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34900000039

第39章 明朝(3)

第七次:宣德六年至宣德八年(1431—1433年)。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去世,朱高炽继位,是为仁宗。仁宗听从朝中一些大臣的意见,认为下西洋过于浪费,收效不大,属劳民伤财之举,决定停止下西洋的活动。但是一年不到,仁宗病逝,宣宗朱瞻基继位,想起祖父当年“万方玉帛风云会,一统山河日月明”的盛况,又派郑和出使西洋。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再次下西洋,27000余人分乘61艘船只从南京起航出发,航行远达红海。作为伊斯兰教徒,郑和到了天方——即伊斯兰圣地麦加。郑和在返航途中辞世于印度古里,终年62岁。由于当时天气酷热,一直负责航海事务的正使太监王景弘只好将郑和遗体埋葬在爪哇岛,把郑和的发辫装在郑和的靴子里带回国内,葬于南京中华门外牛首山下(一说郑和于宣德八年七月初六回到南京,第二年病逝,终年64岁,埋葬在南京南面的牛首山)。

郑和航海图

郑和所率船队满载瓷器、茶叶、铁器、农具、纻丝、丝绸、金银等,换取亚、非各国的象牙、香料、宝石等奇珍,因此称为“宝船”。郑和每到一国,就给其国王赠送中国礼物,表明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同时与各国商民和平交易,受到各国的盛情接待,至今一些国家仍保留着郑和航海时的古迹。跟随郑和下西洋的使者费信著《星槎胜览》、马欢著《瀛涯胜览》、巩珍著《西洋番国志》,记载了所至各国的概况,如生活习惯、风俗礼仪和社会生产等,是研究中外关系史的重要材料。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当时许多国家派遣使节入明进行朝贡和贸易。永乐六年(1408年),勃泥(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国王麻那惹加那乃与王后远道来南京朝贡,成祖宴于奉天门。这年王卒,成祖谥号“恭顺”,礼葬于南京城南石子冈。永乐九年,满剌加国王率妻子陪臣540人来朝,受到明成祖隆重接待。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国东王、西王和峒王率家眷官员来访,规模空前。辞归经过山东德州时,东王不幸染病身亡,成祖命有司厚葬,并勒碑墓道。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西洋古里、忽鲁谟斯、锡兰山、阿丹等16国使臣来南京贡方物,一次就达1200多人。远在东非的木骨都束和卜剌哇,在永乐十四年至二十一年期间(1416—1423年),曾四次派遣使节来明朝贡。

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从古里(在今印度西南沿海科泽科德一带)沿东海岸到东非索马里、肯尼亚,并向南航行到莫桑比克港、索法拉港,还进入南非风暴区,共开辟了42条航线。所以当葡萄牙的航海家达·伽马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南非好望角,抵达东非海岸时,当地人就告诉他早在几十年前,中国人郑和就曾来到这里。他们在阿拉伯领航员的帮助下,沿着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顺利到达古里。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在世界航海史上都属于奇迹。但是郑和七下西洋,在经济上挥霍民生财富,在政治上挥霍天朝理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国古代的天下国家理想,建立在“王者无外”,“天子以四海为家”的原则上,实现于具体的礼教体系中。礼制天下,反对强权压制,主张自然向化,“不取人,不往教”,“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不仅“礼尚往来”,而且“厚往薄来”。“殊方殊域”之邦、“鸟言侏禽”之民闻风向化,浮海来朝,宗主华夏,永远只是帝王的一个政治理想。郑和故去后,宣德帝诏令“下西洋诸番海船悉令停止”。明清两代王朝实行了长达400年闭关锁国政策,领先世界的航海技术、强大的远洋舰队瞬间瓦解,给西方带来工业文明的航海活动却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革命性动力,郑和也最终被历史定位为访问者、航海家以及和平使者。

链接:郑和宝船

郑和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也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它在郑和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现代海军中的旗舰、主力舰。另有一种说法,郑和宝船是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海船的总称。郑和宝船的桅帆总体设计上采用纵帆型布局、硬帆式结构,帆篷面上带着撑条相当于筋的加固作用。二千料船的远洋船型上采取“底尖上阔”的结构,船头昂船尾高。船体结构上设了多道横舱壁,把一整个舱按功能分割成多个小舱,多的二十八舱,少的也有二十三舱,这不仅有加强结构和分舱水密抗沉的作用,使船舶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分割舱段分类载货,满足不同功能的使用要求。

六、锦衣卫与东西厂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为卑微的皇帝,只有“庶民皇帝”刘邦可以与他相比拟,不过刘邦还是亭长出身,而朱元璋则一贫如洗,由一个游方僧登上皇帝之位。正是基于此,他的权力欲望更为强烈,主张以猛治国,推行严刑峻法,所谓“以重典驭臣下”。为了强化皇权,他还专门发明了锦衣卫。

明初的军队编制不同于前朝,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5600人为一个卫,下辖若干个所,1120人为一个千户所,112人为一个百户所。卫的长官是指挥使(正三品),所的长官是千户(正五品)、百户(正六品)。在诸多“卫”中,有号称“上二十二卫”的亲军,它的职掌与其他各卫不同,地位很高,其中的锦衣卫地位更高。锦衣卫出现以前有“仪銮司”、“亲军都尉府”。洪武十五年(1382年),废除仪銮司、亲军都尉府,建立锦衣卫。它的职掌与其他卫有所不同,简单说来就是两大任务:一是“直驾侍卫”,一是“巡查缉捕”。“直驾侍卫”,就是承担皇帝与皇宫的警卫保驾任务,这是它的日常勤务。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基本上与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每逢圣节(皇帝诞辰)、正旦(正月初一)、冬至,举行的三大朝会,以及每天的常朝(皇帝上朝与官员议政),还有举行祭祀等仪式,皇帝的出入,都有锦衣卫官兵扈从、侍卫。至于“巡查缉捕”,则是锦衣卫区别于其他各朝禁卫军的特殊之处,就是“缉捕京城内外盗贼”。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两个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洪武十五年添设,专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成化元年(1465年),增铸北司印信,一切刑狱不必关白本卫。北司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非,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校尉和力士在执行缉盗拿奸任务时,被称为“缇骑”。缇骑的数量,最少时为1000,最多时多达60000之众。锦衣卫官校一般从民间选拔孔武有力、无不良记录的良民入充,之后凭能力和资历逐级升迁。同时,锦衣卫的官职也允许世袭。

朱元璋建立锦衣卫的初衷也只是用来卤簿仪仗,但后来由于他大肆屠戮功臣,感觉传统的司法机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使用起来不太顺手,于是将锦衣卫的功能提升起来,使其成为皇帝的私人警察。当时令人噤若寒蝉的“胡惟庸党案”、“李善长党案”、“蓝玉党案”,先后杀戮四万多人,就是锦衣卫一手操办的。后来这位太祖高皇帝大概意识到,“法外用刑”并非守成之君所用常法,下令撤销镇抚司诏狱,烧毁刑具,囚犯移送刑部处理。

燕王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取代建文帝,登上皇位。由于名不正言不顺,遭到建文旧臣的强烈反对。为了肃清政敌,钳制舆论,他恢复了镇抚司诏狱。永乐初年,再度重现洪武年间的恐怖气氛,由“诛九族”发展到“诛十族”,受株连而处死的不仅有直系亲属、旁系亲属,外加朋友门生一族。还出现了“瓜蔓抄”,把案犯家乡的村庄化作废墟,无一人得以幸免。这些都是锦衣卫的杰作。迁都北京以后,朱棣另外建立一个由亲信太监掌控的东厂,目的是“刺臣民隐事”,并且负有监督锦衣卫的使命。西厂则是明宪宗的发明,此外,明武宗还发明了凌驾于东厂西厂之上的内厂(内行厂)。不过西厂、内厂(内行厂)存在的时间很短,东厂、锦衣卫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它们互相配合,二位一体,当时人称为“厂卫”,开创了中国厂卫制度的先河。

明朝前两代皇帝朱元璋、朱棣,由于其出身的特殊性,对皇权的维护,以及对官吏清廉的严酷要求,使得锦衣卫“巡查缉捕”的职能无限度地扩大了。一般来讲,锦衣卫的工作只限于侦查各种情报、处理皇帝交付的案件,但适逢野心大、心肠狠的指挥使掌权,就会利用职务之便不遗余力地制造事端,作为其打异己以及自己升迁的资本。如成祖时的纪纲、英宗时的逮杲、武宗时的钱宁等,在他们掌权时,缇骑四出,上至宰相藩王,下至平民百姓,都处于他们的监视之下,只要稍有拂逆,就会家破人亡,全国上下笼罩在一片恐怖气氛中。

关于锦衣卫或者厂卫的斑斑劣迹,可以说贯穿于整个明朝,而且愈演愈烈。到了熹宗天启年间,厂卫横行达到巅峰,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兼任东厂总督,利用明熹宗朱由校的昏庸,专权乱政。他手下的十员干将,号称“五虎”、“五彪”;所谓“五虎”,是中央政府的文职高官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为魏忠贤出谋划策;所谓“五彪”,是具有军职的高官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充当魏忠贤的打手与屠夫。魏忠贤为了镇压“东林党人”,屡兴大狱,如“六君子之狱”、“七君子之狱”。当时人描写的镇抚司诏狱的酷刑,令人毛骨悚然。进入诏狱,首先就是“拷问”,分三个档次:轻的叫做“打着问”,重的叫做“好生打着问”,更重的叫做“好生着实打着问”。接下来是用酷刑逼取口供,每次用刑“一套”,包括十八种,如械、镣、棍、拶(夹手指)、夹棍等。明末文人黄煜写了一本《碧血录》,逐日记录“六君子”入狱后,遭受严刑拷打的惨状:入狱当天,各打四十棍,拶敲一百下,夹棍五十下。提出审讯时,由两名狱卒挟持左右,佝偻而行,“一步一忍痛,声甚酸楚”。杨涟、左光斗、魏大中都用“全刑”,杨涟“大号而无声”,左光斗“声呦呦如小儿”。左光斗的门生史可法化装潜入狱中探望,左光斗已经面目焦烂,难以辨认,左膝以下筋骨全部断裂。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的尸体,用被褥、苇席包裹,从诏狱后门拖出,尸体腐烂,“臭遍街衢,尸虫沾沾坠地”。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后,严惩魏忠贤及其阉党,魏忠贤畏罪自缢,他的爪牙田尔耕、许显纯等也被押上断头台。

在厂卫横行的明朝,其恐怖的氛围,与唐武则天时期的短期出现不同,终明一朝几乎是绵绵不绝,这种无节制的滥捕极大地影响了皇帝与官僚机构之间的关系,使百官、民众、军队与皇帝离心离德,以致有人说明朝不是亡于流寇,而是亡于厂卫。

链接:魏忠贤

明末宦官,明熹宗即位后,开始平步青云,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一时厂卫之毒流满天下,一大批不满魏忠贤的官员士子惨死狱中;一大批无耻之徒都先后阿附于他,更有某些阿谀之臣到处为他修建生祠,耗费民财数千万。他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明崇祯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彻底肃清。

七、土木之变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的也先兵分四路向明朝发起了进攻,边关警报连连,此时的明英宗朱祁镇年少气盛,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想仿效曾祖父明成祖朱棣扫荡漠北的先例,决定率兵亲征。当时朝廷的主力都在外地作战,一时难以调回,兵部尚书邝野、兵部侍郎于谦等极力劝谏,“六师不宜轻出”。七月十五日,英宗不顾群臣的苦苦劝谏,命他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留守北京,于谦主持兵部,自己率领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的50万大军以及朝中大臣仓促出征了。本来英宗从未亲征过,王振也没有亲临战场的经验,而且大军一上路,就碰上连天大雨,粮饷接济不足,军队士气异常低下。走到大同附近,看到被也先杀死的明军尸横遍野,英宗和王振都害怕动摇了,决定撤军。

链接:于谦

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十七岁时即写下明志诗《石灰吟》,永乐十九年考取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得归。天顺元年于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治谥肃愍,万历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王振是个极好虚荣的人,他的老家在蔚州,离大同非常近,他希望借此机会衣锦还乡,炫耀一番,便下令要绕道蔚州撤退。连日行军,大军本来就困苦不堪,接到改道撤军的命令,更是人心惶惶,仓皇败退,沿路的庄稼被踏毁无数。王振见状,又怕背上骂名,遂建议按原路撤军。这样一折腾,宝贵的时间被耽误了。当大军行到怀来附近时,由于部队的辎重还没有到,王振下令原地驻扎等待。八月十三日,就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以东二十里处),明军被也先的部队赶上包围。

也先切断了明军的水源,士兵连日饥渴,战斗力大为下降。十五日,也先假意议和,诈退,明军纷纷离营找水,一片混乱,也先乘机四面包抄,明朝50万大军全部覆没,英宗被俘,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等大臣都战死。王振被义愤填膺的将士樊忠杀死。这就是著名的“土木之变”。

英宗被俘后,也先势如破竹,朝野恐惧。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化,主张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动则国家大势尽去,宋朝南渡可以为鉴!主张南迁的,该杀。”在于谦的力阻下,郕王命太监金英宣谕:“死则君臣同死,有以迁都为言者,上命必诛之。”于是君臣上下,积极备战。在这种皇位虚悬、社稷不保的险恶形势下,急需另立新主,以尽快控制动荡局势,以防不测。皇太子年幼,无法担当此重任。按“兄终弟及”的承继原则,22岁的郕王朱祁钰成为最有资格的人选。郕王极力推辞,于谦主张“社稷为重,君次之”,九月初六日,郕王在群臣的拥戴下,正式登基,为景帝,改元景泰,这也是于谦后来遭到明英宗嫉恨的主要原因。

“土木之变”示意图

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士卒还不到10万,装备又不齐,人心惶惶,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被升为兵部尚书,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严阵以待,重新起用了石亨,经过这样一番部署后,人心稍安。于谦主持军务以后,诸事井井有条,得到景帝充分信任,一切守战计划皆由他制定实施。

同类推荐
  • 三国之连平王

    三国之连平王

    公元2056年,神州首位驾驶超光速飞船的航天员连平在飞船超越光速后进入四维时空,并回到了史前三国时代。
  • 荒唐皇帝

    荒唐皇帝

    谁是在位仅仅27天就被群臣拉下马的君王?是荒唐皇帝刘贺!谁是在位仅二十七天,就干了1127件坏事的草包?是荒唐皇帝刘贺!谁是赐封了200多名亲信,最后却被处理到只剩3个家丁的孬种?还是荒唐皇帝刘贺!这样一个拥有日效率做下40多件荒唐事,能作能闹的妖人,再与现代人附身结合之后,究竟能够拥有什么样的作为?重生之后的他,是继续延续这个贻笑千古的“荒唐”之名,还是.....?所有的故事,都在《荒唐皇帝》当中寻找!
  • 五代逆天

    五代逆天

    避免两宋之颓废,重现汉唐之盛世,一切尽在《五代逆天》……
  • 沙场秋点兵

    沙场秋点兵

    南宋繁华,货通宇内,富甲天下;奈何徒拥恢复之志,难觅奋进之卒。狼牙利箭寒光烁,谁人挽雕弓?大金骄悍,将勇兵蛮,铁蹄无双;奈何固步自封,志得意满于南北贡奉的无限荣耀之上,在骄奢淫逸中深陷在皇权更迭的内乱之中。是静待蒙元铁蹄当头踏下,还是借天下微澜搅起漫天巨浪,借势撑开那满载铁血与荣耀的雕弓?
  • 重生三国之财色双收

    重生三国之财色双收

    一个熟知三国历史的人写出的三国,一个平民百姓因为一个阴谋得以能够争雄天下最终成为皇帝的三国!
热门推荐
  • 万法通玄

    万法通玄

    大千世界,无论是人、是鬼、是妖、是魔,皆可以感天、悟地、修行、得道,掌握无尽神通、法则。万般修行,无论修佛、修妖、修仙、修神,皆可以立命、安身、尊神、成圣,俯视亿万生灵,追求之极限,却是玄之又玄的虚无飘渺之境。杨越,只不过是大千世界中的一介凡人,却因为少年时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渐渐有了一颗不甘平凡的强者之心。世如洪炉,淬炼众生,甘于平凡,便只能够泯然于众,不甘平庸,摆在前面的,却是一条荆棘大道。在这条满布荆棘大道上,杨越又能够向前走出多远?这一切,就要靠大家来努力了!
  • 造化珠

    造化珠

    穿越异界,步步修仙,一个小珠子引发的故事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只要奋斗,你的每一天都在改变

    只要奋斗,你的每一天都在改变

    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心中常怀一颗奋斗的“种子”,但往往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奋斗,该朝着哪一个方向去努力。本书正是基于此,为广大读者指明奋斗的方向,引导读者该如何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从而真正做到只要奋斗,你的每一天都在改变!
  • 逆天邪君:盛宠狂傲医妃

    逆天邪君:盛宠狂傲医妃

    前世,活得逍遥自在一身医术让鬼都发愁。睁眼醒来,被世人唾弃糟蹋。玄离霜冷眼相看,手中一针一剑红衣妖娆,她只求逆天改命,,让今日陷她于不仁不义之人万劫不复!他是冷夜君王战场杀神,冷绝对上霸道,风云变换,星象紊乱,她要的很简单,来去自如的世界,俯首称臣的众生,恩爱无双的男人。“女人,乖乖贴在我身边,包你一世无忧。”“男人,想泡我,先看看你的本事”“我的本事好的很,不信你来床上我给你证明!”某女微微一笑饿狼扑食。狂妄医妃对上逆天邪王,是凤鸣九天还是飞龙在天。
  • 末世彪悍人生

    末世彪悍人生

    末世弱者的地狱,强者的天堂!!!!!!!!!!!!
  • 千顷堂书目

    千顷堂书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灭仙弑神

    灭仙弑神

    苏南,原是枫林宗一员无名之辈,他原本想平平淡淡度过一生,却不想六界纷争,将他卷入。从此,他走上了一条自强之路。灵兽,魔怪,仙道,凡间,每一个结界都被他搅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他不喜欢自己这样的状态,却又无奈,而且在这样的左右冲突中,他开始变得强大,变得复杂,最终攀上了气力与灵力结界的最高层。
  • 灵异纪

    灵异纪

    灵感来自于《斗破》,而超越《斗破》;有着《武动》的技之精彩,而更精彩;可以摘下《星辰》,让情节闪闪发亮;这是一部神奇,精彩,动人爱情,又有独特之色的小说,除了让你心动,真是没有什么用了。那你还等什么,看看也无妨!《灵异纪》,三寸荷叶力作,非常值得一看。现在和以后,三寸荷叶之名,会烙印在你的灵魂里,成为你的偶像!现在,来吧,你不能错过的一部小说!
  • 裁界

    裁界

    稚嫩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