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68700000034

第34章 文化适应与文化自觉(1)

人的文化使同一国家、民族或族群的成员凝聚在一起,达到文化认同而和睦相处,同时也使不同文化的人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通过文化适应而生存和沟通。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变迁范围更广也更深刻,文化适应的程度也更广更深刻,人类将在和谐中走向文化自觉。

一、文化适应

对于文化适应,李亦园先生在“依山依水族群文化与社会发展”研讨会上曾经说过一段很深刻的话,他说:

地理学家是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人类学家与地理学家有一点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在人与自然之间加入了文化。人类学家之所以被称为人类学家就是因为他们不仅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还研究人与文化的关系。上述的两个系统,不能够完全百分之百地或者非常漂亮地把环境跟文化完全扣连对称,应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与环境之间不是这么简单的关系,假如这么简单,人就不是人而是动物了。这是因为我们有文化,所以影响生计的虽然与依山或依水有密切关系,但是社会组织、宗教信仰就不一定有那么密切的关联,这是人类学家最根本的一个认识。我做过田野的台湾南岛五族,每一个族都有它的文化来作为跟环境之间的缓冲,进而适应或改变环境。这是因为文化跟环境之间以及跟人之间是互动的,是一种辩证的关系。文化是以人为主,人可以适应环境(adapttoenvironment),但是也可以改变环境,更可以用自己的文化来创建新的环境。所以我们在谈依山依水这个题目时,不要很快地就陷入环境决定论的胡同,我们必须要体会人类学的研究,文化才是我们思考的关键。最重要的一点,作为人类学家我们要研究文化怎样在环境跟人之间互动,造成人的适应,不需要像动物那样改变身体的器官来适应环境,而是用文化来改变并创造环境。[1]

李亦园先生说的这一段话,道出了人类学视野中文化适应的价值取向。

1.适应的涵义

在人类的自下而上中,环境是与人类最息息相关的生存条件。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范围。

在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中,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适应”(adaptation)。“适应”一词本来是应用于生物体,指的是经由某些过程,具有生命的有机体适于自然及有机的环境。在这一体系中,适应过程的结果就是个别有机体、群体得以生存。人类的适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就生物学的遗传来说,突变(mutation)与天择(naturalselection)往往为生物之类(species)与种(race)适应的变化,如现代人种的差异正是各人种对不同环境之不同情况的适应;另一种是来自有机体之外,或来自其内部威胁有机体生存的来源,如寒冷、食物缺乏、细菌、放射性等出现时,有机体以某种方式组织内部有机能以适应,如用火取暖,发展农业、畜牧业解决饥饿,用药灭菌等。在人类学的视野中,对于人类生存的威胁不仅因地理环境,以及群体成员的年龄、性别、数量等分布不同而异,而且还来源于社会组织、社会团结、社会整合,以及文化本身所引起的问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的观照下,芮逸夫主编的《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第10册《人类学》中界定“适应”说:

“适应”可界说为一种过程,其在有机体、社会组织系统、群体或文化所发生的变化的结局,有助于有机体人格、群体、文化或其他方面的生存、功能、持续或目标之达成。[2]

总之,适应是生物有机体和文化有机体对环境控制的保持和保障,是存在于生物界和人类文化领域的一种普遍现象。

2.文化适应的概念

自从“适应”一词引人人类学后,在人类学家眼中适应是指人格、文化或社会中因需要求生存而发生的变迁,所以有的人类学家把适应解释为文化涵化的一种结果,即缀合本有的和外来的文化特质,使之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或者抑制冲突,使日常行为在特殊的情形下相调和。因此,从文化的观点看,适应是指一个文化元素对于另外一些文化元素或一个文化丛所生的调适作用。[3]这种调适作用及过程就是人类学中的文化适应(aeeulturation)。

文化适应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Redfield)、拉尔夫·林顿和梅尔维尔·赫斯科维茨(M.J.Herskovits)等人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提出,他们在《文化适应研究备忘录》中对文化适应作了解释:“文化适应指一些具有不同文化的个体集团发生长期而直接的联系,因而一个或两个集团改变了原来的文化模式所产生的现象。”[4]

20世纪70年代有的学者认为文化适应就是对“对一种新文化的适应过程”,[5]或对“新文化的思想、信念和感情系统及其交际系统的理解过程”。[6]

中国学者从自己的话语方面对文化适应作出了自己的界定,如:有的学者认为:文化适应是不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和相互吸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种文化会失去原来的一些特质,获得一些新的特质。文化适应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学习和扬弃的过程,也是产生新文化和建立新的文化模式的过程。[7]

有的学者认为:文化适应是一种文化要求,即要求个体去适应新的文化模式。具体地讲,文化适应是指个体从一种文化转移到另一种与其当初生活的文化不同的异质文化中后,个体基于对两种文化的认知和感情依附而做出的一种有意识、有倾向的行为选择和行为调整。[8]

有的学者认为:文化适应主要是指一种特定文化对生产力系统、社会关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等文化组织因素的适应。[9]

上述种种界说大多从各自的认知角度出发而定,依笔者之见,文化适应简言之,就是个体或群体对异文化或新文化调适的过程和结果。

3.文化适应的过程

文化适应首先是一种过程,其有时空的阶段性。对于文化适应过程的阶段性,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划分,根据王亚鹏、李慧的研究和归纳,文化适应的阶段有五种不同的假说。

(1)阿德勒的阶段说

美国心理学家阿德勒(AlfredAdler)从跨文化适应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文化适应的五阶段说:

接触阶段:刚进入异文化时,个体对异文化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异文化的许多方面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同时,由于他们刚进入异文化,因而他们还没有感受到来自异文化的冲击和压力。

不统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开始觉察到异文化与母体文化的差异,并且体验到了来自异文化的压力。在异文化的压力下,他们感到混乱、困惑、无力、孤独,并且易于产生抑郁感。在这一阶段,他们理不出适应新文化的头绪。

否定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开始否定文化差异,并且时不时地会产生攻击的意愿,他们对异文化开始产生疑问和否定性行为。个体在这一阶段产生疑问和否定性行为是其坚持主见和自尊心的表现。

自律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开始承认文化差异,他们原先怀有的心理防御态度在这一阶段也开始解除。在自律阶段,个体已经能比较自如地应付新异的环境。这一阶段是安定期的初期,在这一阶段,个体开始变得沉着而自信。

独立阶段:对文化差异的认识进一步确立,能够体验丰富充裕的感情生活,能够采取实现自我价值的行为。在这一阶段,个体不但能担负起社会职责,日常生活也变得日渐顺利。

(2)葛兹的阶段说

跨文化研究专家葛兹,根据进入异文化环境个人的不同情况,提出了四个阶段说:

第一阶段为兴奋期阶段。这一阶段持续时间较短,它就像蜜月中旅行的新婚夫妇,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那么新奇,他们看见周围的新鲜的环境觉得非常兴奋。

第二阶段为文化冲击阶段。这一阶段个体在新环境中开始了实际的生活,他们也慢慢地体会到了新文化与母体文化的差异,初步体验到了文化冲击。

第三阶段是文化变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对新的环境有所认识,同时也接受了一些新的价值观,自信有所增长,开始融入新的文化背景。文化变化阶段是文化适应过程中最为漫长的阶段。

第四阶段是安定状态阶段。在经历了兴奋、冲击和变化三个阶段以后,个体最终进入了精神安定状态。

(3)奈斯戴尔和安尼塔的阶段说

奈斯戴尔(DrewNesdale)和安尼塔(AnitaSMak)认为文化适应往往具有个人依赖性和情景制约性,但是对于任何一位处于文化适应情境中的个体而言,他/她一般要经历文化适应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欣快阶段(euphoriastage)。在这一阶段,个体以一种新鲜好奇的眼光和心态感觉和看待异文化。

第二阶段是文化休克阶段(culturalshockstage)。随着与异文化的接触越来越多,个体对两种文化之间差异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这种差异感和陌生感促使个体产生了一种包含多种负性情绪的心理不适感,其中包含有愤怒、敌意、挫折、过敏、疏离等情绪成分,甚至还会引发个体的生理疾病。经历了文化休克阶段的个体往往以愤恨的眼光看待周围新异的环境,他们有时愤恨别人,有时又不理解自己,并且内心充斥着一种自怜感。

第三阶段是反常期(anomiestage)。在这一阶段,个体体验到了一种沉重的文化压力(culturestress)。在他们身上,一些早期的文化适应问题解决了,一些问题还有待他们继续解决。在这一阶段,个体开始承认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他们对那些身处异文化中的个体产生了一种同情感。处于反常期的个体有一种游子的感觉;一方面他们感觉自身与母体文化没有太深的联系,另一方面他们又感觉自己不能很好地适应异文化。

第四阶段是同化或适应阶段(assimilationoradaptationstage)。在这一阶段,个体对异文化变得越来越熟悉,异文化引发的不适感在他们身上慢慢消失了,他们开始在新异的环境中塑造和发展新的自我。[10]

(4)利斯加德的阶段说

利斯加德(Lysgad)等人提出文化适应阶段的u形模式,认为适应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蜜月期、危机期、适应期、双文化期。

(5)麦哲罗的阶段说

麦哲罗(Mezirow)认为文化适应过程可划分为十个阶段,即面临新环境而产生的困惑;带有负罪或羞耻感的自省;对认识途径、社会文化及精神观念的分析和评价;认识到不满和变化的过程并非自己所独有,他人也同样经历类似的变化;对新的角色、关系和行为的可能性的探索;计划行动方案;掌握实施行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对新角色的临时性承担;在新角色和关系中建立能力和自信;在新观念的基础上对生活进行重新整合。

上述文化适应阶段的各种假说虽然各有千秋,但从实质上来说都反映了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大体上都要经历文化接触-→文化震撼-→文化变化-→文化适应的阶段。

4.文化适应的模式

文化适应一般要关注两大问题,一是文化维持(culturalmaintenance)情况,二是接触和参与(contactandparticipation)情况。由此美国学者贝利(J.w.Berry)和金(V.Kim)提出了文化适应的四种模式:

(1)整合模式(integration)。当一个人认识到适应所在国文化,包括认同东道国的重要性时,他就会选择在保留其原有价值观和认同的同时,要求获得种族平等待遇,这就是整合模式。

(2)同化模式(assimilation)。一个人极端地一味适应东道国文化而抛弃其原有的文化就是同化模式。

(3)游离模式(seperation)。一个人对其原有认同的保持达到了排斥东道国文化和拒绝认同于所在国的程度就是游离模式。

(4)边缘化模式(marginalization)。一个人既排斥自己原有的文化也排斥东道国的文化,便游离于两个群体的边缘之间,这是边缘化模式。[12]

同类推荐
  • 中外民间故事杂谈(上)

    中外民间故事杂谈(上)

    “中外民间故事杂谈”包括上下两册,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上册收录了包公斩国舅、欧阳修巧对赖秀才、钱王除神、尧王嫁女、李良审鹅、李世民选贤、清官海瑞除二张、岳阳楼的传说、李世民三请张古老、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朱元璋寻访常遇春、火烧庆功楼、花木兰攻山、兵士巧治大臣、周文王访贤、康熙调解纠纷、佘太君智退辽兵、梁红玉大败金兀术、巾帼英雄秦良玉、戚继光惩倭寇、林则徐微服私访、西门豹铲强扶弱、海瑞与菩萨、伍子胥复仇、宗本请客等故事内容。
  •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无话可说。就像是平时,见到陌生人,硬生生打完招呼就卡在那里,不会找话题不会聊天,甚至自己一个人开始发呆,不知道说什么。在那段时间里,我写不了一个字,连自己曾经的那点伤春悲秋都没有,连谈论自己的欲望都没有。那一段时间是我最难熬的。后来慢慢地我尝试写短句,每天记下流水账,写一点自己的心情。慢慢地我发现,不是我无法写作,而是时间改变了我。十年里,我们邂逅真实的自己,并不是久别重逢,而是故人归来。
  • 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在转瞬即逝的时光里,人们总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这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需要增强和使用自己的智慧。本书正是通过古代那些寓意深广,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让人们在欣赏之后,确实将那些值得吸收的方法和道理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从而变得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为了突出故事的可读性,故在其基础上重新撰写,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点拨,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自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
  • 东方奇人传

    东方奇人传

    《东方奇人传》是一部报告文学集,文中对新型的农民企业家,对于有卓越眼光的创造发明的支持者,对于有首创精神和坚韧毅力的黄河大桥的设计者,对于气功大师神秘的功法及魅力……进行了一个一个深入地探寻和挖掘。这本报告文学,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他不像一些“社会问题报告文学”那样,较多停留于一般理性的思辨和浮泛的个体热情之上,而是努力去把握形象,刻写人物,为一个一个东方奇人塑像,将他们神奇而曲折的成长经历和动人故事活现于纸面,因而有相当的形象魅力和感人之处的。编辑推荐: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刘玉民倾情力作!塑造了东方奇人群像!打破长篇小说的局限!看作者如何用另一种文学形式深入生活!
热门推荐
  • 我是主人公别打我

    我是主人公别打我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些疯子和偏执狂,为了实现梦想不断地跟这个粗糙的世界死磕,不惜头破血流甚至把命送掉。如果当他们得到了一次书写自己未来人生的机会,当梦想唾手可得的时候,他们会怎么选择?是坚守本心,还是迷失自我……
  • 血鹰迷踪

    血鹰迷踪

    大漠之中,孤城之内,几天内连发数次血案,一时间整座城市人心惶惶;深宅后院,暗流涌动,各种势力蠢蠢欲动,又将挑起怎样的腥风血雨。少年独闯孤城,是否能纠出幕后黑手,天理昭然,人间正义是否能够伸张……
  • 佳人本逍遥
  • 神明大人穿越到二次元

    神明大人穿越到二次元

    银发少年睁开双眼发现自己正置身于一个雪白色的空间,被神秘的卡密sama送到了一个个二次元世界中……
  • 焰火刀皇

    焰火刀皇

    焰火大陆上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着一种能力,根据能力不同,可以分为十八个职业,但其中以“刀师”最为普遍,其他的职业极其罕见,其佼佼者更是少之又少。刀尊李子浩跟朋友胡万丈去他国寻找传说中的三大神器之一——之歌,归途中却遭遇他人埋伏,胡万丈豁出了性命,才让李子浩得以逃脱。然而,李子浩回到家中却遭遇管家背叛,引狼入室,李子浩夫妇被人杀害,不幸中的万幸,二人的孩子被宅院的杂工用性命保护下来。飞龙将军收养了李子浩的儿子,并取名李柏毅,小名泽瑞。之后龙火国被灭,飞龙将军为了抚养泽瑞忍辱逃生,逃到了上品国的一个安静的村庄。故事由此开始了……
  • 穿越火线之挑战指令

    穿越火线之挑战指令

    在另一平行宇宙,地球遭受到来自异空间生物的侵袭,因它们体能较弱,所以其只能依靠制造生化武器、研究生化病毒进行侵略,因此——人类所面临的生化危机即将来袭!接到特殊挑战指令的精英们矫勇奋血,终于抑制住了侵袭。这是一个刀光剑影的世界观,将带你体会游戏穿越火线挑战之风范。
  • 无赖时代:你只属于我

    无赖时代:你只属于我

    一转头,被一些白色的粉给迷住了眼睛,正要呼喊人时,却被点了穴,有一双坚硬的手臂把我揽入怀中,有一股凉风想我吹来,我下意识的往那温暖的怀抱中靠……
  • 邪魅王爷恋上萌哒九尾狐妃

    邪魅王爷恋上萌哒九尾狐妃

    偶然的一次机会,救下了一只九尾萌狐,这只萌狐不仅萌萌哒,而且还稍稍有点腹黑,看宫庭王爷如何宠溺她。。。。
  • 运可通神

    运可通神

    成功,就是应该由99%的幸运加上1%的机遇组成的。努力啊汗水啊天分啊,那些组成的叫成功学。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只有主角光环的弱得要死的人在异界不断作死的故事,没什么是气运解决不了的问题
  • TFBOYS十年永相伴

    TFBOYS十年永相伴

    三只和三位身世显赫的女生在大学发生了什么事情?结局又如何?(本书的内容纯属虚构,请四叶草不要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