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呵护孩子的“与众不同”
一次,我上《小猴子下山》一课,在拓展学生的思维时.我引导学生想:“小猴子下山掰了玉米,摘了又大又红的桃子,摘了又大又圆的西瓜,去追蹦蹦跳跳的朴兔儿。最后却空着手回家了,想一想小猴子回家后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孩子们纷纷举毛发言:“妈妈,我本来可以带回好吃的东西,可是我却把它们一个一个地扔掉了,只好空着手回家,我以后要改正做事不专一的坏毛病。”“妈妈,明天下山我一定记住今天的教训,不再见一样丢一样,要一心一意地把东西带回家。”正当我打算要总结全文时,仍有一双小手举得高高的,还想表达。于是我让那个孩子接着说,他说:“小猴子会想,今天虽然空着手回家了,可是我看到了许多美好的东西。如果不是见一样丢一样,我只能把玉米扛回家。现在我知道还有桃子、西瓜和可爱的小白兔。明天我拿一个大口袋,边走边装好东西不就得了。”其他的孩子都笑了,我却没笑,而是先肯定了该生的想法,接着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明白见一样丢一样的坏处,同时告诉学生,自然界里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我们既要自己拥有好东西,也要让大家一起分享。课后我想,对同一事物,不同的学生自然会有不同的见解,一味地求同并不是明智之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呵护他们的“与众不同”。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点评: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甚量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新的课程理念也强调,要让学生成为的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呵护孩子的“异想天开”和“与众不同”就显得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