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06400000026

第26章 龙之俗(2)

位于柳州市南郊的大龙潭,古称雷塘。相传塘中有能兴雷降雨的神龙潜居,因此每遇天旱,人们就来这儿祷龙祈雨。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出任柳州刺史时,也参与过这样的活动,还写下了一篇《雷塘祷雨文》,祈祷塘中神龙“腾波通气,出地奋响,钦若成功,惟神是奖”。后人为了祈雨方便,还在潭边建了一座雷神庙。龙潭附近,有牧童山、羊山、龙山、雷山等。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牧童常来这儿牧羊吹笛。一天,优美动听的笛声传到了水下龙宫,龙王的一个女儿被深深地打动了,她寻着笛声来到了潭畔,入迷地听了三天三夜。龙王闻报,派虾兵蟹将追龙女回宫,龙女不理,并用仙气将虾兵蟹将吹回。龙王大怒,亲自出宫。他大嘴一张,一声震吼,刹那间,雷鸣电闪,风狂雨暴,牧童、山羊和龙女都化成了石头。如今,大龙潭里泉水潺潺,声音悦耳,人们说这便是牧童的笛声在鸣响。牧童山旁的这座山,很像一位对镜梳妆的美女,人们说这正是龙女在痴迷地倾听着牧童的笛声。这一带常闻雷声,人们说是龙王又在怒吼了。龙王一吼,雷雨即来,田园土地便得到了滋润。

龙洞飞泉是陕南午子山的三大美景之一。传说早年这一带所有水域,都由一条龙统管。这条龙勤勉政务,布雨及时,颇受老百姓称赞。不料它的儿子除老大外,其余九个都不争气,只知享乐,不愿吃苦,成了名符其实的懒龙。有一年大旱,老大率领穿山甲费了很大力气,开了两个洞,一个为今天的鱼洞,一个为今天的龙洞。龙洞开得深不可测,整日有烟雾笼罩。每到阴雨天,便泉水奔泻,形成瀑布,成龙洞飞泉。没想到洞成后,他的九个弟弟,即那些懒龙们,全都涌进洞来坐享其福,将行云布雨的职责抛到了九霄云外。百姓们很气愤,就纷纷到龙洞来投石块击龙。懒龙们身受石击,疼痛难忍,便口吐水柱。石块投的越大,对懒龙的打击就越大,吐的水柱也就越高。

有的地方还用投掷秽草脏物的方法激怒龙神以求水祈雨。《水经注》载,某地有石穴一孔,清泉泠泠,泉下潜藏着神龙。每遇大旱,村民们便将枯《秽草一古脑儿地扔进穴中。于是,神龙被激怒,“须臾水出,荡其草秽。傍侧之田,皆得浇灌”。又载,丹水下游,积水成(,(里藏着一条神龙。每遇天旱,村人便将有毒的芮草从(的上游投下去,游鱼碰着芮草,多被毒死。于是,龙因自己的属民被害而震怒,“当时大雨”。

如此方式在广东翁源地区被称作“打龙潭”或“打大河”。

打龙潭是把煤炭倒入龙潭,使鱼类受呛浮上水面,人们便呐喊着加以捕捉。藏在水底的龙受不了嘈杂的噪音和污水的侵染,就会降下大雨,借以驱噪和清污。打大河和打龙潭类似,稍不同的是让鱼类受苦后游向大海向龙王报告,龙王为了救自己的属类而降下大雨。

投虎头骨求雨,是唐代的事了。据李绰《尚书故实》载:唐时江南一带遇到旱灾,有人即以长绳系虎头骨,投到有龙的水潭中。虎骨一入水,便使数人牵制不定。一会儿,乌云便从潭中升起,雨亦随之落下。苏轼的诗作《起伏龙行》就生动地描述了这种习俗:“何年白竹千钧弩,射杀南山雪毛虎。至今颅骨带霜牙,尚作四海毛虫祖。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碧潭近在古城东,神物所蟠谁敢侮?上倚苍石拥岩窦,下应清河通水府。眼光作电走金蛇,鼻息为云擢烟缕。当年负图传帝命,左右羲轩召神禹。迩来怀宝但贪眠,满腹雷霆喑不吐。赤龙白虎战明日,倒卷黄河飞作雨。嗟吾岂乐闻两难,有事径须烦一怒”。显然,此法是以“龙虎斗”的方式刺激神龙以求雨。且不说这种方法的荒诞和虚妄,即使真有其事其效,如今也是万万做不得了。——可怜的老虎已濒临灭绝,少得不能再少了,哪来的虎骨?

还有一种方式可以“咒龙兴雨”命名。《抱朴子》载,外国有方士能发神咒,每临江河水域,禹步吹气,龙即浮出。初出时长达十余丈,方士一吹龙身一缩,以至于缩至数寸,可以放入壶中养起来。一旦遇到旱灾,发壶出龙,放入江河水域,再行禹步吹气,龙瞬间长数十丈,一会儿便四野雨足。《宣室志》载,唐代宗时关中大旱,天竺僧人不空三藏用尺余长的桦木皮做了一条小龙,以香水喷洒龙身,念动咒语,让人将龙放入曲江。小龙入水,马上成活,摇鬣振鳞,跃出水面。一会儿便身长数丈,像一条白练腾起于云天,于是阴气凝聚,暴雨骤降。

这样的方式吹得有些离谱,不过也不是没有“事实”依据。现在一些所谓的“气功师”、“特异功能大师”,不是也这样地“吹”吗?当年大兴安岭发生火灾,不是就有某气功师声言自己能发功、降雨、灭火吗?看来,当代某些“气功师”和古代的方士神僧相比,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了;而古代的方士神僧和当代的某些“气功师”相比,竟是“小巫见大巫”了。

随着佛教的传入,“龙王”受到了中国老百姓的普遍欢迎和接纳。于是,华夏大地,大凡有水的地方,都有了司理雨水的龙王,祈祷龙王的习俗也随之产生,且流布广远,传承至今。

祷龙祈雨的形式各地大同小异。在江南农村,大多按“请龙”、“晒龙”、“送龙”的程式进行。

“请龙”前全村人要洗澡净身,戒食荤腥,扫净街面,除了已婚女子,留在村中的人都要手持清香,提前到村口跪接龙队。请龙队伍人员众多,有专司念“催神咒”的道士,有挑祭品者、抬“龙庭”者——龙庭内置放“圣水瓶”,还有护龙队、分铳队、龙刀队、长矛队等。族长率领着这支庞大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到龙潭边,献祭、焚香、叩头礼拜,恳请神龙出潭。真龙当然不会有,有的只是龙的模糊集合对象——泥鳅、黄鳝、乌龟、小鱼等,得一条即可。然后将此“龙”请入圣水瓶,放入龙庭,许一番见雨后便演戏酬谢的愿。

返回的路上,遇戴草帽者,令其摘掉;遇车水灌溉者,令其将水桶扔到一边。进村后,举行隆重的迎神仪式,然后将龙安放在本村的龙王庙供奉。第二天,族长率人抬着龙到旱情最重的农田里巡视。回来后,免不了还要烧香、叩头、献供、祈祷再三。

请来龙王后,如果十天半月仍然不下雨,村民们就要把龙王抬到太阳底下曝晒,称作“晒龙王”。担当此角色者,多是两位家贫胆大者——这样的人不怕龙王报复。他们手提木棍,气势汹汹地来到庙里,一边大骂龙王没良心,一边将圣水瓶端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曝晒。

晒过一阵儿,假装什么都不知道的族长就会走来,说怎么不见圣水瓶了?你们胆敢对龙王如此不敬?将两人“臭骂”一顿后,又重新将龙王请回庙中,继续供祭。晒龙王的方法各地不一,有的地方一直要晒到天下雨时为止。

请龙、晒龙之后,不管何时下雨,都认为是龙王的功劳,都要为其庆功,演戏酬谢,这个仪式称作“送龙”或“行龙会”。龙王戏一般要演三天三夜,如果还有人畜平安、驱虫祛病的祈求,就再加演三天三夜。戏演完后送龙王回宫。依然由族长领头,龙灯队、长号队、铙手队入庙,免不了要焚香叩谢一番。然后由族长将圣水瓶放入龙庭,这时炮响铳鸣,锣鼓咚咚,长号呜呜,龙灯队欢然起舞。行龙的队伍人多势众,由龙王报铳队、舞龙队、水族队、舞船队、高跷队、虎头押牌、八面旗锣、八面龙锣、九莲灯、龙旗、彩旗、大令旗、小乐班、大头和尚、龙庭、抬阁、航船鼓架等组成,先绕村庄一周,村民倾家出门欢送,然后上路。所过之村,村口皆有供桌迎送,该村族长亦率其村民向龙王叩头上香。行到龙潭边,族长亲自将圣水瓶由龙庭里请出,摆上供桌,燃香、明烛、叩拜、念欢送词,末了,将龙王放归龙潭。

西北黄土高原的“抬龙王”也很有特色——电影《黄土地》里曾有表现。其活动一般由村中有名望的长者出面组织,聚合数十人到数千人不等。

抬龙王前,先要到龙王庙里去抽签问卦。长者祈祷一番后,将卦滚下去。待卦停住,如果卦面上是“走拾雨旺”四字,长者就大叫一声:“龙王愿意出山喽——!”祈雨队伍便立刻形成,阴阳师抱起了葫芦状的圣水瓶,众人抬起了轿式龙王楼,龙王楼里供着龙王的神像或牌位。长者一声呐喊:

“马脚们,跟着龙王走哇!”头戴用柳条编织的“雨圈”的马脚们就抬起了龙王楼。

行走的路线没有规则,忽上忽下,左颠右撞。到河边后,龙王楼在原地转圈,阴阳师将绣有青龙白云的祈雨旗披在身上,将圣水瓶放入水中,看瓶子是否一下子能灌满。如果未满,领队的长者就得再行三拜六叩,再问卦,再祈水。如果还是祈不上水,长者就率领大家跪下来,面对苍天大声喊唱。他唱一句“龙神老爷早下哟!”大家接唱一句“清风细雨救山民!”一遍一遍地唱,直到圣水瓶祈满了水,这才由阴阳师紧紧地抱着,朝村里地里跑。众人紧跟在后面,大家都不愿意将辛辛苦苦祈来的水丢洒在路上。

据说经过这样一番虔诚的祈求,龙神老爷就会大发慈悲,降下救命的雨水。

在沿海地区,祷龙的目的一般不是为了求雨,而是为了渔业丰收,海事平安。浙江舟山群岛各小岛每当汛期结束时都要举行大规模的海祭,俗称“谢龙王”。供品有猪头、黄鱼鲞、糖、盐、鸡、鸭、水果等,丰年倍增,歉年略减,有时虽然减产,但只要海事平安,也认为是龙王保佑的结果,供品也很丰富。供品一般摆放在船头,由船主或船老大主祭,内容有焚香、敬酒、叩拜、念祷词等等。有时还从大陆请来戏班,在海滩上搭起台子,连唱几天,以谢龙神。

祷龙祈雨习俗,流传了几千年,演绎在华夏各地。这些受民众祈祷求拜的龙神,不象征帝王,也不代表国家、民族,它们所象征和代表的,是“天”,即自然界、自然力。是的,这些习俗夹杂着不少迷信的、愚昧的成分。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这些习俗就变成了“有意味的形式”。其意味在于,通过这种形式,人们在和天沟通、对话,表达着对自然界、自然力的尊敬、理解、畏惧和期望。

二龙舟赛

1.起因

龙舟赛的起因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说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事物原始·端阳》)。吴越交战,勾践败而被俘,在吴国备受侮辱。回国后,他卧薪尝胆,立志雪耻,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开始操练,终于在数年后一举灭吴。后人为了昭彰勾践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二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和曹娥。传说伍子胥因遭谗言诽谤,被吴王夫差命人抛于钱塘江波涛之中,有曹娥于五月五日驾舟去救。她“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曹娥碑》)。后世遂划龙舟,作救伍员状。

三说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这种说法在湖北荆楚一带普遍被接受,其文字记载始见于南朝梁人撰写的《续齐谐记》:“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上述之外,各地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在湖南长沙一带,有竞渡龙舟以纪念掌管雨水的金角老龙,求风调雨顺的传说;在贵州黔东南地区,有说法认为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救助过当地群众的青龙,或舍身杀死毒龙的老人;云南傣族认为是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又作岩宏窝)。

还有“迎夏至”、“辟恶日”——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月初五是不祥的日子等说法。

作为神物,龙有喜水、好飞、善变、显灵、兆瑞、示威等神性和兴云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职。

既然有这样的神性和神职,被生活在江渎四流、湖泊星罗的水乡各族人民所崇拜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崇拜意识必然要外化为具体行为。这些行为包括:祭神,将人间美味敬献给神灵,并伴之以香火,让其款款享用;娱神,歌唱、舞蹈,想着法儿让神快乐;拟神,模仿神的举止形态,表示自己和神物有密切的关系,自己身上已秉赋了神性,从而能够“神灵活现”、“神采飞扬”。这大概是龙舟竞渡的深层动因。

人们相信,通过声势浩大的龙舟竞赛,能使天上水中的神龙心神感应大娱大悦,从而焕发神性,恪尽神职,保佑一方水土风调雨顺,稼渔丰成。

同时,也使人们自身秉赋龙的神性,承膺龙的精神,像龙那样集结群英,凝聚众力;像龙那样纳吉寓祥,嘉瑞四方;像龙那样强悍矫健,腾飞猛进。至于纪念某某人云云,只不过是一种附会。原因大概在于,这些人杰的某些品性和龙的神性有相通、吻合之处,又多少分担了龙的一部分神职:如伍子胥就曾被奉为长江水域的“水仙”、“涛神”、“潮神”和“江神”;屈原也曾被封为“广源顺济王”,有“江神即楚大夫屈原”之说。

2.形式

用作竞渡的龙舟,其形制因时代而变化,因地域而不同。据载,旧时西湖上的龙舟,约四五丈长,头尾高翘,彩画成龙形;中舱上下两层,船首有龙头太子和秋千架,均以小孩装扮,太子立而不动,秋千上下推移;旁列弓、弩、剑、戟等“十八般武艺”和各式旗帜。尾有蜈蚣旗,中舱下层敲打锣鼓,旁坐水手划船。苏州的龙舟分成各色,四角插旌旗,鼓吹手伏在中舱,两旁划手十六人。篙师执长钩立于船头,称作挡头篙。船头亭上,选面端貌正的儿童,装扮成台阁故事,称龙头太子。船尾高丈余,牵系彩绳,由擅长嬉水的小儿表演“独占鳌头”、“童子拜观音”、“指日高升”、“杨妃春睡”等节目。

当代用来竞渡的龙船,形制比旧时简化了许多。船以色彩分赤龙、青龙、黄龙、白龙、黑龙等。船身、船上的罗伞旌旗等装饰,以及划手们的服装乃至船桨,都要求一色。湖北、湖南等地的龙舟短则七丈多,长则十一丈余,划动时有如游龙戏水。福建的龙舟,船首雕刻龙头,口能开合,舌能转动。贵州的龙舟由三只独木船联合而成,中间较长的一只称“母船”,船上有鼓手指挥,两边的两只船身稍短,称“子船”。

有关竞渡的仪式、规定、技巧和情景也因时因地不同而丰富多彩。

“羊腔酒担争迎妇,鼍鼓龙船共赛神”(陆游《丰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锣挟鸣涛鼓骇雷,红旗斜插剪波来。锦标夺到轩腾处,风卷龙髯雪作堆”(张建封《竞渡歌》)。这些诗句将古代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跃然纸上。

诗中提到的“标”即“标竿”或“标船”,是各龙船争夺的目标。标竿上悬挂锦彩、银碗、钱钞等赏物,立于水中,快捷先到者可得。标船设置在终点,当竞渡的龙舟接近时,将标抛入水中,让诸龙争夺。标有鱼标、鸭标、铁标等。有的地方还流行“做胜会”——即由看船上的游客买土罐或鸭子,掷入水中,由参与竞渡的龙舟,入水争夺以为娱乐。

龙舟赛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如在屈原投水的汨罗江畔,每年龙舟赛前,都要先祭屈子庙。来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幼,抬着龙头,一批一批地汇聚在屈原像下,叩拜、吊唁,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然后由主祭人将一条红绸系到“头龙”的头上,由“头桡”将龙头扛到江边洗澡,洗完后将龙头安于船首,这才开始赛龙舟。地域不同,讲究不同。有的地方出龙前数日,要祀神演试一番,名;“下水”。上岸送神,称作“拨龙头”。竞渡的组织者,年前率众位游手,将一根带《竹竿竖立桥头,以便来年“出龙认色”,其名;“钻五”;月朔互相往来,名;“拜客”,等等。

同类推荐
  •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对联类型:对联基础、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居家对联等。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择吉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择吉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尤其是中国人,遇事讲究讨吉利,比如过年时,摔碎了酒杯要说“岁岁平安”;家家户户也要张贴门神、财神、春联及年画,以保佑全家吉祥平安或表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实这就是求吉的一种表现。求吉心理的存在,使人们在婚丧嫁娶、修房动土、出行赴任等重要活动中,去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来进行。这种择吉风俗前后已流传了两千多年,在过去尤其盛行。
  • 古朴遗风:西安碑林与城墙(文化之美)

    古朴遗风:西安碑林与城墙(文化之美)

    中华文化浩浩五千年,哪怕是遗留下来的一砖一瓦都弥足珍贵,因为他们的存在就代表了历史的诉说。西安碑林及城墙由来已久,碑林所展现的建筑风格及碑上的篆刻文字讲述了哪段历史?城墙与护城河、吊桥、箭楼、角楼等又有何关系?碑林与城墙的现状又如何?在本书中读者都可以找到答案。
  • 数据天赐巫溪之三

    数据天赐巫溪之三

    2009年11月17日,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巫溪调研时指出,巫溪很漂亮,很有魅力,历史文化,秦楚之门,大有发展前景。于是,本书随应而出,志在推广巫溪风光!
  • 民俗文学心理学

    民俗文学心理学

    本书介绍了民俗、文学、心理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包括民俗中的心理学、灵异传奇、作家与文学心灵等内容。
热门推荐
  • 你是人间暖云烟

    你是人间暖云烟

    家亡了,他说,我补。国破了,他说,我救。芭莎说,蒋成,我爱你。他说……“我开玩笑的”,她望着他的眸子,苦涩地说。她的爱意,他始终不屑一顾。当他终于回过头来的时候,却已伤她至深,并亲手毁碎了她所有的梦。我不会放过你的,她说。以爱之名,她终向他掏起了刀子,以天下之名,他也向她扳动了枪。
  • 三晋贤吏田嵩年

    三晋贤吏田嵩年

    田嵩年,字季高,号梦琴,盂县城北关村人。据碑文及有关史料考,北关田氏大明初为万泉县张家口军籍,至迟在大明中叶已定居盂县城东南的红崖头村,后又有迁徙。考田嵩年为本县柴庄村赵鹏九先生撰书的墓表云:“盂之北乡五十里柴庄村,余先生之故居也。自余处徙居城邑已七世矣,而坟墓田庐在焉”。
  • 创世之神特嚣张

    创世之神特嚣张

    一次背叛,一次死亡,她心已死。一次相遇,一次关心,他让她的心重新复活。冥冥之中注定要她来到这个拯救天下苍生,即便未来可能很危险,她和他已经奋不顾身,是为了什么?这已经不重要了,和你一起携手天涯,救苍生于水火之中后,让我们站在人生巅峰,笑看风云!
  • 不负天下不负卿九州破

    不负天下不负卿九州破

    乱世板荡,天下方懠,苍苍华夏,茫茫九州。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大争之世,谁主沉浮?千秋史册,寥寥数语,可谁知笔尖下的机关算尽,血雨腥风?万里江山,锦绣如画,可谁知这山河脚下的森森白骨,幽幽阴魂?“以铁为我面,以铁化我心!”且看他如何杀伐天下,覆立乾坤!“八荒之地任我踩踏,六国格局凭我改写!”再看她如何攻破命格,为九州创一个盛世太平!
  • 嗜血毒枭的倾城之恋

    嗜血毒枭的倾城之恋

    倾城原以为阎罗是他的噩梦,然而并不是,阎罗是他的美梦,她愿意与他同生共死……
  • 我的小夫君

    我的小夫君

    新婚一年的护士柳馨正沉浸于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中,随着老公职位的不断提升,两人如胶似漆的恩爱生活渐行渐远,更多的是聚少离多的相思之苦与困惑……一次偶然的乡下之旅,让她遇到了老公的亲戚成叔——一个正就读高中的学生,仅仅几日的相处,彻底改变了柳馨原来平静的生活……医院里紧张、繁重的工作,同一课题组林主任的暧昧的关怀,加上成叔的紧追不舍,让单纯无助的柳馨身心俱疲,她的婚姻终究会走向何处……
  • 攻略地球

    攻略地球

    你生命中是否有这样一些人。你们一起闯祸,讨论看到的每一个女孩,议论周围世界中一切有意思的事情,你毫不怀疑他就是你这一生中最好的朋友,但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你已经好久没有听到他的消息了。又在某一天的早晨,你的班上,或你的隔壁,突然搬来,后来又悄悄走了的那个人。无数人在你生命中出现,又有无数人悄悄离开。。。。那么......他们究竟去了哪里!而他们,又从哪里来!
  • 我非英雄之小玉和小强

    我非英雄之小玉和小强

    小玉是一个歌女。她骄傲,她自豪,因为她有一个爱她的男人。小强就是爱她的男人,一个愿意为她做任何事的男人。所以她骄傲。可是接下来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她还能不能骄傲的起来?
  • 轮回彼端

    轮回彼端

    他是天地灵气化形成人,他是远古魔王代言人。一对兄弟,却因彼此善恶的宿命反目成仇。罪与罚,善与恶,道与魔,祈祷与杀戮,裁决与审判······当墨零转世重生,恢复记忆,他能否战胜诸恶,以一人之力守护他的挚爱与至亲,并带领密芒走向辉煌?当一切结束后,他的结局竟然是···一切精彩,尽在《轮回彼端》!!!
  • 梵语千字文并

    梵语千字文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