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09900000018

第18章 当代修行人与八相成道

闻到了佛法,并且知道了修行方法,为什么修不进去呢?好多学佛人忽略了一个问题:即便得到了法,你的资粮不够,功夫也上不去。你们都知道学佛要先修资粮。今天上午打坐的时候,我忽然想,佛陀成道经历了八相成道,我们学佛人也要经历八相成道。但今天我们要讲的八相成道,与释迦佛经历的不一样。

平常你们不想修行时,没人打扰,身体也很健康。当真正想修行时,种种障碍就出现了,逼得你无法修行。通常大家会讲这是福报不够。确实没错。为什么这样说呢?你做生意需要资本,修道同样也需要资本。

那么修道的资本是怎么得来的呢?做种种善事,修种种福田,这些都是我们修道的资粮、资本。你具备了资本,就容易遇到明师,地方、伴侣(护法)都会有,也不愁没有财物(即法、财、侣、地都具足)。并非修行人就不需要财,每个寺庙都建得金碧辉煌,这不都需要财吗?而且建寺庙比建普通大楼耗资还要多。过去创建一个丛林,有的要好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建成。别说修道的人需要资粮,就是不修道的人也需要资粮。

如果你不具备资粮,或者资粮不够,善知识来到你面前,你也会以为他不如你。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的资粮不够,你承受不了这个善知识。一个善知识方方面面都已具足,你资粮不够,就犹如一个容器不够大,容纳不了比它大的东西一样。回想自己学佛的不同阶段,都碰到过善知识,有时当面错过了。因为自己无明太重,也可以说福报不够,遇到善知识却不认可。如果你认可他,也可以说你的福报够了。

要想学佛法,还必须修加行道。“加”是加固之意。你过去的福报只够在世间享用,要出世,必须修加行。具体地说就是修十善。好多人都忽略了加行。按佛教的说法,要想升天(三界以内的天,超越不了三界),必须把十善修圆满。所以千万别忽略了修十善。你们天天拜佛、念经、打坐,符合十善的哪几条?如果不能涵盖十善,想要升天,乃至开悟,根本不可能。而有的人什么信仰都没有,但人品符合佛教的“十善”,临终也会升天。别小瞧天人,那也是累劫修行修来的。

密宗有“四加行”,实际上汉传佛教也有加行法。在汉传佛教中,禅宗几乎取代了整个佛教。因为禅宗特别讲“顿悟”,很少提到修加行。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无论是修禅、修净,还是修密,修了这么久,还没有见道的原因。因为我们十善的功德不够,也即加行的力度没有跟上。纵然你把加行修完了,勉强进入“见道位”,也不是明心见性,只是破除了一些我执而已。

只有当你把我执破除以后,才会产生坚定的信心。无论时间多久,环境多恶劣,你都不会退失道心。因为这时你已经明白了世间的一切是无常的,但还有不生不灭的一面存在。严格来说,现在好多学佛人连“见道位”都没有达到。虽然也知道娑婆世界无常,但那仅是看经书,听其他修行人讲的,自己根本没有见到,种种的执著、邪见仍然牢不可破。

倘若一个人达到了见道位,他做人修道才算有一点点样子,对于世间事,执著的心也会消除许多。但无始以来的业力依然存在,仅是我执破除了一些,但并不是一点都不存在。比如明知娑婆世界无常,对它的留恋已经轻了一些,但遇到种种美好的景象时,还是会被诱惑。就像一个人明知吸烟不好,危害身体健康,但烟瘾一上来,仍然会吸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好多修行人讲得挺好,但在关键时刻无法把握自己的原因。只有“见道”后,才能逐渐进入“修道”的层次。

修道,究竟修的是什么?见道后,种种习气依然存在,明知不好,还是被习气牵着走。而现在上了一个台阶,真正到了修道的层次,就是要把生生世世储存在阿赖耶识里的贪、嗔、痴、慢、疑等根本烦恼消除掉。

实际上八识心田里的根本烦恼不是通过打坐可以消除的。因为一个人在静中根本发现不了自己的烦恼,只有出去行愿时,内在的习气才会逐渐暴露、显现。实际上在我们所讲的八相成道中,最难修的就是“修道位”。十年、二十年的功夫也未必能超越修道这一位。纵然达到了“证道”的层次,也还要回来落在修道位上。

前面的资粮道、加行道,从始至终都要修,都不能放弃。为什么那些佛菩萨已经圆满了,还在红尘中任劳任怨地服务众生呢?就是为了累积更多的资粮,让资粮更丰厚、更深广。

天天盘腿静坐,坐久了就不愿意动。现在学佛的人都落入两个极端:一个好静,一个好动。善静的人特别不愿意动,怕吵、怕动。别人吵闹一下,就生起抱怨心。好动的人则整天都想找事做。即便不做事,也想找几个人聊聊天,讨论讨论佛法。看到别人不出去弘扬佛法,不做善事,他也会指责、抱怨。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必须是需要动时能动,需要静时能静。过去禅堂里有些“禅油子”,由于坐香久了,连跑香都不愿意跑。禅堂里的维那、监香会拿着香板赶他们跑香。

一个人长期不动,体力就会消失。人家说力气是干出来的,胆量是吓出来的。这句话不无道理。比如农村人特别有力气,城里人则力气小。因为城里人很少参加体力劳动。为什么在过去的大丛林里,吃完早饭后都要出坡,下午、晚上都要坐香呢?就是为了让大家养成有动有静的修行规律。

记得我出关后,有半年时间不愿意讲话,不愿意走路,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不愿意介入。每天盘腿低于六个小时,浑身就没有一点力气,像泄了气的皮球。如果达到六个小时,浑身就又有了力气。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状况慢慢消失了,打坐由每天十几个小时减少到六个小时,后来又减少到四个小时。

现在是每天保持两个小时,睡觉前和起床后各坐一个小时。我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并不认为是在修行。如果你们把打坐当作修道,就会把它当成任务。如果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就像一日三餐一样,形成习惯以后,就很难改变了。

大家每天都要抽出一两个小时来静修。不要把它当作静修,而是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当形成习惯以后,就像吃饭一样,到时间就想吃。

身体越劳累,越要盘腿。盘腿休息,消除疲劳比睡觉还快。尤其当你走路走得很累的时候,把腿一盘,半个小时后体力就恢复了。因为两条腿所消耗的能量,占全身所消耗能量的一大半。当把两条腿盘起来时,整个下半身基本上都不需要能量了,而且还能产生能量往上输送。

但是,对于一个刚开始练习盘腿的人来说,盘腿越坐越累,必须躺下休息才能恢复体力。因为盘着腿,他的身心不能放松,盘腿成了一种劳累。如果你的禅定功夫深,打坐比睡觉还容易放松。因为睡觉时,身体虽然放松了,但头脑还在做梦。而打坐不仅身体放松,头脑也放松,进入空灵状态,达到了真正的放松,所以休息的效果比睡觉还好。

当你具备了禅定功夫,才能进入“悟道位”。悟什么呢?刚才讲修道修的是贪、嗔、痴、慢、疑,所要悟的就是生死无常。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众生仅是娑婆世界的游客,不到一百年,每个人都必须走。如果不修道,不悟道,你仍然会留恋娑婆世界。

大家佛经读得多了,随便都可以说出“世间如幻,人生无常”的道理。可这是佛悟出的道理,并非我们自己亲身经历和证悟的思想。当初悉达多也在学佛,现在你也在学佛,为什么悉达多有自己的佛学思想,你没有呢?因为悉达多学佛是向内,而你学佛是向外。“外”指什么?一是指佛经、祖师大德的语录,二是指世间的种种色相。正因为你天天在学悉达多的思想、祖师大德的思想,所以自己的佛学思想出不来。如果你能把眼根、耳根关掉,把向外视、听的力量转为向内视、听,你很快就会有自己的佛学思想。

古人讲要“深入经藏”,这与我讲的观点是否不同?我说的是不是邪知邪见?在刚开始学佛的几个阶段,可以多看经典。当你明白自己原本就有内在的经藏后,为什么不把它唤醒,拿出来用呢?就像一个不爱劳动的人,一直依赖别人生活。久而久之,连自己也以为自己没有生存能力了。实际上他有生存能力。等到有一天你通过修道,验证了经典中所说的道理,这时候你什么经典都不看了,你内在的智慧会逐渐地涌现出来。

什么叫知识?什么叫智慧?知识是把外在的东西往里装,比如把别人的思想装进自己的头脑里。而智慧是把内在本有的东西往外拿。正因为你把别人的东西装得太多了,自己本有的智慧发挥不出来。你会读书,就不会障碍你内在智慧的开发;你不会读书,就会被外界的东西所转。有的人很会读书,但没有智慧。有的人很有智慧,是因为外界的东西接收得少。外在的东西搬进来越多,内在的东西越难出现。当你有了智慧,再去读书,外在的种种都会变成你的智慧。外在的东西很容易学。

智慧分好几个层次。对什么都看得开,放得下,是大智慧。但这说起来简单,做到很难。说到经典,《圆觉经》和《维摩诘经》必须读,甚至必须会背。因为这两部经是讲如何修行的,可以直接受用。

当你通过“见道”和“悟道”这两关后,才能进入“证道位”。何谓“证道”?证的究竟是什么道?上次讲过,刚成佛和久成佛的人是有很大差别的,刚考入大学的学生与大学毕业生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修道、悟道、证道在本质上也是有区别的。有的人大学毕业后还会继续进修深造,这和成佛后又去行菩萨道的道理是一样的。

当你安住在“证道”的果位上,你的身心会感受到何谓“不生不灭”,何谓“万物一体”,何谓“无缘大慈”,何谓“同体大悲”。往往在这个层次,很多人都会逗留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在这个阶段会有一种很深沉、很微细的“道悦”存在,你会以为自己功德圆满了。这时候,智慧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涌出,像火花一样天天迸发出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都是在这时候证到的。

如果这时候你未遇到善知识,你会以为自己功德圆满,大彻大悟了,不需要再修了,可以出去弘法,开山作祖了。古时候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坛经》中,荷泽神会见到六祖后,不礼不拜,能与六祖辩论,有问有答,看不出谁高谁低,分不出上下。六祖知道无法转化他,最后对他说:“你充其量只是个‘知解行者’。”后来有人称他为七祖。他在见地上勉强说得上圆满,但还有一个“道”未达到,什么道呢?就是“得道”。

悟道、证道、得道有什么区别呢?先讲证道。证道就相当于把果子摘到手里,只差往嘴里吃这一步。如果用明心见性和成佛来比喻,大家会更理解。明心——明白了果子,见性——看到了果子,成佛——已把果子摘到手,吃进嘴里。“悟道”是明白了果子,“证道”是摘到了果子,“得道”是吃到了果子。

你们会说,完成了前面的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悟道、证道、得道这七个层次,还不圆满吗?还不圆满,还有最后一步,必须再入红尘,把你吃到的果子分享给他人。这就叫“弘道”,也叫“扬道”。因为弘道的过程还是在修资粮、修加行,在整个修行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修资粮、修加行,只有如此才会功德圆满。只有在弘道的过程中,借助众生,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一位善知识的功德圆满,完全有赖于众生。我曾经说过,一位善知识就像一棵大树,众生就像土地和水。所以我说你们来到万行身边,不是万行成就了你们,而是你们成就了万行。实际上我天天抱着感激你们的心在做事。

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悟道、证道、得道、弘道(扬道),就是一个圆满的修道过程。最后再落到资粮道和加行道上,终身都不能放弃。

任劳任怨就是在修资粮,把八相成道都涵盖了。过去讲“万行门中不舍一法”,一点做善事的机会都不放弃。现在的众生都想做大事,小事都不放在眼里。小事都做不好,怎么能做大事?实际上大事都是由小事慢慢累积而成的。所谓的“功德圆满”不就是孜孜不倦地去行,日积月累,最终才达到的吗?

我是白天做寺庙的事,晚上做自心的事。修道不仅要把外在的事做好,更要把自己内心的事做好。

同类推荐
  •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是台湾学者郭永进先生经过真修实证以后的解经之作,通过很多幻灯片的生动演示,图文并茂地来诠释《心经》这部深奥经典的真正内涵。让很多人都能轻松读懂这部“无字天书”, 透过这些超越经典、超越文字的“心路”,直接指引大家去看到那活生生的生活,进而通过实证而渐入心灵自由的解脱之境。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即心是佛。佛心是什么?佛心就是佛的一切,或者说是佛的精神、要旨。佛心并不仅存于寺院中,更存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是佛心是放下,佛心是宽容,佛心是智慧,佛心是无欲,佛心是平常心,佛心是慈悲,佛心是力量,佛心是随缘。每一章下均设若干节内容,每一节下分“佛陀格言”、“佛学故事”、“佛心领悟”、“佛心慧语”、“佛林百科”等板块内容。本书通俗易懂,抛开了那些令平常人难以读懂的佛学理论,很好地阐释了“佛法本平常”这个主题,使读者可以无障碍地理解佛理、感受佛法。以一颗佛心去看待人间万相,怀一颗佛心去做人做事,你就是佛。
热门推荐
  • 政府权能场域论

    政府权能场域论

    政府权能场域是政府存在和政府权能发挥作用的基础,是政府权能获取与 维系的条件和前提,是引起政府权能运动的力量。研究政府权能场域是为了说明政府、政府权能与其所依存的场域基础之间的关联性。本书围绕政府权能及其与所依存的场域基础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政府权能场域的构成要素、型塑过程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当下中国政府权能及其运行所依存的场域问题。
  • 休夫小萌妻:老公不好惹

    休夫小萌妻:老公不好惹

    21世纪被逼婚怎么办?逃婚?NO,NO,NO,太老土了。休书一封那才叫霸气,特别是对象还是堂堂腾宇集团的总裁,沈悦欣表示她毫无愧疚,谁让老爸让她嫁给一个难以搞定的老男人。
  • William the Conqueror

    William the Conquer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组织的极限(当代西方经济学经典译丛)

    组织的极限(当代西方经济学经典译丛)

    高山上的隐居者可能看重温暖的衣服,总是被催逼着似的,用他能够找到的树叶、树皮或者兽皮来做衣服。然而,当许多人为满足他们的需求彼此竞争时,学会如何利用现存的可用资源变得愈发困难。诺贝尔奖获得者肯尼斯·阿罗用《组织的极限》分析了:人类为什么要以及怎么样来组织他们普普通通的生活,以此来克服对稀少资源的分配这个基本经济问题。
  • 宠冠六宫:本宫要退货

    宠冠六宫:本宫要退货

    赵莲穿越系列的第一部。赵莲:喂喂,某系统的客服吗?我要退货,我明明订购的是终生无忧穿越皇后套餐,为什么我却穿成了侍女啊?客服:接通中,您排在第九千九百九十九位,请稍后。赵莲:我靠,你们(……(……*……%&*()&……*&(*&%&*((……*赵莲:既然系统靠不住,又穿不回去,那就只好我手动变成皇后娘娘了。用我无敌的美貌……喂!为毛皇帝还这么丑啊!不行,我要退货啊。客服:接通中,您排在第九千九百九十九位,请稍后。
  • 绝美公主遇上腹黑恶少

    绝美公主遇上腹黑恶少

    她冷漠无情,她性格泼辣,她温柔体贴,真不知道她们怎么就成为了最好的朋友;他如一座冰山,从不接近女生,他换女人比换衣服还快,是典型的花心大萝卜,他的一个微笑都让女生晕倒,这三个人不知道是怎样成为一生一世的兄弟。在这6个人中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呢?男女主角身心干净,请大家放心观看,如有不懂,请加作者QQ号:2783457082
  • 仙奴崛起

    仙奴崛起

    一个修真大家族中的小仙奴沐青,靠着自己努力一步步成长,自己也一直对沐族忠心耿耿,但是一些事,让他一次次受到伤害,最终他与沐族决裂,成为天下公敌。。。。。。他的未来会怎样?玄天大世界里面有正道十大门派,有十大家族,有七大帝国,有各大妖族圣地,有魔族禁地,有鬼族,有四海龙族。。。。。。到底有多精彩?玄天大世界的佛门从何而来?它是正是邪?四大寺院来历又是哪般。。。。。。哪般?让整个天下的人、妖、魔、鬼、神闻风丧胆的十大令是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来历?给这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什么影响?这一切,都要你们去探索。。。。。。
  • 天罗帝国

    天罗帝国

    天罗帝国,一个强大和平繁荣而又昌盛的世界,一个来自于乡下的普通少年落风,暗暗的告诫自己,许下豪言:“要做就做最大的!”官道:万人之上,天罗之颠;商道:天下财富,尽在我手;武道:一手遮天,天下我有;黑道:掌控黑白,唯我独尊。
  • 霸道总裁:逗比妻

    霸道总裁:逗比妻

    黑道三姐和黑道四姐都是在同个校园里,她们其中有了爱情也有仇情,最后没个人都找到属于自己的白马王子。。
  • 蓝菲烟重生路

    蓝菲烟重生路

    从刀光剑影、战马嘶鸣的冷兵器时代穿越而来,前世的爱恨情仇并未随风飘逝。再无曾经引以为傲的身份,飞扬洒脱的性格也被现实磨砺的低调内敛,只有昔日的誓言依旧深藏心中,半点不曾忘记。没有强有力的家族背景,并不是长袖善舞、惊艳绝伦,最终的归宿也不会是金碧辉煌却埋骨无数的高大宫殿。年轻有为的总督、高傲的国王、争夺皇位的王子,哪一个才是记忆中生死相随的那个人?**************************作者因为生孩子,坐月子期间是设置的定时发稿,请大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