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幸运之神只垂青于那些敢应强手,有着坚忍不拔毅力的人。为了达到目标,百折不回,并且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来形成强大的优势力量。
“欲成大业,必忌犹豫。”优柔寡断之人,终究成不了大器。
人生是残酷的,竞争是激烈的,并不因你曾取得过辉煌成绩,就可以对你网开一面。李嘉诚同样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
表面上看李嘉诚的事业是一帆风顺的,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就没有对手了呢?
9号码头发展权的争夺战,因李嘉诚大意失荆州,败给了对手李兆基,二李之间的这场“面子”大战随机爆发。
其实,商业界最看好的,是李嘉诚财团于20世纪80年代后推出的大型屋村计划,步入90年代进入收获旺季。以茶果岭的丽港城为例,第一期工程于1989年3月开工,第一批楼于1990年5月推出,每平方英尺售价为1700港元。
而到次年5月底,每平方英尺飚升到2100港元以上。这个大型屋村是长实与和黄共同发展的,地产经纪商估计,发展商在此项大型工程获利润约56亿港元。
1991年财政年度,长实公司盈利48亿多港元;1992年盈利62亿多港元。
1993年8月19日,长实集团宣布上半年(截至6月30日止)盈利情况,长实盈利45.3亿港元,和黄盈利则为25.2亿港元。长实、和黄两公司主席李嘉诚表示,下半年盈利会优于上半年。
据《资本》杂志1993年11期刊文估计,长实公司的售楼收益,1994年将达70亿,1995年可达87亿。
又据《资本》杂志1990年2期公布的资料,1979-1989年10年间,长实盈利112.4亿,和黄盈利139.2亿。
香港楼市的涨幅,远远高于物价的平均涨势。香港各业,形成千军万马“攀楼”的汪洋之势。财大气粗的新手加入,使竞争激烈的楼市竞争愈加激烈。
报章杂志、电视广播,各发展商和代理商的广告争奇斗艳,触目皆是,充耳便闻。现在广告又纷纷走出境外,在他国异地大做特做,以招揽境外的买家。
“售楼团”风起云涌,有冷气专车接送,还提供免费饮料午餐。所睇的楼宇自然在新界,有不少“闲情者”借此做“一日游”,这项“亏本”项目,各商家仍乐此不疲。一位地产经纪商一语道破天机:“只要有一个买家,全团费用就可捞回。”楼市看好,一团岂止一个买家?
李嘉诚的楼宇单位,一部分由公司售房部直接发售,一部分派给多家代理商包销。一处屋村就有若干代理商,李嘉诚多管齐下,售楼风头之劲,一时无两。
“吉屋白蜡烛”事件,使得楼市大赢家李嘉诚满脸“黑糊糊”。
事情是这样的,李嘉诚在风水颇佳的海怡半岛屋村兴建的住宅楼宇信誉良好,睇楼者众,自在常理之中。然而,当买家去参观吉屋(香港称空屋为吉屋,含吉祥之意),突见吉屋里燃有几支白蜡烛,顿时吓得魂飞魄散,疑神疑鬼。香港人迷信,联想起死人丧礼之白蜡烛,吉屋何有吉气?乃死屋也。
此事不止发生一次,也并非海怡半岛一处。谁碰着,谁倒楣,传媒一渲染,会吓走一批置业者。是何人所为呢?未查到肇事人。有人说是发展商,有人说是发展商委托的几家代理商。
这至少表明,同行业进入恶性竞争。
1994年10间,一位资历颇深的行内人士表示,过去蓝筹发展商(注:均是进入恒指成分股的大地产公司)的竞争阵地在做广告宣传,在减价促销,现在他们转移到提供的按揭方式上。他们先对抗银行自办按揭,接下来是同行业比拼。你七成,我就八成;你八成,我就来个九成。这样,买家所获的最优按揭,首期只付一成楼款。
只有长实这一类的地产巨头,具备这般雄厚的实力。有的发展商,按揭比例虽不高,却在供款期限上提供优惠。
9号码头一役失利,李嘉诚心有不甘,于是准备在房地产上与李兆基展开对决。
李嘉诚的长实与李兆基的恒基,在新界、马鞍山均有大型商居楼盘,长实的叫海柏花园,恒基的叫新港城,两个楼盘群仅隔一条马路,二李在经过先前的较量后,这番再次比拼。
第一回合始于1994年底,李嘉诚先声夺人,减价推出海柏花园,短时期就卖出800余个单位,致使李兆基的新港城睇客锐减。李兆基急忙还招,也来个减价售楼。
1995年夏,恒基兆业将推出第四期最后一座楼宇,李兆基精心策划,秘密筹备,准备打得对手措手不及,闹个满堂红。
7月13日,恒基宣布以先到先得方式开售248个单位,售价仅4100港元/平方英尺,比二手价还便宜。
恒基还推出九成按揭,住户只要交一成的楼价就可以入住。更新鲜的是恒基搞幸运抽奖,1/10的中奖率,中奖者可得十足黄金。
装修示范单位,是效仿长实的一贯做法,但恒基另有创新。聘请著名设计师萧鸿生推出八款装修,可供买家任意选择,最便宜的一款仅4万多港元一套。八款各具特色,最贵的也不至于贵到离谱,极易为买家接受并心喜。
14日,恒基安排睇楼,公司安排免费巴士不停往返沙田广场至新港城之间。私车睇客,可获3小时免费泊车。睇客免费享用早餐晚餐。这又是吸引睇客的条件之一。
毋庸置疑,是日必有大批睇客涌至新港城。
聪明的李嘉诚,岂会错失马鞍山睇客如云的良机?他做了一个非常合算的安排。
13日晚,长实从媒介获悉恒基的楼价后,马上将新港城对面的海柏花园定价电传给各传媒,每平方英尺售4040港元,较新港城的平均楼价要低许多。
本来,长实还没这么快推出新楼单位,担心欲在马鞍山置业的买家会被恒基抢去大半。所以在14日,火速请著名设计师高文安设计监做示范装修单位,好赶到15日向睇客开放。时间太仓促,示范单位非实楼,而是模型。
14日晚,长实董事洪小莲出席一个酒会时向记者表示:“我们的海柏花园比新港城优胜好多好多。”
一般竞争对手在公众场合,尽可能的避免过激语言,尤不宜直言不讳褒己贬他。一周刊评议道:“这个破天荒的评论,掀开了李嘉诚和李兆基马鞍山之战的序幕。”
两强对撼,在售楼现场更呈剑拔弩张之势。
恒基造声势到16日(星期天)步入高潮。睇客如潮。周一起,就有买家提前排队,等周二正式发售。
长实见势不妙,又出“新招”———周一晚11时左右,就在排队候新港城发售的人龙前(已有180余人连夜排队),挂出一条醒目的长幅:
“海柏花园每尺仅售3275元起!”这大概是同业竞争最可怕的情景———顶烂市。一时间,新港城排队的人龙缩了一截,跑掉很多人。自然到天亮和当日,有买家加入,但结果不尽如人意。据《二李决战马鞍山》一文报道:“翌日,新港城248个单位开售,恒基只派出寿号(注:凭寿号可购单位十个)过200,反应不及嘉湖的楼宇,首天只卖出七八成单位,较预期逊色。”
单位公开发售,本是黄牛党赚钱的好时机,真正的买家须从黄牛党手中购买二手、甚至三手四手的寿号。
如此淡市,黄牛党叫苦不迭,内部认购的代理商怨声载道,李兆基更是有苦难言。记者采访李兆基,李兆基尽可能扮出一副轻松状,表示不会再减价与海柏对撼:“我都平了许多啦,对面实际上还只是平几十蚊一尺,只要楼盘好,买家就不会计较这几十纹。”
李兆基总算沉住气,不再与超人顶烂市。几天后,248个单位好歹推了出去,人们联想起美丽华收购战,李兆基力挫超人,胜券在握。这次马鞍山比拼,长实虽未令恒基铩羽,也总算杀了杀李兆基处处与超人争锋比肩的气焰。
地产经纪界人士认为,马鞍山一役,标志着李嘉诚在楼市游刃有余、独领风骚的大好光景即将成为历史———这确实有些耸人听闻。
人们记得在1991年,李嘉诚为表示对香港前途的信心,向公众许诺将在6年间,在香港投资400亿港元(注:不包括股票债务类的间接投资)。稳重的李嘉诚不会随便抛出,而是要寻找有利可图、切实可得的项目。
有人担忧,李嘉诚恐难兑现自己的诺言。
这种担忧,并非仅仅指楼市竞争激烈、货柜码头拓展失利,而是整个地产界后院失火。在这场争战中,双方招数迭出,甚至出现互相诋毁和顶烂市的情况,实在不像两位商界大亨所为。
在商言商,李嘉诚在收购过程中,难免与别人发生遭遇战,有时,他也一反其不抱买古董心理的经商心态,比如,此次马鞍山之战,就是属于这种情况,他下定志在必胜决心。
其实,这里有一定的原因,继9号码头争夺失利后,李嘉诚在对美丽华的收购中,李兆基又半路杀出,令李嘉诚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超人无往不胜的风头受挫,对其形象及信誉度都有影响。
如果马鞍山战役再落败,就难免令人对超人产生“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疑问。其负面影响会立即显示在股市上,并波及其所有事业。
股市的号召力来自于股东及股民的信心。小股东及股民的信心又来自于大股东的形象、信誉及实绩。
所以,李嘉诚誓要挫败李兆基,从商业角度考虑,属精明之举。
李嘉诚经典语录:
长江之所以有今天,都是这些元老的功劳,我不过是制定了一个目标,领着他们一起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