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74700000005

第5章 代表作(1)

女镇长

依稀的鞭炮散发出淡淡的火药味,煮肉的农家飘荡出袅袅的馨香雾气,混合上新蒸馍馍的香甜气息,烘托出了小镇浓郁的年味。

腊月二十三,小年儿了。

许国栋此时正盼着她快回来过小年。年头忙到年尾,没过过一天素静日子。前几天她拍板:二十三晚上赶回家,团团圆圆地、愉愉快快地跟他过个小年儿夜。

欠他太多了。她理解。知道自己没尽到一个做妻子的职责。孩子他带着,母亲也没当好。她构思好了晚上向他检讨的提纲,取得他谅解,并给女儿小倩买了新帽子,好叫孩子甜甜地喊声妈妈。按惯例只要向他赔了不是,他还是很好的。

下午她骑车子下去了,还有四五个村的烈军属没有走访过来哩。

有人说,俺懒散,是因为她利索。说她利索俺承认,这是全镇公认的,可我这人民教师也是响当当的呀。没法,俺又当女又当男,涮锅洗碗抹筷子,身上还能没点油花吗?他又看了看表,都过了20多分钟了,还没来,走到门口,朝大路上望了望,黑下来了,已是万家灯火。

许的俺,亲自做一顿高级水饺,对俺爷俩儿表示慰问,尽一次职责。别指望了。八成黄了。他调好馅子,和好面,他又焦心呼啦地到大路上看了看,还是没影。

他心里又气得慌又疼得慌。容易吗当个镇长,黑天白日的在外边“黑窜”。

“催粮派款,刮宫流产”。整天干这。提留没弄完,计划生育突击月开始了,紧接着沉沙池清淤工程开工,催民工一次上齐……河工刚完“火化”又来了。没一样好弄的,没一样不找书记镇长的。

他边生气边高兴地刮着胡子,动作很认真。至到摸着光滑了才收工。还没来。

自己动手。“包!”他手艺炼出来了。水饺包得满漂亮。可是越包越不中,显得笨手笨脚。倩倩直提宝贵意见。心乱得不得了。

快8点了,还不来,是不是……

邻家都放炮、喝酒、吃水饺,欢欢乐乐地过小年了,看咱过的,天底下还有这么窝囊的吗?她心里还有这个家吗?“倩倩,走!找她去”。

平常他很少去镇政府大院,他自己也不知因为啥。

政府院里静悄悄的。在镇长办公室门前站着一群机关上的同志,他慌张地下来车子:

“出什么事了?”

“啊,许老师啊。”民政助理员老张扶住许老师的车子,“李镇长、她病了。走到刘槐庄她就支持不住了,我跟村干部刚把她送来,这不想喊你去哩。”

里间里,医院院长、大夫、护士都在,刚输上液。倩倩喊着:“妈妈、妈妈”。跑过去哭了。

“李昉,李昉,你咋着啦!”他紧张得说:话都转了调儿。

她躺在床上,那么苍白无力。微微地睁开眼看着他,右手擦掉倩倩的泪,说:“不要紧,没事,只是发点烧……”她看了一眼围着的人。“同志们回去吧,没事啦。王书记,您也,休息去吧,明天县里还有会”。

液体一滴一滴地落着,慢慢地流进她的血管。他的心颤栗了……错怪她了。他眼里涌出了泪,赶紧扭过脸去。忽然看见了台历上写着潦草的大字:

今晚回家过小年儿!

原载1989年2月4日《大众日报》

春嫂

庄上一提春嫂,老的少的没不宾服的。十个庄八个村的难找这么能干的好媳妇。春嫂三十了,有人说还跟十八儿的样,显然过夸。不过她那丰满而不失苗条的身段,那身素雅可体的衣裳一配,确实利索。她不光庄嫁活干得好,针线活也棒。东邻西舍的男人训导自己的老婆:“你看看人家春嫂……”

春嫂丈夫玉春在邻乡当团委书记。她在村上当妇女主任还兼着调解委员。公事是公事,私事是私事,里里外外一把手,忙得井井有条。地里种着四亩棉花,两亩豆子,一亩玉米,家里喂着两头猪,三只羊,一群鸭,一窝鸡。想想就一个妇女照应七亩地,外加这些张嘴物,脚有沾地的空吗?去年,小儿他姥娘给她家一只寒羊。多积肥,下窝羔,剪茬毛……羊毛没剪下来玉春就许愿了:“卖了羊毛钱,你买身好衣裳吧。往后我也省着些,多顾家。”

男人的话把她的双眼搞湿润了。“只要你好好工作,别叫人家说出不是来俺就放心了。俺在家里穿孬穿好一个样,不露肉就行,咋着还不是在庄稼地里滚啊。”

“听说赵庄的士林提起来了,人家沾了大学的光。你们都是同学,你上个函大什么吧。”

春嫂又说。

“那要花不少钱哩。”

“叫我说,花点也值。”

“我想想再说。”

“不上函大不依你。”

玉春走后,她拿着羊毛钱去逛成衣市,问问这件嫌贵,看看那个也不贱,最后倒给玉春买了件白衬衫。“他穿好了俺露脸,男人外边走带着老婆一双手嘛……”

春嫂又下地了,大田飘来阵阵麦熟的馨香,太阳火球般烤着鲁西大平原,刮着西南风,马颊河两岸象蒸笼一样。春嫂汗珠子扑嗒扑嗒地砸脚面,流到脚下的土地里,滋润了棉苗。

春嫂一开门,猪哼哼、羊咩咩、鸡鸭呼呼拉拉迎面扑来,把菜草扔给它们,小院安静下来。

小厨屋一点火烟呼地就满了,上下翻滚,呛得眼红淌泪流鼻涕,地里出的汗刚解下去,灶火坑里又出了一身。

盛出午饭来,又趁热锅做好了晚饭。春嫂该歇歇了。可大盆里还泡着棉衣裳片子,这会洗出来,下午晒,晚上好缝。

晚上,她缝着棉衣,看着灯下做作业的大东。小儿啊,好好学习,将来考农业大学,当农业科学家,研究新机器,把您娘、你的叔叔婶子都解放出来。

大东忽地想起下午放学,村支书通知她娘,明天参加县里“三八红旗手”表彰会。晚上才告诉娘,通知在大桌子上。

玉春到底也听了俺的,上了“函大”。谁不愿意进步哇。兴这哩,俺大人孩子熬的啥?

她美美地构思着未来,憧憬着明天。

静夜进入了梦乡,这是庄稼人养精蓄锐的时候了。春嫂睡下了,她躺在床上,两手抚摸着……还那么丰满、细腻,而富有弹力。她赶紧松开了,害羞地捂上脸……这一夜地破例地久不能寐了。想起了背得滚瓜烂熟的一首儿歌:犁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电灯加电话,楼上和楼下。

这些多咱实现啊?也快。这不犁地、点灯都解决了,只要对庄稼人的政策不变,俺有的是力气……

原载1993年1月16日《作家报》

丁科

丁科是丁一人科长的简称。

他进了趟省,耳闻,选县长按姓氏笔划排列。丁字理当名列前茅,有机遇时,是大有希望的。故丁科兴奋。

这不,上班放稳提包,泡茶,看报,跟下属刘娟啦几句闲话,啦得兴致大增,提议要看一看刘娟的手相。

看手相,是在省里交三元学杂费,被一小街旮旯里的手相师面授的。立等学会,先生不发毕业证书,要求学员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创造性地发挥手相学说。

刘娟伸出肉嘟嘟粉乎乎香喷喷的手。一个手指上一个酒窝。丁科看在眼里,记到心里,且觉得滋味不错。

“男左女右,看右手。”他一只手捏着她的右手,另只手在她手心那纵横交错的纹路上认真地画来画去,高深莫测的样子。

“刘娟命不孬,穿钱纹很正。”

“穿钱纹?”

“穿钱纹是表示一生有钱花。且成财,不做难。”丁科口内打一丝流:“只是……”

刘娟的心提到嗓眼,似大祸将至。他接着说:“寿限不算太长。”

她脸儿一寒……

“也就是活到九十岁。”

她一块石头落了地,长出一口气:“行,行,很可以啦。”

此事经刘娟的嘴还是传了出去,尽管科长再三嘱咐不要外传。丁科声誉大振。全科忽然对他肃然起敬起来,巴结着让他看看手相。

丁科则开宗明义:这不是迷信活动,而是在认识一门尚没被人们认识的科学,大家均得到了精神满足,颇神气。

以刘娟为核心的下属,要欣赏一下他的手相。他不肯,且把手袖到了裤兜里……

但见丁科长手捏着左手心发呆,注视着挤出的一条纹儿……

原载1989年2月21号《农村大众》

桂花

银盘似的月儿挂在中天,又白又亮,象刚切开的白沙瓤西瓜,好甜哟……

桂花从锅里拾出包子,吹吹热气拿起一个就吃。好烫啊!香,也咽不下去,光在嘴里团蛋儿。

……像去年过中秋节,两口儿斗着吃,那才有劲哩!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不知谁家的收音机里唱起了这动人的歌声。

哦,他那儿的月亮也这样圆吧?他这会儿在干什么呀?在前沿?在猫耳洞?在开战地文艺晚会?在想……家?她的脸腾地红了。

肚里的小生命蠕动了一下。她轻轻地抚摩着微微的凸腹。

桂花把敬给月婆婆的月饼、雪花梨、大红枣一一摆上,顺手拿起那双还没纳完的鞋底儿纳了起来。

去部队探亲时带去的那双鞋,是用“枣花针”纳的,战士们象欣赏工艺品似的,争相传看,大加赞场。

“嫂子好人儿,也好活。再来时给我捎双吧?”

“也给俺捎双吧”?

“捎来,我也不穿,带回家,叫俺那口子学学……”

她手下这是第十一双了。

桂花想:他们看见我亲热得不得了,眼睛象火炭儿似的灼人,怎么也得给他们多做几双。她熬了十多个夜晚,手上磨了多少个血泡,折了多少杆针啊,它们加起来等于一,桂花的一颗心!

桂花在纳的这双鞋底上创作了“并蒂莲花针”……她纳几针看一看,她象要把心纳上似的。桂花是村上出名的巧手,剪窗花、绣荷包不离把;接媳妇,送闺女少不了她。丈夫喜欢她俊巧,她喜欢丈夫憨厚;上回丈夫来信说,他一气挑了六个越寇。那一米八的个头,黑塔样,把越寇震了。

她的心微微颤抖了一下。

“唉哟!”针扎手上了。

一个鲜红的血珠子,从桂花的食指上冒出来。她轻轻地吮了一口,好疼哩……

“他疼我。”

桂花望着这明亮的中秋月儿笑了……

原载1986年11月29日《聊城日报》

香嫂

香嫂一来到镇上,大院里就出现新气象。原因一是香嫂脾气好,身为书记夫人却没太太味。你一个香嫂,她一口兄弟。二是香嫂长得好,好就好到那双会说话的眼上了。

香嫂心里喜:他为的是兴是不孬,要不同志们都跟俺这么亲啊。俺南乡里好说:骡子、马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要随群儿,不能摆架子,装样儿。

她要回去了,同志们留她多住几天,可她惦记着年老的婆婆,上学的孩子,还有猪羊鸡鸭一大群张嘴物。还有庄稼也该管了,没闲时候,撂下筢子是扫帚……

天不亮她就悄悄地起来了。

镇委书记要给她送行。

“你躺会儿吧,熬到下半夜才睡。”

“夫人回家,哪有不送的道理?”

“别逗了。这几天误你不少事,你得抓抓紧哩。”

“放心吧,有俺这把子人,啥事也掉不地下。”

“县里,专区里表扬你,俺也露脸。”

她两手把他摁到床上:“我认得车站,没不了。”

“这几天把你累坏了,又是洗又是缝的。”

“俺除了这点本事……真恨当初少念了书。”

“咋?”

“看你累得那样,直想替替你。”

“没事,这还叫累啊。”

“你寻思俺白吃你这几天饭啊?我看出点事来。”

“你想刮刮‘枕头风’?”

“叫我说就说。咋晚上你开会,我看那个跟你瞪眼的同志,说得在理,人家心不差,不能生人家的气。”

“噢—还真不赖,会看纹流啦。”

“那个净说你对的,夸你的,他心里咋样?别看他整天香嫂长、香嫂短的。”

“……还有吗?”

“没了。哎,昨天在伙房里要了份菜,想着给人家菜票。”她把他外间的办公室打扫了一遍,这时他起来……

原载1989年6月17日《淄博日报》

送花糕

我从小好吃花糕。那好吃劲儿哟。“细果子”也比不上。可只有盼到年下才叫吃。

娘蒸花糕是村上出名的。她蒸的花糕,有“钱龙饼”,有“枣山”。有的象蝴蝶,有的象八宝。无一不是枣和白面的艺术品。

“钱龙饼”、“枣山”叫男的吃。娘说男的吃了去“扛山”,“挣大钱”。

那几年没见“扛山”来,也没挣来钱。

有一年娘只蒸了可怜巴巴的一点花糕。馋得我拉拉口水,也不叫吃。

娘说:“小儿,蒸不起花糕了。这个,过了年回您姐姐……”

姐姐是叫一个胡子拉茬的大男人领走的。姐姐才十六。娘咬着牙,泪哗哗的淌。摸着姐姐那两根小瘦辫儿:妮儿,去吧……河东里有山药面儿窝窝吃……”姐姐原身打原身地去了。

大年初三。姐姐回娘家,娘把那几个近乎“工艺品”的花糕,回了姐姐。

快到二月二了,那几个花糕又回到了俺家。

原来姐姐家没舍得吃,用它到了姨家。姨用它到了姑姑家。姑姑用它到了舅舅家。舅舅用它又串了亲戚。亲戚又串了亲戚。亲戚又提来看我娘了。花糕经过这一圈旅游,已梆梆硬了。

花糕并不是贵重食品,可过去穷吃不起啊!

今年初三,姐姐是开汽车来的。

姐姐家包了大枣行、枣场,发啦。又聘来了把式,筹建枣罐头厂哩。

可没少给娘带来礼物,大提包,小提兜的。还有个花包袱,姐姐往大桌子上一放,说:“娘,你猜这是么?”

“……俺不会猜。”娘笑得合不死嘴。

哟!一个特大号的花糕。

原载1985年10月10日《聊城日报》

娃娃媒

媒人说;“三十八岁的二甜梨,还是‘娃娃媒’哩”!他大号叫刘宝玉,跟贾宝玉只差一个字。人长得五官端正,平头正脸儿,有几分人才。

二十年前的一个下午,队里卸了梨,堆到场里准备分。几个活跃分子倡议:来个吃梨竞赛,谁一气吃三十个大梨,就白给他一篮子梨。结果刘宝玉夺得冠军的同时,也得了“二甜梨”的绰号。后来有人给他提过几次亲,女方都是一听他那个“冠军”的来由就吹了。

就这样庄稼人定婚的最佳年龄过去了。后来“三靠队”的“三靠户”,年终决算,算盘一响倒找钱,穷的连买盒火柴的钱都没有,只好操起祖传的取火工具——火镰。二十几的小伙子,腰里一别那玩意儿,倒有了几分农村老汉味儿,嘴还顾不过来哩,他就没空张罗那个事了。

大梨行子,几经沧桑总算活下来了。队里搞承包,“二甜梨”喝了这个“大胆汤”。他招兵点将,一年功夫就够了本,今年收入过了万。

媒人倒挺跟形势的。他那个“吃梨冠军”的“历史”,经她们一说也成了优点:“人家吃三十个梨,你有那种肚量?要不是他肚量大敢包大梨行?”

“刘宝玉要建梨罐头厂了……”

三十八岁的“娃娃媒”都说不胜说。“二甜梨”的标准又高了:第一要漂亮,第二要能干,第三得是高中生,过了门儿还得当会计哩,马虎不得。

他结婚那天可热闹了,迎亲的乐队奏起了欢快的曲子,人声喧闹,鞭炮齐鸣,照像机“拍拍”的一个劲亮。

原载1985年8月28日《中国乡镇企业报》

买表

朱光明未经内当家批准,擅自做出重大决定今天进镇买表。他雄纠纠气昂昂地走在镇大街上。乡驻地的镇店逢集很热闹。河南清丰豫剧团在剧院里一天三开箱,外边玩魔术的,说大鼓书的,看小电影的,卖旧挂历的。二里多长的街面卖东西的一份挨一份,小买卖人那巴结顾客的笑象花儿一样开放,他没心思理他们,他要去的是百货门市部。那是供销社的大买卖。到了。有几年没迈这门槛了。他一眼就瞄准了钟表专柜,看着表们那悠闲自得的漫步,随着“滴嗒滴嗒”的音响把他带进了流逝的岁月。

成初级社那年,大丰收。秋后,他进城看病人,社里叫他捎个座钟来。不白捎,另开一元钱的路费。他到城里看了病人,吃点饭就进百货公司。售货员热情地接待了他:“同志,你要买什么?”

“俺要个座钟。”

售货员抱过来一个:“走得很准。”

朱光明手往钱上摸,眼却忙开了别的,忽然看见了小表儿。

“嘿嘿……同志,再添块小的吧。”说罢朱光明伸手要拿。

售货员笑了:“同志,这里不兴添。”

“这里是国营商店。”别的售货员也笑起来,有的顾客也笑,这一笑把他笑毛了,赶紧地赔不是:“同志,俺没文化,可别生俺的气。”

“没事儿,没事儿不怪你。”

他赶忙付了钱,慌慌地走了。

家来对社长一说,又是一阵大笑。社长说:“光明啊,咱快办夜校哩,报名吧,没文化不行了。”农村事昧不住,不到天黑传遍了全村。一直到现在还流传着这样的歇后语:朱光明买座钟——添块小的儿。

同类推荐
  • 猎原

    猎原

    猎原上的生活,围绕着大漠中一口井铺展开。这一口珍贵的“猪肚井”,是这一带沟南沟北两大阵营牧人和羊群活命的源泉。水充足,人和睦;水干枯,相屠戮。如今“水线已到百米以下”,这便成为贯穿全书你死我活的一脉伏线。但笔墨的重点,在写“环保”与“偷猎”之争。有羊便有狼群,有狼便有猎人。而狼若绝迹,鼠便成灾。鼠灭草原,沙压良田,祸根在人,人破坏了大自然的生物链。于是,狼、狐、鹰、鹿等等,成为国家保护动物;违禁偷猎者,就是罪犯。
  • 死水微澜

    死水微澜

    本书以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的七年时间为经,以四川省会成都及其近郊构成的川西坝为纬,描绘了清朝末年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及挣扎的苦难历程。在作品中,作者表达了对备受压制的人们——特别是下层妇女的同情。小说还结合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细腻地写出了当时的民俗风情、起居服饰等,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性,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的地方色彩。
  • 2011年度微型小说排行榜

    2011年度微型小说排行榜

    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在大山掩映之中,一个小村庄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带的地图上根本没有标注,就连我们的向导,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小村庄。我们惊喜地走了进去。小小的村落,散布着几十户人家,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家家户户的门,都是敞开着的。最后,我们来到了小村唯一的一家代销店,我们想在这里补充点物资。小店里只有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品卖:盐、酱油、一两种劣质烟、坛装的老白干……都是村民们需要的东西,而我们需要补充的矿泉水和方便面,竟然都没有。店主解释说,矿泉水,村民根本不需要。方便面?那么贵的东西,小村可没几个人吃得起。
  • 妾心如宅1: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妾心如宅1: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曾经名动天下的花魁,如今豪门深宅的贱妾,传奇浮生所给予她的,是冰火两重天。乱世倾覆,帝心难测,时局诡谲,世家变迁……她洗尽铅华独守承诺,铁腕缔造家族荣耀。四个痴人,三段感情,两次婚姻,一生缱绻。逆来顺受的伎者贱妾,终成覆雨翻云的不世红颜。妾心如宅,繁华无声,门庭深冷,来者须诚。
  • 步步惊心年羹尧

    步步惊心年羹尧

    年羹尧,这个可以和“满清第一勇士”鳌拜齐名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怎样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家奴成长为雍正皇帝最当红的人?他又是怎么从显赫一时的年大将军走向生死边缘的?这一切是他的咎由自取还是另有玄机?书中作者以女性细腻的视角,通过查证大量史实,配合艺术加工,从感性的角度解读清朝悍将年羹尧短暂跌宕的一生。为读者解开围绕在年羹尧、雍正、纳兰性德等话题人物身边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的迷。
热门推荐
  • 爱你在劫难逃

    爱你在劫难逃

    高中时那一次不经意的砰然心动,却因为一次突发的事件让这场表白迟到了整整六年;六年后,他乡归来,再见她,一切都不曾改变,不久后一场莫名的不告而别,成了四年里心底挥之不去的未解之谜;四年后的再次重逢,究竟是姻缘还是孽缘;究竟是选择继续还是放弃。伊一诺,到现在你还想不明白吗?从四岁起,你的身上就已经盖上我顾西城的大印了,你是在劫难逃。一场关于青春的爱恋追逐,一场关于命运的跌撞起伏,告诉你,相爱就是这么简单。
  • 宫冉妖异:诛天弑神女

    宫冉妖异:诛天弑神女

    至尊杀手本想痛改前非成为警察却一朝穿越为盛京名媛。除嫡姐,斩眼线;闯皇宫,劫王爷;创新法,开先例;扶新帝,控三国。她是一代神武天才,爱武如痴,妖孽般的天赋破解天道法则的限制。重重阴谋像雪花零落,身负血海深仇的她,不得不大开杀戒,权慑天下。然而无数个日日夜夜,梦中的青发女子究竟是谁?那千万年的传说和自己为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是等待她千万年的枭雄之王,俊美非凡,痴情无双。他愿为她奴,为她婢,却同样夺她心,欺她身,将她啃的一点不剩。千万年的时间,并未尘埃落定,千万年前的遗憾,究竟会不会重演?她是注定的神女,他是亘古的魂子。到底是谁,先爱上了谁?是谁先妥协了谁?
  • 金牌宠妃:高冷尸皇很腹黑

    金牌宠妃:高冷尸皇很腹黑

    穿越了到了古武世界应该怎么办?揪出真相?努力修炼?no.no.no,她宁青砚要做的,是倒追美男。一次僵尸横行,让她穿越异世,两年米虫生活,她被骗入诡异的山峰,原来这一切,都是蓄谋已久。再睁眼,她成了缺牙的黄毛丫头。世人只知“砚骨”能该变人筋骨,却不知砚骨其实是她的心脏。上古神器在手,她却坐起了撒娇卖萌抱大腿,样样精通;壁咚拥抱加强吻,门门都会的女流氓。什么,有人打她家男神的主意?某女跳起,却被某男按住:“砚砚,亲完再走。”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张大千从小画匠到东方之笔的故事

    张大千从小画匠到东方之笔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秘爱成瘾:鲜妻有点甜

    秘爱成瘾:鲜妻有点甜

    她的未婚夫出轨亲姐姐,却还被姐姐反咬一口,当众指责她不知爬过多少人的床!真是笑话,她秦绵绵明明还是个黄花大闺女,眼前狼一样的总裁的下一句话却让她愣在了原地……“女人,三年前是不是你?”刚想否认,可是司寒遇怀中这缩小版的自己,又是怎么回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谢谢你陪我走过这个十月

    谢谢你陪我走过这个十月

    嘘,请听我讲一个故事:哦,故事的开端,是十月的风,既温暖又冰凉。枫叶的红色是温暖的,鲜血的红色是冰凉的。我从来就不相信天堂比人间暖,白色的乐章终归带来寂寞的死亡。我在开满野花的坟墓前唱着你最爱的天空之城死亡已经注定,墓志铭上篆刻着这无法逝去的哀伤我多么希望这不过是一场让人痛心的梦醒来后,我们睡在无尽的花海里......
  • 昭华散

    昭华散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爱你不悔!一念之间成为圣朝公主,城墙之后,已是和亲辽国的王妃。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她仿佛记得那时郎骑竹马来,却不知撷去了谁手中青梅。她空有琴色双绝,却城外断琴别中原,终生不启。四个皇子一夺君王,三个侍妾各有心机,斗破辽宫只为谁?她要占他全心,可他身后又有何秘密?辽原无疆,谁为她抚一曲古琴,冠名昭华。
  • 我们的青春已至末路

    我们的青春已至末路

    秋堂从来没想过自己的身世居然这么曲折,不仅有个巨星级的母亲,还有个巨星级的妹妹,连自己都成为了歌星。可是,为什么结局是这样呢?
  • 那个男生他好拽

    那个男生他好拽

    嚯,好歹本小姐也是个人见人爱,车见车载的美少女外加跆拳道高手高手高高手,怎会认你这臭小子百步呢,等着瞧吧臭小子!!!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