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免疫调节药:白细胞介素11、胸腺激素与胸腺肽、免疫核糖核酸、卡介苗多糖及分枝杆菌多糖、猪苓多糖、叶下珠、冬虫夏草、山豆根制剂、肝炎灵注射液等。
(4)抗脂肪肝药:旨在促进脂肪分解,加速脂肪运转和代谢,防止脂肪在肝脏蓄积,如烟酸肌醇酯、泰特(TAD)、凯西莱、脂必妥等。
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治疗慢性乙肝疗效比较确切的药物是α干扰素和拉米呋定,这两种药物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但不能清除乙肝病毒。中草药的作用主要是保肝降黄。
107.慢性肝炎病人用药时应把握的原则是什么?
(1)用药不要滥:用药过多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对肝脏不利,有些病人停药后病情反而好转。一般用药不应超过2~3种,疗程不超过2~3个月。
(2)用药过程中要注意休息、营养:一味强调药物治疗,忽视休息和营养是不科学的,对病人的恢复不利。
(3)按规定坚持用药:应用保肝降酶药虽然使一些肝功能指标降至正常,但并不代表疾病已经好转或痊愈,停药后常出现反复现象。在应用这些药物使转氨酶降至正常后,应逐渐减量,并坚持服药2~3个月甚至1年。
(4)有针对性地用药:根据化验指标合理地用药。病毒复制明显的病人应用抗病毒药;免疫功能紊乱的病人应用调整免疫的药物;有肝细胞损伤的病人应用保肝药;有肝脏微循环障碍的应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也可以选用中药方剂,如选用1~2种中成药长期服用。
108.乙肝患者慎用哪些药物?
目前已知的可引起肝脏损害药物有几百种,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1)镇静安眠类药物:苯巴比妥、氯丙嗪、奋乃静、哌替啶(杜冷丁)、吗啡、苯妥英钠等。
(2)心血管类药物:甲基多巴、烟酸、普鲁卡因酸胺、奎尼丁、异搏定、肼苯哒嗪、肤塞米(速尿)、双香豆素等。
(3)降血糖类药物:苯乙双胍(降糖灵)、氯磺丙脲、甲磺丁脲(D860)等。
(4)激素类及避孕药物:雌二醇、雌三醇、甲孕酮、甲基睾丸酮等。
(5)抗生素类药物:氯霉素、合霉素、金霉素、红霉素、新生霉素、四环素、克霉唑、林可霉素、半合成新型青霉素、先锋霉素、呋喃西林、呋喃坦啶等。
(6)抗结核病类药物: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
(7)抗风湿病类药物:保泰松、安替比林、氨基比林、扑热息痛、消炎痛等。
(8)抗甲状腺类药物:丙基硫氧嘧啶、硫氧嘧啶、硫脲嘧啶等。
(9)抗肿瘤类药物:博来霉霖、丝裂霉素、甲氨喋呤、环磷酰胺、5—硫基嘌呤、硫唑嘌呤、阿糖胞苷等。
(10)抗麻风类药物:氨苯砜、苯丙砜等。
。
109.肝病时应用抗菌药要注意哪些问题?
肝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细胞酶系统受损害,代谢功能减退,应用抗菌药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肝病时应避免应用的抗生素: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利福平、磺胺类、两性霉素B、酮康唑、咪康唑等。因为以上药物主要在肝内代谢,当肝功能减退时,药物的清除减少,毒性增加。
(2)肝病时应慎用的药物: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林可霉素、甲硝唑、氟罗沙星、培氟沙星、伊曲康唑、异烟肼等。这些药物主要经肝肾途径排除或主要经肝脏排除,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或明显减少。
(3)不需调整剂量者:氨基甙类、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他啶、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多黏菌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4)有细菌感染时要尽快使用抗生素:肝病患者,尤其是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容易发生各种微生物感染,一旦确定为细菌感染要尽快使用抗生素,否则革兰阴性细菌产生的内毒素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开始时宜选用包括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的广谱抗生素,以后再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药敏、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等调整药物。一般主张静脉给药,治疗过程中,有条件者可测定血液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以指导药量的调整。
110.保肝药用得越多越好吗?
乙肝和丙型肝炎多数为慢性过程,病情往往迁延不愈,这些病人在入托、求学、就业,甚至婚姻问题上常常受到困扰;因此,患者及亲友求治心切,总希望能够尽快药到病除。
目前上市的保肝药大约有百余种之多,一些保肝药的宣传广告随处可见。一些病人不按医嘱,“病急乱投药”,见到一个广告宣传得好,就去买这种药。
保肝药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许多药物在人体内首先要经过肝脏代谢,用药太多自然会加重肝脏的负担,这样对已经有病的肝脏有害无益,此外,有些药物经过肝脏代谢后产生的物质对肝脏或其他人体器官有毒性作用。一般情况下,用一两种药物、最多两三种就好。这样,既达到治疗的目的又减轻了经济负担,同时不会造成肝脏的损害。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全身性的慢性疾病,治疗显效需要一个过程,对于一般的急性或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宜三天两头地换药。
111.肝病患者的转氨酶长时间不降怎么办?
部分肝炎病人,尤其是慢性肝炎病人的血清ALT长期不降或反复升高,甚至经护肝降酶等治疗仍无明显效果,其原因大致如下:
(1)肝炎病毒持续复制及机体免疫调控功能失常,使病情持续活动或发展。
(2)肝炎病毒的双重或多重感染。
(3)由于病后活动太少,过多进食糖、脂肪和滋补品,导致发胖,肝脏脂肪浸润,引起脂肪肝。
(4)既往有较长时间的饮酒史,或恢复期经常饮酒,造成肝脏乙醇中毒。
(5)长期过量或过多品种地服用肝炎药物,有时也会加重肝脏负担,造成肝脏损害。
(6)肝炎病人并发了肝外系统疾病。
(7)肝炎后由于不恰当地使用能引起肝损害的某些抗生素、镇静剂、退热剂等。
(8)并存肝内或胆囊结石、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Caroli病)等。
(9)在肝炎恢复期不注意休息,或长期缺少睡眠等,可能也是肝炎病人ALT长期不降的原因。
对转氨酶长期不降者可按以下原则治疗:
(1)对长期、过多使用治疗肝炎药物的轻度慢性肝炎患者,不妨停药观察一段时间,有时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伴脂肪肝者应节食、适当活动以降低体重、试用祛脂药物。
(3)伴酒精性肝炎者首要的是禁酒。
(4)伴药物性肝损害者,立即停用有关药物。
(5)伴其他全身性疾病者,要针对原因治疗。
(6)轻度慢性肝炎,虽转氨酶可长期不降,但预后多良好,如能进行肝活检证实更好,可使患者能安心治疗。可选用以下药物中的两种联合治疗2~3个月,如无效再换用其他药物——垂盆草、肝炎灵、强力宁、甘草甜素或甘利欣、五酯胶囊、复方益肝灵、澳泰乐、抗乙肝核糖核酸、冬虫夏草生药或人工培植的菌丝提取物等。
(7)慢性肝炎伴明显乙肝病毒复制的,除选用上述药物外,要使用抗病毒与免疫调节药物。
112.肝炎病人黄疸持续不退怎么办?
各型病毒性肝炎均可出现黄疸,按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分为轻度(<;85.5微摩尔/升)、中度(85.5~171微摩尔/升)、重度(>;171微摩尔/升)。如果肝炎病人黄疸持续不退,应认真分析原因,采取对策。常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肝内胆汁淤积,临床上肝脏不缩小,反而增大,皮肤瘙痒,大便陶土色样,肝功能、B超有辅助诊断价值,必要时可做肝穿刺检查。
(2)肝细胞坏死持续存在,胆红素得不到彻底清除。这些病人病情发展快,消化道症状重,可出现严重的出血倾向,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
(3)微循环障碍,使肝血流减少,氧气供应不足,加速肝细胞坏死,不利于肝细胞功能恢复。
(4)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
(5)其他如休息睡眠不足,精神负担过重,继发胆道梗阻,胆道感染等。
对于黄疸持续不退的病人,要根据病因做相应治疗,具体方法有:
(1)要重视一般性治疗,如饮食方面由于进入肠道的胆汁减少,肠内的脂类物质吸收障碍,故宜吃低脂饮食。对于重型肝炎病人要补足热量和维生素等。
(2)肝内严重淤胆者,要积极采用药物治疗,如应用熊去氧胆酸、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苯巴比妥和中医中药等。
(3)对肝内微循环障碍者,要采用活血化淤药物,如丹参、红花、川芎、莨菪类药物、肝素、前列腺素E。
(4)对肝细胞持续坏死者,可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人胎肝细胞悬液及强力宁、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
113.怎样用干扰素治疗乙肝?
运用干扰素治疗乙肝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剂量,目前认为,在1000万单位的范围内,提高剂量可以提高疗效,但副反应也随之增加,当单次剂量超过1000万单位时,副反应过大,病人不容易耐受;二是疗程,干扰素疗程最好在6个月或以上,能到10~12个月更好。只要病人能够耐受干扰素的副作用,只要肝功能未出现明显恶化,就可以将疗程再延长下去,可达1年以上。
用药方法是干扰素一次300万~500万单位,肌肉或皮下注射。第一个月每日注射1次,以后隔日注射1次。疗程至少6个月。根据病情需要,可延长疗程至1年以上。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做ALT、HBV—DNA定量和乙肝“两对半”检查。只要DNA定量在降低、ALT水平或者“两对半”指标有改变,就说明治疗有效,应继续治疗,不能随便停药。
治疗必须达到以下效果3个月后才可以停药:转氨酶恢复正常,HBV—DNA转阴,HBeAg转阴,并且抗HBe转阳。此称为“完全应答”。达到完全应答后,必须再巩固治疗3个月,以提高疗效,防止复发。疗程结束后若长期随访,还能观察到α干扰素能逆转或阻断肝纤维化的发展。
114.干扰素治疗乙肝的适应证有哪些?
对于慢性乙肝来讲,有病毒复制指标的患者才是干扰素的适应证。所谓病毒复制指标,是指HBeAg、HBV—DNA两项同时阳性或者其中之一阳性者。但干扰素并不是对于每一个有病毒复制的人,包括慢性HBV携带者和慢性肝炎患者都是较好的适应证。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下列一些人的疗效较好,也就是说,下列因素与对干扰素的应答成正相关:
(1)HBeAg阳性;(2)病程短;(3)急性黄疸型起病(表明患者在乙肝病毒感染时尚有一定的免疫反应);(4)女性患者;(5)抗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阴性,也就是说,不同时是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6)HBV感染为野生株;(7)肝活检存在活动性炎症(可伴有纤维化);(8)高ALT水平;(9)低HBV—DNA水平。
对于经母婴传播感染的患者,效果差。对于肝功能正常,但从各种临床表现分析或肝活检证实为慢性肝炎者,肝炎后肝硬化的代偿期也是相对适应证,可根据各种因素决定是否用干扰素治疗,应听从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
115.拉米呋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有哪些?
(1)对有活跃病毒复制病人应根据ALT水平动态变化来确定治疗时机:(1)ALT≥正常值2倍以上,并持续增高至少1个月,或6个月以内反复增高,建议实施治疗;(2)ALT水平增高,但未超过正常值2倍,建议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了解肝脏的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
(2)对于确诊为慢性乙肝以外的其他HBV相关慢性肝病,应用拉米呋定治疗也取得了肯定的效果:(1)建议对非活动性慢性HBV感染者或慢性乙肝患者在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出现病情发作(HBV—DNA≥105拷贝/毫升,ALT增高≥正常值2倍)时实施拉米呋定治疗,疗程维持到完成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后6个月;(2)在对有活跃病毒复制和炎症活动的代偿性肝硬化病人实施综合治疗时,建议结合拉米呋定抗病毒治疗而且应当重视早期治疗,特别是在早期肝硬化阶段和出现失代偿倾向时及时阻止疾病进展。
(3)对有抗病毒治疗指征的、≥12岁(体重≥35千克)的患儿可实施拉米呋定治疗。
以下乙肝病人不适合用拉米呋定:(1)同时合并有丙肝或丁肝的;(2)有酗酒或吸毒史者,待戒酒及戒毒后,病情稳定可考虑应用拉米呋定;(3)同时合并有肝硬化患者,如有腹水、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者;(4)16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的疗效尚未确定,故不宜应用。
116.应用拉米呋定治疗乙肝患者应注意哪些问题?
(1)治疗过程中的监测:(1)肝功能,包括ALT、AST、胆红素、白蛋白。治疗开始前应测定基线水平,治疗开始后每月1次、连续3次,以后随病情改善可每3个月1次。(2)病毒学标志,治疗开始前应测定HBeAg和HBV—DNA的基线状态或水平,治疗开始后每3个月1次监测HBsAg、HBeAg、抗HBe和HBV—DNA。尽可能做到在治疗开始后每月1次、连续3次,以后每3个月1次检测HBV—DNA。(3)根据病情需要检测血常规、血小板、磷酸肌酸激酶、血清肌酐等指标。(4)有条件时治疗前后各行肝活检1次。(5)观察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
(2)治疗结束后随访:建议停药后前3个月每月1次、以后每3~6个月1次检测ALT、AST、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以及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随访至少12个月。
(3)不宜随意停药:由于终止拉米呋定治疗可能导致病情进展,因此对于肝功能失代偿或肝硬化病人不宜随意停用拉米呋定。少数患者停止使用本品后,肝炎病情可能加重。
因此如果停用本品,要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若肝炎恶化,应考虑重新使用本品治疗。
(4)哺乳妇非禁忌:哺乳妇女服用本品时不必停止哺乳。
117.拉米呋定治疗乙肝的目标是什么?
拉米呋定治疗乙肝的基本目标是清除或永久抑制乙肝病毒,降低致病性和传染性,消除或减轻肝脏的炎症和坏死。
在临床实践中,近期治疗目标是减轻肝脏炎症、预防肝纤维化和肝功能失代偿,确保持续的血清HBV—DNA消失和ALT正常;远期治疗目标是预防病情发作和ALT升高及其导致的肝功能失代偿、预防发生肝硬化和(或)肝癌,最终延长生存期。
118.服用拉米呋定多长时间为好?停用拉米呋定有标准吗?
疗程至少1年。由于不同病人的治疗应答不同,因而疗程不可能完全相同,应强调疗程个体化和长期性,具体可参照如下。
(1)治疗前HBeAg阳性病人,治疗1年时综合疗效完全应答者建议至少再继续用药6个月,间隔每3个月复查1次,仍维持完全应答者可停药观察。
(2)治疗前HBeAg阳性病人,治疗1年时综合疗效部分应答者建议继续用药直至达到完全应答后,再至少继续用药6个月,间隔3个月复查1次,仍维持完全应答者可停药观察。
(3)HBeAg阴性伴HBV—DNA活跃复制的慢性乙肝病人,综合疗效完全应答者疗程至少2年。
(4)无论治疗前HBeAg阳性或阴性病人,治疗1年时综合疗效仍无应答可停药观察,或改用其他有效抗病毒药治疗。
对于临床表现或肝活检等其他指标显示病情进展的肝硬化或合并肝功能失代偿病人,不宜轻易停药,并应加强对症保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