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06400000025

第25章 龙之俗(1)

所谓“龙之俗”,指的是有关龙的种种民俗事象。学术界将我国历史上通行的民俗事象分为巫术民俗,信仰民俗,服饰、饮食、居住民俗,建筑民俗,制度民俗,生产民俗,岁时节令民俗,人生仪礼民俗,商业贸易民俗,文艺游艺民俗等十大类。龙在这十大类中都有丰富多彩的表现。限于篇幅,本书简要介绍和分析若干种。

1.雨神

风调雨顺则五谷丰登牧草茂盛民事康乐,久旱不雨则草干稼死乃至颗粒无收人畜无食,雨水过多又成灾害。相对而言,人们对雨水的欢迎要多于对雨水的厌恶。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喜欢雨水的句子:“有淹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译成现在的话,就是:“阴云洋洋飘来,好雨缓缓下了。好雨落在公田,私田同时沾到”(余冠英译)。然而,作为一种自然天象,阴晴雨霁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往往不“知时节”,该雨的时候久久不雨,该晴的时候又久久不晴。古人对这些自然现象不可能有科学的理解,他们相信有超自然的天神主管着这一切,于是就把殷切的希望寄托在超自然的天神身上,相应地就产生了天旱时求雨和雨涝时求晴的祭祀民俗。

雨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条件之一,和古人的生产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不管是早期的采集和狩猎,还是后来的种植和畜牧,都离不开雨水的作用。

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龙就是先民心目中最早的主管雨水的天神,但先民们在龙的容合之初,就意识到龙和雨水有密切的关系却是肯定的。龙的诸多容合对象,都和雨水有不解之缘。云雾、雷电、虹霓、龙卷风等天象就不用说了,而动物类,如鳄,据考察研究,在下雨之前,有用胸腔排气,发出类似吼声巨响的习性,可以起到预告阴雨的作用,甚至被古人误以为鳄“能吐气成雾致雨”(《本草纲目》引《藏器》)。还有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就被先民们饲养,成为祭祀常物的猪,就曾以“水畜”的身份,成为古人心目中的雷雨之神。

《山海经》是我们可以透过其保存的神话片断,进而窥探远古先民造神轨迹的典籍。其中有关应龙的神话,就和雨水相联系。所谓“应龙畜水”;应龙处南方,“故南方多雨”、“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等。

商周至秦汉,是龙的形象粗具规模的时期,也是龙的雨神身份接近确立的时期。商代有一种被称为“珑”的用来求雨的玉,《说文》解释道:“珑,祷旱玉,龙文。从玉,从龙”。殷墟卜辞中也有向龙卜雨、做龙求雨的内容,如《安明·一二一八》:“乍(作)龙于凡田,又雨”;《佚·二一九》:“□龙□田,又雨”。

云从龙,这是周代人的认识了。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六龙雨师玉雕”:一位正面立人的头顶、衣袖、双足处均饰以成对的双龙。有人认为这就是当时的雨师形象。

到了汉代,云、雨、龙,在人们心目中成为密不可分的“三位一体”。王充在其《论衡》中即言:“雷雨时至,龙多登云。云龙相应,龙乘云雨而行”;“龙闻雷声则起,起而云至,云至而龙乘之。云雨感龙,龙亦起云而升天”。

成书于汉代的《列仙传》将赤松子奉为雨师,所谓“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据说神农时代,曾“川竭山崩,皆成沙碛”,连日大旱不雨,“禾黍各处枯槁”。这时,有一个“野人”出现了,他面容古怪,言语癫狂,上披草领,下系皮裙,蓬头跣足,指甲长如利爪,遍身黄毛覆盖,手里拿着一根柳枝,一边狂歌乱舞,一边高喊:我就是赤松子!我在王屋修炼了多年,才跟随赤真人南游衡岳。“真人常化赤色神首飞龙,往来其间”,我“亦化一赤虬,追蹑于后”。赤虬,即红色的有角小龙。这条小龙,“朝谒元始众圣”,因能够“随风雨上下,即命为雨师,主行霖雨”。

可见,尽管赤松子以野人的形象出现,但其另一番面目却是一条赤色的龙。

最早的直接称龙为雨师的,见于晋代葛洪撰的《抱朴子》:“山中辰日有自称雨师者,龙也。”晋之后,李靖、陈天君曾做过雨师。据《山西通志》

载,翌城县四望村有一座风雨神庙,庙里敬奉的神灵就是唐卫公李靖。按《逸史》所言,李靖未发迹前,经常到山里去,晚上就借宿在山民家里。有天半夜里,一位老妇人将一个水瓶传授给他,说:“天命行雨,烦子代劳”。

苍头牵一匹青骢马到,妇人告诫道:“子以水从马鬃下滴三滴就赶快止住,谨慎不要多了。”李靖遂乘马咆哮,跃入空中。也许是马惊所至,他竟然连滴数十滴,于是,第二天“一境大水”。同样的故事,在《埤雅广要》里,增加了老妪急急扣门,进屋后对李靖说“此龙宫也,天符命行雨,二子皆不在,欲奉烦何如”的话,然后才有“既而电掣云间,连下二十余滴,夜半平地水二丈”的结局。看来,李靖是借宿到“龙宫”里去了。而那老妪,很显然是一位龙母,她本来是叫两个龙子去行雨的,无奈龙子不在,才请李靖帮忙的。

这无疑是说,李靖不过是代替龙行了一回雨,真正的雨师还是龙。

陈天君做雨师见于《事物异名录》:“雨师名冯修,号;树德,又名陈华夫。”《集说诠真》曾说到雨师陈天君的塑像:“乌髯壮汉,左手执盂,内盛一龙,右手若洒水状。”特别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他的水是从盂里洒出的,而盂里却盛着一条龙,——龙和这位雨师的关系就可想而知了。宋代的石刻图案中有一个“乘龙雨师”,可以帮助我们对陈天君之类雨师的理解。

事实上,雨师的职任有一个由混乱、多方到基本上归一的过程。随着时序的演进,龙崇拜的普及,诸位雨师的形象、作用逐渐弱化、模糊化,龙的雨师形象日渐强化和突出。尤其是“龙王”的名称随着佛教的传播被人们接受后,作为司理雨水之神,龙王几乎取代了其他雨师和水神,赢得了广泛的崇拜和祭祀,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大小小的龙王庙便是其“物证”。至于称不称龙王为雨师,就无关紧要了。

龙之所以能将诸位雨师取而代之,盖由于其“水物”、“水相”的出身,和喜水的神性。出身和性格,使龙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得心应手地成为司理雨水之神,其职任,也是其他神灵不能取代的。

作为雨水之神,龙的传说遗闻可谓不胜枚举。《灵怪录》载,一个姓房的先生在终南山中修学,忽然听到一阵类似于铜器的嘎嘎之声。山中父老告诉他说,这是龙吟,不久就有大雨降临。房先生抬头观望,但见云气游漫,片刻果然骤雨如注。此后每每听到这样的龙吟,都要下雨,可谓“征验不差”。《埤雅广要》载,有位和尚讲经,一个老头儿来听,自我介绍说他是山下的龙,因为天旱才得空来这儿。和尚问:你能救旱吗?龙说:上帝把江湖封了,有水用不成。和尚说:这砚中的水能用吗?龙点点头,就吸了砚中水而去。这天晚上,天降大雨,全是黑水。

再看《异闻录》所载:天宝年间,扬州进贡水心镜一面,清莹照日,背有盘龙,势如飞动。唐明皇看到后很惊异。进镜官说,铸造此镜时,曾得到过一位自称姓龙名护的老人的帮助,老人还留下一首歌:

“盘龙盘龙,隐于镜中;分野有象,变化无穷;兴云吐雾,行雨生风;上清仙子,来献圣聪。”此后,凡遇大旱,只要将此镜祭祀一番,便得好雨。可惜这件水心镜不知流落到哪里了,其“神采”,我们从唐代的云龙纹铜镜上或许能领略一二。

山西省大同市内东街路南的九龙壁,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琉璃影壁。壁身主体上有巨龙九条翻腾飞舞于惊涛骇浪水雾云气之间。关于这九条龙,民间有一个传说。据说很早以前,呼风唤雨全靠一条龙承担。这条龙一年四季奔走不歇,虽然日夜辛苦,毕竟力量有限,不能满足天下所有地方所有人要求风调雨顺的愿望。于是,此龙就向玉皇大帝启奏,要求多派几条龙帮助它行雨。玉帝准奏,调遣了八条巨龙归它指挥。天下百姓无不欢呼,便在龙王庙摆下好酒好菜,让九条龙享用。九条龙吃得大醉,醉后失控,行下倾盆大雨,大地上洪水泛滥,老百姓叫苦不迭。大雨过后,又一连数月干旱,河干井枯庄稼死,老百姓怨声载道,哀呼:“一龙治水风调雨顺,九龙治水旱涝不匀。”呼声惊动天廷,玉帝便传旨将八条龙分到了东南西北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方,将头龙封在中土,让其监望八方,各龙负责各方行雨事宜,谁渎职,就惩罚谁。

比大同九龙壁小了接近二分之一的北京北海九龙壁。其壁前壁后,各有盘龙九条,腾云荡波,矫健雄劲。周围还有六百多条小龙相陪衬。有关这座龙壁传说也有多种,其中一种是说这是明神宗之母李艳妃为了保护大西天经厂免遭火灾而建(实为清代所建),因为龙是兴云降雨之神。

可见两座九龙壁上的龙,都是堪称雨师的龙。

龙是雨水之神,行云布雨、司水理水是龙的天职。但是,龙对做自己分内的事情,有时自觉、及时,让老百姓喜闻乐见;有时就不自觉、不及时,背离老百姓的意愿:要雨时不雨,该晴时不晴;旱时井干泉涸,涝时江河滥溢。而且,龙和龙之间也有差别:有的龙很讲职业道德,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的龙就疏懈、懒惰、玩忽职守。于是,就需要祈祷和祭祀,对那些尽职尽责的龙予以敬拜、表彰、鼓励和慰问,对那些失职渎职的龙予以提醒、督促、奉承、贿赂,甚至惩罚,这样,便形成了祈祷龙神的种种习俗。

2.习俗

前边谈到过,商代曾流行一种是用来求雨的龙形玉“珑”,其求法,大概离不了献祭、礼拜、巫师作法之类。甲骨卜辞中的“作龙于田”,当是一种“造龙求雨法”:用泥土沙石等材料做一条龙在田里,借此以求雨。这种方法,在《山海经》、《淮南子》等古籍中曾有介绍,如《大荒东经》言“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郭璞注:“今之土龙本此”;《地形训》言“土龙致雨”,高诱注:“汤遭旱,作土龙以像龙,云从龙,故致雨也”。

这种造龙求雨法一直延续到汉代以后。“春旱求雨……甲乙日为大苍龙一,长八丈,居中央;为小龙七,各长四丈,于东方皆东向,其间相去八尺……丙丁日为大赤龙一,长七丈,居中央;又为小龙六,各长三丈五尺,于南方皆南向,其间相去七尺……戊己日为大黄龙一,长五丈,居中央;又为小龙四,各长二丈五尺,于南方皆南向,其间相去五尺……庚辛日为大白龙一,长九丈,居中央;为小龙八,各长四丈五尺,于西方皆西向,相去九尺……壬癸日为大黑龙一,长六丈,居中央;又为小龙五,各长三丈,于北方皆北向,其间相去六尺”。这是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对西汉时期“造龙求雨”的描述,其场面是相当壮观的。当然,不会是仅仅将这些各种肤色的龙造出来摆在那里让人看,还要伴之以筑四通之坛,放置水蛤蟆、敬进清酒膊脯、祭生鱼、燔献雄鸡公猪、埋死人骨,以及祝斋、跪陈、礼拜,穿和龙同色的衣服翩翩起舞,甚至在求雨日令夫妇交合,等等。

山东沂水县韩家曲曾出土一块半圆形的汉代画像石。石上雕刻的“祷龙祈雨图”可以为我们想象和理解“造龙求雨法”提供帮助:画像顶部横伸一条弧形的双头龙,龙头向下张开作喷雨状,下面有长跪之人头顶盆皿接雨。龙下有凤鸟、羽人、芝草和巫师作乐的图案。

雩祭,是古代求雨的又一种方式。从史载来看,至晚在两周时期就有了雩祭。《左传·桓公五年》中有“启蛰而郊,龙见而雩”的话,这里的龙,大概指的是龙星,即东方苍龙。全句意思是,每到初春时节,看到苍龙星从东方升起的时候,都要由“官方”出面,举行求雨的祭礼。《论语·先进》中有“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话,王充解释“浴乎沂”是“涉沂水”,“像龙从水中出”。可见,所谓“舞雩”也是同龙相关的。

到了隋代及隋以后,“龙见而雩”和造龙求雨法依然被延用。《文献通考·郊社》载:“隋制雩坛,国南十三里,启夏门外道左,高一丈,周二十丈。

孟夏见龙则雩。……初请后二旬不雨者,即徙市,禁屠,皇帝御素服、避正殿、减膳、撤乐或露台听政,百官断伞、扇,令家人造土龙。雨澍,则命有司报州县。”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雩祭多由官方置办,造土龙多是民间行为,二者目的一致,因此常常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

唐、五代、宋时还流行“投龙法”和“画龙求雨法”。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李隆基曾举行投龙典礼,即以铜版刊刻祈福祈雨的告文,投入山洞或江湖。南岳衡山紫盖峰下有一处水帘洞,据说当年的投龙活动就在此地举行。水帘洞左岸,还有一座像笼子悬于半山腰的龙神祠,相传当年唐玄宗投龙时曾在此处设立醮坛。五代时,吴越国王钱谬也曾下令在“洞府名山遍投龙简”,以祈求“风雨顺时军民乐业”。

另据《明室杂录》载,开元年间,关中大旱,唐玄宗即于龙池新造一殿,令少府监冯绍正,在殿四壁各画一龙。绍正先在西边壁上画素龙一条,“奇状蜿蜒,如欲振跃”。画到一半,便有风云随笔而生。玄宗及众官员站在壁下观看,见龙的鳞甲都是湿的。色彩未上完,就有白气从殿庑间逸出,入于阶前池中,于是波涛汹涌,雷电随起。一条白龙从池中扶摇而上,俄顷阴云密布,风雨暴作。不到一日,“甘露遍于畿内”。

宋时,曾有人将三国时吴国画师曹不兴所画的龙取出来置于水上,不久便“蓄水成雾,累日滂沛”。画龙求雨法还被宋代官方镂刻在木板上颂布于众,简要述之,即:选择潭洞湖湫林木深邃之所,在庚辛、壬癸日,由刺史、县令率领耆老乡贤斋洁一番,以酒脯告社,筑方坛三级,坛上植竹枝,张画龙。其图以缣素上画黑鱼左顾,周围画天鼋十星,中间画白龙吐黑云,下画水波,有龟左顾并吐黑气如线。龙形饰以金银朱丹。又设皂幡,刎鹅颈取血置盘中,用杨枝洒水龙上。待雨下足以后,奉献以公猪,取画龙投水中。

属于造龙求雨法范围的,还有四川的“耍水龙”:头戴柳圈,上身赤裸,折杨柳枝扎为龙形,执手中,沿街沿巷而舞。另有人在前面鸣锣,家家备水泼淋。北京、天津的“小孩求雨”:家贴龙王马神于门,瓷瓶插柳枝挂门之旁;长板一条,上塑泥龙,粘以贝壳为龙鳞,由小孩们扛着上街游行。口中喊唱着“青龙头,白虎尾,小儿求雨天欢喜。麦子麦子焦黄,起动起动龙王,大下小下,初一到十八,摩诃萨”。“滑沥滑沥滑头咧,家家小孩求雨咧”。“老天爷,别下咧,滑沥滑沥下大咧。大雨下到开洼地,小雨下到菜畦里”等儿歌。

除上述外,祷龙祈雨的习俗还有许多。比较有意思的是“激龙求雨”。

桂林月牙山有一个龙隐洞。相传很久以前,此洞住着一条老龙,专管这一带的行云布雨之事。有一年,老龙贪睡懒觉,懈怠了自己的职责,导致天下旱象严重。歌仙刘三姐来桂林传歌,听说后,就对着岩洞唱起歌来:“树《枯,禾苗黄,漓江河里船不行。老龙老龙快出洞,呼风唤雨保收成。田地干了快下雨,天气炎热快起风,老龙老龙快出洞,你不出洞枉为龙。”老龙惊醒,受到歌声激励,便腾空而起,破壁出洞,兴风作雨,造福于民。老龙飞起了,留下了盘曲隐卧的痕迹,于是有了龙隐洞、龙隐岩。

同类推荐
  • 神头电力城

    神头电力城

    神头电力城位于雁门关外,在梅河支流桑干河源头的山西省朔州市,是我国“六五”“七五”“八五”计划期间重点建设项目。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我国电力企业多元化发展格局的形成。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北国卧龙(耶律楚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三字经新读

    三字经新读

    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新读(第2版)》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对原著进行解释的基础上,还赋予了新的理解、新的立意,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生动的典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三字经新读(第2版)》内容丰富,文字通俗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从修身之道、用人智慧、危机管理、协调沟通、有效激励、创新思维、制度管理、团队建设、竞争策略等方面阐述了经商谋业的经验技巧、策略及素养,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商人的综合能力。相信您读完这本《商人也要学点国学》后,不仅能学习到更多的经营管理智慧,还能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受益终生。
热门推荐
  • 我的英雄梦想物语果然有问题

    我的英雄梦想物语果然有问题

    成为一个英雄?这当然不错,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为何总觉得在英雄的道路上越偏越远?喂……你确定这是一个英雄的故事么?——故事主角徐辰如此说道
  • 元始天王欢乐经

    元始天王欢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炼妖仙尊

    炼妖仙尊

    一个机智的宅男,穿越到了修仙世界,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上古炼妖师的储物戒,一夜间化身为高大上的炼妖师,且看他如何玩转修仙世界,从而笑傲于七界之中。---------------------------------书已签约,请放心阅读。书友群:275214446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最狂兵王

    最狂兵王

    部队特种兵王强势回归,在一个美女如云的公司当保安,知性的美女总裁,冷艳的美女经理,泼辣的呆萌警花,温婉的富家千金纷纷与他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超级兵王强势回归,且看他如何在都市中掀起狂战之旅!
  • 小生慈悲为怀

    小生慈悲为怀

    一个普通的刚毕业大学生,因为一次意外的雷击从而穿越到一个神奇的魔法世界。在这里,他天资聪颖,但可惜天赋平平;在这里,大自然界的各种植物动物与人一样都被赋予了通往神途之路,神奇绚丽的魔法与神秘莫测的世界深深吸引着我们的主人公,让他踏上了探险之旅;在这里,实力为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彼此争斗不休,但功夫平平生性善良,不喜杀生的他,却总是可以逢凶化吉,脱颖而出。
  • 我的蔷薇之萌萌老婆天才宝宝

    我的蔷薇之萌萌老婆天才宝宝

    ’爱我的死了,我爱的人却不喜欢我,好朋友背叛了我,我希望如果有来世我一定好好的,快乐的活着‘
  • 心灵成长直通车

    心灵成长直通车

    青少年的心灵成长是人生的头等大事。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很多种成长方式与渠道,包括身体的成长、年龄的成长、学识的成长与智慧的成长等等。但是在这些成长中,心灵的成长可谓是重中之重。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心灵能够帮助你调整与周围一切事物的关系,所以,每个青少年都不能忽视这个“看不见”的成长方式,还要用毕生时间去研习心灵成长的课程。有的家庭出现情感缺失而导致了家庭环境多变的情况,有的学校教育环境不良或是学校教育方式不合适等,都能够引起的青少年心灵成长受到阻碍,从而导致心灵孤独、心灵自闭、心灵迷茫、心灵逃避、灵性缺失、情绪抑郁低落、心灵焦虑恐慌、浑浑噩噩、……
  • 梵卓神话

    梵卓神话

    战死的谣言让人绝望,刺伤了我纯洁的新娘,殉情的鲜血滋润土壤,百年玫瑰的清香!究竟是上帝放弃了梵卓,还是我背叛了自己的信仰?手中长剑突破神像的心脏,饮下那鲜红色的液体,从此远走他乡!我为上帝驰骋疆场,凯旋却面对爱人永远沉睡的真相!
  • 天回至尊

    天回至尊

    江涣在一次意外爆炸中神奇穿越到混乱不堪的天回大陆,一开始就因为英雄救美而陷入被无情追杀的陷阱之中。依靠随身携带的七炫宝库,江涣在死地中异军崛起,带领一帮兄弟姐妹创帮会、建新城、杀仇敌、诛妖魔,在万族林立的乱世里建立了万世伟业,成为雄霸天下的龙魂至尊!
  • 三生石畔不忘卿

    三生石畔不忘卿

    在世人眼中,她有着绝丽的容颜,她是高高在上的神女,她温婉,她超然,疏离的眼神中,似乎能一眼看穿你的想法。即使天地崩塌,山河尽枯,又与她何干?淡漠的外表下,有谁能懂她眼底的愁绪……她手握天下人命运,心,又该如何掌控?一世为神,再世为人,一念成魔!其实,她都可以不在乎……真心相付,到底是对是错?“不知,我用永世轮回,能否换你一颗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