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听了陈宇要改革科举,并且创立一种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并且能够推广于天下的的学说,也深深的佩服了陈宇的勇气。王守仁马上拉着陈宇,来到了京城的家里,好像要请他去面见自己父亲礼部侍郎王华。
“贤弟,等下你见到家严的时候,要保持礼敬,不要失礼了。”王守仁说道。
“好的!”陈宇也有些紧张的说。
虽然陈宇见过了好几次皇帝,可是现在要见王华,这个才是紧张的。因为见到弘治皇帝,弘治皇帝不一定看得上他这个小进士。而王华,可是礼部侍郎,可是正三品的官位,随时可以影响到陈宇的前途的。何况,现在自己居然和他的儿子结拜为兄弟,陈宇也不知道王华会怎么看他。会不会误以为陈宇要靠着他的官位来攀龙附凤?其实,陈宇还真是想要攀龙附凤,这样才好能够让自己尽快的崛起,掌握权力来改革这个大明朝。
“王兄,令尊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陈宇首先问道,他当然要向人家的儿子打听一下他父亲是什么人了。
王守仁想了一下,说:“家严其实主要都是在京师为官,从翰林院的修纂,到翰林院学士,之后是詹事府少詹事。现在更是礼部侍郎。可是家严却很少出到京城以外为官,都是做一些学问工作的官职。现在还担任皇上的经筵讲官。如果这么说来,他也勉强算的上是皇上的师傅,而皇上也勉强可以说是我的师兄。”
“家父刚正不阿,不会趋炎附势。所以,朝中没有什么人跟随家严。而家严主要就是靠皇上的信任,所以才能够维持至今。这除了有一份和皇上的师生情谊之外,家严刚正不阿的品质也是能让不少人敬仰。所以,等下你见到家严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浮油滑,不然家严恐怕很不高兴的。”王守仁说道。
从王守仁的话里面,陈宇得知了一个王华大概的性格。王华就是那种偏向学术性的官员,并不是非常擅长和别人拉关系。这种人不适合在地方工作,因为在地方管理百姓不会拉关系怎么行?地方工作的复杂性比起中央部门麻烦多了,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够让你头痛。而王华一直没有外放地方,恐怕也是因为他的性格不适合。
而王华的性格也非常刚正不阿,这点是在官场上非常难得的,更难得的是他是真正的刚正不阿,不是为了政治原因才刚正不阿。很多人都因为一些政治目的,把自己打扮成为一个刚正不阿的人,比如说宋朝的包拯。宋朝的包拯虽然听起来很是刚正不阿,可是陈宇这个后世的地方官深刻知道,如果保证真正的绝对刚正不阿,他是不会在顺天府这个位置上呆的久的。顺天府的府尹是要非常油滑,能够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和问题。包拯一呆就是多年,那他得油滑成什么样子啊!
这种学术性官僚,比起那些真正执政的官员要难以理解得多。那些真正执政的官员,要考虑很多,而这种学术型的官僚他本来实权也不算很大,可是地位崇高。古代官员和学术十分难以分开,很多时候都是官员里面有学术,学术做好了也能够当官。这种方法如果按照陈宇这个后世人的理解,是非常不合理的,可是古代就是这个样子,也没有什么办法。
王华是礼部侍郎,礼部还管理天下教育方面的事情,他门下的学子应该不少,这些都可能是他的实力的一部分。明朝很多各种师生关系,就是通过科举来的。即使那个老师没有教导过你一天课程,可是师生关系也已经定下了,你就要尊敬老师。而如果背叛了师长,那恐怕在官场上无法混的。很多官员就是通过担任科举主考官,积累了很多后生晚辈的“学生”,然后在官场上呼风唤雨。而那些有真正潜力的学生,只要有一个当到了大官,那老师也是受益无穷的。
“王华?如果他是礼部侍郎,那他应该对于科举十分了解。我跟王守仁说想要改革科举,不知道这个王华会怎么看我?是坚决反对,还是支持呢?这个说不好。反正王华虽然偏向于学术,可是也不是那种书呆子,应该能知道科举制度的弊病。能够考上科举的,却还真正没有几个书呆子,书呆子都在乡下苦读,根本无法考上科举为官的。”陈宇也在慢慢琢磨。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事与愿违。朱元璋想要通过八股文来限制天下读书人的思想,让天下读书人都变成书呆子。可是,真正能够考上科举的,却没有几个真正的书呆子。这些人都是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读书人,而那些真正被绕进了八股文这个怪圈的人,反而没有考上科举。不过,这些被绕进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这也是一个大弊病。
“陈宇贤弟,家父让我进去!我先进去了!”王守仁说道。
王守仁就先进入房间,去面见自己的父亲。而陈宇在外面有些坐立不安,因为他不知道等下王华见了自己想要问什么问题。如果自己回答错误了一句,那恐怕王华就会对自己印象不好,能够影响前途的。王华是礼部侍郎,只要他一句话,就能够封杀自己的前途。这种封杀比后世的电视媒体封杀明星要厉害得多,可以决定陈宇的前途了。不过,如果陈宇回答得好,那也是可以获得王华的扶持,前途也是非常不错的。反正也就是这一个样子了,这次面见王华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如果度过了,受益无穷。如果没有度过,那就要看王华会如何认为陈宇是个什么人了。
“好了,陈宇贤弟,家严请你进去。你放心,家严不会对你怎么样的。”王守仁说道。
陈宇心思复杂的走进了王华的书房,要开始面见礼部侍郎王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