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思维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去刻意重复别人的成功之路,或者用别人的标准来评价和衡量自己,但它要求我们重视对自己和他人诚信的价值观,拥有完整、均衡、和谐的人生态度,并能不断地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兴趣、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如果从这些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有新的收获和新的提高,那么,无论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结果,这种努力本身就是最可嘉许的成功了。
其实,成功就是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充实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就是始终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做一个快乐的、永远追逐兴趣并能发掘出自身潜能的人。一旦你确立了多元成功思维模式,你就会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兴趣过程中,成为精彩的自己和快乐的自己。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有一件最基本的事情要记住:当你处于一种狂喜的心情之下时,千万不要认为它将会成为你永恒的状态。要高高兴兴地去活那个片刻,要尽可能高兴地去活那个片刻,同时要很清楚地知道,目前它来,但是它将会走,就好像微风吹进你的屋子,带着它所有的芬芳和新鲜,然后从另外一个门跑出去。当它们来临的时候,你要觉得感激;当它们离开的时候,你要感谢存在。
即使在痛苦之中,你也要记住,它不会永远,它将会过去,所以不要过分被它所打扰,要保持泰然自若。就好像白天和晚上一样,人生当中也会有一些喜悦的片刻和一些悲伤的片刻。你要将它们看成自然的事情而坦然地接受它们。快乐和痛苦仅仅是暂时的存在。你只是一个观看者,既不是你在快乐,也不是你在痛苦。快乐来了又去,痛苦来了又去,有一样东西一直停留在那里,永远都在那里——那就是观看者,那就是观照者。
只要成为一个观看者,不要因为任何一个片刻特别美而执著于它,不要因为任何一个片刻特别痛苦而将它推开。这时你将是一个超然自在的人,你将是一个安详而快乐的人。
任凭生活中的烦恼与痛苦铺天盖地,但只要面带微笑地抬头望去,就一定能够透过心灵的窗户看见一个“星星”的世界在等着我们。这就是“只有放得下才可以发现快乐”。
永远不要忘记:即便没有了大海的磅礴气势,但还有大山的博大仁厚;即便没有了权力的享受,但还有家庭的温暖;即便没有了金钱的荣耀,但还有友谊的淳朴……同样,即便没有了太阳,但我们还可以拥抱星星。只要我们正确地面对已经失去的并好好地珍惜现在所拥有的,那么就能够给自己一份快乐、给自己一份优雅、给自己一份宁静、给自己一份轻松!
将心思集中在想要的东西上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组画面:
在一望无际的河滩大草原上,一只豹子突然从藏身的草丛中跃出,向一群正在低头吃草的羚羊扑过去。顿时,羚羊四散奔逃。盯着一只尚未成年的小羚羊,豹子穷追不舍。在追与逃的过程中,豹子超过了一只又一只从身边一晃而过的羚羊,但它没有掉头改追这些距离自己更近一些的猎物,而是一个劲儿地直接朝着已经盯死的那只小羚羊疯狂地猛追。终于,那只小羚羊跑累了。就在这个时候,豹子瞅准时机一个猛扑,前爪搭上了小羚羊的屁股。小羚羊绊倒了,豹子张嘴朝它的脖颈咬了下去。
在追击的过程中,豹子为什么不改追其他离得更近的羚羊呢?很简单,豹子明白“把心思放在想要的东西上”的道理。想想吧,如果豹子在追击的途中不停地改变心思一会儿追这只羚羊一会儿追那只羚羊,那么到最后肯定是一只也追不着的。
有位大师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之所以很快就脱颖而出,与其说是由个人的才能决定的,倒不如说是取决于个人专注的心思。”
心思是一种神奇的要素,同时也是获得成功的基石——如果你一门心思地做事,那么就会很容易克服掉途中的困难与挫折,从而获得一连串的收益;如果你懒懒散散地去做事,那么无论你做什么都有可能毫无成效。
一位智者带着自己的弟子外出云游。
来到一个岔路口的时候,看见一位盲人,不住地用竹竿点点探探。智者就问盲人准备去哪里,并把他指引到了正确的道路上。
随后,智者和弟子坐在一棵树下休息。也就一杯茶的工夫吧,弟子站起来伸懒腰的时候,无意间往盲人走去的路上一望,顿时失声尖叫起来:“哎,怎么不见那位盲人呢?”
智者无动于衷地说着:“还看什么呀,他早已经走过去老远了!”
“这怎么可能?”弟子的语气充满了惊奇,“他一个盲人,会比正常人走得还快?”
智者站了起来,说道:“这有什么?我们正常人走路的时候总喜欢东瞧瞧西看看,一副三心二意的样子;而人家盲人呢,什么也不想,只是一门心思地走好自己的路……”
“一门心思地走好自己的路!”
咀嚼着师父说的这句话,弟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国际竞争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曾经说过:“只有在较长时间内坚持一种战略而不轻易发生游离的企业,才能赢得胜利。”对于人来说,亦然。多把心思花费在你想要的东西上面,就可以使你避免受到外界诸种因素的影响与干扰,从而更有利于从容决策、稳步前进,最终成为成功道路上的佼佼者。要知道,心思是战胜所有困难的强大力量,它能使人保持清醒并处于持续的亢奋中,从而在进行内心渴望的事情时,有效地排除掉任何有碍实现既定目标的干扰。
不要因为没有成功就责备这个世界不够完美,你要像所有成功者那样发展自己火热的谋求成功的心思。当你一门心思地去对待你所做的事情的时候,就表明你已经具备了成功的意识。而你付出的心思越多,你就越能够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套用奥格·曼迪诺的一句话来说也就是:“心思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它的潜在价值远远超过金钱与权势。心思摧毁偏见与敌意,摈弃懒惰,扫除障碍。心思是行动的信仰,有了这种信仰,我们就会战无不胜。”
古人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其实,人生就像是那根铁杵,完全可以磨成各种各样的精致小针,但结果是,很多人穷其一生都未能磨成一根像样的针来。根源往往是人忘记了把心思放在想要的东西上面然后老老实实地去做事,今朝突发奇想在这儿挖一个坑,明天心血来潮在那儿掘一个洞,到最后却没有一口属于自己的、能源源不断地冒出清泉的井。
在人生的道路上,你的梦想就好比是一只正在奔逃的羚羊,如果在追逐的时候你为各种意外的诱惑所停留或者分神了,很有可能最终会一无所获。相反,如果你始终都把自己的心思放在一个地方,那么就多了一份向成功飞速靠拢的保障。因此说,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懈怠、懒散,而要把心思放在自己想要的东西上,然后以自己的双手去凿出自己完美的“生命的石像”。
积极语言带你走向美好人生
这是发生在非洲加纳一所中学里的一个真实故事。
这天,一位老师走进教室。老师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同学们,现在你们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学生们的眼睛首先盯住了黑点,齐声回答:“一个黑点。”
老师面露遗憾地说:“不是这样。孩子们,不是这样。这首先是一张白纸!”
教室里鸦雀无声。
随后,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不大的白点。他又问学生:“同学们,现在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这次,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白点。”
“太好了!”老师这回高兴地笑了,“就该这样。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发现亮点,学会看到光明!”
沉寂片刻,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老师别开生面的这堂课,一直深深地印在一个学生的心里。他就是后来的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正是这堂课,教会了安南看到生活中的阳光,哪怕是眼前一片昏暗的时候,也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白纸上不能只看到黑点,黑纸上也要看到白点。这个故事揭示的朴素的道理,可以给我们以一定的人生启示。一张纸上的一个黑点,乐观的人首先看到的是一张白纸,然后才是一个黑点;悲观的人第一眼看到的则是一个大大的黑点。并不起眼的一张纸,以消极的心态去看待它,就会使它变得一文不值。如果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它,给它一些希望和力量,那么纸就会起死回生了。一张纸是这样,一个人也一样。
我还听一位朋友说过一个与这个类似的故事。
有一次,他参加了市里一个艺术品竞卖助残活动。活动最后一项:被捐助者代表现场画一幅国画,以表达全体被爱心包围的人对该活动的谢忱。
也许是激动,也许是紧张,也许那位被年轻的捐助者代表仍然在不断萎缩的右腿站立不稳,一个趔趄,雪白的六尺宣纸上什么都没画就多出了一个小拇指大小的墨渍。场面瞬间胶着。一个工作人员马上跑过来询问是否更换一张画纸。始终站在画案边上的一位老画家立即摆手,示意工作人员“不必”。由于墨渍几乎位于宣纸正中,看得出年轻的代表对它颇费思量,手中的狼毫在砚盘里蘸一下、舔一下,舔一下又蘸一下……
最后,在他笔下还是飞出了一只遒劲的雄鹰,老画家亲笔将那个可恶的墨渍画成了雄鹰双爪下紧攥的一颗石子。现场一片赞叹的掌声。
一张白纸有多大?一颗黑点有多小?它们有它们自己的尺码。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怎样才能把自己生命硕大的白纸构思,创作成一幅精品?把那一颗又一颗生命的疵点变成雄鹰爪下的石子,或耕牛蹄下的泥块,或湍急河流上那不堪一击的落叶……
为什么有的人本来生活在幸福中,却总是让心灵在痛苦中煎熬?这是因为,他们往往习惯了首先盯住生活中的黑点:一个困难,一次挫折,一回失败,一点缺憾甚至一点小小的不如意,而看不到自身的价值和已经获得的成功,看不到自己本已拥有的幸福生活。
叔本华说:“我们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很难去想它,但对所缺乏的东西却总是念念不忘。”如果一个人的眼光总是集中在困难、挫折、烦恼和痛苦上,那么,心灵就会被一种渗透性的消极因素所左右,就会把黑点看成大片阴影甚至是天昏地暗。其实,这种倒霉透顶的感觉并不真实,而是一种含有严重夸大和歪曲的消极意识和心理错觉。这种习以为常却又十分荒谬的心理倾向,也许正是他们的心灵在地狱中煎熬,人生走向最终失败的心理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