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倓虽然没有救下,但肃宗准许了让郭子仪挂帅、李豫监国的请求,这在当时也是最好的结果了。
几天后李泌辞别了李豫和郭子仪,与众人依依惜别,仍带着书童温小铎到衡山去隐居,十多年后方回来。郭子仪整顿了十五万兵马,辞别了肃宗和李豫,往东开出潼关,准备用兵中原。
却说大唐的主力军正拼死争夺长安城,但山西、河北、河南诸地却没有力量进攻叛军。这给了安庆绪一个喘息的机会。
这天卯时,又是安庆绪上早朝的日子。宦官马大喜侍候安庆绪穿戴停当,喊了一声:“皇上起驾了!”安庆绪便迈步走出寝宫。外面四个宦官侍候着一乘小轿,就是所谓的玉辇,只是上面没有轿顶。安庆绪坐了上去,四个宦官抬起他,脚步歪斜地向承思殿走去。
“大燕国”的文武百官向安庆绪朝拜毕,安庆绪坐在他梦寐以求的“龙椅”上,禁不住打了个哈欠。近来他过分沉湎于酒色、斗鸡,把一副身子骨熬煎得剩了骨头架子。他强打起精神,朝旁边站着的执事宦官王卉儿递了个眼色,王卉儿便高声说道:“有事奏上本来,无事卷帘退朝。”
他的第一个幸臣严庄出班奏道:“启奏皇上,据探马来报,李唐把主力大军郭子仪部调回关中,目的是要攻打长安城。老臣早已为长安作了准备,调集了各地的三十多万兵马守卫长安城。郭子仪只有区区十多万人马,岂不是以卵击石?并且长安城城大池深,兵强马壮,可以说是固若金汤啊!此事无须皇上费心。眼下形势对我大燕国却是个极好的机会。李亨把主力军调回去攻打坚城,把精力都消耗在长安城下,我军正好趁机出动,攻城掠地,抢州夺府。把郭子仪他们夺去的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再夺回来。并且在苏皖、江浙、湖广一带用兵,夺取天下粮仓。用不了数年,李唐就会灭亡,我大燕国将一统天下,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安庆绪心不在焉地听着,脑子里还在想着散朝后和畅王的斗鸡大赛。听到严庄征询他的“圣意”,便点头道:“严爱卿所言极是,就由你来制订方略。”
严庄抖了下袍袖,从里面摸出一本奏折道:“作战方略臣已制定出来,请皇上过目。”说着话,双手将奏折捧上。
王卉儿走下丹墀,拿过奏折递给安庆绪。安庆绪看完后说道:“严爱卿的思虑周到,筹划可行,就按此方略进行。众爱卿,朕现在就宣布:命梁王史思明出兵河北、山西,迅速收复上党、太原、井泉诸地。命践王安庆城率十万人马出苏皖、江浙一带,拿下宛城、寿县、金陵诸城。命阿史那承庆率兵十万,出兵湖广、襄阳一带,拿下荆州、汉阳诸城。数路兵马三日后起程。”
史思明驻扎在范阳,命令还得用圣旨下达,他听不听还难说。阿史那承庆却随堂站班就在朝中,他对严庄的献计献策很是反感。他一个汉人,非我同类,却指派别人出外领兵作战,流血拼命,你他娘的却躲在洛阳城里给皇上主谋定计,休想!他马上向前两步,躬身对安庆绪道:“皇上,微臣也有本要奏。”
安庆绪发完话,正准备退朝,听到阿史那承庆还要奏本,便打了个哈欠说道:“阿爱卿还有何本要奏?快快道来吧!”他显得有些不耐烦。阿史那承庆道:“严大人的方略很好,只是有一点欠缺。大运河是李唐朝廷从南方运粮运饷的交通水道,只要拿下豫东、扬州、淮北一带,就能断了李唐的粮道。粮道一断,李唐朝廷不用费力,自行便可消灭。请皇上下旨,派一支兵马东出汴州,拿下豫东各城,然后沿运河南下,切断李唐朝廷粮道。”
安庆绪觉得阿史那承庆说得很有道理,便问道:“阿爱卿的奏议很好,你看派何人前去断粮道为好啊?”阿史那承庆肚里冷笑,瞅了一眼严庄道:“严大人熟读兵书战策,又能统兵布阵,是合适的人选。”安庆绪一听,头摇得像拨浪鼓:“不行,不行,严爱卿在朕身边不能离开,朕还要靠他谋划朝廷大事。”
阿史那承庆继续坚持道:“谋划朝廷大事靠六部九卿官员,不是靠一个人的能耐。再说,严大人满腹经纶,一肚皮学问,常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严大人也是不高兴啊!”说着话,他向礼部尚书阿赛英、户部尚书耶律虔等人递了个眼色。这二人便上前说道:“阿大人的话很有道理,大运河是李唐朝廷的粮饷命脉,肯定派有重兵把守。严大人计谋百出,用兵有方,如此重任非他莫属。皇上还是派严大人前去最为合适。”
这几个胡人大臣一唱一和,非要逼严庄去冒险。大家心知肚明,大运河是李唐的粮饷命脉,李亨派大将李光弼镇守扬州,岂能让他人轻易得手?
严庄老奸巨猾,岂能不明白他们的用意?他咳嗽两声,对安庆绪道:“皇上,老臣久在宫中赋闲,很想出去活动活动筋骨。当年曹操和袁绍战于官渡,曹操只有七万人马,而袁绍却有七十万人马。经几次交战,曹操大败袁绍,袁绍七十万大军只剩了八百余骑。究其原因,乃是曹操烧了乌巢粮草,乱了袁绍军心,绍不得不败耳!就请皇上依阿大人所奏,派老臣前去断粮道,老臣决不辱使命!”
安庆绪一听很感奇怪,《三国志》记载的“官渡之战”,乃是经典之战。严庄都懂得烧敌军粮,断敌粮道,李光弼难道是吃干饭的?但他本人愿意前去,别人又能说什么呢!一旦真能打败李光弼,那岂不是更好。所以,他也不好再说什么,便道:“严爱卿忠心可嘉,朕任命你为扬淮道兵马大总管,统兵十万,三日后即可发兵扬州,断敌粮道。各道旨意随后送达,退朝。”
安庆绪退朝后,便急不可待地赶往紫龙园,他的两个贴身宦官计三和王卉儿,一人抱着一只大公鸡跟随在后面。
紫龙园是安庆绪的“皇家”花园。进了园门,迎面是一座雕梁画栋的亭子。亭子倒挺宽敞,里面聚了不少人。有他老子给他留下的七八个妃子,几个宦官宫女,还有随他斗鸡取乐的三个纨绔子弟。
跟他斗鸡比赛的畅王拓跋阜,怀中抱着一只“九斤黄”早已等在那儿。安庆绪一见他,兴冲冲地喊道:“拓老大,咱们今儿个赌注下多大?”拓跋阜笑道:“您是皇上,您说了算,多大都行。”安庆绪道:“那好,你若输了,把你家里的那棵珊瑚树送与朕,朕若输了,这几个‘活宝’你任意挑两个。”说着话,他用手一指他老爹的那帮妃子。
拓跋阜感觉有些不公平,可怜巴巴地道:“我那棵珊瑚树是无价之宝啊!
皇上,干脆您把这八个‘活宝’都押上。”安庆绪道:“行啊,押上就押上,咱料你也赢不去。”拓跋阜想到自己的“九斤黄”高大威猛,所向无敌,一定不会输了珊瑚树。
但他看到安庆绪带来了两只公鸡,不放心地又道:“咱们讲好,两下的公鸡一对一,不能二打一。”安庆绪笑了一下,无声地点点头。利物讲好后,他们便出了亭子,走到一片开阔地带准备斗鸡。
拓跋阜把他的“九斤黄”往地上一放,那只大公鸡便抖了抖浑身的羽毛,接着把脖子一伸,神气活现地扇了几下翅膀,目光凶恶地盯着王卉儿手里的“芦花白”。“芦花白”个头较小,放在地上不敢靠近“九斤黄”。王卉儿急了眼,便用手里的棍子拍打“芦花白”。突然,“芦花白”发了威,它一抖翅膀便飞到“九斤黄”的背上,喙啄爪抓,拼命地厮打起来。“九斤黄”冷不防吃了亏,马上进行反击,一晃身子,摔下了“芦花白”后,便凶猛地狠啄“芦花白”。
一场惨烈的战斗开始了。鸡毛横飞,鲜血点点。两只大公鸡在拼命,围观的人们在呐喊。安庆绪急得双脚乱跳,恨不得上去帮他的“芦花白”。拓跋阜得意扬扬地高声叫着:“九斤黄,啄它冠子,九斤黄,加油。”
他的“九斤黄”高大威猛,已经把“芦花白”啄得遍体鳞伤,羽毛纷纷,只有招架之力,无有还手之功,眼看着就要败下阵来。安庆绪急得抓耳挠腮,手足无措,眼看自己的公鸡就要败下阵来。他朝计三使了个眼色,计三忙把手中的“大将军”放了出去。
这“大将军”可是非常高傲,昂头挺胸,目不斜视,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
它待“九斤黄”喘出一口粗气,便猛扑上去用喙拧住了“九斤黄”的红冠子。
“九斤黄”拼命反抗,“大将军”勇猛凶狠,十多个回合下来,轮到“九斤黄”脱毛流血了。不久“九斤黄”便落荒而逃,溜之乎也!
安庆绪抚掌大笑,口里说道:“拓老大,我说这些‘活宝’你赢不去,你不信。她们还要陪朕快活呢!快回去拿你的珊瑚树吧!”拓跋阜急得乱叫:“皇上说话不算数,说好的一对一,您怎么两个斗一个?”安庆绪三角眼一翻,阴笑一声道:“你看清楚了,朕的‘大将军’一出阵,‘芦花白’就再也没有上去,怎么能说是二打一呢?”拓跋阜继续嘟囔道:“你这是车轮战,不能算。”安庆绪瞪了他一眼道:“你不服?那好,就把你的王位赌上,咱们再重新斗。”拓跋阜一听吓住了,忙道:“我和皇上说着玩呢,愿赌服输,我这就回去给您取珊瑚树。”说着话,忙匆匆离去。
拓跋阜的父亲拓跋仪,年轻时和安禄山是好朋友。在一次对契丹人的战斗中,他们打了败仗,是拓跋仪从死人堆里救出了安禄山,二人便成了生死之交。安禄山叛乱后,拓跋仪始终追随着他,被安禄山封为畅王。在郭子仪和李光弼联手重创安禄山的作战中,拓跋仪命丧洛阳城下。安禄山为了追念拓跋仪,就把王位给了他的大儿子拓跋阜。如今安禄山已经死了,安庆绪贪婪凶狠,寡情少恩,老妒忌他的王位,所以拓跋阜能不害怕吗?
这正是:欲抓金鸡先下套,欲捉老鼠有狸猫。
浪荡公子难保业,老子王位儿子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