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肿瘤或囊肿切除术,适用于腕管内或邻近有肿块者;(2)滑膜切除术,适用于屈指肌腱滑膜显著水肿肥厚者;(3)骨赘切除术,适用于有和正中神经卡压有关的骨赘者;(4)腕横韧带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腕横韧带显著肥厚或钙化者;(5)骨折或关节脱位复位与内固定术,适用于有和正中神经卡压有关的腕部骨折或关节脱位者。
(3)神经的松解和减压术:根据探查所见神经的病理改变,选择不同术式:(1)神经外松解术,适用于神经和毗邻结构有粘连,或神经受瘢痕组织或其他硬韧组织压迫、包围的病例;(2)神经减压术,适用于神经外膜显著增厚或瘢痕化、神经干变细、表面有压痕、质地变硬的病例;(3)神经内松解术,适用于神经外膜切开后发现神经束间有瘢痕组织的病例;(4)神经束膜切开减压术,适用于神经外膜切开后发现神经束膜增厚、神经束变细或环形狭窄、质地变硬的病例,及神经束间的瘢痕组织与神经束粘连紧密、神经内松解术难以进行的病例。
R.处方
R.警示
1.腕管内注射的疗程、注意事项、禁忌证等详见“十四、胸廓出口综合征”。
2.手术治疗适应证(1)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的轻型。
(2)中型和重型。
(3)腕部可触及和正中神经卡压有关的肿块。(4)电生理学检查结果提示正中神经腕段有显著损害。
(5)X线片等辅助检查显示腕部有和正中神经卡压有关的骨性异常。
(6)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的急性受压型。
(7)由需要手术治疗的骨折或关节脱位引起的急性受压型。
3.手术时机
(1)轻型者经1—2个疗程(约1.5—3个月)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应手术治疗。
(2)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急性受压型若治疗3—4d无效时应及时手术治疗。
(3)由需要手术治疗的腕部骨折或关节脱位引起的急性受压型,应在做急诊切开复位术时探查正中神经。
(4)其他病例,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
4.手术注意事项
(1)手术切口应在大鱼际纹的尺侧,避免误伤正中神经掌皮支。
若术中发现误伤该支,应将其完全切断并切除一段,避免术后形成痛性神经瘤。
(2)在正中神经尺侧缘切断腕横韧带,避免误伤正中神经各分支。
(3)显露正中神经主干和各分支时需仔细解剖分离,并注意变异,避免误伤。
(4)有些病例可有一个以上卡压因素,术中应全面、仔细探查,避免遗漏。
(5)在腕管远侧操作时,应避免误伤掌浅弓。
十六、肘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是指尺神经在肘部肱骨的尺神经沟处受到挤压或慢性损伤,在其支配区出现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又称作为迟发性尺神经炎、肘部创伤性尺神经炎、肘部迟发性尺神经麻痹等。
R.诊断要点
1.症状
(1)手的掌面和背面的尺侧半、尺侧一个半手指麻木、刺痛或其他知觉异常。
(2)手指不灵活,特别是做精细动作例如用筷子、系扣子、写字时更明显。
(3)环指和小指握力减弱,伸直费力或不能。
2.体征
(1)畸形:环指与小指呈爪形指畸形。
(2)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小鱼际肌与骨间肌萎缩。拇指主动内收(指间关节须保持于伸直位)受限,余四指主动内收与外展(各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须保持于伸直位)受限。尺侧腕屈肌、环指与小指的指深屈肌的肌张力降低,肌力减弱。
(3)不同程度的感觉功能障碍:尺侧一个半手指的掌面和对应的手掌面、手背尺侧和尺侧两个半手指背面的皮肤痛觉、触觉、温度觉和实物觉等减退或消失或过敏,两点分辨觉增大。
(4)上述区域的皮肤有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5)特殊检查中一项或多项呈阳性:包括手指夹纸试验、拇指夹物试验(Froment征)、屈肘试验、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等。
3.辅助检查电生理学检查结果提示尺神经在肘部有损害。应注意,若结果正常,亦不能作为否定肘管综合征诊断的依据。
4.其他若有以下一项者则有助于诊断本综合征:
(1)肘外翻畸形。
(2)肘后内侧有肿块,叩击或触压肿块时引起手尺侧的放射痛或电击感。
(3)肘后尺神经增粗,质地变硬,叩击或触压时引起手尺侧的放射痛或电击感。
(4)肘关节屈伸时伴有尺神经向前与向后的滑移。
(5)因职业需要肘部长期做反复屈伸活动,或需要经常保持屈肘位(甚至同时肘后内侧受压);或有夜间长时间屈肘睡眠的习惯。(6)既往肘部有创伤史、骨折史或关节脱位史。
(7)X线检查显示肘部有陈旧性骨折或骨折畸形愈合(例如陈旧性肱骨内上髁骨折或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并肘外翻),或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或有突向肘管的骨赘,或有骨化性肌炎。
5.可以排除有类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例如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征、腕尺管综合征、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病等。
R.治疗程序
1.一般处理适用于有轻度临床表现者(例如仅有轻度的感觉功能障碍和手外在肌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
(1)局部制动:在肘部后侧使用夹板或石膏托,将肘关节固定于屈肘60°以下位置,连续应用3周。有夜间长时间屈肘睡眠习惯者仅夜间使用,可连续应用6个月。
(2)理疗:可用红外线或中频脉冲电疗等。
(3)对因职业或睡眠习惯引起者,进行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建议改变工作习惯或工种,改变睡眠习惯。
2.药物处理消炎止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手术治疗包括以下四个主要步骤。
(1)肘管切开和探查术:包括:(1)切断肘管表面的纤维性筋膜组织;(2)探查肘管四壁和内容物,有无变异或异常结构;(3)确定造成尺神经卡压的因素;(4)探查尺神经的病理改变。
(2)卡压因素清除术:按卡压因素的不同予以不同术式。主要有:
(1)肿瘤或囊肿切除术,适用于尺神经邻近有和神经卡压有关的肿瘤或囊肿者;(2)迷走血管切断术,适用于尺神经表面有迷走血管骑跨致卡压者;(3)纤维索带切断术,适用于尺神经表面有和神经卡压有关的纤维索带者。
(3)神经松解、减压术:根据探查所见神经的病理改变,选择不同术式(详见“十五、腕管综合征”)。
(4)尺神经前置术:根据前置后尺神经的位置,有3种术式:皮下前置术、肌内前置术、肌下前置术。三者各有优缺点,手术者可根据个人习惯而选择之。
R.处方
R.警示
1.肘管内注射的疗程、注意事项和禁忌证详见“十四、胸廓出口综合征”。
2.手术治疗适应证
(1)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者。
(2)尺神经支配的手内在肌发生萎缩或(和)手外在肌的肌力明显减弱者。
(3)尺神经支配区麻木、疼痛严重,检查感觉功能有明显异常者。
(4)肘后内侧尺神经旁有肿块者。
(5)电生理学检查结果提示尺神经肘部节段有显著损害者。
(6)X线片等辅助检查显示肘部有和神经卡压有关的骨性异常者。
3.手术时机
(1)经1—2个疗程(约1.5—3个月)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应手术治疗。因屈肘睡眠习惯引起者采用非手术治疗的观察时间可适当延长至6个月。
(2)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者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治疗。
4.手术注意事项
(1)在切开肘管时应避免误伤尺神经。
(2)为便于尺神经前置,可切断尺神经关节支,但应避免切断尺侧腕屈肌肌支,必要时可行干支分离。
(3)为避免尺神经前置后出现新的卡压,术中应:(1)切除部分肱骨内上髁近侧的上臂内侧肌间隔至尺神经由前向后穿出处(约5—8cm);(2)充分切开尺侧腕屈肌肱骨头和尺骨头间的腱膜;(3)神经前置后检查尺神经行径上有无锐性成角存在,将所有限制神经前置的纤维结构予以切断。
(4)有些病例可有一个以上的卡压因素,应全面、仔细探查,避免遗漏。
十七、旋后肌综合征
旋后肌综合征是指前臂背侧骨间神经(又称作桡神经深支、骨间后神经,其成分绝大多数为运动神经纤维)在旋后肌腱弓附近受到卡压,引起以其支配的前臂伸肌群功能障碍为表现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又称为旋后肌管综合征、前臂背侧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桡神经深支麻痹等。
R.诊断要点
1.症状
(1)拇指和其他四指伸直无力或不能。患者常诉通过屈手腕可使手指伸直改善。
(2)肘部外侧疼痛,常为休息痛与夜间痛,可有向前臂远端和肩部的放射痛。
2.体征
(1)畸形:拇下垂、指下垂。
(2)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前臂伸肌群萎缩,拇指主动桡侧外展、拇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直受限,第二至第五掌指关节主动伸直受限,腕背伸时伴桡偏。旋后肌、指总伸肌、小指固有伸肌、尺侧腕伸肌、拇长展肌、拇长伸肌、拇短伸肌、示指固有伸肌的肌张力降低,肌力减弱。
(3)压痛:在肱骨外上髁下方2—4cm处常有局限性压痛(外上髁处可同时有压痛)。注意该体征应两侧对比。
(4)特殊检查中一项或多项阳性:包括:前臂抗阻力旋后可诱发疼痛、抗阻力伸中指可诱发疼痛、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等。
3.辅助检查电生理学检查结果提示前臂背侧骨间神经有损害。
但应注意,若检查结果正常,亦不能作为否定本综合征诊断的依据。
4.其他若有以下一项者则有助于诊断本综合征:
(1)肘部外侧有肿块,叩击或触压肿块可诱发局部疼痛和(或)放射痛。
(2)因职业(例如手工业工人、电脑键盘操作者、某些运动员)需要腕伸肌和旋后肌过度使用。
(3)肘内翻畸形。
(4)X线检查显示肘部外侧有陈旧性创伤或骨折畸形愈合(例如陈旧性桡骨头脱位,桡骨头或桡骨颈骨折畸形愈合),或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或有突向前臂背侧骨间神经的骨赘等。
5.可以排除有类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例如上臂桡神经卡压症、颈椎病、肱骨外上髁炎、自发性拇长伸肌腱断裂等。
R.治疗程序
1.一般处理适用于病程短而无明显功能障碍者、不能耐受手术者。
(1)局部制动:在肘后部使用夹板或石膏托等将肘关节固定于屈曲60°位、前臂于旋后位3周。
(2)理疗:可用红外线或中频脉冲电疗等,每日1—2次。
(3)对因职业引起者,进行有关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建议改变工作习惯或工种。
2.药物处理消炎止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手术治疗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1)神经探查术:包括:(1)探查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腱弓、旋后肌管及其出口有无变异或异常;(2)探查肱骨小头、肱桡关节、桡骨头与颈、环状韧带等和前臂背侧骨间神经的关系、神经径路上有无其他异常结构;(3)确定造成神经卡压的因素;(4)探查神经的病理改变。
(2)卡压因素清除术:按卡压因素的不同予以不同术式。主要有:
(1)桡骨头切除术,适用于桡骨头脱位者、桡骨头或桡骨颈骨折畸形愈合者;(2)肿瘤或囊肿切除术,适用于前臂背侧骨间神经邻近有肿瘤或囊肿者;(3)旋后肌腱弓切断术,适用于旋后肌腱弓增生肥厚者;(4)异常结构切断术或切除术,适用于神经表面有骑跨的迷走血管或异常腱束或纤维索带者。
(3)神经松解和减压术:根据上述探查所见神经的病理改变,可选择下列术式之一:神经外松解术、神经减压术、神经内松解术或神经束膜切开减压术(详见“十五、腕管综合征”)。
(4)神经端端缝合术或神经移植术:适用于神经受压极严重者,即神经段显著变细或变薄,行松解和减压术时见神经组织变性坏死或瘢痕化,术中电生理学检查结果提示该神经段无传导功能者。应将受压段切除,做神经端端缝合术;神经缺损较长时做神经移植术。
R.警示1.肘部外侧压痛点注射的疗程、注意事项、禁忌证等详见“十四、胸廓出口综合征”。
2.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1)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者。
(2)前臂背侧骨间神经支配的肌肉明显萎缩或(和)肌力明显减弱者。
(3)前臂背侧骨间神经旁有肿块者。
(4)电生理学检查结果提示前臂背侧骨间神经有显著损害者。
(5)X线片等辅助检查显示肘部外侧有和前臂背侧骨间神经卡压有关的骨、关节异常者。
3.手术时机
(1)经1—2个疗程(约1.5—3个月)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应手术治疗。
(2)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者,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
4.手术注意事项
(1)切开旋后肌管时应保护前臂背侧骨间神经,避免误伤。
(2)有些病例可有一个以上卡压因素,应仔细探查,避免遗漏。
十八、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是指坐骨神经在经过臀部梨状肌处受到卡压或慢性损伤,在其支配区出现的一组症状和体征。
R.诊断要点
1.症状
(1)臀中部疼痛,并向大腿后侧、小腿后侧或(和)外侧及足部放射,伴有麻木或其他知觉异常,部分伴有间歇性跛行。
(2)踝和足活动乏力。
2.体征
(1)畸形:可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畸形:足下垂、足内翻、足外翻、爪形趾、跛行足等。
(2)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大腿后侧肌、小腿肌和足内在肌萎缩,肌张力降低,肌力减弱。膝关节主动屈曲、距小腿关节(踝关节)主动背屈和跖屈、足趾主动背屈和跖屈、足内翻和外翻等部分或全部受限。
(3)不同程度的感觉功能障碍:小腿后侧或(和)外侧及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或过敏。
(4)压痛和包块:在臀中部梨状肌部位有压痛与放射痛,有时可扪及条索状或块状包块。
(5)特殊检查中一项或多项阳性:包括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直腿抬高试验、梨状肌紧张试验。
3.辅助检查电生理学检查结果提示坐骨神经臀部节段有损害。
4.其他若有以下一项者则有助于诊断本综合征:
(1)在臀部梨状肌或其邻近部位有肿块,叩击或触压肿块可诱发局部疼痛和(或)放射痛。
(2)X线检查显示髋臼后壁骨折畸形愈合,或有向内侧移位的骨块。
(3)既往臀部有创伤史或骨折史或关节脱位史。
(4)X线检查显示骶髂关节有病变。
(5)B超检查提示梨状肌有异常。
5.可以排除有类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例如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内肿瘤、高位坐骨神经鞘膜瘤等。
R.治疗程序
1.一般处理适用于病程短而无明显功能障碍者、不能耐受手术者。
(1)限制患侧臀部和下肢的活动。
(2)局部保暖,防止受寒湿。
(3)改变习惯,避免因长时间坐凳加重局部压迫神经。
(4)理疗,可用红外线或(和)中频脉冲电疗等。
2.药物处理消炎止痛、防治粘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手术治疗包括以下3个主要步骤:
(1)臀部坐骨神经探查术:包括:(1)探查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处至坐骨结节范围内,坐骨神经和梨状肌及其他毗邻结构的关系,有无变异或异常结构;(2)确定造成神经卡压的因素;(3)探查神经的病理改变。
(2)卡压因素清除术:按卡压因素的不同予以不同术式,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