都一副铁石心肠,与菲莉斯挥泪诀别,一刀两断,从此“像孩子抓住母亲的衣襟一样”紧紧抓住他的肺结核,走上长达七年的慢性死亡之旅!

另一个谜一样的事件是多拉。她是卡夫卡去世前不久遇到的一位犹太姑娘,年方十九,敏感、善良,内心充满爱的温情。卡夫卡貌似宁静的表情、痛苦的目光、渴望而悲哀的神情触发了她身上既是孩子又是母亲的双重反应。他们相爱了,奇迹也随之发生:卡夫卡重新燃起求生的欲望,一反过去放弃生命的姿态,反过来放弃了对于医学文明的偏执抵抗,把自己交了出去,对医生的处治表现了绝对的服从。这意味着什么呢?是他的偏执不够彻底,还是面对日益逼近的死亡终于悔悟?或者他觉得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真爱?果真如此,过去的爱情又意味着什么?一特别是三年前与“志同道合者”密伦娜的爱情,那场爱情发生于卡夫卡三次订婚失败之后,因而被研究者们称做“情感的巨澜”和“灵魂的绝唱”,被卡夫卡终身密友勃罗德视为人类伟大爱情的范例!

卡夫卡之谜不仅表现于爱情与生命的问题,也同样令人不可思议地表现于文学。众所周知,文学是卡夫卡的生命,正如他多次明确表示我就是文学组成的。”卡夫卡的一生完全可以用四个字加以概括,那就是“肉身成言”。内心巨大的不幸、悲哀、虚空与绝望,都被他用伟大而悲壮的“魔法”呕心沥血化作神奇的文字,它们是他生命的见证和超越,在世人眼中更是字字珠玑的稀世瑰宝。然而,卡夫卡两次留下遗嘱,要求遗嘱执行人终生好友勃罗德在他辞世之后负责销毁他的文字,令一般人不可思议。然而一般人不知道,真正不可思议的是,他的两份遗嘱都并非正式遗嘱,第一份用墨水写在一张未注明日期的纸条上,要求将生平所有文字“一点不剩地全部予以焚毁”第二份不仅同样未注明日期,而且用的是铅笔,写在一张旧得已经发黄的纸片上,表示少数已发表作品可予保留。两份遗嘱跟其他“许多文件”一道胡乱堆在公司办公室的写字台上,甚至都懒得放在抽屉里有人甚至认为,卡夫卡非常了解自己所选定的遗嘱执行人,知道他不会执行自己的决定!

卡夫卡是一个谜。有证据表明,在某种程度上,他有意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可破解的谜、一个无法被“抓住”的人。有一天,包括卡夫卡在内的几位友人一道谈论德国天才诗人海涅。一位友人激赏海涅,认为海涅是唯一可与歌德比肩的德国诗人,是一位彻头彻尾的诗人。友人接着说了一句双关语:他虽然高度评价海涅,却完全无法与之相处,因为海涅这个人从里到外都是欺骗!他的意思显然是说:即便他想与这样的“骗子”相处,也没有相应的能力,因为这样的人是不可破解的谜,是无法被“抓住”的人。卡夫卡肯定了友人对海涅的这一评价,认为这一评价“别有见地”,不仅具有普遍意义,而且“至少从一个方面是我对作家的看法绝好的并仍是十分神秘的概括”。

谜一样的卡夫卡。魔法大师般的卡夫卡。

为了理解卡夫卡,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八十多年来,研究K夫卡的成果堆积如山,浩如烟海,甚至形成一门“卡夫卡学”。然而事情并未因此而呈现清晰的图景,相反,“卡夫卡学”本身倒越来越像一座超级迷宫,也像卡夫卡自己笔下的“城堡”,又像卡夫卡那“带爪子的小母亲”一样的故乡布拉格,复杂而微妙、含混而难以接近和进入,朦胧地喻示着人们试图理解卡夫卡的强烈愿望。

人们希望了解一个真实的卡夫卡。

本书也属于这样一次努力。

2·恐惧化身

卡夫卡是谁?

卡夫卡是恐惧的化身。

这不是随便哪一位卡夫卡学者的研究结论,而是卡夫卡惨痛的自我分析。他说:

我的本质是:恐惧。

恐惧的最早记录来自一张童年时期的照片,5岁的卡夫卡站在照相馆里的人造风景前面,依着一只巨大的玩具山羊,从他脸上看不到丝毫的安全感,由“理智大脑”所支配的右眼透射出深深的不安、恐惧、怨恨以及由此产生的些许执拗,而由“情感大脑”所支配的左眼则流露出挫败、驯服、忧郁和伤感的表情。

29年后的1917年,34岁的卡夫卡在人生之路上遭受了身心两方面的大崩溃:一方面是一场伤筋动骨的不幸恋爱,另一方面是肺部大咯血并被确诊为肺结核。从那时起,卡夫卡陷入了“向死而生”的绝境,并在两年后写下一份珍贵的“精神分析”文献《致父亲》,其中所坦陈的根本结论是:他从童年起就因为父亲“****暴君式的专横态度”而彻底垮掉,内心充满恐惧。

在这封历史性的自传文献中,卡夫卡还检讨了他与恋人菲莉斯恋爱之不幸的心理原因。这一原因他在早些年的一篇日记里作了概年。

括,那当然也是恐惧恐惧结合、恐惧失落子对方”、恐惧婚姻、恐惧性爱、恐惧除写作外的一切。

1920年,就在写下:《父亲》后不久,卡夫卡经历了一场从情感和精神上来说更为深入的恋爱,留下一部重要的《密伦娜的情书》。面对“志同道合”的恋人密伦娜,他有机会全面检讨自己的恐惧,并进行残酷而透彻的自我精神分析,其“专业水准”之高,恐怕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致密伦娜的情书》首先是一次恐惧大展览。在最初的几封通信中,卡夫卡谈及自己莫名的恐惧:“您的信……一封叫人吮吸不止,一封则令人惊恐”,“这封可怕的信”,“那封星期天来信……比我第一次读完所想的更可怕”。密伦娜大概对这种莫名的恐惧表达了一些探询,卡夫卡则反过来强词夺理地认为密伦娜跟他一样恐惧:“我们是那么地怯懦……几乎每一封信都对上一封信或下一封信感到惊恐。……这种怯懦只有……在恐惧中才会消逝。”密伦娜显然进一步暗示卡夫卡应对恐惧的根源进行自我检讨,卡夫卡则干脆乘机大谈其恐惧,字里行间,触目惊心:

“我的信也许有一封丢失了。犹太人的恐惧性!却不是担心信安全到达!”

‘‘你应当明白,密伦娜,我的年龄、我的暮气,特别是我的恐惧……我的恐惧与日俱增……”

“这些以呼喊开头的信……结尾总是给我以一种莫名的惊恐,……恐惧阵阵加剧……恐惧之蛇一条条在你的头上抖动着,而盘在我头上的一定是更加凶险的恐惧之蛇。”

“大约在肉市巷的入口处……对这威胁的恐惧占了上风。学校本身对我来说已构成一种威吓,而现在女厨子还要对我加重这种威吓。”

“……[我]是犹太人啊,知道什么是恐惧……”

“此外我的本质是:恐惧。”

“你对我的关系如何我仍茫无所知,它全然处于恐惧的笼罩之下。”

“我所担心的、瞪大眼睛担心着的、使我莫名其妙地坠入恐惧深渊中的(假如我能像沉入恐惧那样入睡,我也许早就死了)仅仅是那种内心深处对我反叛的力量……”

“你说你将出于恐惧而写信,这也使我有点恐惧。”

“我觉得目前只有一件事令人感到恐惧,那就是你对你丈夫的”

反。

“你也许已发觉,我有几个夜晚不得安睡了。简单说来是‘恐惧’在作怪。这东西真弄得我失去了自己的意志,眼看它围着我抛来抛去。我不再知道上下左右……”

“要是你在这里多好啊!你看我什么人也没有,这里一个人也没有,只有恐惧,它和我死死地缠在一起,一夜又一夜地滚来滚去。围绕着这恐惧,事情在某些方面变得十分严重……这恐惧不断地告诉我必须承认这一点:密伦娜也是人。这一点在某种意义上使恐惧本身也变得易于理解了……这种恐惧并不是我私人的恐惧(当然它同时也是,而且就这点而言十分可怕),这也是自古以来一切信仰的恐惧。”“假如没有这几天其他事的纠缠,今天早晨我又会出现向你诉苦的‘恐惧’……”

同类推荐
  • 刘备发迹史

    刘备发迹史

    三国是个战国纷飞,群雄并起的时代,就像《三国演义》片尾曲中所唱“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可是时空变化,岁月流逝,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却不曾被带走,那些在历史的天地中纵横驰骋的鲜活面孔,跨越前年,依然在眼前飞扬,在我们心中永恒……谨以《刘备发迹史》献给不向命运屈服的英雄刘备,向非一般的刘玄德致敬!
  • 陆游传

    陆游传

    本书记述了陆游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诗人历经坎坷却又百折不回的一生。
  • 和尚皇帝:朱元璋

    和尚皇帝:朱元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和尚皇帝:朱元璋》为丛书之一,介绍了早年生活、投军从戎、建立明朝、身葬孝陵、历史评价。《和尚皇帝:朱元璋》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郑成功传

    郑成功传

    本书是一部描写郑成功辉煌人生的传记小说。它刻画了民族英雄郑成功这位特殊历史人物形象,反映了明清两个朝代的政权更迭和纷繁复杂的时代风云。
  • 非常皇帝非常人生

    非常皇帝非常人生

    本书选取了七个伟大朝代最后一个亡国君王的故事,品读这些君王在面临着国家衰败的局面时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让当今的人们从中得到历史的教训。胡亥、王莽、刘禅、杨广、李煜、妥欢贴睦尔、朱由检,他们都曾经亲手将一个伟大的帝国葬送,品读这些灭国之君的传奇,聆听那些帝国崩溃前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执手江山:嗜血女皇戏美男

    执手江山:嗜血女皇戏美男

    二十一世纪金牌杀手——莫离忧,代号——嗜血暴君,经历双重背叛后,落入圈套身亡。穿越异世,成为离王,看她如何步步为营,在吃人不吐骨头的朝堂上,登上那宝座!发誓再也不相信爱情的她,遇上了一个比她更无赖的“邪尊”,两个倔强的人,最终只会伤人伤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妃常作恶:毒妃不受宠

    妃常作恶:毒妃不受宠

    她,为爱所惑,层层挣扎中,竟将孪生姐妹推下万丈深渊,终于如愿成为她钟爱之人的王妃;她,为爱所伤,浮光幻影中,被钟爱之人在新婚之夜抛弃,终于深陷迷离之境;她,由爱生恨,勾心斗角中,她一步步陷入为她而准备的精心迷局,步步紧逼,步步成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梦世界传

    梦世界传

    一个被鲜血染红冲锋衣的少年背着鼓鼓囊囊的旅行包诡异地站在汽车纵横的大马路上,拿着在商场消防通道里得来的消防斧,狂砍向一群被他称为丧尸的活死人。
  • 浮光海也有荆棘

    浮光海也有荆棘

    年少时,我们总免不了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可最后相守的人却很少是当初的那个人,但我仍然想让大家在年少时狠狠爱一次,所以我写了这篇长稿,来怀念当年的他们和她们,一样的青涩,一样的懦弱,但永远不断的在进步。文中的安纤莫和米蓝是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主人公,她的身上都能让你们看到当年的你们和正年轻的你们,米蓝的大大咧咧,粗神经是否让你想起了班里的某一位同学,安纤莫的小心谨慎和胆怯对航晨的那份心意,有没有让你想起当年的自己
  • 莫少的新婚小妻

    莫少的新婚小妻

    代孕赚钱,她半路逃跑,只是一时母性大发,从没想过六年后嫁给了孩子的爸爸。“我们只是契约婚姻,林澈,希望你能认清自己的位置。”然而,后来又是谁夜夜钻进她的房间。“顾以擎,你说过,我们只是契约婚姻,那你现在这么死缠烂打,不会是喜欢上我了吧?”“是啊,我喜欢,‘上’你!”“……”
  • 事是妃妃

    事是妃妃

    皇上喜欢的一个女子,进宫选妃,被封丽妃,后来是贵妃,然后是皇贵妃后惊人陷害,被扁为答应,最后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恢复了皇贵妃的身份,最后升为皇后,最后自己的儿子登基,她变成了太后。
  • 呼唤清风

    呼唤清风

    《呼唤清风》尤以为“清风”呐喊的篇什多些,故而作者许咨新把书名取为《呼唤清风》,也表达了本书的倾情关注,寄托了笔者的真诚愿望。 全书分为三辑,共99篇。“清风篇”,以反腐倡廉为主题,劲吹清正廉洁之风的杂文、时评。“随想篇”,多为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有感而发、不妨一说的杂谈、随感。“拾贝篇”,则为杂文、随笔、散文及数篇初涉文学的萌芽之作。
  • 猎爱娇女

    猎爱娇女

    堂堂六王爷穿越现代变美女,接到通知去相亲?好吧,本想开房吓跑对方,却乐坏了老妈,吸引了男人!别人情侣先了解、牵手、接吻、再开房!她倒好,为了省事直接“正入主题”。可这事办完了,男人却来上门求负责?
  • 紫痕

    紫痕

    当远古的神魔已经成为传说。当新的传说取代旧的传说。当遥远的东土大陆还沉湎于醉生梦死的时候。西洲大陆的人已经跨越远洋,征服大海。这是一个关于两个大陆之间的故事,亦是两个文明之间的故事。两种文明的交汇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一切尽在《紫痕》
  • 80后,那年正青春

    80后,那年正青春

    作者以现实生活结合大学回忆的方式,对80后主人公赵天宇初入校园与初入职场、适应校园生活与反感职场生活、同学感情与同事功利、留恋校园生活与逃避工作等情节进行反复对比,突出校园单纯美好与职场圆滑残酷,表达了当代80后普遍怀旧心理以及对未来的茫然与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