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05900000004

第4章 品德的力量,让孩子走上正途

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积累的优秀品德,如坚韧的意志、积极的朝气、实干的精神、节俭的习惯等,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不会过时。这品德不仅是个人,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必要条件。

青年强则国家强,孩子是祖国的明天,作为父母,有责任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礼貌是优秀的通行证

教育孩子文明礼貌是做人处世的起点。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认为,礼貌是儿童与青年应特别小心养成的习惯,是人生的第一件大事。可见,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把文明礼貌看得很重。

作为古老的礼仪之邦,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独具特色的礼仪、家规应该得到传承。如:清晨即起,打扫庭院;如:长幼有序,尊老爱幼。

但是在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里,由于一个孩子的金贵,容易形成以孩子为中心,于是长幼、父子都不分了,该具有的礼貌、该遵守的规矩都不复存在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文明礼仪需要根基,失去了根基,就等于丢掉了中华民族的特色。

在公交车上,两个孩子跑来跑去,一下子撞到人,一下子抱着柱子跳舞,妈妈怎么喊都没用。被撞到几次的乘客说:“怎么会有这么讨人厌的孩子?”

喜宴桌上,新郎新娘过来敬酒,5岁的小强竞脱口而出:“妈妈,新娘好丑。”当下,新娘的脸沉下来了,所有的人都很尴尬。

这种情形往往会造成家长的困扰,令家长感到难堪。

“你是猪,你白痴”,“叔叔,你的嘴巴好臭”,“妈妈,这个新娘好丑”。当这些话冷不防从孩子的嘴巴出现时,爸爸妈妈窘得想钻进地洞里。

其实,孩子所说的话通常不代表他想要故意侮辱或伤害别人。但要避免出丑,家长要做的是持续引导孩子,让他们的行为更适当、得体。

比如说,孩子在婚宴上当着新娘面说她很丑,妈妈可在事后告诉孩子,不一定要当场、马上把所有的感觉讲出来,如果只想说给妈妈听,附在耳边说就好。

也要教孩子将心比心,体会别人的感受与反应,可问孩子:“如果别人也这么说你,你会不会很难过?如果会,就不要这么说。”也要提醒孩子,常常说这种话会得罪人,没有人喜欢跟他做朋友。和孩子讨论他的情绪感觉,建议他使用其他文雅有礼的语句,会比纯粹的斥责更有效。

一对夫妇总是带着孩子去看电影。每次开始放映之前,他们都要教导自己3岁的儿子看电影时要安静。除了偶然小声问个问题,孩子都是安静地坐在那里,一副全神贯注的表情。

然而,从某一天开始,银幕上电影的声音却几乎听不见了,因为有两个孩子不是在座位上蹦蹦跳跳,就是大声说话,要么就是在走廊上跑来跑去。却从来看不到他们的父母。几个这样的晚上过去后,一天,这对夫妇跟着这两个孩子到了晚餐室,他们的父母正在享受晚餐。

母亲很有礼貌地说:“您的孩子在影院里到处乱跑,使我们不能好好看电影,如果他们对电影不感兴趣的话,能否让他们在外面玩?”那位父亲冷淡地回答:“我们付了钱,就有权享受这里的一切设施,孩子们愿意到哪玩就可以到哪玩!”

这位有礼貌的母亲目瞪口呆,是什么使这对看似知书达礼的夫妇能够宽容如此明显的粗鲁行为?难怪维蒙特大学心理学教授托马斯·哈得斯说:“看一看今天的电视吧,夜郎自大、粗野无修养已是家常便饭。”

这些社会现象对孩子都有深刻的影响。哈得斯博士说:“通过对七十年代中期的青少年和八十年代后期的青少年做比较,仅仅15年,孩子变得更加冲动、不服从。”很多专家认为,越来越多的“原子家庭”、“电子家庭”产生了,父母会编计算机程序,却不会写一张感谢的便条。

尽管我们不能保护孩子免受家庭之外的一些影响,但专家们还认为通过耐心和坚持,你还是可以培养出懂礼貌、有修养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孩子学礼仪、懂礼貌,是责无旁贷的。

做家长的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文质彬彬、举止大方高雅的人,那么就要从两三岁的幼儿期开始训练。从最简单的站立、坐姿、走路、说话教起,订立一些规矩,告诉他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经常提醒他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孩子会逐步建立良好的习惯。

当孩子养成了文明礼貌的习惯,他就会用健康向上的态度,积极去追求美好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讲,文明礼貌是孩子成才的“促进素”。同时,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也会给家庭带来生气,给自己减少麻烦,增添许多乐趣。更重要的是,孩子从小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就会从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要受到社会规范的约束,逐步懂得一个人的社会责任,从而更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的要求。因此,每位家长都要把文明礼貌教育作为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它,搞好它。这既是父母的责任,也是父母对社会必须承担的一种义务。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对待孩子不礼貌,孩子长大也就变得没有礼貌可言。也就是说,以应有的尊重及礼貌对待孩子,孩子才会懂得尊重和礼貌。当然好的礼仪习惯的养成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需要耐心等待与守望。

正确对待孩子的说谎问题

在孩子幼小时,我们看着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心底洋溢着幸福,但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天真的孩子居然会骗你了,当时我们有些人会惊讶,觉得不可思议;也有些父母感觉很愤怒,认为孩子染上了恶习。

要知道,一个人刚刚出生时是根本不会说谎的,孩子从小到大,如果他的谎话越来越多,那么他所有的谎话都是在他所接触的人那里“学会的”。在幼儿期,儿童所接触的人主要包括父母和其他成人(如亲戚、幼儿园老师)以及同伴,因此可以说幼儿说谎主要是从父母、老师那里学来的,是父母、老师的不良的教育方法造成的,而父母作为幼儿最重要的亲人,对孩子说谎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想要真正让孩子养成诚实的品德,主要的还需要家长从日常生活中、从平时的小事开始培养。

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很小的时候,他的爸爸给他买了一把小斧头,小斧头非常漂亮,他非常喜欢。

他高兴极了,拿着小斧头在小花园里跳来跳去开心极了。

他想用小斧头砍东西。他看到一棵小树。小树好像对他说:“过来!砍我吧……”

乔治·华盛顿在森林里经常见人们把大树砍倒,很是有趣。于是他学着大人的样子砍倒了那棵小树。

不久,他的爸爸回来了。

“谁砍倒了我的樱桃树?”

“我花了许多时间,才种活了这棵樱桃树。假如我知道是谁……”

“爸爸!”小乔治·华盛顿哭了,“爸爸!是我用小斧头砍的。”

爸爸竟然忘记了发火。他抱起了小乔治·华盛顿说:“儿子!我很高兴你讲真话。我宁愿不要那棵樱桃树,也不愿意听到你撒谎。”

后来,乔治·华盛顿用诚实的言行,赢得了美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对美国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孩子说谎大多不含恶意,有的可能是因为自我保护意识,害怕被责罚,或为了赢得大人的注意、分不明白现实与幻想等因素,才会说谎。所以父母应理清孩子不诚实的原因,如此一来,养成孩子诚实的习惯并不难。

诚然,撒谎是最让父母生气的原因之一。有的孩子撒谎是偶尔为之,而有的孩子撒谎则成了习惯,令很多父母大伤脑筋。从表面看,孩子不知道撒谎的后果有多么严重,所以才随便说谎。其实,这种看法是由于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造成的。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撒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想象与现实混淆,由于模仿而撒谎,由于父母要求过高而撒谎,由于父母教育方式不当而撒谎,由于父母的不信任而撒谎,虚荣心作祟想引起父母对自己的关注等等原因也会使儿童撒谎。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撒谎,不要发火,首先要弄清楚原因。比如:有的孩子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需要,或者大人对孩子关注的方式不当,比如,平常不太关心孩子,一旦孩子生病或者表现害怕等情况下会表现出过度的关注,这时,孩子可能会出现以说谎来引起来亲人对自己的关注。比如:孩子说“爸爸,我肚子疼”时,可能只是想和爸爸亲近。

为什么有些孩子格外爱说谎呢?孩子对诚实的理解以及道德规范的认识发展程度有先有后,需逐渐完善,所以有时难免出现说谎现象。但是,当孩子说谎成为一种恶习时,一定要及时找出原因,在分析之后,帮助孩子矫正这一不良习惯。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像一缕纯洁的白丝,而环境则是一个大染缸,好的环境就像一个色彩明朗的染缸,染出来的丝明艳耀眼:不好的环境却像一个色彩混浊的染缸,本来洁白的丝一经染过,再怎么洗也不能恢复本色了。小孩子也是一样,一旦在不好的环境里学坏了,想要再改过来就很不容易了。所以我们想使自己的孩子品行端正,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就要远离那些容易使他们变坏的朋友和环境。

墨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学者,他的学说主张兼爱和勤俭,跟儒家不太相同,自成一派。

有一天,墨子率领他的学生经过一家染厂,看见主人把一缕一缕洁白的丝丢进染缸里,立即变了颜色。墨子看了,非常感慨地说:“丝本来是多么纯洁呀,可是丢到红色的染缸里,就变成红色;丢到蓝色的染缸里就变成蓝色;我们人在一出生的时候不也是很纯洁吗?可是却因为后天的影响,就变得形形色色,成为各种各样不同的人了。”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让你的孩子保持诚实的本性,就要远离那些虚伪的人。

孩子生长于批评中,便学会论断人;孩子生长于敌意中,便学会攻击人;孩子生长于包容中,便学会了忍耐;孩子生长于赞美中,便学会了欣赏。当然,如果孩子生活于虚伪中,就会放弃诚实。

如果发现小孩撒谎,家长应首先检查自己。研究表明,撒谎儿童最有可能来自父母有此行为的家庭。要培养诚实的孩子,自己就不应撒谎。

同时,家长还要注意不要“逼”孩子撒谎。导致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张的原因之,是孩子日渐增强的独立性与家长对孩子的约束,不幸的是,许多家长很少想到应当了解孩子生活中的哪些内容,如孩子的闲暇在哪儿消磨,作业完成没有,在校表现如何等。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应帮助孩子发展独立性,给孩子提供一块属于他的小天地,如独立的房间等。

有时候,你发现孩子撒谎了,但他却不肯承认?怎么办呢?通常,强迫孩子坦白是最糟糕的办法,虽然你成功地证明孩子是说谎者,但在道德品质上给了他什么教训呢?有经验的家长会查找说谎的原因,防止说谎再次发生。如果说孩子的撒谎是一个警钟,那么应对孩子讲明这个警钟的重要性。

即使发现孩子撒谎,对他们的信任也不应结束。可以告诉孩子,一个谎言可以饶恕,但如果谎言继续发生,就可能像喊狼来了那个男孩子那样,最终失去人们的信任。

最后,家长们须牢记,对撒谎这个人们深感棘手的问题,从未有过容易的答案,尽管我们想尽千方百计,到头来仍发现孩子说谎,因此,在家长与孩子之间必须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作为一个家长,一开始时,得到的是孩子全然的信任,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必须尽力留住这种信任。

学会感恩,拥抱大爱

公交车上,一位老奶奶上车了。人们立刻像条件反射一样起来给她让座,她礼貌地推辞了一下笑眯眯地接受了。向让座的人道完谢后,她回身一招手,她那生龙活虎的孙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窜上了座位,这回他没和奶奶有任何客气的意思便欣然接受了!

各位父母,这个场景你们熟悉吗?

孙子没有谦让,当然也更没有感谢他的奶奶,他觉得理所应当,他奶奶看起来也觉得理所应当,可我想到的却是对他奶奶都不会关心谦让一下的孩子,很难想象,将来长大后对我们所谓传统美德会有什么样的结论或看法。可话又说回来了,这只是孩子一个人的错吗?

车上的人把这位奶奶当做自己的奶奶,她的眼中却只有她的孩子,她用她的实际行动教育了她的孙子,你最重要,你最珍贵,你只要照顾好自己我们就高兴,哪怕你从来关心的就只是你自己。奶奶这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她用这自以为伟大无私但实际无比自私的爱让孩子丧失了感恩之情。

感恩是一种生活的智慧。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孩子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对别人对环境少一份挑剔,而多一份欣赏;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就能赢得别人的喜欢。

古话有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所以,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应该从小引导他们,做到知恩感恩,这些“恩”包括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

人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动物,就在于人有感情、有道德、有感恩之情、有正义之心。我们常说的“孝道”、“尊师”,就是要求子女对父母、学生对老师感恩。感恩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类情感世界里一个温馨的成分、是理解、是宽容、是人性和人的高贵之所在。

作为父母要教会孩子懂得感谢,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只记得自己辛苦和努力的人不容易凝聚人际关系,你必须让孩子意识到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想实现人生的理想就愈加困难,为了巩固这种意识,请将“谢谢”当做孩子的一种习惯从小培养。

阳阳七岁半了,爸爸妈妈一直挺宠她,买个桂圆、香蕉的都尽着她吃,平常到超市里,她想吃什么零食,爸妈也是尽量满足她,久而久之,她竞有了吃“独食”的倾向。

买回来的蛋糕、点心,妈妈若拿起吃时,她会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虽不开口说什么,那种不悦的神情却一览无余。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她对她的那些小伙伴绝对大方,只要她们一来,她就把自己那些好吃的统统搬出来与她们共享,几乎每次都是风卷残云。

一天下午,妈妈带她出去玩,回来时顺便买了两个烤地瓜。她们来到花园里,在圆石桌前坐定,地瓜的焦香引诱的人肚里的馋虫千回百转,妈妈顺手拿起一个说这个我吃,那个你吃。阳阳不解的问,妈妈,你为什么要吃呀?

阳阳的这句话把妈妈问懵了。让妈妈记起了多年前看过的一篇小散文,那篇文章说得是一个外国女人在丈夫出走后,苦心拉扯着一双小儿女,那女人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喝,却把一对双胞胎喂得如花似玉。在他们上小学后的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干渴难奈的女人,平常只买两个冰淇淋,这次却破例买了三个。她分给两个孩子后,把手中的那个冰淇淋举到嘴边,还没来的及咬,却见两个孩子都惊奇的望着她。她笑着说,宝贝们,吃呀。

两个孩子异口同声的问,妈妈,你为什么要买三个?女人大为震惊,她把自己的大好青春喂养了孩子,可孩子们呢……

妈妈当时看完这个故事,只是一笑置之,没想到若干年后,同样的事却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妈妈不得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物质上的富裕填补不了精神营养上的欠缺,给孩子的应该是一颗会感恩的心。

也许因为现在物质生活比较富裕,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为妈妈就应该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条件和服务,而做母亲的也在最大化地给孩子以最优质的生活,可许多母亲却忘记了如何去教育孩子感恩。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的人是缺乏情感的,是不受欢迎的。

正是怀着感恩的心,诗人艾青在诗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能体会到自己的职责。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价值。当“200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徐本禹走上银幕时,人性的善良再一次被点燃,这个原本该走人研究生院的大学生,却义无反顾地从繁华的城市走进了大山。

这一平凡的壮举刺痛了每一个人的眼睛,也点燃了每一个人内心未燃的火种。而让他做出这一抉择的理由很简单: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徐本禹用他感恩的心,为大山里的孩子铺就了一条爱的道路,点燃了贫穷和希望,完成了他的职责,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其实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很简单,一则公益广告可以给你启示:一个镜头是媳妇每晚都把热乎乎的洗脚水端到婆婆的房间,为婆婆洗脚;另一个镜头是媳妇的儿子才四、五岁光景,颤巍巍地端着洗脚水给他妈妈洗脚。画面很感人,这就是无声的教育。

茶余饭后,和孩子聊天,给孩子讲讲故事,不妨也讲些感恩的故事与孩子一起分享:《第一次抱母亲》、《感恩的心》、《母亲的姿势》、《花开了,就感谢》……通过这些感人至深的文章,让孩子学会感谢:感谢父母给了自己健全的身体,感谢他们为自己创造的温馨家庭,感谢所有让你快乐的事情……

将习惯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使之耳濡目染,并内化于人格之中。

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时言感谢,事事存感恩。

比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跟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羊有跪乳之义”,何况我们人类呢?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不会出现“爱的麻痹症”,才能享受着感恩的幸福,我们的爱才更有意义。

心灵成了沙漠,就失去了爱的感知力量,心灵敏感,才会敏锐地感知他人的冷暖、知恩图报。让孩子学会帮助他人,心灵敏感才会换位思考,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学会给予,利他就是利己

从前有两个人,就要投胎到世上,临行前到上帝那里告别,上帝问他们有什么要求。一个说:我喜欢什么都是别人给我,穿的吃的住的用的……另一个则说:我愿意把自己的任何东西都分给别人,只要我有……

上帝答应了他们。果然,喜欢“别人给”的那人到人间做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乞丐,天天到街上做伸手派,当然,吃的穿的住的都是不好的;愿意“给别人”的那个,则成为大老板,生意顺利,挣了很多钱,富甲一方,他经常做善事,捐钱建敬老院和学校,资助贫困的人……

给予远比接受要幸福,但是现在的父母们只是热衷于孩子的早期教育、技艺训练、学习强化等,把注意力仅仅集中于孩子适应能力的培养上。这样便制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学习努力、听父母话的乖孩子”。但是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便会产生扭曲。他对朋友不仅不会充满友情,甚至还会把朋友视为竞争对手。于是,在处理与朋友或其他人的关系上,也以是否对自己有利作为判断的标准,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你给予了什么,生活就会回馈你什么!”虽然这句话极其平凡,但是却意蕴深远,富含哲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给予了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有这样两个关于医疗的故事,令人深思,读罢你能渐渐明白:生命其实就像一种回声,或嘶哑、或高亢,或清脆,或浑浊,都由你自己主宰,没有人去强迫你去给予,也没有人压迫你去回馈,心境决定一切。

一则是:

一位法国最有名的医学专家,一天晚上,接到有关部门的紧急通知,要求迅速赶到某医院对一位儿童进行急救。当时已是凌晨两点。他接到命令后,急促地奔向车内,接着一直以最快的速度在超速行驶。他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只知道他必须救活那个孩子。突然,在漆黑的公路上,一束很强烈的光迎面刺来,他猛地停下了车,一个中年男子拦住了他的去路,用凶狠狠的目光盯着他,并恐吓他:“下车,否则我用枪毙了你……”医生焦急地说:“我要去救人……”这像猛兽一样的男人根本听不进任何解释,强行勒令医生下车,医生无奈地看着车子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当他赶到医院时,气喘吁吁地对院长说:“路上有一个劫匪,拦住了我的车……”

院长说:“我知道你已经尽力了,孩子在半小时前已经去世了……这是孩子的父亲。”院长指着那位中年男子说。他转过头一看,这不正是路上拦住了我车子的人吗……

另一则也是医疗故事:

在一个寒冷的冬季,外面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位医生接到命令时,已是深夜12点,他妻子叫他别去了。基于医生的道义,他毅然驾着小车奔向郊外的一所医院。由于暴风雨实在太大,道路泥泞,不知怎么地,车轮陷入了泥坑里,卡住了。在这时,对面有一辆推土机在行驶着。“还有20分钟,必须赶到医院!”上面又来电话了。他焦急地下了车,“兄弟,能帮我把车推上去吗?这个男人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一分钟、两分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汽车终于被推上来了,医生赶到医院轻松自如地把一套急救设备派上了用场,这个孩子得救了。他第二天找到那个开推土机的人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说;”兄弟,我们配合得很好,那个孩子得救了……该中年男子说:非常感谢你,救了我的孩子……

几乎同样的事情,可是结果却是这样的不同。是的,“你给予了什么,生命就回馈你什么。”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给予他人,不光是帮助他人,实际上也在帮我们自己,当我们把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搬开时,或许正好给自己铺平了道路。因此,当自己有能力时,微笑着对他说:“请让我来帮你!”

那么要怎样培养孩子给予的品德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吧:

元宵佳节那天,一对父母请来家在外地的幼儿园老师小于和他们一起过节。

当富有节日特色的主食——元宵端上来后,爸爸开始逗女儿:“佳佳,给爸爸几只元宵,好吗?”素有抢占意识的女儿朝爸爸翻了个白眼:“我才不呢!”爸爸自讨了个没趣,习惯地笑笑了事。在场的于老师见了,拿同样的问题逗佳佳,尚不识尊师之礼的孩子当然不会给老师面子,又是一个“我才不呢”。

这对夫妇连忙训斥孩子,于老师手一摆,拿起汤匙自个儿到佳佳碗里舀起了几只,随即放到碗里,边吃边说:“你不给我,我偏要拿来吃。”

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个场面的佳佳愣住了,眼睛眨巴眨巴地要落泪了。

爸爸连忙对孩子说:“别哭,她是老师,爸爸马上再给你盛。”陈老师连忙做了个“不”的手势,接着拿着汤匙又在佳佳碗里舀了一匙,问:“你给不给我吃?”

不知是怕了陈老师,还是因为爸爸答应马上还给她盛,她破天荒地点点头。这次,陈老师又到自己的碗里舀一匙放在她碗里,对她柔声细语:“宝宝真乖,老师不吃宝宝的,呶,这是老师奖励宝宝的。”这一次,佳佳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接下来,她不断地舀元宵给爸爸妈妈和老师,父母都高兴地推辞了,唯有于老师有的推辞,有的接收,再回赠几句表扬的话。

晚饭后,于老师背着孩子对这对年轻的父母说:要让孩子学会“给”:越是不肯给,越不让她占到便宜;越是肯给,越让她得到。这样她就会学会付出,学会奉献了……

孩子吃独食,不愿给予他人,是与父母的溺爱密切相关的。很多家庭出于对孩子的爱,把好吃的、好玩的全让给孩子,孩子偶尔想与父母分享,父母却在感动之余,常说:“我们不吃,你自己吃吧。”长此下去,就强化了孩子的独享意识,他们理所当然地把好吃的、好玩的据为己有。

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这样,上面的故事对你有所启发吗?

谦虚是一种永远的美德

谦虚是一种美德,“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我国古代诗人曾以竹子来歌颂谦逊的品格。谦虚也是一种求实的态度。它能使人比较清醒地认识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比较清醒地认识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孩子也必须明白,骄傲是谦虚的对立面,是前进的大敌,是失败的阴影。一个人的成绩都是在他谦虚好学扑下身子实干的时候取得的,当他什么时候骄傲了,自满自足了,那么他就必然会停止前进的脚步。而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不但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障碍,而且还会造成伙伴关系的紧张。

巴甫洛夫说:“绝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所以,父母如果发现了孩子骄傲的情绪,一定要尽快地加以纠正。

骄傲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孩子特别是聪明的孩子常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父母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一天,苏格拉底和弟子们聚在一起聊天。一位家境相当富有的学生,趾高气扬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炫耀:他家在雅典附近拥有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

当他口若悬河大肆吹嘘的时候,一直在其旁边不动声色的苏格拉底拿出了一张世界地图,然后说:“麻烦你指给我看看,亚细亚在哪里?”

“这一大片全是。”学生指着地图洋洋得意地回答。

“很好!那么,希腊在哪里?”苏格拉底又问。

学生好不容易在地图上将希腊找出来,但和亚细亚相比,的确是太小了。

“雅典在哪儿?”苏格拉底又问。

“雅典,这就更小了,好像是在这儿。”学生指着地图上一个小点说。

最后,苏格拉底看着他说;“现在请你再指给我看看,你家那块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在哪里?”

学生急得满头大汗,当然还是找不到。他家那块一望无边的肥沃的土地在地图上连个影子也没有。他很尴尬又很觉悟地回答道:“对不起,我找不到!”

任何人所拥有的一切,与有大美而不言的天地相比,与浩瀚无际的宇宙相比,都不过沧海一粟,实在是微不足道。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不管我们拥有什么、拥,有多少、拥有多久,都只不过是拥有极其渺小的瞬间。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又增一毁。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往往由于学习成绩较好或者某方面有特长而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这种太多的表扬常常会误导孩子,使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于是就会滋长骄傲情绪。他们会因此夸大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问题,而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由于他们听不进别人的善意批评,总是处于盲目的优越感之中,就会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导致成绩下降,表现也就不再那么优秀了。

家长应该让孩子认识到骄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绊脚石,任何成绩的取得只能是阶段性的、局部的,只能作为一个起点。在学习上,知识是无边的海洋,如果一时一事领先就忘乎所以,恰恰是知识不够、眼界不宽的表现。

“谦受益,满招损”,家长应有意识地给孩子介绍一些成功者的经验,告诉他们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在取得成绩后仍能保持谦虚奋进的人。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谦虚的美德,有许多这方面的格言警句启迪后人,如“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爱因斯坦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相对论以及他在物理学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然而,就是像他这样的大科学家,在有生之年仍然不断地学习、研究,活到老,学到老。

有个年轻人去问爱因斯坦,说:“您老可谓是物理学界空前绝后的人才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对那位年轻人说:“在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他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比喻,多么深刻的一番阐述。作为父母,要时刻警惕孩子的“自大、自傲”心理,要塑造孩子谦虚的品质。每个人都要养成“虚怀若谷”的胸怀,都要有一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

英国哲学家丁尼生曾经说过:“真正的谦虚是最崇高的美德,是一切美德之母。”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谈到著名雕塑家罗丹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荣誉毕竟是一切误解的总和。”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指出了罗丹的人生信条:永不满足。

谦虚是进步的基石。世界上有虚怀若谷的求知者,却没有狂妄自大的成功者,可见骄傲和自满是事业成功的大敌。有人打了一个极为形象的比喻:求知的人就像是一个永远也装不满的容器,正因为有着许许多多的空缺,才促使他不断求知、不断奋斗、不断前进。古希腊被誉为“智者之尊”的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句极为精辟的话,他说:“我之所以有智慧,不是因为我更看中自己的长处,而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谦虚的人对自己有信心,却不自大,他们懂得关心、包容、体贴别人的感受。多数人会误以为,孩子长大后才会懂得谦虚,但事实上,谦虚是非常根本的,很多好品德都是从谦虚延伸而出,也唯有谦虚,才能发展出上述的好品德。

勤俭节约不可丢

有一个民间传说:一位老人去世时,除了一块刻有“勤俭”的匾外,什么也没给两个儿子留下。兄弟俩分家时,便把匾从中据开,哥哥要了“勤”,弟弟要了“俭”。那以后哥哥每日辛勤耕作,但不知节俭生活,结果是两手空空;弟弟则省吃俭用,却不知勤劳耕作,结果坐吃山空。后来兄弟俩经过仔细琢磨,他们把匾合在一起照着去做,勤俭持家,终于创造了丰富的财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从这则故事可见,勤劳俭朴是一种立身、立家、立业的美德。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谁,都必须通过劳动来创造相应的财富和价值,贡献于这个社会,才有可能快乐地生存。但也不是只要劳动就可以了,劳动只是分内的事,也是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勤劳就是努力工作,不怕辛苦。作为学生就时刻有对待学习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对一个人来说,越早把自己放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越早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自食其力,就越早能取得发展和成功。

人们的物质追求欲望越来越高,家长对下一代的疼爱有加,关怀备至,往往在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时候,忽视了勤俭节约精神的培养。有些孩子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过于溺爱、迁就孩子,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什么,孩子“穿衣要名牌,饮食要海鲜,娱乐要刺激”,家长就千方百计地满足这些“小皇帝”的要求。据调查,有的学生一个月零花钱达50多元,一次春游要花上几十元,有的家长为孩子举办生日宴会,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孩子浪费的行为也十分严重,有的孩子吃不完的包子、油条、面包、饭菜,到处乱扔乱倒……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家长高度重视。家长必须充分认识教育孩子勤俭节约的必要性、迫切性,认真在孩子心中种下勤俭节约的种子。

洛克菲勒虽然拥有了巨额财富,但他的生活依然非常俭朴,而且时时刻刻都在给他的儿女们灌输节约的价值观。防止他们挥金如土的第一步就是不让他们知道父亲是个富人,洛克菲勒的几个孩子在成人之前,从没去过父亲的办公室和炼油厂。

洛克菲勒曾指着13岁的女儿对人说:“这个小姑娘已经开始挣钱了,你根本想象不到她是怎么挣的。我听说煤气用得仔细,费用就可以降下来,便告诉她,每月从目前的账单上节约下来的钱都归她。于是她每天晚上四处转悠,看到没有人在用的煤气灯,就去把它关小一点儿。”他不厌其烦地教育孩子们勤俭节约,每当家里收到包裹,他总是把包裹纸和绳子保存起来。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相互谦让,只买一辆自行车给4个孩子。小约翰长大后不好意思地承认说,自己在8岁以前穿的全是裙子,因为他在家里最小,前面3个都是姐姐。

只有懂得劳动不易的人才能节俭,并能创造更多的财富。为此,洛克菲勒十分注重孩子的家务劳动能力的培养,比如每拔出菜地里10根杂草可以挣到1分钱,唯一的男孩小约翰劈柴的报酬是每小时1角5分钱,保持院里小路干净每天是1角钱。

跟洛克菲勒一样,台湾的塑料业大王——王永庆,对子女也特别“苛刻”,他要求孩子学习吃苦,严格限制他们的零用钱花费,子女们出国后,他继续对子女进行“经济制裁”,要求子女把每次花费详细记录在案,花一块钱也要详细交待,王永庆严父式的管教,成就了子女今天独立自主、勤俭节约的品格。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而现在,在孩子们身上却很少能看到这种美德和传统的体现。这与孩子从小养成的习惯大有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长赠予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印度作家泰戈尔说:“鸟翼系上了黄金,这鸟永远不再在天上翱翔。”

家长不要让奢侈成为孩子飞翔的“黄金”牢笼。所以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怎样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呢?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做:

首先要让孩子懂得衣食都是辛勤劳动的结果。多讲讲父母劳动的艰辛、挣钱的不易:让他多观察成人的劳动,听听父母持家的打算和安排,让他感到钱是要节约用的;还可通过讲故事,背古诗《锄禾》等形式,教育孩子一粒米、一张纸、一段衣料都来之不易,都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提倡勤俭节约,不仅仅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家长花钱买来的,而且意味着对别人劳动的尊重和劳动成果的珍惜,我们要教育孩子,不随便倒掉饭菜,应随手关灯、不乱撕书本、不乱扔铅笔,对家里、园内的各种用品和自己的衣物鞋帽等都要爱护,同时还要教育他们养成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让孩子懂得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来之不易,都是人们辛勤劳动换来的。历史上的陶侃(东晋时大官)由于受他母亲良好的教导,一生勤勉俭朴,连造木船剩下的碎块木屑都收藏好,备以后用,这一美谈流传至今。可让孩子们种些葱、蒜和花草;养些小动物,由他们自己照料,从而体会一只鸡、一只兔,需要花费多少心血、多少时间才能养大,这样孩子就会逐渐明白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不易。

然后再从日常生活着手,教育孩子物尽其用。比如:玩具坏了自己修,图书破了自己补,实在不能修了再买新的。平时要注意正确引导孩子使用“零钱”,不随便买零食,以免养成“贪吃嘴馋”的习惯。

勇于认错,绝不护短

古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勇于认错,此乃智者之举;不肯认错,终将失去进德的机会,殊为可惜。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不犯错,有时候错误只是自己的一时疏忽所造成,并不构成太大的得失;但如果不认错,后果不堪设想。一个人的际遇安危、成败得失,往往和自己能否“认错”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将相和”,赵国名相蔺相如能够“相忍为国”,固然赢得后人尊敬;但廉颇勇于认错,登门“负荆请罪”,更是流芳千古。

如果清楚自己应达成什么要求,却刻意不做到,事后仍不肯认错,这种明知故犯的行为,是严重缺乏责任的表现。这些孩子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会以此方式来达到目的,若家长不正视此问题,久而久之,会让孩子误以为犯错行为是亲子间的正常相处模式,因此可以说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孩子刻意不认错的原因。

认错应是让孩子“学会认识错”,而从认识错到承认错,中间的铺陈很重要。家长宜以适当的方式引导,才不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受损,或是有负面影响介入。

周末,华华到叔叔家和妹妹一起玩,玩着玩着,两人就为争一个玩具吵了起来,华华不但抢了妹妹的玩具,还动手打了妹妹一巴掌。妈妈闻声赶来,要求华华把玩具还给妹妹并道歉,可华华不但不向妹妹道歉,反而不服气地:“哼!哼!”。看着华华一副不懂事的样子,妈妈真是又急又气,朝着华华的屁股“啪啪”打了几下后,逼着他去跟妹妹说“对不起!”在孩子中间,像华华这种表现的很多。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不肯认错,必须从他的年龄、认知与家长的教养方式等层面来探讨。当孩子认知能力不足时,是非对错的观念也不够,相对地,就容易犯下许多无心之过。而家长本身的心态,以及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会影响孩子犯错后的态度。

想要让宝贝乖乖认错,却又怕伤害到他的自尊心,只要善用引导方式,你也可以教出勇于认错的好孩子。

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应及时给予教育并纠正,让孩子知道错误不是不可挽救的,只要改好了,就可以得到原谅。父母千万不要在孩子做错事后,一味地批评、指责孩子,这样易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后犯错时就会找借口推托。

对懂得道歉但又频繁犯错的孩子,父母不仅要注意孩子言语的道歉,更要关注孩子改正错误的行为。因此,如何处理孩子所犯错误的方法,比孩子犯的错误更值得父母思考。

另外,中国父母尤其要学会向孩子认错。传统的家庭观念认为父母向孩子道歉,会丧失自己的威严,所以,不少父母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仍然坚持即使做错了也不向孩子认错。

研究显示,父母向孩子认错,不仅可以融洽家庭关系,并且可以用现身说法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有错的时候,认错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父母向孩子认错,不仅不会因为认错而丧失尊严,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尊敬。

“认错”没有大小之分,认错要态度坦诚,是否真心能改,就在于是否具有“勇气”。历代“下罪己诏”的帝王,反而更增贤名;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纽约市长任内,曾经当众坦承自己因一时不察通过议案的疏忽,结果赢得更多人的尊敬;三世纪前统一全印度的阿育王向小沙弥赔罪。自古以来,没有人耻笑阿育王以九五之尊道歉,反而同声赞美他“勇于认错”的美德。

所以,“认错”不但不会失去自己的尊严,反而能赢得更多的尊重。认错,实在是一门很高的人生哲学,值得父母深思。

另外,当外人来告状时,父母一定要冷静热情倾听受害人父母或本人的申述,然后当着孩子的面弄清实情,应该向对方道歉的,应吩咐孩子向对方道歉,做父母的,在自己的孩子认错后,也应向对方家长道歉,损坏了别人的东西,应该在道歉后照价赔偿,或者该付医药费的,就应该支付医药费。以此来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事物。这是正确的态度,也是不少家长所采取的态度。

但是应该看到,在我们的周围,也有不少家长,不是采取教育自己子女向对方道歉的态度,而是对自己孩子采取护短的态度。事实俱在,是自己的孩子打了别人的孩子,或损坏了人家的东西,他不但不责备自己的孩子,不教育自己的孩子,反而认为对方来告状是错误,认为孩子在外面打架或做别的事,与他无关。甚至强词夺理地说:“我的孩子也挨了打。”或狡辩“那东西根本不是我孩子打坏的,我孩子绝不会去损坏你家的东西!”

这样护短的结果是孩子在外可以做坏事不负责任,于是越学越坏,并且做坏事的胆子也越来越大,甚至会公然喊叫:“你去告诉我父母好了,他们根本不会相信!”后果当然不堪设想。

孩子要学会勇于认错,父母则要学会绝不护短。

责任一学会做小大人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责任心是极其重要的。试想一个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没有责任心,只知道家长让我学,老师让我学,不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什么;对同学没有责任心,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对班集体没有责任心,只顾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吗?

孩子的成长是社会化的过程,婴儿时期,孩子的温饱及其他生理需求未得到满足时,他们经常哭喊,这种哭喊是向成人求助,是他们对自我负责的一种表现,就婴儿的能力而言,他们只能做到这一步。所以说,婴儿对自我负责的能力非常有限。蹒跚学步的孩子跌倒或撞在桌上,因为疼痛而哭喊,我们常常会一边拍打着地面或桌角,一边说:“打它,打它,都怪它把你撞疼了。”其实,孩子因“不小心、没看见”而把自己弄疼了,他们已经在承担责任了,只是这份责任有些苦涩、有些被动罢了。而我们的做法会使孩子产生不是“我不小心”、不是“我没看见”,而是“地不平或桌挡道”的错觉。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孩子从自身寻找原因的意识和方法,致使孩子以后遇到不顺的事就会怨天尤人。

有这样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

一个人到瑞士访问的时候,在洗手间里,他听到隔壁小间里一直有奇特的响动。由于这响动时间过长,而且也过于奇特,因此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通过小门的缝隙向里探望。这一看使他惊叹不已。原来,小间里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修理马桶的冲刷设备。一问才知道,是这个小男孩上完厕所以后,因为冲刷设备出了问题,他没有把脏东西冲下去,因此他就一个人蹲在那里,千方百计地想修复它。而他的父母、老师当时并不在身边。这件事令这个人非常感慨: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竟然有如此强烈的负责精神,可见其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

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在遇到没有人能为他负责的时候,就喜欢哀叹自己的不幸、抱怨生活的不公。

其实,所有的抱怨都是在做无用的减法。

责任心是一种习惯性行为,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是做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需的。

在70年前,有位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不小心踢碎了邻居的玻璃,人家索赔12.5美元。当时,12.5美元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闯了大祸的美国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儿子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美元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美国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位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他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像里根的父亲那样,让孩子自己承担过失的责任,看起来似乎有点儿“残酷”和不近人情,其实这才是父亲深沉的爱。一般来说,当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恰好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最有利时机。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应该让他承担责任,而不是由父母大包大揽。

但是,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的儿子因为打架斗殴被公安机关拘留,罚款和承担医疗费共计3000元,而父亲没有这么多钱,怎么办呢?这位父亲东借西借,好不容易凑够了钱替儿子交上去。然而,儿子却不思悔改,又犯了抢劫杀人罪,被判处极刑。

这位父亲的行为不是让儿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而是自己为儿子的过失承担了责任。从表面上看这也是一种“爱”,但是,这种“爱”却葬送了儿子,最终还是由儿子为自己的过失负了责,不过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最终,父亲的这种“爱”变成了“残酷”。两种不同的父爱,收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一般来说,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恰好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有可能刻骨铭心,孩子可能会吃一堑长一智。当然,在这种时候,父母应当保持冷静,尽量不要大声训斥,更不要夸大其词恐吓孩子,而应当实事求是讲清道理,明确指出弥补过失的办法。

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其实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独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一个人只有摆脱依赖才能意识到责任,只有独立才能主动承担责任。孩子在独立完成某事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客观地认识事物,同时客观地认识自己。他们逐渐意识到什么事是他们能够把握的,什么事是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孩子的责任心需要父母的培养。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还小,树大自直,长大了自然就行了。殊不知,孩子的责任感是应该从小培养的。平时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不舍得放手,事无巨细都替孩子想到做到,很难想象,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就能体谅父母、关心他人,能干好自己的事,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因此,需要从小开始就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名成员,既应该享受其权利,也应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包括建立家庭中的岗位,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父母可通过鼓励、期望、奖惩等方式,督促孩子履行职责,培养责任心。根据有关统计,中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一两个小时,而美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三四个小时,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层次上的责任心难以确立,将来一旦走上社会,就难以向社会层次上的责任心过渡。

家长在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时,除了训练孩子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外,还要特别强调训练孩子学做家务。如让孩子自己做早点、洗袜子、拿牛奶、买东西等。家长在吩咐孩子做家务时要有耐心,孩子主动帮助做家务应得到鼓励。家长还要让孩子们懂得不是做完家务就算完事,而是要培养独立、勤劳、刚强、负责任的心理品质,以及提高自己的责任能力。

宋代思想家张载曾说:“勿谓儿童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的强弱,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因此,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责任感是孩子前进的动力,缺乏责任感的孩子只会坐享其成,缺少前进的动力。许多孩子出生在幸福的家庭,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一心想让孩子成才,在这美好愿望的驱使下,许多父母心甘情愿、尽其所有、尽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把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结果却是孩子缺乏奋发向上的愿望、缺乏责任心,这样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可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

同类推荐
  • 睡前8分钟:精灵卷

    睡前8分钟:精灵卷

    每当夜晚降临,妈妈的故事总能陪伴着孩子,让他安然入睡。让孩子从简单的故事里学会勇敢、坚强、善良等美好的品德。本套《睡前8分钟》丛书精选了百余个优秀儿童故事,用活泼生动的语言、精美可爱的图片将它们一一道来。除了好听的故事外,本书还特别增添了阅读分享环节,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道理,并让家长与孩子能更好的沟通,增进亲子之情。
  • 其实怀孕很简单

    其实怀孕很简单

    本书一共由六大部分构成,通俗一点讲就是在教你认识不孕这件事儿之后,向你讲述为什么不能生孩子,怎么才能生孩子,其中穿插了新生命形成的详细过程以及对待不孕不育的一些错误的做法。为了让读者乐意读、看得懂,本书打破了一般科普书籍,尤其是医学书籍深奥、难懂、枯燥、长篇大论的常规,首次推出漫画版科普助孕知识图书。用最形象、最有趣的表达方式,把不孕不育患者觉得难以理解又无处求解的孕育难题进行科学的诠释。
  • 100个亲子智力游戏

    100个亲子智力游戏

    幼儿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拥有什么样的才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而经过实践证明和专家验证,游戏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积极的成长经历,并大幅度地提高其智力和思维。本书经过编者精心设计,涵盖了适宜幼儿智力成长的六大类游戏:肢体成长游戏、思维故事游戏、猜谜游戏、造型能力游戏、趣味数字游戏和科学异想游戏。这些游戏对幼儿来说,都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游戏,相信一定能给可爱的孩子们带来乐趣并提高他们的智力。
  • 孕期如何吃宝宝最聪明

    孕期如何吃宝宝最聪明

    本书针对怀孕母亲如何在孕期科学合理地摄取营养而编写,内容包括:关爱妈妈就是关爱宝宝、盘点有益于宝宝脑部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让胎宝宝聪明的31种益智食材等。
  • 孩子素质教育:情操篇

    孩子素质教育:情操篇

    气节是我国固有的道德标准,现代还用着这个标准来衡量人们的行为,主要的是所谓读书人或士人的立身处世之道。但这似乎只在中年一代如此,青年时代倒像不大理会这种传统的标准,他们在用着正在建立的新的标准,也可以叫作新的尺度。中年时代一般的接受这传统,青年时代却不理会它,这种脱节的现象是这种变的时代或动乱时代常有的。因此就引不起什么讨论。直到近年,冯雪峰先生才将这标准这传统作为问题提出,加以分析和批判:这是在他的《乡风与市风》那本杂文集里。
热门推荐
  • 灵士历程

    灵士历程

    红发,蓝眸,他有着与他人同的特点,他人是发眸同色,而他则是发眸异色,这究竟是好,是坏?他的故事究竟如何,他会与哪些人擦出怎么样的火花呢?他能否成为一个强者?
  • 综漫之毁灭的心

    综漫之毁灭的心

    S,X:小鬼,不要让我们白白牺牲!狱寺:十代目,快逃!!!一平:纲吉先生,蓝波就拜托您了!山本:纲吉,我不怪你,我现在,要去见,他了……纲吉:步云哥!我该怎么办?!白步云:纲吉,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我会解决的!即使用自己的生命,也要换取你们生命!桂:银时,我不认识他!银时:可是他叫的是你名字...被嫌弃的白步云:......夏目:猫咪老师,救救他吧!斑:哈!?不要!太麻...好了!!就知道给我添麻烦!夏目:O(∩_∩)O
  • 幽冥鬼主

    幽冥鬼主

    萧音,一个身负惊天劫数之人,幼时被大陆的传奇人物萧飞仙收做弟子,十四年后,萧飞仙雪海飞升,从此,萧音进人大陆,一步一步破开惊天之劫。
  • 百慕大探险记

    百慕大探险记

    向百慕大出发,但一路上各种各样的事件让人心生恐惧……
  • 医生你过来

    医生你过来

    霸道总裁无敌虐爱痴情少女,亿万身家却只会独宠一人,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专情,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有魅力,如果你想知道,如果你有兴趣,对不起,我们不写,我们有的,只有相爱如水,细水长流。
  • 夜漫长歌

    夜漫长歌

    每个八零后的命运都那么曲折多变,竞争、艰苦、迷茫至始至终,不变的,是我们昂扬向上的心和对梦乡的执着。有爱、有梦、有力量,就有未来。
  • 白马令

    白马令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为鉴!白马为证!身上披雪甲!坐下亦白马,手中亮银枪!威名震天下!千年前神将应龙身陨道消,身上所携的太古神器遗落凡间。千年后灵阳大陆一少年尹离偶然得到了这一神器,并且由此揭开了自己三生三世轮回的宿命......
  • 校园修真日记

    校园修真日记

    “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好么?”羊用温柔的声音说。“当然好了。今天,又是什么故事呢?”狼沙哑的说道。“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大魔王十分凶残,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即使他不在屠杀生灵,任何事物都还是躲得他远远的......”“然后呢?”狼说。“然后,大魔王过于孤独,最后用全部的修为把自己分成两个部分,这样,他就再也不会孤独了。”狼微微点头。
  • 大唐我是阎王

    大唐我是阎王

    2019年大年三十的夜晚,本是合家团圆之夜,一起看春晚嗑瓜子放鞭炮,享受一年忙碌的的成果。可是在这夜色之中一支神秘的队伍正在机场悄然集合,他们就是Z国中最神秘的部队龙组。龙天机缘巧合下重生到了大唐,迷迷糊糊成为了李世民早死的第二子李宽身上,且看龙天如何在大唐继续实现他的阎王梦想.........
  • 医魂

    医魂

    一代名医李同遭奸人所害,灵魂无处藏身,轮回数年依附在Y市第二中学李翔体内,从此揭开神秘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