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05900000005

第5章 打造思维力,怪想法不是坏想法

有一个孩子,父母让他画太阳,他画了一个蓝太阳。父母问他:“你怎么把太阳画成蓝色的呢?”孩子说:“我画的是海里的太阳。”父母说:“好极了,你太有想象力了。”

儿童是天生的破坏者,同时也是天生的创造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家庭是儿童创新意识的土壤。作为父母,要像呵护细苗成长一样,为孩子创新意识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

面对孩子的奇思妙想,作为家长应该庆幸,因为你拥有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家长的心里应该很欣慰,因为你的孩子拥有很高的智力。只要家长善于保护孩子的“怪想法”,就是对他们创造思维、创造欲望的保护,孩子的成功,指日可待。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素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个家长必须关注的问题。只有把孩子培养成为思维灵敏、判断准确、主意巧妙的人,孩子长大后才能成为灵活自如地适应时代、促进时代发展的人,未来的社会最需要的是既有知识又有智能的人。

人们对于简单的问题,按照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几乎都可以得到解决。

而当遇到用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解决不了的难题时,就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引进新的思维方式。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青年一起开山,一个把石块砸成石子运到路边,卖给建房的人;一个直接把石块运到码头,卖给杭州的花鸟商人,因为这里的石头总是奇形怪状。3年后,后者成了村里第一个盖瓦房的人。

后来,村里人开始种果园。他们那儿的梨不仅产量高,而且汁浓肉脆,深受国内外客商的欢迎。那个曾第一个盖瓦房的人,这时却卖掉果树,开始种柳。因为他发现,来这儿的客商不愁挑不到好梨子,只愁买不到盛梨的筐。几年后,他又成了第一个在城里买房、并做起服装生意的人。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日本丰田公司亚洲区代表山田信一来华考察,当他坐火车路过这个小山村,听到这个故事后,当即决定下火车寻找这个人。

当山田信一找到这个人时,他正在自己的家门口与对面的店主吵架,因为他店里的一套西装标价800元的时候,同样的西装对门就标价750元;他标价750元,对门就标价700元。一个月下来,他仅批发出8套西装,而对门却批发出800套。

山田信一看到这种情景,非常失望,正准备打道回府时,他却了解到了事实的真相:原来对门那家店也是这个人的。于是,山田信一立即决定以百万年薪聘请他,因为他具有独特的商业眼光。

人才素质的竞争,实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竞争。培养孩子创造能力主要是指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也是检验孩子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或对未知的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探索性的、创造性的思考。

创造力是一个人智力的重要方面,实际上,创造力是一种思维能力,但它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式的想法,而是一种发现新问题、创造新方法、帮助人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创造力的人肯定是聪明的人,他能够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创造出新的东西。创造、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尤其重要,父母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取得成功,就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创造习惯。

一个三口之家决定搬到城里去住。他们跑了一整天,直到傍晚,才好不容易看到一张公寓出租的广告。他们赶紧跑去,房子出乎意料的好。于是,夫妻俩前去敲门询问。这时温和的房东出来,对三位客人从上到下地打量了一番。

丈夫鼓起勇气问到:“这房屋出租吗?”

房东遗憾地说:“啊,实在对不起,我们公寓不招有孩子的住户。”

夫妻俩听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默默半晌,走开了。

他们的孩子,把事情的经过从头到尾看在眼里。那可爱的心灵在想: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

忽然,他跑了回去,那白白嫩嫩的小手又去敲房东的门。这时,他的父母已走开了,都回头望着。

门开了,房东又出来了。只见孩子精神抖擞地说……

房东听后,高声笑了起来,决定把房子租给他们住。

孩子是这样说的:“爷爷,这房子我租了。我没有孩子,只带着两个大人。”

同一个意思同一群人,但是“两个带着孩子的大人”和“一个带着两个大人的孩子”这样简单的逆向表述,竟然在简单的语序换位中应合了不合理的要求。这个聪慧的孩子巧用逆向思维为自己带来了幸福。

儿童处在创造力的萌芽阶段,他们好动、好问,对周围的环境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创造力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培养,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关键时期,现在很多家长都注意发掘孩子的智力,事实上,如果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孩子的智力也能快速提高。

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们心中有着无数个“为什么”,想了解这个奇妙世界的本来面目。提问就是一种思考和钻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开始会提问。由于年幼,所提的问题往往十分荒唐,有的可能无法回答,但不管问得怎样,说明孩子是在思考和探索。如果成人用习以为常的姿态和不以为然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这种求知冲动就会被逐渐扼杀。

作为家长,应该心平气和地、认真地对待孩子的各种问题,不能因为有的问题显得太幼稚而不予理睬,而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这样,孩子提问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思维将会更活跃。

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有很多方法,比如赞美孩子的创造性举动,教育孩子学会动手等等。你还可以用一些有趣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比如,你可以这样讲故事:在一棵大树下,有一只狡猾的狐狸,它几天没有吃东西了,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忽然。它抬头一看,树上有一只蹦蹦跳跳的小松鼠。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说:“小松鼠你爸爸会闭着眼睛跳下来,你会吗?”小松鼠说:“我当然会啦。”说着,它闭上眼睛往下一跳。狐狸连忙跑过去,一把抓住小松鼠,刚要往嘴里送,这时……

后来,聪明的小松鼠没有让狐狸吃掉,你知道它想了什么办法吗?

鼓励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

2004年,有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应邀到北京演讲,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每场演讲结束后,他们都会留出十分钟的时间,请大家提出各种问题。

但他们感到十分意外和难以理解的是,全场一千多人鸦雀无声,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问题。

这让几位演讲者发出了一个共同的感叹:“难道我们的理论完美无缺了吗?难道连一个问题都提不出来了吗?如果一点问题都没有,那怎么可能有创新呢?太不可思议了!”

有人说,人跟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人会问“为什么”,而动物则不会。

幼小的动物只会模仿,但小孩子从咿哑学语时便会不住嘴地问“为什么,为什么”。和动物不一样,人的嘴不只是用来吃饭,还要用来说话;不只是用来发声,还要用来问“为什么”。

家长们都可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领域的扩大,常常会向你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涉及面很广。有的离奇、有的可笑、而有的使你棘手,一下子无从回答。面对这么多的“是什么”、“为什么”,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办呢?

对这些提问,通常有三种态度:一种是婉言相劝,“你还小,将来长大了,读了书就懂了,不要问了,好吗”?另一种是粗暴拒绝,“小孩不懂事,瞎问什么”!“烦死了!我正忙着,自己出去玩”,有些厉害的家长还要朝孩子瞪上一眼。第三种态度是细细解答,循循善诱,解答完了还要问孩子:“懂了没有,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很显然,第三种态度是正确的。第一种家长的回答,尽管和颜悦色,但孩子是不满意的,心中疑团不能解开;第二种家长的态度更是错误的,他们的一声怒吼往往会扑灭孩子心中好奇的火苗,阻碍了孩子智力的正常发展,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第三种家长不仅回答了孩子的提问,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而且还能培养孩子提出问题的能力。

小孩子与成年人不同,他们对周围很平常的事物往往也感到好奇,所以总爱拉着爸爸妈妈的手一个劲儿地提问题。比如,当他吃饼干时,就会产生饼干是用什么做成的疑问;当他知道饼干主要是用面粉做成的以后,还会问:面粉是怎么来的?在成人告诉他面粉是用小麦磨成的以后,他也许还要问什么是小麦,甚至问到小麦的特征和生长过程。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们认为这是件好事,每一个家长都要积极给予鼓励。因为孩子发问正是他迫切需要了解、探索知识的表现,对丰富儿童感性和理性知识、开发智力、提高求知欲、启迪学习兴趣都有好处。要是孩子对周围事物无反应,吃了睡、睡了吃,那就表明智力低下、脑发育不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中外很多有成就的人,在他们的童年时代,都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特点和强烈的好奇心,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

爱因斯坦的成功,首先应归功于他的正确地进行思考和创造力。

有一次大发明家爱迪生满腹怨气地对爱因斯坦说:“每天上我这儿来的年轻人真不少,可没有一个我看得上的。”

“您断定应征者合格或不合格的标准是什么?”爱因斯坦问道。

爱迪生一面把一张写满各种问题的纸条递给爱因斯坦,一面说:“谁能回答出这些问题,他才有资格当我的助手。”

“从纽约到芝加哥有多少英里?”爱因斯坦读了一个问题,并且回答说:

“这需要查一下铁路指南。”“不锈钢是用什么做成的?”爱因斯坦读完第二个问题又回答说:“这得翻一翻金属学手册。”

“您说什么,博士?”爱迪生打断了爱因斯坦的话问道。

“看来我不用等您拒绝,”爱因斯坦幽默地说,“就自我宣布落选啦!”

爱因斯坦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强调不能死记住一大堆东西,而是要能灵活地进行思考。

爱因斯坦认为,正确地进行思考,是获得成功至关重要的条件。

小时候的爱因斯坦一点也看不出来有什么天才,到3岁时,还不会讲话。6岁上学,在学校里成绩非常差,一上课就是被批评的对象,老师还说他永远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天生的笨蛋。

但,爱因斯坦在12岁时,就已经决定献身于解决“那广袤无垠的宇宙”之谜。15岁那一年,由于历史、地理和语言等都没考及格,也因为他的无礼态度破坏了秩序和纪律,他被学校开除了。

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思考和想象。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16岁时,他喜欢做白日梦,幻想着自己正骑在一束光上,进行着太空旅行,然后思考:如果这时在出发地有一座钟,从我坐的位置看,它的时间会怎样流逝呢?

从此,他开始了他的科学远征。他设计了大量理想实验,提出了“光量子”等模型,为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灵活地进行思考对一个人的成功是非常必要的。抱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思想,才能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逐渐迈向一个个人生的高峰。

鼓励孩子多问,要立足于启发孩子开动脑筋,不能包办代替。如问题很简单,父母就无需急于解答,可用引导观察的方法,让孩子自己找出答案、这样对扩大孩子视野、活跃思维、增长感性知识有益;要是孩子提出的问题与他本人的知识领域差距较远,可通过一起讨论的方式解答,让孩子充分发表意见后,家长再做适当的解释、归纳,最后得出结论;如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一时回答不上来,应向孩子讲清楚,因为自己知识水平有限,待查阅资料后,再给予解答。这样不仅不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还可以在孩子面前树立书本的权威,等到他上学以后,有助于孩子养成勤奋读书的良好习惯。

当普通人拘泥于一种思维方式而没有任何创新时,优秀人物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让人们惊讶。但正是这种独特的逆向思维方式给人带来了无数的成功机遇。正如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会感到惊讶一样,这种思维能力将人的思考引向深处。而这种思维能力应该在童年时代加以培养和鼓励,因为孩子总是喜欢做出不同凡响的事来吸引大人的注意,要利用孩子这种心理来引导他们。

只有孩子学会思考,才能思维活跃

思考好比播种,行动好比果实,播种愈勤,收获也愈丰。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孩子,才能品尝到金秋硕果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他还说:“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有的父母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从来就没有什么事需要孩子自己去考虑、去想办法、去解决、去处理,长此以往,会扼杀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了。父母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给孩子创造一个思考的空间。

英国剑桥大学的迪·博诺教授说:“一个人很聪明或智商很高,只是说明他有创造的潜力,但并不说明他很会思考。智力和思考的关系,就好比一辆汽车同司机驾驶技术的关系,你可能有一辆很好的汽车,但如果驾驶技术不好,同样不能把车开好;相反,你尽管开的是一辆旧车,然而驾驶技术高超,照样能把车开好。很显然,这里在智商高和会思考之间画上了不等号。”

所以,如果孩子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反复地思考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无疑将使自己接近成功的殿堂。

德国数学家高斯,是近代数学的奠基者之一,在历史上颇有影响,可以和阿基米得、牛顿、欧拉并列,有“数学王子”之称。高斯非常善于思考,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在他小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

高斯10岁时,一天,他的数学老师让学生解答一道习题:“计算出1 2 3 4 …… 100=?”这个题目在今天早已家喻户晓,可是在那个时候、那个场合,对于一群小孩子来说,还真不容易。要算出这么长的算术题耗时不少,孩子们都想争取第一个算出来,立刻在草稿纸上做了起来。

只有高斯没有开始动手,不是想偷懒,也不是发呆,他在想,难道一定得经过如此复杂的计算过程吗?从客观上说,他在进行思维的谋划,谋划的目的是要寻找一种能够成倍提高思维效率的方法,这个过程花去了相当于其他同学进行加法计算的时间。这时候,老师看见了他,走上前来问他怎么了,为何还不开始计算。高斯说他已经知道答案了,是5050.老师十分诧异,问他是否提前做过这道题。于是高斯告诉老师,他是这样考虑的: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这样的等式一共有50个,因此这道题可以简化为“101X50=5050”。

“真是太神奇了!”老师赞扬地说。

这种“神奇”并不取决于孩子的智力水平;事实上,它应该取决于孩子良好的思考习惯,使智力的潜在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爱因斯坦是著名物理学家,生于德国,因受纳粹法西斯迫害,1933年迁居美国。他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中都有重大的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此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幼时发育较迟缓,三四岁时候还不大会说话。但是,小脑袋中经常沉思着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他常常托着下巴在想:“雨为什么会从天上掉下来?月亮为什么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在他四五岁的时候,爸爸给他一个罗盘。他非常喜欢逼个玩具,爱不释手地摆弄起来。罗盘的指针轻轻抖动着,转动着,当静止下来的时候,涂着红色的一端总是指着北方,另一端总是指着南方。他小心翼翼地转动罗盘,想偷偷地让罗盘指针指向别的方向。但是,罗盘仿佛发觉了他的心思,红色的一端仍然固执地指向北方。他突然猛转身子,想让罗盘措手不及。但是等指针停下来一着,红色的一端还是指向北方。

“真奇怪!”小爱因斯坦惊奇极了。“为什么它总是指向南北,而不指向东西呢?”他喃喃地向自己提出了一个许多小朋友没有想到的问题。

他为罗盘的指南性着了迷,也为自己提出的罗盘问题着了迷。他一个人玩着,试着,痴痴地思考着,整天精神恍惚,沉默不语,父母还以为他生病了呢!

终于,他找到一个答案:“这根针的周围一定有什么东西在推着它!”

于是,他想找出罗盘周围存在的某个神秘的东西。虽然找来找去一直没有找到,但在爱因斯坦对罗盘的探索中,已经孕育了一颗作出伟大发现的种子。

许多科学家之所以能为人类做出杰出的贡献,主要源于他们爱思考的习惯。无论什么事他们都要问个为什么,正是这种爱钻研的习惯才成就了他们的人生。而这种习惯是要从小的时候便开始培养的。

思考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及文艺批评家洛威尔曾经说过:“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

大凡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因为凭借了一种积极的思考力量,是创造力、进取精神和激励人心的力量在支撑和构筑着所有成就。一个精力充沛、充满活力的人总是创造条件使心中的愿望得以实现。要知道,没有任何事情会自动发生。

那么,父母在实际生活中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你只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思考的氛围就可以。这对孩子形成独特的个性,表现有创新思维很重要。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小,需要成人照顾而把他看成是成人的附属品,要受成人支配。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应该允许他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空间。有句话说:“什么样的父母,教出什么样的子女。”因此,在父母努力启发孩子创造力时,不要忘了同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使父母成为能欣赏创造力,并能与孩子创造力互动的主力。因此,不必在孩子与孩子间制造竞争压力,也不必为了培育创造力,将家庭生活弄得紧张、沉重;更不必一改常态,变成严肃又过分认真的父母。真正成功的创造力培养者,是能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父母,像个挚友般地倾听孩子的心,了解孩子的举止,知道何时给他掌声,何时扶持他一把。

同时,父母在与孩子相处与交谈中,要经常以商量的口气,进行讨论式的协商,留给孩子自己思考的余地,要给孩子提出想法的机会。父母可根据交谈内容经常发问,如:“这两者有什么关系?”、“你觉得怎么做会更好?”、“你的想法有什么根据?”等问题,以引起孩子的思考。对于已上学的孩子,可采用启发式,诱导孩子逐步展开思考。当孩子在想问题时,父母不要太性急,而应该留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尤其不要轻易直接地把答案告诉他们,孩子答错了,可用提高性的问题帮助他们思考,启发他们自己去发现和纠正错误。

那些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动脑筋,懒得思考的父母,下一次开口抱怨之前,先问问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给他思考的机会了吗?

如果不能确定,那就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争取把孩子培养成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吧。

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测验,给我们的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分别看“0”这个图形,问:“这是什么?”结果大多数中学生说是“零”或英文字母“0”;小学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这么回答,另一部分小学生则回答是个“面包圈”、“眼镜片”;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却说了许多成人、中学生、小学生根本没有想到的东西——“是眼泪”、“是肚脐眼”、“是围棋”、“是表”等等,让我们不得不惊叹于他们的想象力。

这个测验让人不由地发出疑问:难道想象力会随着年龄递减吗?为什么年龄越大的孩子,想象力越贫乏呢?这是成长的必然结果,还是教育的失误呢?我们孩子的想象力到哪里去了呢?事实上,想象力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认知能力,并非伟人、奇人或者外国孩子所特有,但为什么我们孩子的想象力就是不足呢?其中一个原因当然是“个别差异”,也就是说想象力与其他能力一样,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有差异。但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却是“人为的束缚”或者“人为的忽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人类智慧的生命线。

看过这样一个广告,一个老师问:“雪融化了是什么?”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雪化了是水。”只有一个女孩怯生生地说:雪化了是春天。

现代社会要求有大量的创新人才,何以创新?凭借想象力!孩子的想象也许有时候看起来有些可笑和不切实际,但是作为成人的我们是否想过,瓦特正是有了“为什么蒸汽能把壶盖顶起来”的思考,才有了后来蒸汽时代的到来;莱特兄弟正是有了“人能否长上翅膀,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的异想,才有了人类飞翔天空的现实,正因为凡尔纳无限的想象,潜水艇“鹦鹉螺”号成为了现实。每个孩子都是极具想象力的天才。还未经文明熏染的孩子,其思维模式还没有被纳入社会公认的体系中,他们天马行空、稀奇古怪的想法其实正是可贵的想象力的火花。

想象力是创造发明的基础。有了大胆的创想,科学才不断发展;有了丰富的想象,时代才不断前进。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中的形象,并不是记忆表象的简单重现,而是对记忆表象的加工改造。

让自己的孩子具有创造能力,是父母们的共同心愿。对于孩子来讲,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便是为日后的创造性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没有想象,创造就无从谈起。由此可见,想象和创造是密切相关的。

那么,父母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激发想象力呢?看看达尔文的父亲是怎样做的吧:

小时侯的达尔文人缘并不好,因为他总爱“说谎”。譬如说:他捡到了一块怪异的石头,就对同学们说:“这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他在泥土里拾到一枚受潮生锈的普通硬币,却神秘兮兮地告诉姐姐,这是一枚古罗马硬币……当他的老师和亲戚把这些“谎言”反映给其父,并要求惩罚他时,他的父亲却不认为达尔文是在撒谎,而是在想象,他鼓励达尔文说:“孩子,我怎么会责备你呢?你的想象力真伟大!”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建立在超越寻常人的想象之上。而他的想象及想象的良性发展应得益于其父亲的鼓励。父亲的鼓励为他建立了一个极为宽松的想象空间,铺设了平坦的想象之路,并搀扶他,鼓励他走上了这条宽阔而辽远的想象大路。

像达尔文的父亲一样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你还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讲童话故事是个不错的方法。

孩子喜好新奇,向往不平凡的事物,充满神奇和变幻莫测的童话故事会深深地吸引他们。童话能给孩子带来巨大欢乐,帮助孩子明白事理,增长知识。例如《小猫钓鱼》,孩子们从小花猫在钓鱼时跑去抓蝴蝶和蜻蜓,最终没有钓上一条鱼,明白了“三心二意做一件事,最终会一事无成”的道理。《狐狸和乌鸦》告诉了孩子“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上当”的道理。

最关键的是童话还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幻想能力。想象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有重大的作用,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幻想力,就不可能有巨大的创造力,应该十分重视儿童富于想象和幻想的天性,童话既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和幻想能力,也能培养美感和陶冶情操。优秀的童话往往集思想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于一体,给孩子以美的享受,使他们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

但是,对想象力的重视并不意味着对知识的忽视。人们衡量一个人的才华,通常情况下是以他拥有多少知识为标准。诚然,人的想象确实是在广泛的感知、丰富的经验、渊博的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19世纪中叶,美国有一位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叫艾伦,他掌握大量侦破案件的新闻资料和有关知识。有一次,纽约发生了一起奇怪的杀人案,警方侦破不了,而身在费城的艾论只凭报纸报道的几篇新闻纪实,运用他的经验和知识,以惊人的想象力,设想了案情的很多具体细节并把自己的想象写成了侦探小说。后来案件破获了,人们发现实际案情与艾论的小说惊人地相似,致使侦探家们也为之惊叹不已,可见丰富的知识是想象的基础。没有知识基础,毫无科学根据、漫无边际的想象只能是毫无意义的空想。

总之,为了培养或是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因为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不要让孩子太听话

在让孩子听话的问题上,既不能让孩子不听话,任性胡闹,又不能让孩子太听话,唯唯诺诺,而应找到让孩子听话的“度”;使孩子既听大人话,又有独立见解。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

孩子如果在道德上不听话,要坚决反对;如果是因为淘气不听话,家长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是思维上不听话,则要予以支持和鼓励,甚至允许标新立异,家长应该遵循“行为上严,思维上宽;小时候严,长大了宽”的原则。

常听父母抱怨:“我家的孩子老是不听话。”也经常听到妈妈们相互唠叨:“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听话呀,让人羡慕死了!”孩子不听话,一定不好吗?专家们告诫父母:“太听话的孩子问题更大,因为他们很可能失去更重要的东西——创造力。”

家长们往往因为孩子不听自己的话就大发雷霆,究其原因,不是因为孩子的固执会有什么恶果,而是因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蔑视。

孩子怎么就不能顶嘴了?顶嘴意味着他有自己的见解,这是好事,说明他在独立思考。

创造来自于批判,人人都想自己的孩子有创造性,但当孩子批判的锋芒指向你时,你就受不了了。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不要太听父母的话,世界上无论谁的话都不能全听。人无完人,人都是会犯错误的,任何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判断力也是有限的,没有绝对正确的人。而且人都有自己的目的,有自己认识事物的立场,出发点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别人的观点未必就适合你。迁就别人,常常会失去自己,久而久之,就没有主见、没有个性、没有创造力了。

一项实验证明,“淘气”的孩子往往比“老实”的孩子更有创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气的孩子接触面广,大脑受到的刺激多,激活了孩子的智能。

因此,给孩子创造一点“不听话的自由度”,对提高孩子的创造力是有好处的。

爱因斯坦自称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这在很大意义上是针对当时的教育而言的。正是这种对传统教育的离经叛道和喜欢自由自在地想入非非,最终催生了一位翻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历史新篇章的伟大科学家。

探究爱因斯坦独特而又深刻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我们的老传统是喜欢“老实听话”的孩子。有很多父母总希望孩子规规矩矩、百依百顺,孩子稍一调皮就不能容忍,往往是管得过死、限制过多,把孩子的创造性都给扼杀了。其实调皮、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幼芽,只要不出大格,就不要限制太多。什么都看着大人的眼色行事、唯唯诺诺,不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虽然现在的家长都想把孩子培养成创造型的孩子,可是孩子真的有创造型孩子的特点,一些家长又担心了,因为创造型孩子往往不太听话。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育心理学主任托伦斯的研究,创造力高的儿童多数具有让人讨厌的特点:顽皮、淘气、荒唐和放荡不羁;所作所为时逾常规:处世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带有嬉戏的态度。

父母给孩子制定了繁复无比的规则,孩子不事事听从,也是可以理解的。其实,如果你的孩子总是有自己的主见,不见得不好。这代表你的孩子已经会判断,经由判断,他有了自己的看法,这是独立思考的开始。

一般来说,父母会非常高兴自己的孩子这么听话,叫他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小孩习惯听大人的话,什么都照大人的意思去做,会造成小孩子习惯被管,会变得比较被动。这样长大后,就容易被别人管,失去自己,变成了一只服从、盲从的毛毛虫。因此,如果你的孩子乖得不得了,你反倒要小心了。

有一种过着团体生活的毛毛虫,每次出外觅食时,都会由其中一只带头,其他的则一只跟着一只很有秩序地排成一列往前走。法国科学家约翰·法伯把这些毛毛虫放到一个花盆旁边,让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圆圈,然后在离它们约六英寸的地方洒了松针(毛毛虫最喜欢的食物)。

这些毛毛虫一直跟着前一只毛毛虫不停地走,一圈又一圈绕着花盆边缘行走。不吃不喝过了几天,守纪律的毛毛虫始终没有乱了队伍,最后终于饿死了。临死之前还不知道食物就在离它们六英寸这么近的地方。

其实只要有任何一只毛毛虫不盲从,就可以拯救自己以及其他毛毛虫的命运。可惜这些毛毛虫已经习惯于服从领头的毛毛虫,所以没有任何一只毛毛虫可以做到这一点。

这些毛毛虫看起来真的很笨。只知道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没有自己的一点想法。可是,很多家长就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不允许孩子有独特的想法,要求他们必须按规矩办事。

犹太人认为扼杀孩子的观点就等于扼杀他的能力,所以他们不赞同毛毛虫。以色列学者曾经用了将近20年时间追踪有反抗期现象的孩子及没有反抗期现象的孩子,发现前者自主性较强,而后者长大后大都缺乏自主性。

犹太人认为父母施予太大压力,孩子容易过于温驯、有固定形式的人格。

不会跟父母说“不”的孩子,父母反而要小心。

所以孩子不听话,是好还是坏?不见得是坏喔!如果孩子非常有主见才不听话,那么恭喜你!你养的是一只幼狮而不是哈巴狗。幼狮会长成森林之王,哈巴狗虽然可爱无比,可是命运注定哈巴狗一生必须讨人欢心,到处摇尾巴。你要把孩子教成一只哈巴狗还是未来的森林之王呢?

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创造力和听话兼备呢?

我们要求孩子行为上要基本听话,整天打架、骂人、不听话不行,但思维上可以不太听话,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了一本书《领袖们》,他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

我们的教育制度过分强调每个人要样样都好,样样搞统一,从小把孩子训练得十分驯服,不允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有爱因斯坦称的“离经叛道”,这样只能培养出守业型人才。父母要真心热爱创造型孩子,就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不要用传统的观点把孩子训成“小老头”。

在孩子小时候,要让他们以听话为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大了应该给他们一点“不听话度”,甚至行为上也可以有自己的做法。

美国科学家福克曼说:“固执与执著两者之间的区别非常微妙,如果你的想法成功了,每个人都说你非常执著、坚持不懈;如果你没有成功,人们就说你固执、顽固不化。”西方人认为应该允许孩子“固执”,因为那里面可能有执著,应该允许孩子“不听话”,因为那里面可能有创造。

所以孩子不听话,父母应该高兴与否,就看孩子是有主见、执著,还是只是固执或者是叛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可不察。

孔子说过:“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于自己的行为要约束,同时,对于别人的话要思考,不能一味地听从,也就是要有主见。

同类推荐
  • 280天孕妇营养最佳方案

    280天孕妇营养最佳方案

    本书根据孕产妇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系统地介绍了孕期的膳食安排,常见食谱的制作方法,孕期营养缺乏病的预防方法,食物的营养价值以及常用食物中营养素含量等几个方面的内容,适用于准做妈妈的妇女阅读,用于指导科学、合理地安排孕期的膳食。
  • 教子口才

    教子口才

    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的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热心关注的问题,而这也是现今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教子口才》提醒,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应该暗示自己:我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要一起成长,我们要一起面对很多问题,我们会比别人生活的更幸福,更有乐趣。
  • 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

    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

    林汶奎编著的《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是对巴菲特这位著名股神的描写,看他是如何成功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投资哲学从生活的点滴渗入到孩子的思想中。《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对巴菲特的生活细节,学习理念、学习方法、人生等进行描写,深入到巴菲特对于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认知与态度,从而告诉儿女如何进行正确的投资。
  • 孩子,我们一起成长:好父母好教育好未来

    孩子,我们一起成长:好父母好教育好未来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如果教育方法错误,就可能误了孩子一生!因此 ,为人父母,我们就要像卡尔·威特那样,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把每个孩 子都培养成才。这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孩子,我们一起成长:好父母好教育好未来》由林越编著,结合目前 家庭教育方面的实际情况,总结概括了十个方面的核心问题,并且提出了切 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帮助父母革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从孩子的真正需要出发 ,提升自己的教育效能,让孩子不断进步、健康成长。《孩子,我们一起成长:好父母好教育好未来》适合广大家长阅读。
  • 育儿百科

    育儿百科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从母亲的孕前准备一直到婴儿的生长发育、科学喂养、日常保健、婴幼儿心理、学前启智以及常见病的防治、小儿用药等,对其数百个专题进行了科学、细致的研究、分析和解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参考价值。此外,书内还别具匠心地穿插了许多栩栩如生的情趣图片,使本书的内容得以更加形象化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可以说本书是集科学性、学术性、普及性于一体的百科式的全书;是新婚夫妇、年轻父母的必读之书;也是妇幼保健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教师教出好成绩的十大技巧

    教师教出好成绩的十大技巧

    本书自2007年出版以来,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和好评,很多读者纷纷来信进行探讨,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本书进行了修订再版,希望我们对本书的修订能给您带来更好的学习与借鉴。
  • 封尽重生

    封尽重生

    少年三往,因被种下魔种,面临艰难抉择,从此光与暗并行,神山每五百年现世究竟带来灭世还是福泽,修行的最终归去是何,且封尽重生。
  • 魔力之梦幻现实

    魔力之梦幻现实

    张晓辉,学生,中等偏下的成绩注定了他在学校里默默无闻,但他是魔力宝贝骨灰级玩家,经常做梦成为游戏中的一员.那天,这个梦来了,成为了他改变生活和未来的契机!如果有一天,你能在做梦时成为一个游戏人物,去练级……白天还能继续接任务,你说会发生什么事情……
  • 虚无创世

    虚无创世

    一将功成万骨枯,脚踩尸山血海,追求长生的道路,站在世界的巅峰,成为不灭的存在,永恒万世,万古长存。被天地所抛弃的人,既然天地对我不仁,我便对天地不义,我势要与天地争锋,成就不朽。
  • 都市全能高手

    都市全能高手

    一个被女友抛弃,处于人生低谷的青年,融合了异界强者的记忆后,一飞冲天的故事。一个因为意外,来到现代社区的修行者,在恢复前世修为过程中,与几个美女的暧昧故事。一个儿子,替父亲讨回公道,找回自己母亲的故事。
  • 泪水拼凑的美丽

    泪水拼凑的美丽

    自卑使她不敢靠近,甚至受伤,只是为了盼望他的回头。
  • 穹顶之下我为王

    穹顶之下我为王

    本小说因为推到重码的原因,所以停更了~~
  • 爆笑小王妃

    爆笑小王妃

    张潇潇的奇幻穿越,使她深信不疑,“为何选择我”她每天都这样问自己,问自己为何到了这个血雨腥风的世界,但是,对于劈腿的男友现在对自己做的事,她还是乐在其中。
  • 青春淡草香

    青春淡草香

    和室友玩真心话大冒险,莫名其妙的拐了个男神。这是一个文笔纯洁而稚嫩的青春故事,高甜不虐,男女主身心健康,1v1。剧情纯属虚构,内容纯属虚构,作者纯属虚构,啊呸,作者是真的,宝宝这么可耐,当然是真的,比珍珠还真。“我的女朋友,自始而终,只她一人。”“不知道电影好不好,我只知道有你很好。”“凌梓寒,我发现我喜欢上你了怎么办?”“那就做我女朋友吧。”“我不会给你什么感天动地的承诺,也不会说什么生死相依的豪言,但,你若不离,我定不弃。”“多想就这样,岁月静好,有你在身旁。有你,就好。”
  • 乙未日记摘录

    乙未日记摘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