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总有许多人办事拖拖拉拉,他们经常要做的是包括闲谈、喝咖啡、削铅笔、阅读书报、处理私事、清理文具、看电视以及其他几十种小事,而很少花时间干正事。有一个方法可以戒掉这个毛病,就是命令你自己:“我现在很好,马上可以动手,再拖下去就完蛋了。我要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正事上。”许多人的拖拉,是因为形成了习惯。对于这样的人,无论用什么理由,都不能使他自觉放弃拖拉的习惯。因此,需要重新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积极工作的习惯。年轻人要对自己负责,将来的生活才会充满快乐、幸福,才是成功的,而快乐与幸福的方法之一就是劳动。经常从事一些适宜的劳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辛勤的劳动是成功的阶梯,勤劳的习惯是成功的动力。那些形成了工作习惯的人总是闲不住,懒惰对他们来说是无法忍受的痛苦。即使由于情势所迫,他们不得不终止自己早已习惯了的工作,他们也会立即去从事其他工作。那些勤劳的人们总是很快就会投入到新的生活方式中去,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寻找,挖掘出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年轻人要享受成功的幸福,首先得有勤劳的习惯来付出你的辛劳汗水,只有这样,你才会收获耕耘的快乐。
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梦想奇迹的发生是靠不住的。唯一能够相信的只有你自己,只有你的勤奋与努力才能够使你摆脱困境。生活中总有许多人,不相信自己,总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以为别人比自己做得更好,能帮助自己。殊不知,别人是最靠不住的,他们能否帮助你,效果如何全都是未知数。只有你自己的努力才是实实在在的,勤奋是把握自己命运的钥匙。而处处依赖于别人,无异于坐以待毙。当理想在你身上实现时,世人会感叹又一个奇迹的出现。然而,奇迹不是上帝的力量,而是你自己奋力拼搏的结果。四岁的小克莱门斯上学了。教书的霍尔太太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每次上课之前,她都要领着孩子们进行祈祷。有一天,霍尔太太给孩子们讲解《圣经》,当讲到“祈祷,就会获得一切”的时候,小克莱门斯忍不住站了起来,他问道:“如果我祈祷上帝呢?他会给我想要的东西吗?”“是的,孩子,只要你愿意虔诚地祈祷,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小克莱门斯特别想得到一块很大很大的面包,因为他从来没有吃过那样诱人的面包。而他的同桌,一个金头发的小姑娘每天都会带着一块这么诱人的面包来到学校。
她常常问小克莱门斯要不要尝一口,小克莱门斯每次都坚定地摇头,但他的心是痛苦的。放学的时候,小克莱门斯对小姑娘说:“明天我也会有一块大面包。”回到家后,小克莱门斯关起门,无比虔诚地进行祈祷,他相信上帝已经看见了自己的表情,上帝一定会被自己的诚心感动的!然而,第二天起床后,当他把手伸进书包的时候,除了一本破旧的课本什么也没有发现。他决定每天晚上坚持祈祷,一定要等到面包降临。一个月后,金头发的小姑娘笑着问小克莱门斯:“你的面包呢?”小克莱门斯已经无法继续自己的祈祷了。他告诉小姑娘,上帝也许根本就没有看见自己在进行多么虔诚的祈祷,因为,每天肯定有无数的孩子都进行着这样的祈祷,而上帝只有一个,他怎么会忙得过来?小姑娘笑着说:“原来祈祷的人都是为了一块面包,但一块面包用几个硬币就可以买到了,人们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去祈祷,而不是去赚钱买面包呢?”小克莱门斯决定不再祈祷。他相信小姑娘所说的正是自己想要知道的——只有通过实际的工作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祈祷,永远只能让你停留在等待中。小克莱门斯对自己说:“我不要再为一件卑微的小东西祈祷了。
”他带着对生活的坚定信心走向了新的道路。多年以后,小克莱门斯长大成人,当他用笔名马克·吐温发表作品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名为了理想勇敢战斗的作家了。在无数个艰难的日子中,他都记着:不要为卑微的东西祈祷!只有奋斗和努力是真实的,只有自己的汗水是真实的。祈祷天堂里的上帝,不如相信真实的自己;祈祷虚无的上帝,不如付出诚实的劳动。年轻人,你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对人进行研究,尤其是有关人的性格与态度的问题。换句话说,你必须对世间人情做充分的学习。这件事情不管你活到多大岁数,也不管你身居何位,都有去做的价值。当然,对于年轻人来说,要把这门学问的知识掌握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可能会非常纳闷,甚至怀疑这类知识难求的看法。但事实就是如此,因为社会上愿意将人生的智慧传授给年轻朋友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所有的人、所有的机构都认为传授这些知识不是自己的责任,连学校的老师或教授也是如此。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学校除了教会你语言和数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再就是教一些只有在某一学科门类中的少数人才能懂的知识。除此之外,你可能很难再学到更多的东西。
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对这类知识都非常漠视,认为这些东西都是不能摆上台面来的庸俗的知识。在这种教育体制的引导下,做父母的也只得不由自主地去迎合,否则,他培养出来的孩子就有可能被视为另类。当然,父母不去做可能也有另外的原因,比如,有的父母或许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教;还有的父母可能是因为教不了,太忙了,而没有时间去注意这一点;还有的就是对此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毫不关心,所以就不想教。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社会中还是有一部分充满智慧的父母,希望孩子们在这个社会上能够学习到许多待人处世的方法。由于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现实的社会中,因此学会正确的处世态度和技巧是绝对必要的。有人说,不管多么伟大的人,为了要使人对你怀有敬意,受到他人的尊敬,威严是绝对需要的。喜欢愚弄别人,经常大声地傻笑,不分对象地乱开玩笑,不顾场合地说笑话,生熟不分,待人一团和气——这些都不是具有威严的态度。如果养成了这样的生活态度,即使你有再丰富的知识,也很难获得别人的尊敬,相反倒有可能被人当成傻瓜。
性情豪爽是一件好事,但是态度过于随便的人却难以获得别人的尊敬,而且这种性情的人还会给自己的生活增加一些麻烦,比如,他们由于说话不注意分寸常常会惹长辈生气;不顾场合地开玩笑,无意间会伤害朋友。另外,对待身份和地位比你高的人采取这种毫无顾忌的态度,则会使对方觉得你没有涵养,不值得重用;对待身分和地位比你低的人时态度过于随便,也容易使对方误解,让他以哥们儿义气相待,甚至提出不当的要求。开玩笑的情形也是如此,如果你凡事都喜欢开玩笑,即使在讲正经话的时候,也很难叫人相信。个性豪爽的人虽然比较好相处,但要受人尊敬,你就应该善于利用这种豪爽。以我们自己的生活体验,在一些娱乐性的场合,我们经常会想起这类人的加入。
比如,因为那个人歌唱得很好听,我们感觉和他相处得很愉快;或者因为某人舞跳得很好,所以我们乐意找他去参加舞会;或者因为他喜欢讲笑话,非常有趣,所以我们高兴约他一起去吃饭……人们之所以乐意在这些场合找他,主要是为了娱乐的需要,但是,如果人们只是在这种时候才想到他,这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这也不是在真正夸赞一个人,反过来有可能是在贬损他。至少一个只有娱乐这方面“优势”的人,是不会被他人委以重托的,因而也不会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尊敬。如果一个人仅以一方面的特长去获得别人的友谊,这样的人其实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的。由于他不具备其他特长,或者不懂得如何来发挥其他方面的优点,他也就很难受到他人的尊敬。因此另一个重要的处世原则就是,不论在任何时刻、任何境地,都要保持一种“稳重”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那么,到底怎样才是具有稳重的态度呢?所谓具有稳重的态度,就是在待人接物中要保持一定的“威严”。当然,这种带有一定威严的态度与那种骄傲自大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与之完全相反。
这种反差就如同鲁莽并不是勇敢的表现,乱开玩笑并不是机智一样。我们这样说,并无意去贬低那些具有骄傲自大态度的人,但是傲慢、自负的人确实很容易惹人生气,甚至让人嘲笑或轻蔑。你应该同那些故意将物品价格抬高的商人打过交道吧!对待这样的商人,我想你也会绝不心软地把价格杀低,这与我们对待喊价合理的商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对待后一类商人,我们是绝对不会刁难他们的。同购物的情形类似,我们对待那种傲慢自负的人,要么会将他自我标榜的“价码”拉下来,要么轻蔑地看他一眼,然后远离他而去。一个具有稳重态度的人,是绝对不会随便向别人溜须拍马的;他也不会八面玲珑,四处去讨好他人;更不会去任意滋事造谣,在背后批评别人。具有这种态度的人,不仅会将自己的意见谨慎清楚地表达出来,而且还能平心静气地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如此待人处世的态度,可以说是一种具有稳重的威严感的态度。这种稳重的威严感也可以外在的表现出来,即在表情或动作上表现出郑重其事的模样。当然如果你能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生动的机智或高尚的气质这种内在的东西,就更能增进你的尊严。
相反,如果一个人凡事都采取一种嘻嘻哈哈,对任何事都无所谓的态度,在体态上总是摇摇晃晃,显得极不稳重,就会让人觉得你十分轻浮。如果一个人的外表看上去非常威严,但在实际行动上却草率之至,做事极不负责任,这样的人也仍然称不上是一个具有稳重威严感的人。年轻人常常易冲动,不能和他人融洽地相处,这主要是由于语言、行动锋芒过露的缘故。锋芒太露往往会招惹旁人妒忌,而旁人妒忌就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破坏者。如果你的四周都是忌妒者和破坏者,那么你的立足点将何在?现代交际强调为人的“心机”,强调来往的机智,强调以低姿态出现在他人的面前。一句话,社交场上,不露锋芒最安全。当然,要使别人知道自己,了解自己,自己还得来“一手”,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因此,在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展现自己的才华,从而让他人刮目相看是应当的。可是,展现自我,表现自我,并非要我们处处锋芒毕露,到处树敌。《易经》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机而动。”没有这种“武器”,你将一事无成;有这种“武器”而不识妙用之法,额上生角,必然会触伤别人。
你平时不自我打磨这个棱角,别人一定会折断你的角,会对你心灵造成最大的伤害。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那七分话,不必对人说出。而且说什么话,也得讲究对象,正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即说话须看对方是什么人,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你说三分真话,已不为少。如果对方不是你特别相知的人,你就畅所欲言,以快一时,那就让他人小瞧你。因为彼此关系浅薄,你与之深谈,显出你没有修养;你说的话是意见或建议,若你不是他的诤友,人家就觉得你不配。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总想让自己的才华毕露无遗,却不知人人皆有一层才华的机会,要善加利用。无人天天都在成功。露才过甚,为智者所不屑;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处之,会达到“无言胜有言”的效果,要知道,巧妙的掩饰是赢得赞扬的最佳途径。同时,作为一个通达世故的人,不露锋芒,既能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就是衰败的开始。
人生也是这样,当你志得意满时,切不可趾高气扬, 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样你常常会成为他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杨修为人恃才放荡,数犯曹操之忌。杨修之死,植根于他那自以为是的聪明和毕露无遗的锋芒。乾隆皇帝好卖弄诗才,写过数万首诗。每上朝,经常出些辞、联考问大臣。大臣们都很聪明,明明知道那是很浅的学问或狗屁不通的对联,也不说破,故意苦思冥想,并且求皇帝开恩“再思三日”。其意思无非是让乾隆自己说,果然乾隆喜滋滋地说了出来,于是,大臣们一片礼赞之声,把个乾隆皇帝喜得不得了。老子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意思是最有智慧的人,平时往往像个呆子,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会讲话一样。无论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无论是做大事,还是一般人际交往,锋芒不可毕露。有了才华固然很好,但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才华而不被或少被人忌,避免功高盖主,才算有更高的才华,这种才华对人对己才有真正的用处。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也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为人处世,还是应该收敛起你的锋芒,夹起你的“尾巴”,掩饰起你的才华。隐藏起你的意图,你的社交之路会畅达无阻;相反,亮出自己底牌的人,可能会输掉整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