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45500000013

第13章 真实生活(13)

如果真的无法拒绝在城市里生活,我到愿意选择一座陌生的城市,让自己成为这座城市的观察者。虽然在陌生的城市,仍然无法拒绝城市的喧闹与嘈杂,却远离了另一个战场,那就是城市中最复杂的人际关系战场。当你在一座城市里没有任何的关系时,每天可以平静地散步在街头,看着各色各样的人从你面前走过,看他们在这座城市里扮演着角色;你也可以远离城市的中心,在街头巷尾听这座城市最真实的脚步,然后再静静地进行思考。

记得我曾在一座陌生而繁华的城市里生活了三个月,这座城市的人和事与我无关,我只是在阳光下、星光里看着发生的一切,那其中有悲剧也有喜剧,可我却不是扮演者,只是台下的一名观众,那可真是些好日子。只不过好日子总是不长,因为我也无法拒绝城市。不管我走到那里,都还要回到我居住的城市,因为这里有我的血脉、我的根、我的家人。我没有选择的生活在这里,感受着这座城市,并向这座城市表达着自己的爱意。

城市作为一个国家的繁荣与文明的象征,无法消灭,也无法改变,所有的人都在打点着行囊,挤进各种大大小小的城市,并成为其中的一员。我除了六年的乡村生活之外,一直生活在一个中型城市里,但我一直惧怕进入城市的中心,成为那战场上冲锋陷阵的一员。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似乎一直没有找到自己在城市里生活的方式与态度,充其量来讲,我只能说我在城市里生活,但并没有融入城市之中,这一点似乎很奇怪。别人将我当作另类,而我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个另类,其实其中的一些道理我是知道的,只不过当我走进去的时候,总有那么些惧怕,也许没有完全的进入城市,才能让我更细致地发现与感受这座城市。世界上有很多人在城市里生活,他们有着自己的快乐与悲哀,我不知道他们的内心是否和我一样呢?

我只知道一点,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只能按照城市的节奏挣扎或者煎熬。

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美好,缺少的只是人类发现的眼睛。这道理我是懂的,只是每天睁开眼睛,看见一座纷乱而嘈杂的城市,让人没有心情去感受其中的美好。

其实我的内心曾描画过一座城市,那也是我渴望的城市。城市简洁而干净,没有那些嘈杂而喧闹的声响,有的只是温暧的阳光与宁静的空气,所有的人在街面上悠闲的行走,他们的脸上带着祥和的微笑,让人感受自然的快乐与幸福。但这只是我的想象,那些高楼大厦一直在营造着城市的明影,那些轰鸣的机器也一直在呼啸,那些川流不息、面无表情的人群,也一直在你身边环绕。我无法拒绝,我们无法拒绝,因为我已经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我只能在城市里生活,在城市里感受美好。

我的称呼

这世界人人都有一个称呼,这事我知道,你们也知道。我还知道一个人的称呼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岁月的长河中,称呼会随着年龄与身份地位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称呼就如我们童年时玩耍的万花筒,只要轻轻地翻转一下,筒内就会变化与折射出另一种光彩。

称呼这东西有正式与非正式的区别。我们的姓名应该是唯一的正式称呼,只不过平时很少被人用起,大多数时间名字都是出现在纸上,比如户口本、身份证、履历表什么的,还有就是一些正式的场合,像课堂上、开会时等。也只有这时,我们才会想起,我们原来叫这么个名字。用得最多的称呼应该是小名、外号、职务。只不过将职务作为称呼,大部分人是没有机会的,而小名、外号却是人人都有的,这一点似乎才是人的真正公平。

我猜测自己很小的时候,还抱在妈妈手里时,肯定也被妈妈叫着宝宝、贝贝什么的,只不过我那时听不明白,等我能听明白的时候,已经没人这么叫我了,这一点很可惜。我记得自己曾为这事求证过母亲,可母亲一口否认,她从没有这样叫过我,并且反问我:你看你像个宝贝吗?我承认,我从小到大也没有走进那宝贝的行列中。

稍大一点后,我在家的称呼有三个,儿子、耕子、猪头三。请求的语气:儿子,帮我拿个碗来。命令的语气:耕子,把地扫一下。

你个猪头三,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作业也不做。在这里似乎应该解释一下,最后那个称呼。如果是南方人的话应该看得明白,这猪头可以做本义解,而加上三字之后,就表示脑子转不过来,有点倔,喜欢认死理。现在这三个称呼,第一个已经不用了,而是被我用来喊自己的儿子,第二个称呼大多是母亲与长辈们在用,第三个已经演变成老婆与妹妹高兴的时候用一下。这三个称呼外面人是不知道,属于小范围内的称呼。

在外面我的称呼大概是一生中演变最多的,也是最能显示我个性的。在学校里,除了大名,用得最多的就是皮、土匪、团长等称呼。虽然现在记不清这些称呼是怎么来的,却真切的记得当时人们叫我时,我是怎样响亮应答的。到目前为止,皮这个称呼还有人在叫,而其他的称呼已经在岁月的风中流逝了。我不记得这个皮是谁叫开的,也不知道起因是什么,为这事我求证一些同学,可他们都说不记得了,从这点来说,称呼这东西有着很大的偶然性与变化性,算起来称呼真的只是人的一个代号而已。但同学们又一口咬定,我这外号没有起错,那个时候就应该叫皮,学校里只要有下河摸鱼、上房揭瓦的事,就肯定有我参与。现在,我只能根据这点,来判定我的这个皮应该是顽皮的皮。

工作以后的称呼分了两块,一块是比较正式的称呼。我由当年的小耿已经过渡到老耿了,从过去的耿师傅演变成现在的耿安了,因为我现在是单位的安全员。这样的演变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也记录了我个人在工作上的奋斗经历。

由小耿到老耿告诉我的是岁月,那光的影子掠过我面前时,我由一个青年走进了中年。所以,我常常想,用那些化妆品、保健品,真的能挡住岁月的风沙吗?

一个称呼就可以揭露出一个人的真实。记得有一句伟人的名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话一点不假。其实从你孩子对你的称呼,也可以看出岁月是挡不住的,当孩子将爸爸改变为老爸时,已经说明你关于十岁月的真相了。

而由耿师傅转到耿安上面,意味着我这半生的工作成绩,从一个熟练工人混进了另一个工作岗位,它记录了我人生中曾经有过的轨迹。当然,我似乎不应该为这个称呼自豪,有的人走得比我更快、更远的,比如什么长、什么总、什么经理等。但我想我的这个称呼是我的,记录是我的历史。

工作中还有一些称呼是属于非正式的,大多是些要好的同事用的。我年轻时被人叫做矬子,应该是这个读音,算是当地的土话,原意是矮小的意思,而那时的我应该就是这样的形象,身材痩小、身高矮小。到了中年后,这个称呼自动消失,只是偶尔有几个多年前的同事还偶尔叫叫。现在他们都叫我光头,理由是我喜欢一年四季都露个光头,在阳光下风雨中跑来跑去。其实我年轻时就喜欢这样,不知为什么,那个时候他们竟然没有发现我这个特点。也许是年龄大了,剃个光头让人看着别扭,才引起了兄弟们的注意,这其中真正的理由谁知道呢?反正人人都这样叫。

生活中还有一种称呼,如天空的闪电,在你的眼前一闪而过,让你会很快的忘记,如果你真的想记住的话,那只会让你增加烦恼,因为用这种称呼的场合,你会觉得自己情绪有些失控。我记得自己被人称过神经、猪料等。从这些偶尔出现的称呼来看,群众的眼睛真的是雪亮的,他们能够在芸芸众生里,马上抓住我的本质,并且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说他们实在太有才了。

在我的记忆中,还从没有人将我称呼为色狼、贪污犯什么,这一点很让我欣慰,可见我坏得还不算厉害。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的称呼也存在一个语言的困境,特别是在社会的交流部分,现在大多是沿用单位里的称呼,不管是不是你的下属,都喊你的职务。听过一个笑话,说是某人在一个公共场所,听到有人在大声地喊主席。某人大吃一惊,心想主席来到了这里,一定要看看主席的风采,哪知在人群中看见一根牙刷,据说那是牙防协会主席。这虽然是个笑话,可对有职务的人来说,称呼起来还是方便的,不方便的是我们这种只有岗位的人,就像我在单位里可以喊耿安,在社会上喊人家还以为我就叫耿安呢。原来还有个先生可用,因小姐这称呼的演变,先生也变成了另一种专用名词了,所以现在社会上大多用老师代替先生。可老师这个称呼是最让我惧怕的,这是小时候落下的病根子,没办法改变的,只要有人喊我老师,我的头皮就发麻,要叫我喊别人老师,我是很乐意的,因为我家人都是老师,只有我一个除外。我个人认为老师就是负责的代名词,那是个很神圣的称呼,当然现在也有老师不负责的,那已经是另一个话题了。

我知道这世上每个人都有称呼,我还知道每个称呼后面都有着故事,那些故事也许平淡,也许曲折,但都属于你自己的。称呼就如一种印记,铭刻在你的身体里,伴随着你的一生,在一些平静的日子里,让自己或者别人怀念与记忆。

2010年清明祭

父亲走了已经七年。

在这七年间,清明节总要往墓地去一次,看看父亲是否安宁与寂寞。应该说现在的你是不寂寞的,给我的感觉这是个事实。清明节如闹市般涌动的人群,还有那此起彼伏的呼朋唤友声,告诉我这是个热闹的场所。人们拎着或者扛着纸钱与鞭炮,在墓地前不停地穿梭、寻找;还有人在一些小摊前讨价还价。给我感觉好像在某个集市中一样,每个人都在挑选着自己中意的货物。

这个事实让我有些恍惚,这跟我在古诗文上体会的清明不符,当然也跟我内心的感受不符。这么些年过去了,父亲的灵魂一直在我身边,当我寂寞或者无聊时,父亲就会出现,跟我细细地交流,让我感受到他的血脉在我身上流动。也许这样的场景只是我的幻想,因为这样的场面,远比父亲活着的时候显得更亲切与自然。我只能说男人的爱可能是隐藏在山底的火山,这些年是我对父亲的爱火山喷发。

记得父亲刚走的那些日子,我常常能看见父亲的影子,从我的面前一闪而过,或者在夜晚走入我的睡梦与我交谈。关于这点我一直怀疑父亲生前跟我交流少了,所以在他去后来弥补这一缺憾。也就是在那些日子里,我深切的感受父亲对我的重要,因为我们的血脉相通,所以我也越来越像我的父亲,这其中包括我的气质与个性,外人都发觉了这一点。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很少看见父亲,只有看见他的照片时,我才能想起我与父亲的关系,我以为在时间的河水中,他将慢慢地淡出我的生活与生命,可我错了。

2010年春节,父亲又一次来到我的梦中,跟我平静地交流,虽然他的相貌、声音还跟过去一样,可我心里还是知道他已离我远去,但我仍然有着兴奋与亲切。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有些相信,父亲将会伴随我完成所有的生命,因为父亲就是我的根,没有父亲的存在,也就没有我的存在。

在热热闹闹的人流中,我有些恍恍惚惚的,总觉得父亲就跟在我们身后,一起走向那片墓地。现在想来可能跟前一天加通宵班有关,人的睡眠不够充足,总会出现一些幻觉。可当时我没有这样想,总觉得出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因为在七年前的清明节,我总是和父亲一起并排走在墓地里,给我的奶奶祭拜。父亲也是一路上没有声音,只是默默的往前,找到地头摆下祭品,然后就是沉默,谁也不知父亲在想些什么。我这样想的时候,就想找父亲的身影,可没有他的身影,只有我还健在的亲人们,在跟我一起前往。这时的我才记起父亲现在已经躺在这片黄土里,等待着我们的祭奠。

说到祭字,我很不喜欢现在这个氛围,因为祭字本身跟人的灵魂有关,也跟时间有关,它是--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追思,想起来的时候心里就有种疼痛,而这种痛还很硬,根本无法触摸。祭应该是静静的、安详的,让自己站在时间中,听清风抚过灵魂,感受自己祖先走过的足音。而不是在一群人中,快速地完成任务,像在快餐店里三下五除二的结束战斗,因为身后还有人等着。

在2010年春节期间,我曾跟我的儿子,我父亲的孙子一起来过。那时的陵园跟我的想象很接近,安静而肃穆,适合先人们休息。我坐在父亲的墓前,看着父亲的相片,听着风声慢慢地吹过,一些纸钱慢慢地燃烧着。在旋飞的纸灰中,我看见父亲的身影出现在青山绿水间。这使我相信,父亲在泥土中还有魂魄,这给了我一些安慰。

而现在有什么?嘈杂的人群上是一片阳光,古人说清明时节雨纷纷,可前几日落下的雨丝个部回到了土地中间。

我不知原来的清明是怎样的,因为我已记不太清了,也不知自己现在为什么会这样想,也许跟年龄有关,我越来越喜欢怀念过去的时光,也越来越喜欢安静。这个世界在我眼里慢慢地变化着,可再怎么变化,一些规矩是不变的。

我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烧着纸钱,放着鞭炮,包括跟父亲说话,完成我要做的清明。在这过程中,我忘记了那些人流与声音,只有我的思想与怀念在风中流动,我似乎又看见了父亲,还有我的奶奶,在青山绿水间行走。也许一个人只要他想,这个世界就是你的,因为2010年的清明,我看见自己渴望的一切,让我相信这世界有着奇迹。

雨夜独行

天是黑的,只有昏黄的路灯在静静地亮着,天空中飘落的细雨,给整个空间带来灰蒙蒙的感觉。这很像二三十年代电影里的一个场景,而我就是其中的主角,正在潮湿的、寂寞的街道上孤独地行走,但没有打着陈旧的油纸伞。

我要走到哪里?或者说我想走到哪里?我为什么要行走?或者说我行走的目的是什么?似乎我并不知道,我只是在走,一个人在雨中单调的、懒散的行走,好像行走本身只是一种乐趣与消遣。

秋季的雨是寒冷的。我看见路边的树上,有几片树叶在风中悄悄地飘落。身体就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人生中脆弱的部分在开始发芽。

城市的街道是喧嚣的,就如城市中的人,这个雨夜也不能例外。很多人来来往往的经过我身边,到处都是霓虹灯,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车辆。有音乐声自街边的店铺里传出,嘈杂的音乐让人觉得心烦,因为店铺里所传出的音乐都是一样,显示着城市的俗气与习惯。

我似乎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只是在雨夜的街道上自由地行走,感受夜空下、细雨中的一点清新。

蒙蒙的细雨里,我无意看见一张陌生的脸。是的,那是一张陌生的脸,可是这张陌生的脸在微笑,在这黑色的雨夜里,这笑容如同阳光一样灿烂,如同阳光一样温暧着我。在这样的夜里看到这样的笑容,不能说不是一种收获,有笑的日子真好,我这样想。

同类推荐
  • 随园诗话(第一卷)

    随园诗话(第一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

    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

    本书作者以亲身感悟、亲身体验为主线,以优美、诗意的文笔,抒发了自已对颐和园的爱、悟、情,全书文笔优美、飘逸,极富诗意。
  • 名家名作精选:老舍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名作精选:老舍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
  • 守望美丽家园

    守望美丽家园

    本书收录了作者从事环境新闻记者以来发表的若干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全书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逻辑顺序分篇设置,共分事件篇、对策篇、法制篇、宣教篇、成果篇、纪实篇、文学篇7篇。事件篇集中记录报道了有关环境问题的真人真事,基本都是提出存在的环境问题现实状况。对策篇集中了各方面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措施等。法制篇侧重于挑选从立法、执法的角度处理环境保护问题的文章。宣教篇择选了如何提倡全民参与环保、提高国民环保意识的文章。成果篇则展示了作者这些年所见的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各类成果。纪实篇加进了一些文学创作的成分。文学篇则揽进了解说词、剧本、环保报告等文学体裁。
  • 宝玉记

    宝玉记

    《宝玉记》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一段曲折离奇的人生经历。正如梁瑞郴在《序》中所指,“它基本上从《红楼梦》原著中剥离开来,但又不完全游离于《红楼梦》之外,在小说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变得刚强健朗,泼辣颇具心机的薛宝钗变得温驯随和,贾宝玉也一变而不再懦弱。”犹显特色的是,《宝玉记》对这三个人物的命运都给了他们非悲剧的人生,给了一个中国人喜欢的大团圆的结局,这与高鹗续作的结局大相径庭。《宝玉记》情节曲折,描写细腻,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且富有武侠、魔幻色彩,可读性极强,实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谭仲池在给郭雅洁的信中,赞扬《宝玉记》是作者“笔耕的果实,是在秋天收获的,应当珍惜”。
热门推荐
  • 终于

    终于

    “柒柒,你是心中唯一。”——裕景“无论发生什么,我在。”——华觞曾经,他们给过慕柒柒最美的童话,却也亲手将她推向万丈深渊。在爱与被爱的边缘,退一步,都是万劫不复。童话始终是童话,多年后,终于明白,情之一字,悔不了.
  • 谋变之阮仕林

    谋变之阮仕林

    《谋变》一书是读努门公司总裁胡志新创业奋斗史的长篇纪实文学,由阮仕林作者于2011年1月出版于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本书主要内容记录了一位低碳环保教育行业的一匹黑马,引领低碳消费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为实现低碳教学,实现节能减排,推动环保教育健康发展进行执着探索,于碧水蓝天直接,竖起一根低碳公民的标杆,他就是广州读努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志新
  • 超级英雄制造仪

    超级英雄制造仪

    楚阳原本只是一个年薪过百万的金领,一次辞职意外使楚阳获得超级英雄制造仪,却在无意中改变了历史,导致末世的提前来临,看楚阳如何率领众多的超级英雄在末世中拯救世界
  • 半暖时光里的你

    半暖时光里的你

    在那半暖的时光里那时候你仿佛是我世界里唯一一束阳光回忆,有些很美好,有些也会很痛苦突然,我的妈妈被他的爸爸杀害了这件事直到长大后我才知道了这件事我想遗忘但又缺遗忘不了那么深的仇恨该如何化解?
  • 五行元界

    五行元界

    抬头望天你看到的是什么?是璀璨的星空?是无拘无束的白云?还是灼灼生辉的烈日?而我看到的却是血与火的交织。
  • 在大时代,过小日子

    在大时代,过小日子

    这是新周刊总主笔肖锋近年来对中国社会的观察与记录。新世纪的中国社会,已然进入了一个魔幻时代。老辈人与新世代,大城市青年与城青年,时时处处彰显着这个时代的分裂。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都较之从前截然不同。如何评判这些变化,如何在这个变化的大时代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万象,作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从业多年的资深媒体观察者,一个有深刻忧患意识的60后对中国社会的思考,给了解当今中国社会提供一种视角。每个人都操心自己的小日子,大时代的变革才会到来。
  • 硬汉不跳舞

    硬汉不跳舞

    创造力枯竭的作家蒂姆?马登陷入了苦闷,终日饮酒寻欢。一日,他邂逅了一位美艳动人的金发女人,与之一夜狂欢后,却陷入了离奇凶杀案——他种植的大麻地莫名出现一颗金发女人的头颅,同时,他胳膊上的文身、家中和车内的血迹、通灵朋友的证词皆表明凶手非他莫属。诸多巧合令蒂姆毛骨悚然,而破碎混乱的记忆又让他茫然无措。为了揭开凶手之谜,蒂姆卷进了爱欲、血腥、谋杀的旋涡。然而,每一条蛛丝马迹都显示,身边每个人都与凶杀有难以分割的关系,每个人都不排除凶手的可能……包括他自己。死者是谁?凶手是谁?蒂姆陷入了理智与疯狂的双重煎熬。
  • 战气凌天

    战气凌天

    从绝境中重生,他觉醒了无与伦比的吞噬之脉,神秘晶石中的幻影,仇恨中生长的种子,一切用鲜血洗刷,这是一个修炼战气的世界,残酷血腥,看看主人公如何一步步战气凌天!
  • 鱼龙妖僧

    鱼龙妖僧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一介鱼精入佛门修行,作梦中梦,见身外身。
  • 强者人生

    强者人生

    强者人生,人生强者,小家族出身的凌天,走出荒芜之地,成就自己的强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