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34300000010

第10章 一抹了之!

李老师在戏校教学时还不到40岁,嗓音正炉火纯青。他的发声方法很科学,声音通透、畅圆、纯正,那效果绝对是现代音响。他的发声和一般艺人原生态的唱法不同,他的唱法是那种经过不露痕迹的修饰后游刃有余的挥洒,该爆发时激情澎湃,该收敛时娓娓道来,尤其是在高音区,他总能调动共鸣腔,音质、音量能保持得很稳定。李老师的声音可塑性极强,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在舞台上小生、老生、净行“三门抱”、一世称雄的重要原因。武汉市第二医院耳鼻喉科的一位教授,生前曾披露他的重大发现,他研究过无数人的嗓音条件,发现武汉市的李雅樵和吴雁泽,二人的嗓子与众不同,这个发现正待研究时,灾难发生了。

1966年6月1号,《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6月13号,湖北戏校发生了包括校长在内的20多名教职员工被集体揪斗事件。第二天,上级工作组进驻学校。不久,李雅樵那副响遏行云为他带来一世英名的嗓子,被他自己轻轻一抹——了断了。选择这样的方式向自己的命门下刀,那是一个艺人去意已决。工作组把他送到医院抢救,学生轮流到医院看护,才算保住了他一条命。就这样还没完,接踵而来的是没完没了的批斗、劳动、改造。

那场运动给李雅樵带来的灾难他无法改变,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等待命运的安排。在死又死不了、活又活得难受的那些日子,李雅樵反省自己教学有哪些缺点,思前想后找不出过错。他的课堂,无论学生的条件好、差他都一样教。譬如《百日缘》课堂,他一人要教男女五六对学生,上课常常在操场摆开一字长蛇阵,像做体操一样,全由他手把手地教,都达到了彩排水平。该剧还成为王学静和吴启芬的上演剧目,师生联合演出,吴启芬还同李老师合演过《百日缘》。

李雅樵教学从来没有厚此薄彼,学生们几乎没见他发过脾气。50年后,他的一位已经转业的学生拿出一篇日记给笔者看:

1964年11月30日星期一阴

晚上到群众剧场演出《节振国》。在路上,李雅樵老师问我演了几场马老三,做了小结没有?我说只在日记中写了一点。他要我每演一个角色以后,要多多征求老师、同学们的意见,这样戏才会越演越提高。他说我演马老三,还没有深挖,只能说剧本规定有这么一些台词,就照葫芦画瓢地画下来。应该吸取别人的长处,根据自己的条件进一步发挥创造才对。随后又讲了一些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如第二场马老三被工人们捉着以后,那一段占板“耿总管不仁,怪我不是人”应该是假悔过,这靠什么表现呢?要靠眼睛,现在表现不出来。李老师还分析了马老三这个人物,他是流氓无产阶级出身,并非工人,他所希望的只是得钱,吃好点,穿好点,并没有渴望什么高楼大厦,要演得机灵,让人痛恨才行。这方面我是很不够,因此还必须进一步努力。李老师希望我以后演角色都要写一写小结,以便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

从学生的一篇日记,足见李老师是践行“有教无类”教学原则和诲人不倦的典范。

李祖勋是李雅樵在戏校教学较有成就的学生,他后来对李派唱腔和发声有研究,还把女儿李琼培养成了全国知名的歌唱家。提起老师的“一抹了之”,他说:“恢复工作后,李老师每天拿个胡琴为我们调嗓子,我的嗓子恢复了。而他的嗓子要想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几乎不可能。在嗓子的问题上,用任何语言无法安慰李老师。”

李老师恢复工作后,彭青莲那批刚招来的学生要调嗓子,董定安、夏建东、李祖勋这批老学生也要恢复嗓子,还有张巧珍、夏家珍、严珊君、蔡顺英这批女弟子也要恢复嗓子,只有在这个时候,从李老师的琴弦里,能听到他心底的澎湃。

大约是1963年,物资供应大致好转的时侯,以学生为班底的李版《鱼腹山》在学校上演了。李老师的李闯王,余笑予老师的刘宗敏,郑维汉老师的李过,陈惠南、吴兆岚等老师都分别在剧中饰演了角色。笔者也有幸在剧中上了个角色,扮演农民士兵田占彪。郑维汉老师为我们排戏,其中一套很精彩的藤牌枪,就是他排的。这次师生合演,易仕双被选中跟李老师配马童,一批学生因配演、学唱该剧从中受益。

《鱼腹山》的彩排是在彭刘杨路的老省府礼堂进行的,那一天剧场挤得密不透风。李老师的导板“旌旗招展日月盖”一落,全场掌声雷动。青衫长髯马槽盔,改良靠厚底红斗蓬,踏着大出场的锣鼓点,李闯王出场了,又一阵满堂彩。随后的“训弟”一场戏,自然是观众最大的期待。出乎人们意料,李老师请郑维汉、詹玉魂老师写词,加了一场“观阵”,这场精心加工的戏一亮相,剧场效果空前强烈。“观阵”这样的特定情境,被戏曲提炼成一种固定的表演格式。京剧的“老爷戏”、“三国戏”,在表现相类似情节时,有极丰富的手段和成就,李老师的艺术才华这时最集中地展现了出来。“乌云起明月掩残星暗淡”的导板,是一阵低徊、沉重、肩负压力的咏叹。一般来说,艺人有个习惯,重要唱段的导板,一定会满弓满箭先要个碰头彩。李老师不然,他不提前发力,唱人物、唱情绪,先交待李闯王面临的形势,导板低徊、沉重,恰到好处地唱出了李闯王彼时的心情。这样处理,技巧到位,情绪到位,反而赢得满堂喝彩。紧接着在手执红灯的马童护卫下,李老师从容上场。“杀声震,风声狂,霜雾齐降铠甲寒凉,难浸我冰肝铁胆浩气冲天”,铿锵有力、斩钉截铁的回龙板一落,观众的情绪被整体的调动起来,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接下去“观四门”的一整套唱段,囊括了楚剧生行迓腔的所有板式。

楚剧唱腔最原始的称呼叫“呵呵腔”,到李老师这一代楚剧已基本完成了完整的声腔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表现范围的扩大,原有唱腔的表现力受到了挑战。创作者要做到:你的作品既是本剧种的,又是人物在规定情境中的,还需要照顾到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具有时尚元素,这对创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李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是楚剧卓有贡献的一位大家。

接下来“多只为刘将军军情少探”,一个小有变化的起腔,平稳地过渡到中三眼,三句词简短介绍了形势后,在“掌红灯上城楼去到东门查看”引领下,开始了“观阵”的核心唱段。“观四门”的唱腔分四个段落,李老师把它设计得错落有序。板式不同,节奏、唱法、动作造型各不相同,弦乐和击乐的伴奏也变化多端。在诸多手段的综合运用下,李闯王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王者风范,被鲜活地立在了舞台上。改版的《鱼腹山》“观阵”唱段,后来成为学校唱腔教材的范本,现在,因没有继续演出而几近失传。

没有“文革”,没有李雅樵的一抹了之,李雅樵的前景会是什么样子,无法臆断。李老师的骨子里有股“士可杀不可辱”的气质是肯定的,这种气质和他成为大艺术家很有关系。

“文革”已过去了很久,他的一个学生还忏悔道:“‘文革’中,我宿舍的灯坏了,五马六道地喊李雅樵来修灯。李当时的身份,不可能和任何人作对,但横自己的学生一眼的勇气还是有的。他生气时,最典形的特征是脸红脖子粗。一听说自己的学生喊他修灯,他眼睛直盯着我半天不转弯。这一盯,让我一片空白的脑子又记起一个概念——眼前的人,除了‘牛鬼蛇神’,还有另一个身份——他是自己的老师!面对老师的怒目,我记起老师教《打金枝》时的眼神。驸马见唐王,唐王说:‘见孤怎不抬头?’‘不敢抬头’,‘恕你无罪’!驸马一抬头,唐王向他射来一束严厉的目光。眼前老师的眼神,就是他教学时唐王射向驸马的那束目光。我不敢看老师的眼睛,顾不得他能否为我修灯,乖乖地下了‘暗场’。李老师在我的宿舍里,一个人待了好长一段时间。”

李雅樵搞不明白,这个世界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疯狂?他记得马连良去看富连成的掌门人叶春善,叶让他坐下,马连良一定要站着和老师讲话。他记得按老规矩,学戏要请客、摆酒、拜师,未拜师之前你不能吃戏饭。李老师在“文革”中,什么活都干,什么活都能干好,他就是不能给大声呵斥他的学生修灯。结果学生的灯还是给修了,但老师的心是凉的。

演员倚重名利,当要在名利和人格前作选择时,李雅樵一定重人格而轻名利。他刚出道,就在这个问题上做了件出格的事。他和李协成同拜在王春祥名下为徒,刚出道,二人就遇到一青工喊他戏子。他平生最在意被人瞧不起,三拳两脚把青工打得鼻青脸肿,为此还惹了一场祸。以后,李雅樵出了名。一天,他兴致勃勃地去看自己久未见面的三姨妈。这位姨妈的丈夫,是当时汉口商会会长贺恒夫的哥哥。因为社会地位悬殊,姨妈从未对自己丈夫提起自己贫民的身世,更未提有个侄儿是唱戏的了。事也凑巧,李雅樵去贺府看姨妈,下面的佣人因为他的知名度都来看他,一时间李雅樵是贺家的侄儿,成了佣人们炫耀的话题。没料到姨妈对此事很生气,责备李雅樵来之前没给她打招呼。这一讲伤了李的自尊,他二话没说,扭头就走,从此,一生没和这位姨妈来往。

攀高结贵至今也是一种世俗心理。为了人格和尊严,把权势背景不当回事的李雅樵,其傲骨可见一斑。李雅樵那位姨妈高寿,晚年住在北京。她多次提及此事,后悔当年对不起李雅樵。

李老师的学生遍布湖北各市、县,在省、市楚剧院三、四代主要演员中,都有他亲授的学生和再传弟子。这是他所有贡献和成就中最值得称道也最令他欣慰的。他七旬大寿那天,四代学生济济一堂,从全省各地、各个岗位赶来拜寿,那份深情所要表达的,远远超过了对他艺术成就的崇敬。今年,李雅樵诞辰88周年的纪念活动,就是他早已弃艺从商的女弟子吴启芬女士倡议并赞助的。李老师演戏“讲款”,做人“讲格”,台上表演,从来看不到他“歇斯底里”,台下做人,他宽厚谦让,自强自立。这为他的学生,为楚剧整个行业的风气树立了典范。他的为人,正如笔者写给老师的一幅寿联那样:

操琴击节创绝唱树楚苑独帜有学有识无俗媚,

授艺传道育新人催满园桃李无争无求有丰功。

同类推荐
  • 世界上最优美的感恩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感恩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感恩美文》由鸿儒文轩主编,本书作家们以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在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实情感,他们将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使作品形成了独有的魅力,激发出人们强烈的阅读欲望。《世界上最优美的感恩美文》根据相应内容进行归类排列,形式新颖,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和启迪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心之书

    心之书

    一个人只能书写自己的人生,却无法书写你个人以外的人生。应该说,书写好自己的人生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关键在于每个人的一生都扮演着探路者的角色,归根结底又是一个潮流中的独行者。
  • 军旅日记

    军旅日记

    这本《军旅日记》的原则一是说实话,照原样。本子上怎样记的,怎样抄下来。因此不同时期都有当时的话,甚至是错话和幼稚的话,现在不好理解的话。二是日记不是全部。一年只摘录了几十篇。三是日记特点是事情多、学习多、会议多、接待多、吃饭多。这后面“三多”,特别是最后一“多”正好是要反对的。
  • 非虚构的我

    非虚构的我

    《非虚构的我》是麦家对自己的人生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他将自己的身世,经历,亲人,挚友,好恶,困惑,恐惧,念想……一一如实道来,毫不躲闪。
  • 鲁迅论集

    鲁迅论集

    本书为《鲁迅论集》,由陈鸣树所著。全书分为小说论稿、思想和艺术、杂文导读三大部分,主要收录了“论鲁迅小说与中国民主革命”、“论鲁迅小说的典型化”、“论鲁迅的智慧”、“鲁迅与拜伦”、“鲁迅:跨文化对话等文章。
热门推荐
  • 异世之无限升级

    异世之无限升级

    这里是以武为尊的世界,一个很纯粹,很直白,也很残酷的世界。且看一位掌握着全能升级器的废物,如何笑傲无尽武道。
  • 我是特种兵之网军黑客

    我是特种兵之网军黑客

    军旅小说《我是特种兵之网军黑客》是一部反映中国第四军——网军生活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李围,18岁,一名在校的中专毕业生,在各种条件均非常优越的背景下,毅然携笔从戎,成为了一名被大家视为骄傲、为之羡慕的网军黑客。由作者李围授权腾讯文学网发表,请大家支持正版,支持作者。
  • 与君初相忆

    与君初相忆

    街角有个平淡无奇的面摊子,老板娘是个力气大如壮汉、抠到一毛不拔的人物,想讨好富商却送坛腌菜都心疼。然而又怎么知道,前来光顾的那个少女俏皮爱吃,是否就如看起来那般透明,悲惨的逼婚或许只是家族利益的假象。她和他午夜阴山密林中的初遇,就已经注定了一些事,有口不能言的无奈,爱而不得的遗憾,终究逃不过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路数,这里写满看江湖暗商的往事。他们都知道,世事有太多刻意才促成那些不经意。
  • 问道混沌

    问道混沌

    何为正?何为邪?何为仙?何为魔?危难之际,误打误撞,开辟了一条,前无古人的修真大道。
  • 前方高能:师尊来了要勾引

    前方高能:师尊来了要勾引

    物质女改邪归正,跟着神仙清心寡欲的修炼?老天,你玩我呢?花情这辈子最恨三件事,一,没钱,二,不花钱,三,钱花不出去。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中流砥柱,花情将月光女神这个称号表现的淋漓尽致。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花情奉行的,一直是享受到老的人生理念。可是……怎么就因为突然救了个‘兔爷爷’,被上仙选中,作为仙界与人界交流的对象了啊。呀买碟……姐不要啊。男神很帅,可那表情明显是,我不是你碗里的肉,别碰……但姐看上的‘肉’,为什么也不让碰?男神,你禁欲,不要强行拉着姐禁欲啊……青灯古佛的日子真的不适合我啊……嗷嗷……
  • 苍月孤明

    苍月孤明

    一个天降少年,拥有平淡无奇的童年,但却身怀两大至高混沌之器。且看他如何在这广袤的修真世界里成长为一代始神,
  • 雾城文青

    雾城文青

    《雾城文青》,【romentstudio作品】,剖析应试教育的刻骨铭心之作,也是青春、校园、生活当中,关于中国人家庭观念、师生情以及友情、爱情价值探讨的深入浅出之作。该书由散文和小说两部分构成,创作时间跨度2007年至2012年,坚持【独立革新文以明道事实求是雅俗共享】十六字创作精神,是一本关于爱的注解,治愈读者心灵的首部个人作品集。【另附·作者声明:该书创世中文网全本连载,免费阅读。读者朋友们如果有学习和交流,转载或者出版的需要,可以选择联系作者本人。QQ号:3218252503】
  • 女尊王爷:独宠平民王妃

    女尊王爷:独宠平民王妃

    [已完结,男生子!慎入!!书群:370718206]“商踏离,只要你想要的,我迁莫文都会想方设法地给你。”她一脸认真的许诺,眸中是一片真挚。“我要你给我休书,放我自由。”商踏离依旧是冷冷的,就像从前一样,也对,他对她,一向如此。她迁莫文是骁勇善战的女王爷,可是这一生就败在了商踏离的手中。
  • 霉女奋斗史

    霉女奋斗史

    炮灰女勾搭上白手起家的高富帅。这是一个没有谈过恋爱,浑身充满秘密的闷骚男努力追妻的血泪史,这是一个职业摆地摊、业余写文的剩女滞销货辛苦驭夫的奋斗史……
  • 你我的相遇终是离别

    你我的相遇终是离别

    他们的缘分是叉形的相交线,上天安排他和她从不从的方向而来,到一个交点相遇,然后渐行渐远。她和他本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毫无交集,命运却鬼使神差地安排了他们的相遇。高中,他以自己的方式倾尽所有去对她好,然而距离,给这段爱情的布匹割了一道口子,因为猜忌,吵架被越扯越大,终于不可挽回。他却始终无法释怀,为什么她不明白他有多爱她,在乎她,愿意为她付出一切。终于,他在佛前求一个答案,想通了便放下了。对于这两个人来说,相爱就是他们命运中的交点,然而沉浸在爱情的蜜糖罐里人从来不曾知晓。恋爱即是如此,浓情蜜意时,又怎会料到其实如黄沙,抵不住风吹,握得越紧流失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