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告诉孙权,他无路可退,前方即便是万丈深渊,也必须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的往里跳才可以。
孙权听了鲁肃之言与已不谋而合,感慨不已道:“此诸人持议,皆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三国志-鲁肃传》)
鲁肃担心自己与孙权君臣二人顶不住投降派的压力,立即提议孙权把周瑜从鄱阳召回。(坚定信念容易,具体如何退敌,也非鲁肃所长。)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今安徽潜山)。《三国演义》中对周瑜的定义为“外事不决问周瑜”,他与孙策同年,情同手足。周瑜是个通音律的绝世美男子,唐人李端有《听筝》诗一首,其中有“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指弦”之句,专门形容怀春女子,为了得到帅哥周瑜的青睐,时不时地故意弹错琴弦。孙策殁后孙权继位,周瑜“将兵赴丧”帮助孙权很快稳定了局势。是执军界牛耳者。
军界鹰派人物周瑜从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急速赶回,他也表示了与鲁肃同样的态度。他更为孙权指点迷津——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曹操、刘备、孙权,及所有的汉末风云人物,又何尝不是汉贼?大家彼此、彼此!)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壮哉公瑾此言!)
——(《三国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
周瑜告诉孙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允许你走进我的世界,但不等于可以让你在我的世界里走来走去!
曹操既然不请自来,唯有兵来将挡,见招拆招好了。
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间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同上)
周瑜指出:曹军有后顾之忧,而且不习水战。天气寒冷,水土不服,战斗力低下。周瑜确实颇有韬略,三国周郎赤壁果然名不虚传!赞一个。
为了彻底打消孙权心底的恐曹症,周瑜继而为孙权仔细地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八十万,不过是曹操自己吹牛的数目,哪里会有那么多?众人不明就里,被表象所迷惑,便开和议,实在是愚不可及。曹军不过十余万疲兵,而且散处荆州各地。新收刘表降卒至多六七万人马,“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鲁肃的说辞只是从政治的角度去考虑,而周瑜是从军事战略的的角度对敌我双方的优劣之执做了详尽的剖析,更坚定了孙权抗操的决心。
孙权一扫连日来的阴霾,更是信心倍增。为了使主战与主和的部属统一认识,他立起身来拔刀斫前奏案,声色俱厉道:“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当天晚上,周瑜主动请缨,请孙权派遣自己率精兵五万人,前往夏口破敌。孙权抚(周瑜)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张昭字)、文表(秦松字,与张昭同为孙权部下幕僚)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同上)
大计已定,孙权不好意思地告诉周瑜:大敌当前,仓促之间“五万兵难卒合”,现在自己只能“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只好麻烦他和鲁肃、程普等率军先行,自己随后“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
见周瑜沉吟,孙权话锋一转激将道:“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三国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
孙权的话,一不小心戳穿了周瑜在众人面前所说的“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的大言。三万人马已经是孙权竭尽全力组织起来的武装了,此一去抗曹,江东孙权政权也是赢的输不得。
听孙权如此讲,周瑜也是热血澎湃。主忧臣辱,更何况孙权对自己兄事之。(此瑜兄不比寻常愚兄)现在他必须挺身而出,为孙权分忧才是。
《三国演义》一书为了突出诸葛亮多智的光辉形象,将周瑜的衔命出征的原因,故意写为诸葛亮计激周瑜,将曹植于建安十五年(208年)所作的《铜雀台赋》移花接木于建安十三年(中国人喜欢穿越,也是有光荣传统的)。并且将其中“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改写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曹操好色的名声在外,多扣个屎盆子正好可以一石二鸟的顺便埋汰一下周瑜。刀笔、刀笔,秀才杀人果然不用刀)
公元1082年,苏东坡贬谪黄州(今黄冈市黄州区),他置身疑似赤壁大战所余故垒,吊古伤怀,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其中有“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佳句。赤壁之战,34岁的周瑜与28岁的诸葛亮建立殊勋,正是风华正茂时候,而自叹荒废之身的苏轼在作此词之际已经是“华发早生”年近半百。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因为有了这样起伏跌宕的贬谪人生,才会成就了苏东坡传之千古不衰的绝唱。黄州赤壁也因此而被人称为“文赤壁”!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有如此佳构传世,夫复何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