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8500000002

第2章 中年人应正视健康认识自己

正视健康

概述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体健康的新标准,它包括机体和精神的健康状态,具体可分为“五快”(机体健康)和“三良好”(精神健康)。

“五快”“三良好”为:“五快”是指:一是吃得快,进食时,有良好的胃口,不挑剔食物,能快速吃完一餐饭;二是便得快,一旦有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且感觉良好;三是睡得快,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四是说得快,思维敏捷、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五是走得快,行走自如,活动灵敏。

“三良好”是指:一是良好的个性人格,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二是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三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满热情。

健康十准则。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规定的十条准则为:①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③善于休息,睡眠好;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各种变化;⑤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⑥体重适当,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⑧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这十条标准是对一般民众和普遍性而言,对不同年龄的人,应有不同的要求。

按年龄段划分人体

世界卫生组织把人按龄段进行如下分期:44岁以前的人为青年;45~59岁的人为中年;60~74岁的人为较老年(渐近老年);75~89岁的人为老年;90岁以上的人为长寿者。

我国成年人体质的现状

中年是人生事业如日中天,成就辉煌的黄金时期。这一期间,身体上、心理上、能力上已完全成熟,是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最佳时期。

然而,从生理上讲,成年期后阶段又是中年向老年的过渡时期,身体各组织器官开始出现退行性变化,从朝气蓬勃、充满活力逐渐向迟缓、衰老转变。不认识这一时期机体的变化规律,不采取必要的措施,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再加上中年人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快、家庭负担沉重,将可能导致生理失调、心理不平衡、健康状况恶化,甚至英年早逝。

如何才能安渡这一时期?如何才能减缓衰老的步伐?对步入中年的你、我、他(她)来说,都是一个现实、真切、急待解决的问题。人人都崇尚健康,追求长寿,向往美好的生活,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有多少糊涂的认识、怠慢的决心、错误的行动,导致多少不应有的悲剧发生。

1.我国成年人体质基本状况

我国首次国民体质监测(1997)结果表明:体质达到合格级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1.4%,其中达到优秀级的为12.1%,良好级的为25.9%,合格级的为33.4%,尚有28.6%的中国成年人体质处于合格级以下水平。男子达到合格级以上标准的为71.2%,女子达到合格级以上标准的为71.7%。我国成年人体质有待进一步提形态变化:我国成年男子平均身高在30岁以前处于高峰阶段,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50~60岁年龄段平均身高最矮,为167.5厘米,差值达3厘米。女于变化幅度小于男子,开始降低年龄晚于男子,35岁前处于高峰期,51~55岁年龄段平均身高最矮,为157.2厘米,差值达2.1厘米。我国成年人50岁以前体重以及相对体重的变化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体型逐渐变粗,50岁后略减小。男子和女子40~50岁为身体充实度最大的年龄段。

机能和素质变化:我国成年人除了握力指标在35岁前保持较高水平外,其他指标均在25岁开始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特别是41~45岁阶段为我国成年人机能和素质产生较大变化的阶段,是体质大幅度衰退的开始点。据统计,1994年~1997年三年里,反映心功能的台阶指数、柔韧性素质的座位体前屈及男子握力等指标均有下降。

我国成年人体重明显增加,部分地区和人群开始出现向肥胖型发展的趋势。与前三年全国职工体质调研同类人群相比,男子平均增长2.7千克,女子平均增长1.6千克。人群体重超重前三位的分别是:北京、天津、山东。

监测结果表明:尚有近三分之一的中国成年人体质为不合格,属于差级。近三年中,在物质生活普遍改善提高的情况下,我国成年人心功能、柔韧性、上肢力量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下降;平均体重明显增加,开始出现向肥胖型发展。

因此,对中年人而言,认识机体生理变化的规律,掌握必要的自我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方法,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于增强身体素质、延缓衰老的过程、保持旺盛的精力是十分必要的。

2.中年高级科技人员体质衰退的变化规律知识分子是国家的财富,是宝贵的人才。人才价值需要在长时间、持续发挥作用中得以体现,如由于其他因素缩短了发挥的时间,也就不能体现其价值。成年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许多高级科技人员是国家科研带头人,是社会的中坚,同时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两副重担。人到中年之后,高科技群体体质与健康的优劣,就显得至关重要。

据1997年对中国科学院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地区各研究院、所等共32个单位,在职、身体无严重疾病,适合参加体质测定的副高职以上的科技人员体质测定的结果反映:男子自51~55岁,女子自46~50岁(早一个年龄段)始,心肺功能、上肢力量、柔韧性、平衡能力等多项指标减退明显,说明机体在此年龄段进入全面机能、素质衰退的关键时期。

3.中年男女体质状况比较

监测结果显示:男子总合格达标率为71.2%,女子为71.7%,总体女子达标情况略好于男子。我国成年男子的身高和体重明显大于女子。成年男子平均身高比女子高10.6厘米,平均体重男子比女子重9.7千克,表明中国成年男子较女子体型明显高大而粗壮。

检测结果还显示:男子体质衰退表现尤为明显,如男子肺活量18~60岁总体下降幅度是24.8%,其中40岁以下年龄段下降了8.8%,40岁以上年龄段下降了16.0%。从不同性别比较看,男子的机能素质衰退幅度明显大于女子,男子的柔韧性总体下降75.0%,女子的下降幅度仅为43.2%。值得提出的是,女子的台阶指数高于男子,表明女子的心肺机能好于男子。

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体质测定结果,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上述的问题。总体看,女子体质优于男子,特别是在具有重要意义的心功能检测的台阶试验中,男子差于女子,这与临床冠心病的发病率男子高于女子的统计相吻合,不能不引起高度的注意。这说明步入中年的男性更应加强心血管系统的机能锻炼,注意摒弃一切有损于心血管系统的不良习性,将各种高危因素降到最低,以保证健康、减缓衰老。

4.不同职业人群的体质状况比较

按五类不同职业人群监测的结果表明,体质状况的优劣依次为:科教、公务员与行政人员、工人、商业与服务立人员、农民。达到合格以上标准,科教人员最高,为75.2%;农民最低,为64.5%。

从职业看,男子公务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体重超重检出宰最高,达到6.1%,体型较肥胖。农民的形态、机能和素贡大部分指标低于其他人群。中科院中年高级科技人员体贡测定结果显示:该人群心肺功能总体欠佳,柔韧性素重最差,一般人们认为,在工、农、商、科、干五类人群中,常年伏案少动的科技人员体质应该是最差的,而整日劳作在田间地垅中的农民则应是体质最好的。但1997年成年人体质监测的结果表明:科教人员的体质最好,而农民的体质最差。现实再一次告诫人们,劳动代替不了体育锻炼,维持健康水平需要科学知识指导。

监测还显示出:不同职业的人群受其工作特点所限,在体质测定的不同指标上较大差异。这也提醒人们,在体育锻炼应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如科技人员应重点加强心肺功能、柔韧性、平衡性等方面的锻炼;公务员和行政府管理人员要注意饮食的科学性,多参加长跑、游泳等持续时间长,能量消耗多的运动。

5.我国成年人体育人群调查

我国施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群众体育活动有明显改观。1997年与1994年相比,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大幅度增加,男子增加了1.65倍,女子增加了2.43倍,尤其是工人增加的最多,为2.68倍。

中国人为增强体质而锻炼的目的非常明确,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男女分别有86.1%和82.6%的人明确表示自己参加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其次少数人分别是为了减肥、治病、娱乐等,为比赛和社交而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很少。男女比较,为减肥而参加锻炼的女子明显多于男子,为娱乐而参加活动的男子多于女子。

我国成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自发参加体育锻炼,男女分别占总人数的51.6%和50.4%。目前,免费场馆及公路、街道是群众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男子占93.2%,女子占91.8%,只有6.8%的男子和8.2%的女子,经常到收费场馆进行体育活动。

长距离跑和走是目前我国成年人开展最为广泛、最喜爱的健身运动项目,参加人数最多。其次是球类、游泳、健身操、登山和武术等运动项目。中国人的体育消费仍处于低水平,成年人体育消费较少,每月无体育消费和消费在10元以下的占74.1%,仅有4.4%的人群每月消费在50元以上。

监测的结果使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人的体育意识在不断加强,参与锻炼健身的人数在增加。

6.影响我国成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在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影响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为:认为工作忙无时间的占44.5%;对体育锻炼认识不足,不感兴趣的仍然高达19.1%;家务重无时间的占15.3%。群众对体育健身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与健身场地缺乏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在成人体质监测的测试问卷过程中,常常可以听到受试者回答:想参加体育锻炼,但工作太忙,家务太累,没时间。特别是中年女性,更是为了孩子、为了丈夫、为了父母、为了家庭放弃了年轻时喜爱的体育活动,沉溺在繁琐的家务之中。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精神、体力负荷过重,没有健康的身体是难以承担各种角色和责任,难以适应这突飞猛进的社会变革的。监测结果再次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体质状况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

健康=财富

健康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人民健康强壮,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健康对人来说是千秋万代也说不清的谜。自有人类以来,人们就有了健康的欲望和要求,祛病除灾、延年益寿可以说是人类在获得生存以后所做的一切努力的最终目的。因此维护健康乃是人类最基础的本能。无论是皇胄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千百年来,无一不把维护生命当作至高无上的使命,创造了数不尽的同疾病、同灾害作斗争的经验和手段。因为在世界上人是最可贵的,有了人就有了一切。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是指的这个意思。

从近代世界历史发展情况来看,人类文明越发达,人的财富越富足,对健康的问题也就越关心,健康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各国政府发展社会时首要考虑的问题。预防保健、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职业防护、食品卫生、医疗康复、城市卫生等等无不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全面的体现。另一方面,人们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因疾病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也是十分惊人的。美国及西方发达国家多年来一直奉行福利社会制度,但是近10年来,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使得过去引以自豪的政策显得捉襟见肘。而在我国,虽然改革开放给广大农村带来了福音,成千上万的勤劳善良的人民因劳动而致富,城市居民通过勤俭持家而步入小康,但又有多少人却因疾病、灾害而返贫。特别是在目前社会变革时期,在医疗、保险、教育等福利制度不太完善的情况下,健康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就尤为重要。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无疑等于拥有一个无价的存折,等于拥有一个明朗的蓝天。

早在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医学家就孜孜不倦地探讨生命的本质,创立了许许多多的中国传统医疗养生观、人生观和天命观等,以此作为在原始时期人们向自然、向自身疾病抗争的武器。今天,我们具备了生活在现代化的社会里的一切优越条件,科学知识和技术已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我们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去为争取人类自身的健康而努力。遗憾的是,现代社会的优越,在带来了文明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人性的懒惰和本性的丧失。许多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享乐主义正与我们时代文明发展的方向背道而驰,那些获得财富的人或正通过各种手段获得财富的人,不懂得人生的意义,不懂得去珍惜现有的生命,不愿意为维护健康进行投资,他们拿着自己的青春去赌明天,拿着自己的性命去冒无谓的险。这些人今天可能会得到金钱和财富,转过身来,明天又会失去健康这个财富,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到那时也许一切都会太晚了。

金钱万能的思想代代相传,已深深地印入我们这个消费的社会。人们习惯地认为,花费大量的金钱,住高级疗养院、医院,靠名医、教授、贵重的药物就能赎回自己的健康,现在该是觉醒的时候了。健康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粮食一样,应该用自己的汗水去换取。要知道金钱并不是真正的财富。为健康应付出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毅力,抛弃懒散和过于安逸的生活习惯。每一个人都可以确信不疑,体育活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是有益的,而且也是令人愉快的。

著名的心脏病专家克里斯蒂安为心脏移植手术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但他说:“我坚信,有比移植心脏更简单和有效的方法可以增强原有的一颗心脏。不仅可以增强它,而且可以使它年轻化。这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运动。”

有位父亲从自己健康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价值,但是他的孩子们却不愿为健康付出时间和精力,体质日趋下降,经常生病。父亲很遗憾地说:“他们是很好的孩子,童年曾和我一起参加跑步,以后他们一头钻进了自己的事务堆,走上了追逐假财富的道路,把体育运动也忘了。实际上他们在获取金钱财富的同时又在失去健康这个生命的财富。于是我想出了一个办法,如果他们能跑完马拉松,我就发奖金给他们。要知道马拉松并不是像很多人所想象的那样难于跑下来。他们经过一番训练就把奖金拿到了。而我为他们付的奖金钱比为他们看病付的医疗费要少得多,仅为八分之一!我现正在以身作则带动他们做早操,利用自然因素进行锻炼,节制饮食,利用固定自行车做踏蹬练习。他们现在个个又变得很健康了。所以我真正体会到拥有健康等于拥有财富。”

健康又是一种投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应当逐渐丰富和日趋完善,在探索健康的大道上,对健康的认识也一定会更加深入。标志着人类进步的新兴健康观必将在人一自然—社会的观念下,释放出无与伦比的生命辉煌。

灵与肉

有人说生命就是人的灵魂与肉体的运动。这灵魂是心灵、是思想、是情感、是思维、是意志,是生命存在的无形之物,是构成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这肉体是身体、是骨骼、是肌肉、是脏器、是血脉,是生命存在的有形之物,是构成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器官。灵与肉即心与身,是同一生命体的两面,不容分割。

中国传统养生学认为,“心”(神)和“身”(形)是构成人体生命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形是神之宅,而神为形之主。无神则形不可活,即通常所说的毫无生气,失魂落魄;无形则神无所附,即通常所指的神不守舍。说明“心”与“身”即精神与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形的存灭决定神的存灭,神只能即形而存,决不能离形而生。神的生机旺盛是建立在形体健康的基础上,所以欲养神必先养形。另一方面,神的昌盛与否也直接影响形的盛衰存亡。若欲健全形体必先养神;故“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随着学科分化的深入,人们习惯于把人的心理与躯体分别开来。事实上,心和身是同一个体的不同方面,所谓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是同时进行的。人的心理与躯体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自古以来就为人类所关注。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出身体是形式或工具,灵魂是身体的目的和动力的心身二元论观点。现代医学、心理学和心身医学认为,人在躯体上的病变都会在精神上留下痕迹,而且任何心理上的障碍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在躯体上留下痕迹。这是因为人与动物有着根本的差异,人既是一个生物有机体,又是组成社会的成员。人是一个有思想、有意识、有情感,具有极其丰富和复杂的内心世界,能从事创造性劳动,过着社会群体生活的动物。在人身上既表现着生理、生化的物质活动过程,同时又表现着主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两种活动过程总是互相伴随不可分割地联系着。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在人身上形成一个统一活动的整体。人的一切活动包括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既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又受心理学和社会学规律的支配。现代科学研究的大量资料已经表明,人体的生理、生化的改变能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同样,人的心理活动的变化也能影响人体的生理、生化的改变。例如,当一个人身患疾病时,情绪比较抑郁烦躁,身体疲劳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活动效率比较低;而当一个人的心情长期不佳时,也会引起一系列的身体疾病。古人所说的“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正表明了心身之间的密切关系。

对人体生命认识的“心”、“身”统一是中国古代人们对生命的整体观认识。管子认为,人体生命的最佳状态是“心全于中,形全于外。”心和身都应该全面健康。所谓“形全”就是在心的主导下,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通过经常把整体联系起来,使“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心全”的内涵也极为丰富。“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指神或“神明”

本身,所谓神明即主宰人的一切精神心理活动,实际是指大脑的功能。“心全”即从心理上修养自身,精神上、心理上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只有从心灵上、肉体上修心养身,身心全面发展,才能提高生命的质量,达到真正的健康。

健康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中指出,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等诸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这个结论是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集现代健康学的研究才做出的,因为这个健康远不是传统的医学能解决的问题,不是生病与不生病了,也不是简单的有病找医生,这是大健康学的观念。

其实,我们现在的临床医学只是医学长河中较表浅的层次。因为很多的疾病潜伏在人体身上,如果仅用现在临床医疗的观点去解释疾病,往往很多病是说不清的。片面、孤立、盲目地把自己的生命维系在吃药打针上,这只是一种愚蠢的做法。人的生命是非常玄妙的,人的生命力也是非常顽强的,没有看到这一点,不领会健康真正的含义,就会否认自身的价值,甚至反过来自己在健康的帽子下做出许多对身体有危害的傻事,如一方面有病乱投医,把吃药打针当饭吃,一方面省吃俭用或通宵赌乐;一些人疑神疑鬼,无病呻吟;更有一些人在治病的幌子下大搞封建迷信,使许多愚昧无知的人上当受骗。以上种种行为都是对健康的理解不清所致。真正的健康包括健康的生存环境,健康的社会政治,健康的伦理道德、健康的情操和健康的法制和自由空间。很难想象一个战乱纷纷、独裁暴政、道德沦丧、精神颓废、充满邪恶和勾心斗角的社会,还有健康可言。从评价社会的健康水平方面,真正的健康还包括卫生政策、卫生监督、爱国卫生运动、健康卫生标准、健全的医疗防预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职业劳动保护、社区康复、全民健身运动和全民健康教育等等。

健康的判定

人类对健康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水平、生活水平、科技文化教育背景、医疗卫生条件及所从事的劳动性质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

1.生活需求与健康

在物质生活水平很低的时期,衣、食、住、行都得不到保证,每日人们为温饱而奔波,所以这时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是很低的,只要躯体能够胜任和进行一般日常生活活动,就算得到了健康。

这种对健康的要求仅停留在温饱、满足基本生理需求和日常活动的状态,目前仍在世界一些最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存留着,这是健康需求的低水平状态。

随着社会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已有精力去进行其他活动,如社交、旅游及其他娱乐活动,因而对健康的要求也必然有所提高,即不希望由于身体的疾病给人们带来痛苦或不适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这时期人们的最大愿望是不得病。这种对健康的要求仍停留在初级水平,仍是种被动的健康需求,以不得病和有病能得到医治而达到满足的健康观。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就处在这样一个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不仅把物质生活和精神享受作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愿为健康和长寿付出代价。不再满足于躯体没有疾病,而要求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工作和学习、生活上乐观进取,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总之要求身心健康,这样才能充分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以上可见,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取决于对健康的认识。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经过了满足温饱和基本生理要求、身体无病、身心健康这样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而这种认识的发展又与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环境因素等有着密切关系。因而,这种对健康的认识带有明显的主观性,说明不同特征的人群对健康的要求和认识是完全不同的。

2.医学技术水平与健康

在医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对于疾病的观察和诊断仅依靠体征或简单的仪器及手段来实现。如果一个人被诊断为有病,则疾病确实已给机体带来了或多或少的痛苦或不适,所以这个时代所说的疾病是指能被医生诊断出来的身体某些器官、组织和系统功能和状态的异常。相对健康也就被认为无“疾病”。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其成果必然带给医疗诊断、治疗技术的进步,一些过去不能观察或诊断出来的疾病,现在可以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加以诊断了,像一些人表面上健康、无任何体征,但机体内已出现了偏离正常的状态,如某些癌前病变。还有一些人有主诉,但无体征,用目前的医学技术和手段也检查不出来,如头痛、心理和某些精神障碍、机体某些部位发生的不能检测出来的功能改变或结构改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有一天能够被诊断出来。

这些年,核磁共振、CT的广泛应用和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必然会给医学诊断技术带来突破性的进展,从而从医学科学技术的角度来诊断疾病和健康也就成为了可能。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修正着健康与疾病的诊断标准。现代医学告诉我们,健康与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端是理想状态下的健康,另一端是接近死亡的疾病,健康和疾病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界限是很难划分的。

从上述两方面可以看出,健康是人们通过主观感觉和医学科学技术(客观标准)对人的生命活动质量的一种判定。对健康的判定,一方面通过人们的主观感觉,另一方面也要有一定的客观标准。

健康具有连续性和相对性,很难与疾病截然分开。健康和疾病不是对立的双方,而是同一连续序列的两个端点,两者可以相互转化。所谓健康是相对的,是指在现有科学技术水平的客观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水平来判定的健康,任何时候对健康的判断都只具有相对意义。

综上所述,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具有以下特点:

(1)对健康的认识和判定一方面与社会发展程度有关,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程度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也与人的生物学特征和社会学特征有关,如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着身体的损害,不能与年轻人的判定标准相比。因此对健康的认识和判断具有多层次性,因而,也会同时存在着多样的健康观和健康标准。

(2)健康是人与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健康水平、健康的改善以及对健康的认识和判断都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健康也是改造环境和社会进步所必不可少的,改善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健康不仅是一种生物学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学现象。

三维健康模式

早期的健康概念完全是医学概念,既直接又客观:健康就是“一个有机体或机体的部分处于安宁的状态,它的特征是机体有正常的功能,以及没有疾病”。由此可见,健康就是简单地被定义为没有症状和体征。而症状和体征是医生用以确定人体生理机能是否正常的证据。故确切地讲,这不是健康的真实概念,而是没有疾病的概念。

1978年,在前苏联召开的国际卫生保健大会上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从整体的观点出发,不仅仅强调了健康所具有的生物学意义,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学意义。它是以健康为中心的,不是针对疾病,因而具有积极的意义,是一种积极的健康观。遗憾的是,这一定义并没有确定健康的其他水平,也没有提出一个全面估价健康与疾病的标准。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首先对三维健康模式的提出提供以下几个工作假设:(1)完美的健康是一种理想,而正常的健康才是我们要讨论的;(2)虽然健康和疾病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但是这种连续的可变因素太多且难以处理,故我们将生理、心理、社会3个方面均分为健康和疾病两种可能;(3)假设3个方面在确定个体健康状态时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4)健康和疾病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个体始终处于这种动态的连续过程之中。

基于上述假说,对三维健康模式提出了8种可能的健康组合。

运用三维健康模式主要是说明健康状况的复杂性,同时又把健康与疾病这样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分解成8种健康状况,使我们可以区别各种健康状况的不同原因。三维健康模式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在确定健康和疾病以及提出健康的标准时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使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更全面、更充分。

认识自己

人体中年的到来

生长、发育、成熟、老化、衰老、死亡的连续过程,是生命过程的自然规律。人的生命过程可分为生长发育期(从出生到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老化期(40~79岁)和衰老期(70岁以后)。

人到20岁时,骨骼基本停止生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已逐渐完善,表示生长发育已基本完成;20~40岁,人的身心和教育完全成熟,是事业征途的极盛时期。从40岁以后,人的各种生理机能和精力都开始减退,但还不显著,到50岁时老化现象逐渐明显,但仍是一个人事业上大有作为的时期。一般进入60岁以后则多种老化特征逐渐出现,老化速度加快,70岁以后各种器官功能显著下降,视力和听力的减退尤其显著,精神面貌显著衰变,表现出衰老。

老化与衰老是两个既密切联系又不尽相同的概念。所谓“老化”是指生长发育到成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在结构和功能方面表现出各种退行性变化的现象。老化并不是疾病,老化是人体必然经历的过程,其特点是各种机能退行性变化,从而引起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减弱。“衰老”是老化的最后阶段,也可以说是老化的结局。

老化并不是从老年期才开始的。一个机体从成熟后就面临着废用性萎缩(或退化>并开始了老化的进程。生命可看成是由不稳定的生物化学分子和生物化学反应的连锁系统组成,该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趋失调。从细胞分子水平的微细变化到影响器官系统的局部变化,最后转化为整体水平结构、机能的变化;从细微的不被感知的身体内部的退行性老化到逐渐能感知的“力不从心”,身体外观能明显显示的的中年体态、相貌等特征变化;可以说中年是身体从充满活力的青年阶段,转变为迟缓、衰退的老年阶段的过渡时期,是身体的转变时期,是生命过程中一个漫长的阶段:各生命个体之间这个身体的“转变时期”或“漫长的阶段”所持续的时间是不同的,老化速度也不完全相同。有的人不到40岁就’出现形态与功能的老年性变化,例如表现为头发花白、满脸皱纹、记忆力和工作效率减低;而有些人在60岁以后仍然精力充沛、机敏健壮、记忆力惊人;有些人70岁时仍耳不聋、眼不花,继续进行着科学研究、写作、美术、领导等重要的工作。

同一个体的不同器官之间的老化速度也不尽相同,现代研究表明,骨骼、软组织、肌肉、皮肤等对维持生命没有直接关系的组织,老化发生得较早,25岁左右,颜面开始出现皱纹,35~40岁时骨开始耗损,且与年龄呈线性关系;而心脏、肝、肾、大脑等重要的生理机能器官,老化发生得相对较迟,肺在35岁左右出现老化,心脏老化的时间约从45岁左右开始,肾脏的肾小球从40岁左右开始逐渐随年龄增长而减少,70岁时可减少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

中年期的年龄范围

国内外对中年的年龄界定,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不同的角度划分,所以不尽一致。

美国华盛顿大学史密斯等专家主编的极具权威的专著《人类生物学年龄阶段:从受孕到老年》中偏重从生物学角度认识,认为中年指35~65岁。迈阿密大学医学院布劳恩斯坦教授等主编的《行为科学在医学中的应用》(1981)一书中,偏重从社会心理角度认识,认为中年指40~65岁,同时把40~45岁当成向中年的转变期,把60~65岁看成是向老年的转变期,也就是中年之前、之后都有5年的转变期。

世界卫生组织于1991年将人生的时期进行了重新划分,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59岁是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的老人(或较老年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是长寿老人。

从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角度看,一般地说,25~35岁的人,生理功能正是旺盛、强壮阶段;35~45岁时,多是身体稳定平衡阶段;45~55岁的人,多半是由强转弱、生理功能逐渐减弱的阶段;55~65岁时,是生理功能出现减弱、退化的阶段。我国有关的行政部门把中年的年龄界限定为35~55岁;常把35岁以下的成年人称为青年,所以中年的起点可以定为35岁。我国男性的退休年龄一般为60岁(女性为55岁),过去习惯上把“花甲”之年即60岁作为进入老年的标志,因此把60岁以前作为中年的止点比较恰当。国内通常将35~45岁称为中青年,45~60岁称为中壮年,因此本书所指的中年年龄阶段为35~60岁,而且这一划分也符合生理学、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实际情况。

中年人口数目庞大。据国外资料,40~60岁的人占世界人口的1/3强;据我国人口统计,我国35~60岁的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以上。

心理成熟稳定

一般来说,人到30岁大多已成家,并生儿育女,生活方式初步定型,思想也安定下来,不再像青年时期那样充满憧憬,而是满怀信心、脚踏实地创立事业,故称“而立”之年。人到40岁,知识增多,见识日广,认识问题有了相当的广度、深度,不再为表面所迷惑,遇事冷静,即使复杂事物也不致摇摆不定,故也称“不惑”之年。至50岁,经验更丰富,学识愈深广,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处事更加稳重妥善,故又称“知天命”之年。中年时期,就这样经历“30而立,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的过程,其心理日趋成熟,知识经验日益丰富,是成就事业的黄金时期。有人统计,1900~1960年全世界的1249名杰出科学家和1228项重大科技成果中,科学发明者的最佳年龄是之25~45岁,最佳峰值为37步;近年,获得全国科技奖的科技人员中,年龄在35~55岁者约占83%。中年是在工作和事业上多出成绩的黄金时代。

此外,性格特征基本定型是中年人心理成熟的一种表现。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环境的稳定态度和反应。由于长期社会生活实践的磨炼,中年期是性格成熟而又稳定的阶段,不论在思想、情感、行为以及处理各种问题时,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中年人既要从以往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中保持着个人精神状态的平衡,以适应社会和环境的需要,又要安排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担负起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处理学习、工作等矛盾,因此,中年人特别需要充沛的精力和强健的体魄。

智力的持续增长和体力的逐渐衰退在生理上人必将老化,随着年龄增高,老化也将日趋明显。唯有心理上的机能,在成年期仍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直至60岁左右才开始退化,至80岁左右才呈现一落千丈的状态。这是史特拉兹氏的生命曲线所提示的规律。中年人的单项心理能力,虽也是处在逐渐下降的过程中,但其全部心理活动能力的综合总值即智力,仍然在继续发展和成熟,主要表现在能独立进行观察和思维,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趋于稳定,自我意识明确,精力充沛、情感丰富、运动协调,感觉思维、判断力准确,智力高涨、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旺盛,能适应和把握环境等。中年人在心理能力的继续发展和成熟过程中,同时伴有生理功能的逐渐衰减,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各种内分泌腺的功能减退,其他系统如肌肉、骨骼、肾脏功能下降,特别是免疫系统能力的降低,给中年人的健康带来了更多的潜在威胁。当进入更年期这个多事之秋,女性还可出现二季、头昏、潮热、盗汗、过敏和抑郁等身防症状,男性虽不如女性明显,在外貌和功能上也有明显变化。

智力的继续增长和体力的逐渐衰减,会给中年人带来一系列矛盾,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身心能力不足的矛盾、渴望提高工作效率与内耗的矛盾、希望健康与忽视疾病的矛盾等。

身心负担沉重

中年期是事业的黄金时期,也是身心负担最沉重的时期,集诸多矛盾于一身。

人到中年,诸事劳形,万事累心,身心负担极重,难于摄养,以致未老先衰。肩头的社会责任、工作的得意与失意、升迁与贬降、成功与失败,让中年人不胜压力。人到中年,常有家庭不幸、人事纷争,如家庭中的生老病死、婚嫁丧娶令人忧恐,人际间结怨之积虑郁怒等,往往会引起中年人的心理冲突。

中年人的心理疲劳是指由于长期的精神负重,在工作、事业开创、人际关系处理和家庭角色的扮演以及对事业和家庭的不断权衡方面,总是处于一种思考、焦虑、烦闷、恐惧、抑郁的压力之中,使心理陷入“心力衰竭”的状态。一般表现为如下症状:(1)早晨起床后,浑身无力,四肢沉重,心情不好,甚至不愿意和别人交谈;(2)学习、工作不起劲,什么都懒得做,工作中错误多、效率低;(3)容易感情冲动,神经过敏,稍遇不顺心的事便大动肝火;(4)眼睛易疲劳,视力迟钝,全身感到不舒服;晕眩、头痛、头重、背酸、恶心等;(5)困乏,但躺在床上又睡不着;(6)没有食欲,挑食,口味变化快等。

心理疲劳表现突出的中年人,似乎总在忍受着一种精神痛苦的折磨,心中积压着诸如悲伤、委屈、苦闷、烦恼、不平等抑郁之情,总感到自己生活得很累,期盼能解脱一些。但现实生活的压力只能由他们这些中坚力量来承担,所以“明知山有虎,也向虎山行”。

面临着社会义务与角色的转换

中年人情绪与社会生活的变化包括:身体功能的减退,健康与疾病方面的困扰,教育子女的问题,个人兴趣的改变,准备扮演祖父母的角色。社会地位的演变,角色的转换,要比因年龄增长、躯体变化而要求做出的适应与调整似乎更困难。由于在家庭和社会两方面都要承担较大的责任,因此心理冲突和心理困扰的发生也较频、较重。从家庭来说,有对子女衣食住行、道德品质、学习工作的担心操劳,对子女成家立业后各种新的关系变迁的处理,对老辈体迈多病不能亲自侍奉的不安等,繁杂的家务和精神负担造成的心理压力。在社会环境方面,有升迁流动带来的同事间的人际关系处理,工作调动、新环境中的角色转换等,若处理不当,都难免引起角色冲突,甚至引发角色危机。

面对工作、事业、家庭、人际关系等现实生活中的层层矛盾,中年人若不能正确处理,便会导致焦虑、失望、忧郁、压抑,使心身疾病增多,引起诸多心理问题。

神经系统

现已表明,机体内环境稳定主要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脑的重量是老化程度的标志之一。据报道,脑的重量14~20岁时最重,达1374克;30岁以前大脑皮质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30~80岁期间,脑重呈直线回归性减少,到80岁时约减少90克,占重量的6.6%。45岁以后,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纤维出现退行性变化,大脑皮质逐渐萎缩,大脑表面的脑回缩小,脑沟扩大。神经纤维之间信息传递的速度随年龄增长也减慢。50岁以后,随着大脑细胞的不断减少,重量逐渐减轻,脑子里的空腔(脑室)渐渐扩大,脑组织内的水分、蛋白质、脂肪、核糖核酸等的含量及它们的转换率都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此外,脑细胞的一种代谢产物——褐色素随年龄增加而增多,影响了脑细胞的正常功能,脑的血流量和氧耗量逐渐降低,脑血流阻力也逐渐增加,出现脑力劳动能力降低,较易产生疲劳,记忆力逐渐减弱。

但是,40~55岁大脑思维等神经活动功能的老化却不明显,虽然记忆力有所减退,但分析与逻辑思维能力反而有增强的趋势。

心血管系统

40~50岁以后,心脏的自律性随年龄增加而降低,50岁以后常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心脏和血管逐渐发生老比,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逐渐减少,每搏输出量60岁时较30岁时减少35%~40%。在25岁时血液每分钟输送约4升氧到全身组织,随着年龄的增加,输氧能力逐渐减弱,到70岁时就只能输送约2升氧了。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内的弹性纤维变性,胶原纤维增加,动脉内壁可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动脉弹性降低,管腔易于变窄,使收缩压逐渐升高。所以进入中年以后,每增加10岁,收缩压升高1.33kPa,舒张压相对正常,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然而,由于血压自身调节的机能——减压反射的作用减弱,有些人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另一方面,如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会栓塞小动脉,出现心肌梗死、脑栓塞等疾患。当然这种现象并不是年龄变化的必然生理反应。由于心脏血管的老化,使脑动脉及冠状动脉血流减少,肝、肾、胃等脏器的血流也减少,从而影响到人体其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呼吸系统

中年初期。35~40岁时,人的呼吸功能大都很旺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胸廓前后径逐渐增大,胸廓活动亦逐渐受限,肺组织弹性有昕减弱,肺泡扩大,肺总容量和肺活量均逐步减少。50岁以后,呼吸道的粘膜逐渐萎缩,粘膜的纤毛功能及保护性咳嗽反射的敏感性降低,气管的分泌物易潴留,因而易发生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又会影响心脏功能。由于肺泡和血管壁的结构发生变化,引起肺和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因此,由于肺功能下降及输氧能力的减弱,可导致在进行较大体力活动时由于供氧不足而易出现疲劳感,使中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运动能力减低。

免疫机能

人体的衰老与免疫机能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近年的研究发现,机体免疫系统除了具有免疫防御作用外,还具有监视和杀伤体内出现的癌变细胞及体内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即所谓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作用。研究表明,衰老是因为免疫力降低所致,胸腺是人体的“寿命之钟”,从小鼠实验发现,将只有3~4月龄的小鼠胸腺切除,小鼠马上就会变得老态龙钟,寿命由原来的3年缩短到6个月。

胸腺是具有免疫功能的组织之一,被认为是中枢免疫器官,它是T细胞的培训站。T细胞被称作免疫活性细胞,血液中淋巴T细胞就是经过胸腺的训练,成为抗癌的勇士和杀菌的先锋。这种T细胞越多,免疫功能就越好,人就越不易生病和衰老。因此胸腺在抗衰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免疫系统中还有一种名叫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细胞,具有专门杀伤癌细胞的功能。人到中年,机体的胸腺开始出现萎缩,功能下降,T细胞和NK细胞耗损增多,细胞数量减少,使得正常机体老化。所以中年以后出现癌症的机会显著增多。往往就是因为免疫机能下降所致。

胃肠功能及泌尿功能

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对延年益寿是很重要的。人到中年以后,人们在社会生产的各个岗位上,劳动方式基本已定型,饮食的品种、数量已基本形成习惯,多数中年人饮食量较稳定,在中年中期,人体的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大致处于平衡状态,因而胃肠的功能状况也较稳定。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有所下降,中年后期,有些中年人牙齿脱落,使食物未经充分咀嚼而直接进入胃,显然加重了胃的负担,加之胃肠粘膜、肌肉随年龄增加而萎缩,胃肠粘膜分泌的消化液减少,尤其是胆汁和胰液的减少,使脂肪、蛋白质等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延迟。肠蠕动减慢,增加了水分的吸收,常常容易出现便秘。所以,胃肠功能的下降,必然导致全身的营养状况减退。因此,有人说:“随着年龄的变化,胃肠功能下降,是中年人趋于衰老的真正威胁。”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中年男子随着年龄的增加,前列腺分泌液逐渐减少,精液逐渐浓缩,前列腺中的结缔组织渐有增多,前列腺可呈现不同程度的肥厚、肿大。前列腺肿大时(炎症、肿瘤或肥厚),可以压迫尿道,造成排尿困难。

运动系统功能

正常骨不断靠成骨细胞补充新骨,靠破骨细胞进行吸收。中年以后,成骨细胞的新生能力逐渐减退,骨中无机物的含量逐渐增高,使骨的弹性下降。在35~45岁以后,长骨的皮质内、外径随年龄而增加,关节软骨内水分开始减少。50岁以后,骨基质的含量逐渐减少,矿物质含量相对较多,关节软骨内有脂肪沉着,软骨细胞也逐渐减少。60岁后骨变得硬而脆,弹性变小,易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有些人会出现老年性扁平足骨。随着年龄的增长,常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如腰椎、颈椎及膝关节等一些关节常可见到骨刺。关节软骨的修复能力下降,损伤后不易愈合。

肌肉因活动量减少,血供变差,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脂肪附着增多,活动时易发生疲劳。疲劳不易恢复,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处易发生劳损性慢性炎症,形成肌腱炎、腱鞘炎等常见运动损伤,引起运动功能障碍。

感觉系统功能

人体对外界刺激的接受、传递、转化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随着年龄的增大,尤其是40岁左右,睫状肌调节功能减弱,晶状体弹性减少明显,使眼的前后径变短,如果40岁的人平均有4屈光度的调节能力,而到50岁,调节能力平均减到1屈光度,这样使过去能看清楚的物体,必须远移(距离增加)才能看清楚。随着年龄的增加,此种现象越来越明显,不得不配“老花眼镜”,即医学上称的远视眼镜。

中年后期,一般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内耳中的听觉感受器毛细胞因其供血不足或本身的功能老化、衰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总之,机体从成熟到老化是生命轨迹的必然趋势,老化是衰老的动态过程,衰老是老化的最后结果。人类至今的研究,尚无法改变这一总体趋势,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减慢老化的速度,推迟衰老的产生。

话说更年期

俗话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们常用这句话来表示人的一生恰似植物经历一年四季的变化一样,从生到死,由盛而衰,要经过不同的生理阶段。一般而言,人生要经历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每一阶段都表现出其特有的生理特点,更年期是中年阶段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重要阶段,有其鲜明的生理特征,这些生理特征决定了更年期人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同时还可直接影响到这一时期中人的健康水平。因此,有必要对此加以特别的注意。

从生物学意义上讲,更年期是生命过程的一段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启动和存在是由于在经过青春期和漫长的性成熟期(生育期)之后,生殖器官逐渐老化,生殖机能逐渐衰退,性激素分泌逐渐减少最终停止所造成的。与男性相比较,女性这一时期的变化尤其明显突出,甚全在很长时间内“更年期”特指女性而言。近40年来,有关专家学者提出并确认了男性更年期的说法,有关研究也日益增多。

就女性而言,更年期的重要生理标志是绝经——即妇女月经的生理性终止。大家知道,月经周期是指女性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卵巢周期性排卵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破溃、脱落、出血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而不是骤然停止。一般而言,正如自然界从春到秋、花开自有花落时一样,这种由盛而衰的生殖机能的变化始自40岁以后。在这段时间里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由卵细胞分泌的泡破裂后形成的黄体所分泌的孕激素在体内的含量开始下降,排卵次数逐渐减少,45~50岁左右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开始出现紊乱,即月经周期紊乱,表现周期间隔时间延长或缩短、出血量猛增或明显减少等情况,之后约两年出现永久性闭经,同时丧失生殖能力,卵巢仍可分泌一定量的激素。约在55~60岁时卵巢停止激素分泌,随后枯萎变成结缔组织。因此更年期又分为卵巢功能开始衰退、月经周期明显紊乱的绝经前期,永久性闭经的绝经期;卵巢内分泌功能完全消失、枯萎成纤维组织的绝经后期这样3个连续的生理阶段,之后便进入了老年期。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起止时间的划分。不同的妇女进入更年期的时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更年期在45~50岁左右开始,也有少数人在30几岁便开始了,还有一些人到50岁以后才开始。大约一半的妇女到了55岁便丧失了生育能力。只有5%的妇女在55岁后仍具备生育能力。女性更年期出现的早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如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居住环境、种族、营养状况等各种因素均可能对其产生影响。专家们还认为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更年期年龄有向后推移的趋势。但无论如何妇女一旦进入此年龄阶段即应密切注意身体的变化,以便采取合理的措施。诸如医学方法,心理咨询、体育锻炼等,使健康状况得到及时调整并保持良好状态。

关于男性更年期的生理特点,一般认为男性不存在类似女性明显失调这样的状况。男性的生殖细胞——精子终生不会完全消失。因此男性的更年期不似女性表现得那样明显。尽管如此,男性生殖腺——睾丸的功能也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慢退化。有实验证明,由睾丸产生的男性激素——睾酮在血浆中的浓度从青春期直至60岁左右才慢慢下降。因此,从年龄上看,男性更年期较女性出现得晚,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一般发生在55~65岁。这个年龄段的男性亦可以表现出更年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并累及健康,须引起思想上足够的重视。

生理及心理变化

前面已经谈到,无论男女,更年期中生理和心理上的主要变化是由于生殖腺的退化和性激素分泌的减少所引起的。因女性的表现尤为明显,故以女性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女性的生殖腺激素的作用极为广泛。刺激性器官的生长发育的激素由卵巢分泌,女性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由卵巢中的卵子和黄体分泌。孕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变化,升高体温及影响其他内分泌。雌激素除维持女性第二性征的主要作用外,还对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网状内皮系统、机体的代谢、骨骼的生长和发育、皮肤的发育等各方面有明显的影响,具体说来有这样一些作用:促进骨中钙的沉积,影响长骨的成骨中心及骨骺的愈合;调节水、钠、糖及脂类代谢,特别是能够促进血浆胆固醇降解和排泄,减少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管壁的沉积,同时使抗动脉硬化的高密度脂蛋白的血浆含量相对增加;具有抗凝血作用,能防止血栓形成;可对卵巢、垂体、下丘脑等内分泌器官的机能进行调节;与脑组织中影响情绪变化的化学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密切相关,还可调节并保持植物神经的稳定状态。由此可见,女性激素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

更年期中的妇女由于女性激素的明显减少,生理机能亦随之出现明显改变:外阴、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生殖器官的组织因失去雌激素的作用而发生干枯、皱缩等退行性变化,同时易发生感染;排卵逐渐减少并最终停止;第二性征逐渐消退,如皮肤弹性消失、乳房下垂等;还有性欲减退、月经周期紊乱直至终止等表现。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不足,引起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等易于在血管壁沉积的脂类物质增多,而抗动脉硬化的高密度脂蛋白却相对减少,故更年期妇女很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脂类代谢及糖代谢的紊乱还可导致脂肪堆积并集中于臀部及腰部,产生肥胖,即所谓“中年发福”,不喜欢参加运动者尤其如此。

此外必须提到的是更年期中的情绪和心理变化特点。众所周知,情绪、心理活动是人类大脑皮质的高级神经活动,除神经系统以外,内分泌因素也是控制调节这种活动的主要因素。前已述及雌激素即有这种作用。除此以外,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还可影响与性腺活动有关的其他内分泌活动,其结果是使脑细胞的机能稳定性减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心理活动上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敏感性增强、焦虑、多疑、紧张、易怒、忧郁等特点。

男性更年期出现得比女性晚,但只要出现更年期,随着血液中男性激素——睾酮水平的降低,也可出现程度不一的上述相应生理变化。

更年期问题

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更年期是一个“多事之秋”,因而也是一个特别需要进行心理自我调理和保健的时期。

对许多妇女采说,停经是更年期唯一明显的生理现象,然而,还有不少妇女伴有别的现象。最常见的是虚热或面部发烧,这种现象是人体内雌激素减少时丘脑腺的反应:先是胸部感到闷热,然后移至颈部及脸部,颈部和脸庞便会因热变红。这种不适可能扩展到全身各处,可能带有一种刺痒感,有时还会出汗。脸部发烧可达15分钟之久,一天内可发生数次,有时可能很短暂,间隔时间很长,有时与月经同时发生。

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还可导致心血管机能的变化,如前述脂类代谢紊乱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极易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另外,体内雌激素的减少及由此而发生的某些其他激素的增加还可使血管舒缩功能发生障碍,如因此而出现冠状动脉痉挛,则表现为心慌、胸闷、心跳过快或过慢等“假性心绞痛”症状。如发生周围血管舒缩功能失调,有时则可能因血管痉挛诱发“更年期高血压”,并使某些人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如“蚁走感”、肢体疼痛等感觉。

还有一种与雌激素水平低下关系密切的生理变化是更年期妇女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在雌激素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一方面由于蛋白质合成减少使骨基质含量降低,另一方面,还可使骨骼对具有破骨、溶骨作用的甲状旁腺素和(或)某些维生素更加敏感,骨组织中的钙量减少,骨质疏松因此而发生,引起腰背酸痛、躯体弯曲变形、脊柱压缩性骨折等。当然,除此主要原因以外,成骨必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钙、磷、维生素C、维生素D供应不足或吸收障碍,不喜运动而使骨内血液循环减少,引起骨内矿物质废用性丢失等也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还可影响与性腺活动有关的其他内分泌活动,其结果是使脑细胞的机能稳定性减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除此之外,还可出现消化机能紊乱、饮食性糖尿、因水钠潴留而出现浮肿、毛发稀疏、色素减少、白发等现象。

上述生理机能变化的反应也可对此类情绪心理活动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又反过来加重生理反应,如此环环相扣,产生恶性循环。例如,身体的不适可导致情绪紧张焦虑,这种紧张焦虑又可使人出现心慌、胸闷、血压波动等情况。可见,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关系的。

上述更年期的症状和问题,医学上将其统称为更年期疾病,常见的更年期疾病有:

1.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多见于女性,又称绝经期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及类似神经衰弱等症状。患者有自知力,无幻觉和妄想。由于内分泌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生理上会出现心悸、呼吸不畅、眩晕、失眠、多汗、阵发性面部潮红、四肢麻木、食欲减退、肠胃功能紊乱和便秘等反应,多数患者还有月经紊乱和性功能减退等反应。心理状况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敏感、多疑、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有些患者在情绪激动时,可发生癔病样抽搐、痉挛在紧、昏睡等症状。这种综合征可持续较长时间,然后逐渐恢复,但也有部分患者进一步发展为更年期忧郁症或更年期偏执状态。

2.更年期忧郁症

更年期忧郁症一般起病缓慢,早期多有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病情逐渐发展,病程较长。其临床症状以焦虑忧郁、紧张不安的情绪障碍为主。病人整天惶惶不安或悲观失望,并为此而啼哭,自罪自责,常因一些身体上的不适感或听到别人的言论,便联系自己的症状扩大化而逐渐形成疑病观念,认为自己已经内脏腐烂了,血液也干枯了,因而痛苦不安,更加焦虑。

有的患者由于对事物漠不关心而产生非真实感,并发展成为虚无观念,认为世界一切皆空,他们智能良好,生活也能自理,但自制力差,严重者可能出现自伤、自杀企图或行为。

3.更年期神经症

更年期的疾病,多有明显的精神因素,如长期精神紧张或精神创伤。临床表现除失眠、头昏、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神经衰弱症状外,还突出表现在情绪不稳、激怒、烦躁、焦虑,同时伴有心悸、潮热、多汗等植物神经症状。有此症候的中年人时时处处总表现出紧迫感,对个人和家庭的安危、健康格外关切,注意自己躯体的微小变化,担心会得什么严重疾病,常因躯体不适而四处求医。这类患者事无巨细都得操心,大到买房、购电器、儿女工作,小到锅碗瓢盆、一针一线,都要过问。尽管如此,这些症状对日常生活或工作并无明显影响,即使迁延多年,自制力仍然良好。

上述更年期所产生的生理、心理问题尚无法彻底解决。一般认为是在更年期机体代谢与内分泌机能减退的基础上,由心理因素诱发的。因此,在心理护理与保健、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进行心理预防与心理治疗。通过普及更年期知识让进入更年期的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能以正确的态度和稳定的情绪迎接这一时期的到来;其次,要帮助进入更年期的人正确对待与发病有关的心理因素,自我消除焦虑、惶恐、紧张等易引起更年期心理问题的消极情绪;再次,要让病人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情绪,加强锻炼。

(2)要体贴和正视更年期男女的心理,关心他们的健康,尊重他们的工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更年期男女是那些从中年步入老年的人们,他们肩负社会和家庭责任,工作十分劳累和辛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心常使他们思绪纷繁、情感沉重,遇到工作中的不如意或生活中的不顺心,也常感到心烦意乱和自责。因此,应给予中老年人深切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使他们能心情愉快地工作,对他们在更年期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异常心理,更应给予理解和同情,帮助他们顺利渡过更年期。

(3)严重患者可使用药物对症治疗。个别有特别严重更年期问题的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

(4)更年期心理问题虽多见于女性,但男性也不可掉以轻心。除更年期综合征多见于女性外,其他病症也同样见之于男性。

人生面临着生、老、病、死的自然发展规律,更年期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这一时期中的生理、心理变化在每一个人的更年期中都会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来,因此我们要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它、对待它。不可否认,有很多人更年期的变化明显,症状严重,需要进行充分的医学治疗;同时也要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讲,这些生理、心理变化是能够经过前面所提到的恰当的医学治疗、心理咨询、体育锻炼等手段来进行调整,以使机体本身的代偿能力和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得到发挥,继而作出相应的机能改变来逐步适应这些变化。例如,在更年期阶段,选择一些比较合适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慢跑、散步等有氧运动,太极拳、气功等祖国传统体育项目长期坚持锻炼,就有助于锻炼心肺功能,调整自主神经功能,降低血脂,增进骨骼肌肉内的血液循环。如此便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安然度过人生的多事之秋,从容迈进“夕阳无限好”的人生最后一站。

健康测验

(1)年龄:每年得1分。您如果40岁就得40分。

(2)体重:正常体重等于身高减去100厘米。超过标准,每公斤减5分。例如,身高176厘米,体重85公斤,那么您得负45分。体重低于标准,每公斤加5分。

(3)吸烟:不吸烟者得30分,每天每吸一支烟减1分。您如果每天吸20支烟,那么就从总分中减去20分。

(4)耐力:您如果每天做耐力性练习(匀速跑、游泳、滑雪、自行车、哑铃等有利于心血管系统健康的练习)得30分。每周只做4次得25分,每周做3次得20分,做2次得10分,1次得5分。做别的练习(早操、散步、各种游戏)不加分。如果根本不做任何耐力性练习,就得负10分。此外如果您生活中很少活动,那就从总分中减去20分。

(5)安静时脉搏:如果安静时脉搏低于90次的话,则每少一次得1分。例如,脉搏频率每分钟为72次,得18分。

(6)脉搏的恢复:同脉搏频率一样。负荷后脉搏能很快恢复是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测量脉搏恢复的情况可采用以下方法:2分钟慢跑后,躺下休息4分钟,脉搏频率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得30分。如果比原来水平只多10次,得20分。多15次,得10分,多20次,得零分。

如果您所得的总分还不到20,那么,您的健康就成问题了。必须求医治疗,设法减体重,限制吸烟,开始慢跑。

总分在21~60,要特别注意减多余的体重、少吸烟、增加活动量,必须进行经常性的体育锻炼。

总分在61~100,要多花些时间做耐力性练习。总分超过100,说明健康状况良好。可经常练习跑步、游泳和滑雪以提高运动成绩。

俄罗斯著名神经病理学家尼基京教授使用这个方法测验自己的健康状况后说:“我今年75岁。按现代科学分类,这几乎已是老年的开始。但如今,虽然自己觉得还不老,但有时也会像老年人一样犯糊涂。譬如,我不明白,为什么75岁能比45岁还健康。”

这个标准的制定者有意识地多让给中年以上者一些分,这样便于同较年轻者进行比较。

比如尼基京教授按第1项——得75分;身高174厘米,体重72公斤,这就是说要加10分,共得85分。

不吸烟,得30分。3项共115分。

他每天跑步,超过10~12分钟的最低标准,又加30分,4项共145分。

安静时,他的脉搏每分钟56~64次,按64次算,又得26分,5项共171分。

2分钟跑步后,2~3分钟脉搏恢复到原来水平,又得30分。6项总共201分。

结论是:尼基京教授的健康不只是良好,而且是非常好,这完全符合实际。他说:“现在我发觉,这个测验尽管有些粗略,但却完全能反映客观情况。”

应激测验

现代的人经常受到许多应激因素的影响,经常要承受不利于神经和心血管系统、降低机体抵抗力的过重的心理负担。许多国家的学者都试图用一定的方法测定应激因素的作用,进行定量的研究。

遵守作息制度可以算作保证健康的基本前提之一。一个人如果做到生活有规律,按时进餐(营养不缺,食量不过)和睡眠,每天抽一定时间锻炼身体没有不良嗜好,并善于摆脱精神紧张,那么就没有什么严重的因素威胁他的健康。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们经过多年研究得出了结论;男子如果不酗酒、不吸烟、饮食适当、每天3小时睡眠,他的平均寿命将延长11年。一个45岁的男子如果能做到这几项,至少还可以再活33年。

根据加利福尼亚大学学者的资料,积极从事体育活动的人死亡率最低。

腰臀比

瑞典医学专家经过20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无论男女,臀围明显大于腰围者,不仅体态优美,而且健康长寿;腰围明显大于臀围者,则危机四伏。50岁左右的男子如果身体较瘦而腰较粗者,在70岁以前只有20%的危险;腰围和臀围大小相同的人寿命更短,属于最危险的体形;女性最理想的体形是胸围、臀围较大,肩部较宽,大腿较粗而腰较细,此体形在观察期内的死亡率仅为1%;女性身体较瘦、腰较粗者的死亡率则较高。

大腹便便的肥胖者为什么会短寿呢?因为一旦腹部隆起,腹腔内的脂肪细胞比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细胞更为活跃,易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带入血液,流经肝脏,在肝脏内生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大量的极低密度脂蛋白很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成“脂质斑块”,从而引起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心脑血管疾患。

研究发现,如果其他条件相同,胖女子比胖男子要健康长寿,这是因为女性发胖的身体是梨形的,多余的脂肪常储存在身体较低部位,即臀部和大腿上;男性发胖则相反,体型是苹果形的,多余的脂肪常储存在较高的部位,即腹腔内。经CT检测,肥胖程度相同的男子和女子,女子腹腔内脂肪主要在皮肤和肌壁之间,男子则积聚在肌壁下面,即在腹腔内,包围着肠腔和其他器官。所以,中年人测量腰臀比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测健康的新方法。

测量方法:取直立位,先在距臀部8厘米处量腰围,再在臀部最大处量臀围,然后用腰围除以臀围,所得结果就是腰臀比率:该比率的合理比值是:男子上限0.85~0.95,女子上限0.75~0.80.

体力年龄测验

体力是指身体运动的基本功能,或者说为进行运动或劳动身体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它是通过人体在运动或劳动中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机能能力来体现的。

体力测试

1.握力(肌力)

用握力计测定,左右手各测两次,取两手最好的成绩。再取平均数或单记好手的成绩。

2.背拉力(肌力)

用拉力器测定,测两次取最好的成绩。

3.垂直跳(爆发力)

身体侧向靠墙站立,先用沾粉的手指划印,再尽自电最大的能力原地上跳、沾粉手指尽量上的划印,测量这两个手指印之间的距离(厘米)。

4.上下台阶运动(耐力)直立姿势“预备”,以“开始”作为启动的信号。用2秒钟上下一次台阶的速度,连续不停地做3分钟上下台阶运动,做完后,立即坐在椅子上,测量运动后的1分至1分半钟,2分至2分半钟,3分至3分半钟的脉搏次数。

在运动中间如果坚持不下去或者上下慢了3次,立刻停止运动,记下此时秒数,并用下列公式求出判定指数(台高:男40厘米,女35厘米)。

判定指数=上下台阶的连续时间(秒)×1002×(3次测定脉搏数的总和)

5.俯卧后仰(柔韧性)

俯卧在垫子或床上,双手放于腰后交叉相握,两腿稍分开(足尖距约45厘米)。辅助者跪撑于被试者两腿之间,用膝及小腿压在其胴窝及小腿上,双手按大腿后部,注意不要按于臀部,借助自身的体重使其下肢固定。

被试者慢慢仰头背伸,将上体尽量抬起。实验者借助立柱或直角刻度尺,尽快测量下颏与台面之间的距离(厘米),即下颏抬起的静止高度。进行两次,取最好的成绩。距离大者柔韧性好。

6.立位体前屈(柔韧性)做一个特制的实验板,设有带刻度的立柱,以凳面为0点,往上25厘米,往下40厘米。被试者立于凳面上,足跟并拢,两脚尖分开约5厘米,与立柱平齐。上体慢慢尽量前屈,不得突然用力,两臂及手指伸直贴近立柱,头置于两臂之间,膝关节不能弯曲。手指末端所触及最下端的刻度为测试结果(厘米)。0点以下为正数,0点以上为负数,正数值越大,说明脊柱的柔韧性越好。进行两次,取最好的成绩。如果有专门的测体前屈设备,可在椅子上或床边测量,更方便。

7.闭眼单足立(平衡性)两手叉腰,闭眼单足站立,直到平衡被破坏,支撑脚移动或睁眼为止。记录独立时间(秒),10秒钟以上为合格。

8.反复横跨(灵敏性)

在地面上或测量板上以120厘米的距离划3条平行线。被试者跨中线站立,用“开始”的口令作为启动信号,按右一中一左一中的顺序反复横跨,在20秒钟内要尽可能快地左右反复移动,但不得跳跃。这样两脚跨过线的次数越多,则其灵敏性越好。两脚每跨完一线为一次,脚不到或越过外侧线,以及没跨中线不算数。测验两次,取最好的成绩。

9.俯卧撑(耐力)

俯卧,两手撑地,男子脚尖触地,女子以膝关节触地(跪撑),计算能达到的最多次数。

中年人体力年龄简便评定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日历年龄,但和实际体质水平差异很大,只有“体力年龄才能反映一个人的实际状况。据介绍,通过对体质4项指标(即立位体前屈、闭眼单足立、反复横跨、俯卧撑)的测试,将测试的结果按?得分表”查一下得分。然后把4项得分加起来,与“评定表”进行对照,就可知道体力年龄的大致范围,再与自己的扫历年龄相比较。可依照下表评定中年人的体力年龄。

中年人的标志——成熟

人生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对一般人来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人在“既过青年,未入老年”这一段相对较长的人生中,身心的发展较长时间处于稳定的高原期,生理机能虽然由极盛渐衰,但是仍然保持相当的活力;心理各方面(比如思维、性格、情感、意志等)的发展日趋成熟、稳定,形成中年人特有的心理特征。

对于中年的界定,目前通常以40~60岁为标准,在我国古代则以30~50岁来划分。古今划分中年期有异,原因在于社会文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在不断延长,从而延缓了人类衰老的进程。但从古今中年期划分标准来看,它们有着共同之处:古人以“三十壮”、“四十强”为中年人的特征,现代心理学则以生理、心理的成熟和盛衰规律为划分标准,都体现了中年期的发展特点——成熟、稳定。

中年人的身心已全面成熟。

在生理上,各方面机能开始由极盛缓慢地衰退,方面是身体机能的健康与完美,保持机体健康状态,机体与环境适应良好,在集体中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是身体机能的方方面面开始由盛极而渐民广好似月圆将缺,花盛将谢。这一渐衰过程缓慢且持续时间较长,保持中年期在人生曲线上呈现出高原极盛的状况。

当然这种高原状况持续的时间因人、因生活的状态而异,有的人注重生活调节,保持身心的愉快,年过花甲仍容光焕发,精神矍铄;而有些中年人,长期为繁重的工作和繁琐的家务所困扰,难以超脱生活的压力和化解身心的紧张,往往加速生理机能的衰退,则未老先衰,疾病缠身。

在心理上,中年人心理发展日趋成熟。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所言“而立”、“不感”、“知天命”正体现了中年期的心理发展过程。一般说,人到30岁已成家生儿育女,生活方式初步定型,思想也安定下来,不再像青年时期那样充满憧憬,而是满怀信心,脚踏实地创立事业,故称“而立”之年。人到40岁,知识增多,见识日广,认识问题有了相当深度、广度,不再为表面所迷惑,遇事冷静,即使面对复杂事物也不致摇摆不定,故称“不惑之年”。至50岁,经验更丰富,学识愈深广,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处事更加稳重妥善,故又称“知天命”之年。这种心理日趋成熟、知识经验日益丰富的中年时代,正是成就事业的黄金时期。

不仅如此,性格的成熟,是中年人心理的一大表现。性格是指个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反应,具有很大的相对性。由于长期实践的磨炼,中年人的性格变得成熟而稳定,具体表现为:认识和判断事物目标明确而富有现实性,思维过程独立、严谨而具逻辑性,思想表达深沉而含蓄,情感体验深刻、稳定、持久且富于理智,待人老成而和蔼可亲,对待工作坚韧而有恒心,处理问题冷静而富于创造性等等。中年人这样二些性格特征形成了他们特有的行为方式和社会效应,中年人在青年人心中常有的权威感,就体现了中年人独特的成熟的人格魅力。

智力的黄金时期

人到中年,其心理发展已完全成熟,知识经验日益丰富。此时的中年人智力水平也进入了黄金时期,是成就事业的最佳年龄阶段。心理学研究表明,科学发明最佳年龄的峰值为37岁,正是处在中年阶段。

智力,一般是指一个人有效地进行脑力劳动的潜在能力,包括定向力、记忆力、理解力、计算力、判断力、推理和概括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中年人智力可分为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其中液态智力主要是先天的,包括知觉的整合能力、反应速度、瞬时记忆和思维的敏捷性等等;而晶态智力大部分属于学校中学到的能力,它代表了对液态智力应用的结果以及学校教育的数量和深度,一般在词汇和计算能力的测验中表现出来。中年人智力的发展特点就体现在这两种智力类型的不同发展规律上。

中年人液态智力发展呈缓慢下降趋势,这与中年人生理功能的渐衰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从少年到青年,一直处于生理发育尤其是大脑发育的旺盛时期,因此智力水平迅速发展,到25岁左右达到极盛。人过中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生理发育已过巅峰,生理功能由盛而衰,因此这种先天因素较多的液态智力发展必然渐退。具体表现在感觉(如视觉、听觉)识别能力逐渐降低,主要是感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处理速度呈下降趋势;记忆力下降,包括记忆的准确性和回忆的数量较青年人都有所下降;思维的反应速度呈下降趋势,也就是思维缺乏敏捷性,逐渐变得迟钝。

随着年岁的增加,生活经历和知识广度的增加,中年人晶态智力在不断增长,这主要体现在中年人,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上。具体来说,就是中年人各种思维品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首先是中年人思维更具广阔性。青年人由于仅限于接受理论教育或刚走上工作岗位,虽习得了深厚的理论知识,然而缺乏社会经验,因此分析问题难免局限。十多年社会经历的磨炼,极大丰富了中年人的社会阅历和理论实践知识,此时的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往往能全面考察情况,多角度去思考,去探索;因此成功的机会更多。

其次是中年人思维更具深刻性。这也离不开中年太知识的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广使得中年人善于深入事物的本质,善于发现事物的关键和核心,较好地把握事物、事件的意义,并能准确预见事物现象的遥远后果。

再次是中年人思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灵活性。思维发展一般要经过直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理论型逻辑思维(或抽象逻辑思维)这样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理论不断完善、实践经验不断丰富的过程。青年人由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论极大丰富,因此思维的高级形式——抽象逻辑思维形式迅速发展成熟起来,到中年阶段,这种发展并没有停滞,而是在实践中更加完善、深刻,并且有更强的灵活性。

第四是中年人思维表现出极强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中年人独立承担社会责任,他们中许多人是事业上的创造者和领导者,特殊的使命迫使他们保持独立的思维习惯,批判性地观察和分析社会的现实,最大限度地创造事业的辉煌,实现自身的价值。

思维的创造性是中年人智慧的最突出的特点。这是中年人思维的逻辑性、系统性的集中体现。既然是创造思维就集中表现在思维结果的新颖性、独创性,能解决未解决的问题等方面。青年人也有创造性,然而他们只是在前人创造的理论基础上,从理论到理论的升华,中年人则增加了实践的环节,更多地实现了理论——实践——理论的思维过程,表现出更强的创造性。

人们常误以为,智力在青年时期迅速发展成熟,而到中年已开始下降。这结论就人类液态智力发展来看有一定道理,但未免以偏概全。中年人单项心理能力比如记忆力、反应速度、感知辨别力等确实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然而,中年人生理发展相当长时间处在成熟的高原期,即使生理机能下降也十分缓慢,因此,他们的液态智力的发展与老年人比较起来其下降趋势要缓慢得多,与青年人相比也相差无几,并不影响中年人,综合智力的发展。中年人年富力强,体格健壮,精力充沛,少保守,有丰富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仍然迅速发展的晶态智力弥补了一部分由于神经机能的衰退而导致的心理机能的退化,因此,从总体来看,中年人的综合智力仍处于继续发展和成熟的过程,是人生智力的黄金时期。

告别青春,是人生的必然规律。初入中年,由于心理惯性,人们试图抓住青春的尾巴,一如既往地保持与发扬青春期特有的蓬勃与朝气。然而,好景不长,毕竟中年人精力、体力已不如年轻人,加上家庭的责任,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青春期的“朝气”早已被理性和深沉所取代。

与青年人相比,中年人情感更深沉,而且波澜更为阔大、持久。中年人不容易动情,真动情连自己也怕,所谓“中年伤于哀乐”、“中年不乐”正是这个意思。青年人小遇挫折便会号啕涕泣,中年人则眼泪比金子还贵。然而青年人遭遇痛苦,当时虽痛不欲生,过一段时间,也就慢慢忘记了;中年人遭遇骨肉生死离别,表面虽似无所感动,而那深刻的悲哀,会啮蚀他们的心灵,镌削他们的肌肉,使他们暗中消磨下去,致死不能愈合。

说中年人含蓄,这也难怪。到了这个年龄,什么都经历过了,什么也都看穿看透了。对他们来说,见怪不怪乃人之常情,行为“深藏不露”也就可想而知了。与之比较,青年人可就不一样了。青年人往往涉世浅,阅历薄,遇事充满好奇,见怪而怪那也是理所当然的。

中年人情感含蓄,另一方面是说中年人善于克制和容忍。这一点青年人似乎很难做到,也许不服气,然而事实确实如此。青年人热情开朗,然而遭遇挫折他们却变了:面对学业上的不尽如人意,事业上的失败,生活的痛苦,一朋友的丧失,他们往往错误地归因于教学的疏漏,环境的干扰,社会的不公平,以及朋友的苛刻等等,因此感到无法克制的沮丧和失望,这时要他们容忍实在勉为其难。中年人也会遇到失败和挫折,他们也感到沮丧,但生活的经历告诉他们,抱怨永远无济于事,保持情绪稳定,维护心理平衡,惟一的方法就是容忍,容忍生活,容忍别人,更要容忍自己。岁月刻在他们脸上的这种宽容的微笑,使得他们在感情上摆脱了青春期的冲动,留下的是深沉和含蓄。

中年人遇事冷静,不形于色,并不是说中年人没有感情的波澜。事实上,成熟的中年人情感体验比任何年龄的人都丰富、细腻、深刻。他们渴望成功,渴望沉湎于成功的喜悦和兴奋之中,然而,一旦成功到来,他们却看上去若无其事。现实中,青年人总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向中年八思是小心谨慎,瞻前顾后;青年人快言快语,难免惹人难堪,自己尴尬,而中年人则很少如此;青年人常冲动,自我中心主义,而中年人则冷静含蓄,利他主义。这一切恐怕都体现出中年人的克制和容忍。说克制和容忍,其实并不仅仅是中年人的情感特点,只是体观中年人对情感的调控。多年的生活经历和情绪经历使他们懂得,情绪冲动永远是年轻人的游戏,一个成熟的中年人,必须能克制自己的情感,遇事冷静,保持情感的深沉和含蓄。即使遇事冲动,也只是短暂的失控,容忍使他们很快恢复平静,不形于色。

中年人最深沉、最含蓄的情感,是夫妻间的爱情。青年人谈恋爱一会儿歌,一会儿哭,悱恻缠绵,男以维特为豪,女以绿蒂自命,可谓浪漫之极,理想之极。结婚后,就像两只齿轮搭配到二起运转,得有一段时间的磨合过程。到了中年,夫妻各自身上那些砂粒、毛刺、棱角都磨光了,双方也就吻合了,都能容纳适应对方了。此时的爱情生活虽少了恋爱或新婚时的激情,然而,在简单的生活规律中,却蕴含中年夫妇极深的情感体会。比如当您抽了一半的烟蒂被妻子夺下扔在烟灰缸里;当您喝得微醉时分,妻子把剩下的半杯酒一饮而尽;当您在麻将桌前挑灯夜战,妻子披着衣、趿着鞋,不顾朋友的面子,伸手抓牌;米缸里没米了,液化气罐没气了,丈夫抓起米袋、扛起液化气罐就往粮店、液化气站跑。这些看似平淡的生活琐事,却饱含着夫妻间深厚的情感,一种发自内的深沉的爱。因此有位文人说:“婚姻是具体的、实实存在的情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孕育着含蓄而深沉的爱。

中年人经历磨炼的意志

中年,是收获的季节,事业上硕果累累,家庭内和谐美满;中年,也是成熟的季节,生理心理发展达到极盛,意志经历磨炼,更具特点。

意志,即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以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是人从内部意识到外部行为转化的心理过程,与人的人生目的联系在一起。社会的曲折发展,也扭曲了当今这一代中年人的人生道路,使之变得曲折、坎坷,历经磨难。然而,特殊的经历,意外的遭遇,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他们的品质。

自制力,是中年人特殊生命历程的回报。自制是坚强意志的表现。俄国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没有克制,就不可能有任何意志。”著名作家高尔基也说:“哪怕是对自己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中年人的自制力,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历经困难而培养起来的,是中年人成熟心理的表现。青年人刚从家里独立出来,接触社会还不多,社会实践经历较少,因此,青年人普遍感到不适应,有孤独感,情绪也不稳定,大起大落,主要表现在不善于排除内部的情绪波动和外部的干扰与诱惑。正如他们自己所描述的:经常遇到身不由己的事情,自己想做的事往往做不到,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驾驭不了自己的行为,常处于苦闷之中。中年人在这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情绪更稳定而深沉,行为更理智,具有较强的挫折承受力,具体表现为中年人工作中沉着冷静,注重实效,生活乐观自信,面对挫折或处理问题老练持重,注重策略,待人随和友善等等。这些都是中年人自制力的体现。

自觉性,是中年人成功的关键。“骨干”二词加在年轻人身上,是社会对他们的期望,而加在中年人身上,则是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今天的中年一代,已是经济建设的中流砥柱,社会政治组织结构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跨世纪的关键人物,是影响我们民族新世纪命运的中心环节之一。他们的政治选择、精神面貌、价值取向,直接左右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走势。历史的使命、现实的责任对成熟的中年人来说是压力,更是奋斗的目标,是信念,更是他们自觉行动的动力。

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一代人。多年的奋斗经历,生活目标逐渐实现,职业理想已不再是青年时遥远的梦。从少年到中年的奋斗历程,挫折的考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他们的方向感、历史感,对国家的忠诚感和责任感,以及对社会、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内在的人生价值观转化为行为,就形成了他们生活的自信心和追求目标的自觉性,就成为中年人意志的又一个优良品质。

果断性,是中年人把握成功机遇的条件。中年人社会经验丰富,有较强的独立意识,面临选择能迅速作出判断,排除干扰,坚决付诸实施。这方面青年人知识经验积累不足,往往表现出在作决定时优柔寡断,在不同考虑和不同主张之间迟疑不决、顾虑重重,作出决定后又瞻前顾后、畏缩不前,以致坐失良机,无所作为。另一方面,中年人面临问题深思熟虑,虽然决策果断,但绝不是冒失、冲动,这体现了中年人的工作责任感和自信,心。而青年人虽然敢想、敢说、敢干,易接受新事物,然而由于缺乏知识经验和社会阅历,加上情绪发展不稳定,易冲动,在付诸行动时常常表现为草率、冒失、冲动。

坚韧性,是当代中年人成熟的个性特征。坚韧性作为中年人的品质之一,体现为具有坚定不移、精力充沛、百折不挠的个人素质和在个人奋斗中执著、顽强、干练的精神。然而,作为中年人成熟的个性特征,这些素质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艰苦中磨炼而成的。当代中年人是历经沧桑的一代,他们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红领巾,60年代的红卫兵,70年代的“老三届”,80年代的下海潮,正是这历史坎坷、命运独特的人生经历,塑造了他们执著、顽强、百折不挠的坚韧品质,也正是这独特丰厚的人生积淀,谱写了中年这一代人的辉煌人生。

保证健康的八项原则

怎样做才能保持上述健康人的标准呢?应遵循下述入项原则:(1)规律的生活制度——防止积劳成疾;(2)合理的饮食习惯——保持营养需要;(3)情绪的自我控制——获得身心健康;(4)用脑的保健训练——保持大脑功能;(5)适当的有益劳动——增进机体活力;(6)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患病因素;(6)科学的健身锻炼——增强身体素质;(8)及早地发现病情——学会自我查病。

同类推荐
  • 女性保养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女性保养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生命的曲线掀动追求的颤音,《女性保养最佳方案》为广大女性展露塑造健康的风景线。做健康女人,美丽、年轻、快乐、自信会永远相伴,让女人的一生保持特有的魅力。人类已经跨入了21世纪,新世纪的健康理念将更加充满社会化、新颖化,这就要求有更多的此类实用书籍问世。一部《女性保养最佳方案》在手,千万健康女性快乐拥有。这是编写《女性保养最佳方案》的初衷,也是我们每一位热衷于人类健康事业,关心人类健康发展趋势者的衷心希望。
  • 成语淘宝话健康

    成语淘宝话健康

    本书围绕成语,依据中医学理论知识剖析其中的医学道理,针对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不同状态,从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衣饰养生、情志养生、起居养生、依病养生、四季养生等方面对养生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论述。
  • 痛风病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痛风病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本书通过痛风的基本知识、痛风应如何检查、痛风应如何治疗、正确应对痛风并发症与合并症、痛风的中医疗法、痛风的西医疗法、痛风合并肥胖症的保健、痛风合并高血压的保健、痛风合并糖尿病的保健、痛风合并高脂血症的保健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告诉患者,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有助于尿酸控制,坚持运动,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让高尿酸远离你,遵循医嘱、正确用药才能起到治疗效果。
  • 排毒养生:人体环保使用手册

    排毒养生:人体环保使用手册

    你知道身上有多少毒素吗?空气、土壤、水和食物中的毒素,在体内不断地沉积,若不及时排除出来,健康就要拉警报了。 排毒是一种全面维护身体健康与平衡的健康观念。它能有效预防疾病,净化身心,帮助体内排除各种毒素,让营养素健康地循环运作,减少脂肪囤积,消灭有害细菌,活化身体机能,减缓老化。 本书着重从饮食、运动、按摩、精神等方面,全面讲解各种自然排毒的原理和方法,并附有大量的“排毒小提示”,告知各种注意事项、禁忌和专家提醒等要点,内容生动活泼,注重实用性。 如果你想在生活中用最自然、最有效的方式来保持健康,那么请跟随本书开始你的健康排毒之旅吧。
  • 应用功能性食物防治糖尿病

    应用功能性食物防治糖尿病

    这是一本应用功能性食物防治糖尿病的科研成果荟萃,是防治糖尿病的指南,为糖尿病患者和有糖尿病家族史者、超重或肥胖者、脑力劳动者及40岁以上中老年人等糖尿病易发人群必备的生活用书,是糖尿病患者的守护天使。
热门推荐
  • 剑斩苍穹录

    剑斩苍穹录

    在《剑斩苍穹录》的世界中,有与天搏命的修炼者,婀娜多姿的美妙女子,穿越寰宇的古强人,凶悍绝伦的巨龙,深渊下的寒潭,天空中的岛屿,冰川囚禁的巨人,黄泉蕴养的尸身,冰封的帝国,绝迹的王朝,破碎的星空,梦魇的失乐园,被时间遗忘的祭文古钟,来自地狱的枷锁………还有五柄古老的神剑!九重天之上,九重渊之下,又究竟残留着谁的执念?诗翼又能否缔造出一段永载史诗的帝仙传奇呢?QQ群:250640170
  •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研究本土媒介的产业化,推介国际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先进理念,见证中国传媒经济学科建设的历程。本土化:走符合中国传媒学术与传媒实践要求的本土化道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国际化:在广阔的国际视野中,确立自己的历史与时代方位,关注国际潮流,关注世界大事。人文化:将文、史、哲、经、法、教等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进行充分的吸纳,以此丰富和深化传媒学术的内蕴。专业化: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表达方式上,不断在专业领域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 升仙秘录

    升仙秘录

    天高云淡。白城位于苍梧之南,因城中多白皮树木,故名白城。城虽不大,但临城的丸山不知何时起,灵韵忽来,引得众多散修聚集,最终由其中元婴修士不啻道人集众人之力,劈山开派,因地之名得丸山派。丸山派传承至今已迂数千年,期间虽不乏元婴乃至化神,然近数百年来,丸山灵气逐渐稀薄,乃至元婴修士都几不得见。
  • 史上处世非常道

    史上处世非常道

    当我们向前奔跑,看不清未来的时候,让我们回望历史。本书作者以另类视角读历史,即从今天的视角去追怀与审视历史,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
  • 永远差一块钱

    永远差一块钱

    欲望永远比钱高一厘米。没钱的时候想买件好衣服,有钱的时候想买限量版汽车,我们永远差那么一块钱。金钱和欲望本身未必是美,美在于金钱的使用,一如欲望的满足。只差一块钱其实讲的就是人生的一种状态,永不满足,永远遗憾。
  • 快穿之攻略计划

    快穿之攻略计划

    因为一场车祸让严颜这个萌妹子(你确定?)不得不和酷酷的系统菌007,穿越各个世界,攻略
  • 无敌技能系统

    无敌技能系统

    林伟,一个普普通通的三流大学生,在玩游戏的时候打雷触电,之后发现自己竟然得到一个能学到无数游戏技能的系统,从此林伟忙着徘徊在任务与现实两个世界,这不,林伟又开始做起空间倒爷了。“卖神器啦,一把神器1亿,便宜贱卖大出血啦。”林伟满地打滚求收购。“虾米?一把神器要1亿?你怎么不去抢!”一女性修真者骂道。“啥?还贵?大姐,你看看这都是极品飞剑啊,比你现在那把手工差劲的好了N倍呢。”林伟委屈的回道。“那啥,有神器法杖出售吗?虾米?要1亿?把俺卖了也没有那么多钱啊。”一个胖胖的中年法师道。“没钱就别来捣乱,我要是有屠龙刀我就……”林伟说着做了个砍人的动作。新人上传,希望大家喜欢,您的收藏和投票都是屠龙最大的动力!另外白天要找工作,所以每天跟新时间定为晚上9点,请大家体谅。
  • 龙珠之巅峰之战

    龙珠之巅峰之战

    在龙珠gt里悟空被神龙带到了神龙界,地球少了一位实力强大的Z战士!悟空已走但邪恶势力的脚步仍未停歇,地球又迎来一波新敌人!其中有一位长得与悟空相似的人!不!是赛亚人!随与悟空长的相似,但他们之间的实力简直天差地别,这人在天,悟空在地!不知我们的Z战士能否守卫地球,不知我们的英雄悟空是否像以前一样奇迹的出现战胜敌人,尽请阅读《龙珠之巅峰之战》要重写了
  • 强婚霸爱,老婆休想逃
  • 后妃双生传

    后妃双生传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芙蓉如面柳如眉,雪肤花貌参差是。豆蔻年华与胞妹一同入宫,是皇上也是表哥,是太后也是姑姑。在失去所有的依靠以后,看她如何玩弄权势,翻身成为后宫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