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6100000005

第5章 庄周哲学的矛盾体系(1)

在庄子以前的中国社会中,迷信鬼神,崇拜上天,相信占卜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甲骨文中所记的便是殷人每事卜的各种活动记录。《周易》中的卦辞、爻辞,也是对当时现实生活中,这种迷信天地鬼神的宗教神学活动所做的解释。在这种神学唯心主义统治的哲学论坛中,虽然在西周末年,史伯也提出过:“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这样的认识,主张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以构造出世界万物。但在这种有形的天地万物之先又是什么?除了《老子》一书有简单的说明外,其他则无人自觉的、从哲学的角度去思考和探讨这个问题。

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宇宙的生成问题、人的认识能力问题、人是不是能得到正确的认识问题,以及人生的意义与社会历史应如何发展等问题的,应当说要首推庄子。当然庄子的哲学是在老子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在对这些问题研究的深刻性和明确性,以及内容的丰富与想象能力的高超方面,则是《老子》那种寓意式的诗篇赶不上的,现将庄子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分述于后。

由于《庄子》一书分为内、外、杂三个部分,从宋、元、明、清直到现在,许多学者都认为:内篇基本上是庄周本人所作,外篇、杂篇则为庄派学者对庄周所遗留下来的一些语录或内篇的思想,作进一步的注释和发挥。我们此次的研究,便是以《庄子》这部书为依据,把《庄子》一书,作为庄派学者的思想总结,以研究这个学派的这一思潮内容、特点和影响为中心。故我们的引文则不局限于内篇或外、杂篇。我们排除的只是那些不是出于先秦,或不是庄派思想的材料,而认为那些只要是反映了庄派哲学思想的材料,我们都加以引用。

§§§第一节 “道生万物”的无神论和“通天下一气”的科学观

在《知北游》中,庄子提出了一个在当时是十分尖锐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未有天地可知邪?”就是说:在当时人们已经认识了的金、木、水、火、土等现实的物质世界形成之先,是否还有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是不是可以使人知道。

庄子提出了这个问题后,在《齐物论》中,他自己又对这个问题作了这样的回答和探索,他说: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

《齐物论》

就是说:如果把现实的物质世界作为一个开始吧,那么产生它的根源,便应在这个开始的未开始前,甚至可以追寻到未开始的开始以前;如果认为世界产生于有或无吧,那么产生它的根源,便应追寻到没有“有”和没有“无”以前,甚至可以追寻到未有有和“未有无”之前,和再进一步追寻到未有有无的“未有有无”之前。那么就可以看到:将陷入究竟世界是真有、还是真无、这种使人无从知道的虚无深渊之中。这种虚无的深渊,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东西呢?庄子在《知北游》一文中,作出了这样明确的答复。他说:“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也。犹其有物也无已!”(《知北游》)

这就是说:产生有形的天地万物的东西是物吗?庄子回答说:不应该是“物”。因为产生“物”的,不能是“物”,“物”不能自己产生“自己”。假如说是“物”自己产生了自己,这个问题就会无止境地被追问下去,而且还会问到最后的根源上去。这个最后的根源是什么呢?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德经》二十五章)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上,四十二章)把“道”作为天地万物产生的最后根源这条认识路线。但是庄子又不是对老子的“道”直接的简单继承,而是作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他所说的“道”,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他说: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狶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大宗师》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情”是实在,“信”是真实可信。全句是说:“道”是真实可信的,是客观存在着的一个东西,但是这个东西又是以无为体,没有任何形状的。它 “可传而不可受”,“受”与授通。“得”即心得。是说“道”这个东西,因为它是“有情、有信”的,故可以流传和领会,但它又是“无为无形”的,所以又既不能以目见,而又不能用手将它交给他人。

“自本自根”,“本”与“根”是指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基础和条件,但“道”却是自己产生的自己。它是:

“自古以固存”,“固存”即本来便存在着的。“自古以固存”,是说在未有天地万物以前,“道”本来便存在着。

“神鬼神帝,生天生地”,“神”即神灵。“帝”即上帝。全句是说:“道”,它不仅产生了天地万物,而且使鬼神和上帝都变得灵验起来。在这里庄子用“道”来否定了殷周时期那种有意志有人格的宗教神学,应该说是具有无神论思想的。但是他的这种“道”,又是一种更精巧的、创造天地万物的虚无之神。它在“太极之先”、“六极之下”,“太极”即最大的极限。“之先”即在上。“六极”即东、西、南、北四方,再加上与下,六个方位的极限。全句是说:“道”在最大的极限之上,但它不自以为高。在东、西、南、北、上、下这六个方位的极限之下,它并不自以为深。

“稀韦氏得之,得挈天地”,“稀(xī希)韦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挈”(qiè窃)即提举。全句是说:稀韦氏这个人,由于他得到了大道,所以才使他能开天辟地。可能指传说中的盘古王。

“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戏”(羲xī希),伏戏氏,传说中开创畜牧时代的帝王。“袭”即合。“气母”据刘武《庄子集解补正》中说:“《则阳》篇云:阴阳、气之大,则气母者,即阴阳。”这句是说:伏戏氏由于得着了“道”,才使他能调和阴阳,使草木茂盛,牧畜兴旺。

“斗维”即北斗星。“不忒”,“忒”(tè特)即差错。“不忒”是说:北斗星它带着群星运行,不会离开轨道。

“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堪坏”(pēi胚)即昆仑山神。“袭”即居位其中。全句是说:堪坏由于得着了“道”,故使他成为昆仑山的山神,而居于此山之中。

“冯夷”即河神。

“肩吾”即泰山神。

“黄帝得之,以登云天”,“登云天”即乘云上天。传说:轩辕黄帝在首山采铜,在荆山铸鼎。鼎成,有飞龙垂首在鼎上迎接黄帝,于是黄帝和臣妾七十二人,乘云升天,成仙而去。

“颛顼”即北帝,古代五帝之一,又称高阳氏。“玄宫”即北帝颛顼所居的宫殿。

“禺强”,居住在北方的北海水神。

“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西王母”,神名,传说甚多。《山海经》、《汉武内传》等书都有记载,据成疏,是:“少广,西极山名也。王母,太阴之精也,豹尾、虎首,善笑。舜时,王母遣使献玉杯。汉武帝时,献青桃。颜容若十六七岁女子,其貌端正,常坐西方少广之山,不复生死,故莫知其终也。”这种汉代的传说与本文符合。全句是说:西王母由于得着了“道”,所以她坐于少广山上,不生不死,长生不老。

“彭祖”古代的长寿者,说他从上古虞舜的时候,活到“五伯”时,即: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等人的春秋时期。

“傅说”(yuè悦)传说是殷代的贤臣,任殷高宗武丁的丞相。他死后精神升天,乘骑于东维和箕尾两星之间,与众星并列。

在这一段引文中,庄子从时间、空间和功能各方面,对他的“道”作出了说明。他认为:从时间上来看,“道”是无始无终的,它不同于具体的“物”;从空间上来看,它既“无形无声”又无限大,现实的客观物质世界无法与它比拟;从功能上来看,它产生于天地万物,又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使万物各具有其特性,奥妙无穷,无所不能。这一段引文,是庄子论他的“道”的性质比较集中的一段。从引文中,我们可以看到:“道”是有情有信“即真实可信,而又客观存在着的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它与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和山川草木,以及社会中的帝王将相与普通人物,都是密切联系着的。而且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各种人物,正是由于得着了“道”,他们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但是“道”又是“无为无形”、“自本自根”、“生天生地”、“自古以固存”的。就是说:它是产生天地万物这个物质世界的最后根源,正如老子所说的“为天下母”一样,可是这个产生天地万物的“道”,它本身并不能够是物质,因为按庄子的逻辑看来,“物物者”只应该是“非物”而不能是“物”。坚持用非物质的“道”,作为产生物质世界唯一根源的这种思想,庄子还在其他许多地方,反复地、明确地说过。如他说:“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知北游》)

就是说:有形的东西,生于无形;精神性的东西,来源于“道”,物质性的形体,应由非物质性的精神所产生。万物则是由有形的物质世界,不断地发生、发展变化而来的。庄子有时还把天、地、万物这个唯一的产生根源,叫做“天门”。他说:“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庚桑楚》)所以在庄子的哲学中,作为最高范畴的“道”,其本质就是“无有”。

这种以“无有”为本质的“道”,如何产生天地万物呢?庄子则提出了一个由“泰初的无”,到混沌的“一”;再由这个“一”从无形中,分化出有形的天地万物,而万物中的人,又能通过自我的心性修养,从“有”到“无有”的“道”中去,庄子他既把“道”作为天地万物的出发点,最后又把“道”作为天地万物的归宿,这就是他所构造的一幅宇宙生成图。他对他的这幅宇宙生成图,还作了如下的说明。庄子说: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同乃虚,虚乃大。合喙鸣;喙鸣合,与天地为合。

《天地》

在这里的“德”,不是指人的品德或德性,而是指人和万物所得到的“道”。“命”不是指命运,而是说:万物由于得着了“道”,才产生出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的生物整体,然后在宇宙中出现了生命。“形”指万物的形体;“神”指精神;“性”指特性。“各有仪则,谓之性”,则是说由万物各具有不同的生理结构和形式,因而便各具有不同的特性。“同乃虚”指同于泰初的无,就进入了虚无的境界。“合喙鸣”,喙是鸟兽的嘴。指进入“道”的无为之境,就像鸟兽自然的鸣叫一样。这样恢复“泰初”之无,达到天地万物一体了。从整段原文来看,庄子在这里描绘出的是一幅:由泰初无有的“道”,产生着一个有形的万物,而又回到了以“无有”为本的“道”中去,所以“道”→“物”→“道”或者无→有→无这种形式,是庄子的一幅宇宙生成图。有的同志认为:庄子的道是“无有无”——绝对的“无”,它既不能生与“有”对立的“无”,也不能生“有”,它也不是“无”和“有”的统一。它是绝对地排斥任何意义的“有”和“无”的对立,在这种意义上它绝对地超越于“有”和“无”之上。庄子的“无有无”是针对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四十章)而讲的,是对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上四十二章)的宇宙生长过程的否定。在庄子看来世界上天地万物的产生,并没有什么先后次序,“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我”并不是在天地万物产生以后才产生的,而是与天地万物同时产生的,并且复通为一的。(韩强:《试论庄子哲学体系的三个基本范畴》,《哲学研究》1980年8期,第54页)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与庄子自己所说的“道”是“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这种说法相违背的。庄子的宇宙生成图式,不是对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否定,而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他是将老子这种诗一样的简单格言,发展成为有较详的说明的议论文字,并且在他这幅宇宙生成图式中,还接受了当时唯物主义者“气”的无神论思想。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不是说天地与我同时产生,万物与我完全一样,这种看法是与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常识相违背的。河中的鱼与庄子不一样,衣服与庄子也不一样。先有洪荒之世然后才有人类,这是当时人们所熟知的历史常识,庄周是一个博学者,他不可能荒唐到这种地步。庄子所说的“天地与我并生”,是指人与天地都是由于得着了“道”,从“道”这个“无有”中产生出来的,所以叫“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也是从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出发,夸大相对性,否认了客观事物的大小、美丑、好坏等质的差别,从事物的不断发展转化这一点而说的,就是说“以道观之,复通为一”,并不是说真实的客观事物与人完全一样,所以庄子的宇宙生成图式,应该是:从以无为本质无形的“道”,产生出有形的天地万物这个物质世界,这个有形的物质世界,经过发展变化,最后又将归于以无为体的无形的“道”之中。

庄子的宇宙生成图式,不是简单地重复老子的论调,而是吸取了当时一些唯物主义和生物学的思想,来丰富了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在《至乐》篇中,在主张“道”生万物的前提下,还探讨了生命的起源问题。他说:

种有几?得水则为继,得水土之际则为蛙之衣,生于陵屯则为陵舄,陵舄得郁栖则为乌足,乌足之根为蛴螬,其叶为胡蝶。胡蝶胥也化而为虫,生于灶下,其状若脱,其名为鸲掇。鸲掇千日为鸟,其名为干余骨。干余骨之沫为斯弥,斯弥为食醯。颐辂生乎食醯,黄生乎九猷,瞀芮生乎腐蠸,羊奚比乎不笋,久竹生青宁,青宁生程,程生马,马生人,人又反入于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至乐》

在这里的“几”,是指微,是说种子有微妙之处, 同继,指水绵,是说种子得到了水的滋润,就生长出水绵一类的苔藓物来。“”是蚌类。“蛙之衣”指生在水里的遮着的蛙蚌之类与浮萍、水藻等植物。“陵屯”指土堆。“陵舄”即车前草。“郁栖”指粪土。“乌足”是车前草、泽泻的变种。“蛴螬”指土蚕、金龟子的幼虫。“鸲掇”指甲虫(干余骨)的幼虫。“食醯”,醋,食物放久了便发酸如醋。“颐辂”指在酸湿的东西中滋生出来的小虫。“瞀芮”是小蚊虫。“蠸”是野猪。“羊奚”可能指竹菰,它生在腐朽的竹节上。“不笋 ”指不生笋的竹。“程”指豹子,古代秦人的叫法。“马”是“为”字,据《说文》说:“为,母猴也。”“马生人”可能认为从猴子近似人,猜测到人是由猴子进化来的。“反入于机”指万物从微妙中变化出来,人死以后,又回到那微妙的境界中去。庄子所描绘的这个生命的发生、发展过程,当然许多不符合于现代的科学事实。但是他根据当时中国人民认识所达到的程度,再加以哲学家的抽象思维能力的想象,认为生物的发展,是先有水中苔藓一类的植物,再逐次出现了动物界的虫类,然后再由低级的虫类,发展到高等的动物,最后才出现了人类。这些根据一定事实的猜测,还是有合理之处的,这个过程,基本上符合科学的事实。他用“道”生万物的观点,来否定了上帝创造人类和宇宙,从这一方面来说,庄子的宇宙观,是具有无神论倾向的。

同类推荐
  • 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

    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

    这是一本让你时刻保持大脑清醒的逻辑入门书,适合每一位普通读者。书中以小故事为线索,从概念、命题、规律、推理、论证、判断等方面讲述逻辑的基础知识,所涉及的故事,许多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们或诙谐或滑稽或幽默,揭示出逻辑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让你在轻松愉快中了解逻辑的真实本质,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启发我们像哲学家一样,去解决常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 读懂中国智慧

    读懂中国智慧

    中国智慧本质上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只有身心渗透了这种文化,才能成为真正的大谋略家、大智慧家。在本书中,人大教授、通俗历史畅销书作家冷成金用独特的“以智论史,以史说智”的手法,博采史实,剥开传统文化内核,详实生动地向今人阐释了中国智慧的六个主要组成部分:最深刻的儒家智慧,从征服人心入手,谋圣而不谋智;最圆融的道家智慧,通过“不争”,以心智王天下;最超脱的佛家智慧,在面对在世与超世、做人与成佛、求佛与求己中选择追求内在本心。
  • 厚黑学

    厚黑学

    作为闻名于世的学府,哈佛大学培养了许多名人,他们中有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美国总统以及各行各业的职业精英。哈佛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关键不在于它传授给学子们多少知识和智慧,而在于它教授给人非凡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和方式是能锻炼出来的。《哈佛学生最爱玩的逻辑思维游戏(精选版)》精选了哈佛学生历年来最热衷的逻辑思维游戏,这些题目不仅设置巧妙,提供了快速拓宽思维广度、挖掘逻辑潜能的方法,而且绝对好玩,让你越玩越有趣!越玩越入迷!越玩越聪明!
  • 厚黑学(全本珍藏版)

    厚黑学(全本珍藏版)

    足本珍藏,尽得“厚黑”精髓。识此术如手握尖矛厚盾,进可拓土,退可守成《厚黑学》被誉为“民国第一奇书”,近年来更被视为一部不可多得的“成功学”巨著。“厚黑”者,犹“矛盾”也,其本身并无善恶,不过视操于何人之手而已。只要用之以正道,自可为一己谋成功,为大众谋福利。独家奉送张默生著《厚黑教主传》,还原“厚黑教主”本来面目。此版本《厚黑学》不仅包含了李宗吾全部的“厚黑学”著作,更独家奉送李宗吾挚友张默生所著《厚黑教主传》一书,为读者拨开重重“厚黑”迷雾,还原“厚黑教主”本来面目。
  •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跟黑格尔学人生哲学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跟黑格尔学人生哲学

    从不同的角度解读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剖析透彻,逻辑清晰,论证翔实,旨在采撷黑格尔哲学中关于人生探索的思想精粹。本书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论述力求深入浅出,结合各种小故事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使得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避免晦涩的理论灌输和道德说教,增强图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让读者对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有全面的了解,给读者以生活中的智慧和哲学上的启迪,让先贤的智慧成为照耀我们前行的灯光。
热门推荐
  • 追世沙河:谁要的长生

    追世沙河:谁要的长生

    古老的村庄,夜色突显异象。整个沉睡的村民梦中一幅诡异的画拉开帷幕,一夜之间变化,河底一粒沙子,从乱象中得以醒来。生生世世,挣脱不开的宿命。多雨成为他人的棋子,而且,是最早便被放下的那位。沉浮之间,慢慢的走出了属于她的活,见到了那位下棋之人。
  • 不告而别

    不告而别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不一样的故事,谨以此文,记录故事,聊表追忆。
  • 重生之妖妃天下

    重生之妖妃天下

    她是沧月国史上最歹毒狠辣的妃子。传说,她曾将一国皇后砍去双脚,挖去双眼,做成人彘,摆在她的寝宫前,供人观赏。传说,她曾将和硕固伦公主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她扔进万蛇坑。传说中,皇帝最后将此女扶上皇后之位,却在数个日夜后,她在偌大的皇宫里失去了踪影。她携带着千年的恨意而来,前一世,她是千年修行的白狐,却最终葬身在自己所爱之人手里。她被剥皮,被挖心,千年修为所化的内丹也被那人夺去,最后却被世人以妖孽之名焚烧至死!她舍去永世轮回,终于换得一个重生的机会。这一世,她以皇帝宠妃之名,发誓要那人尝尽世间所有的苦痛,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她是名倾天下的一代妖妃,祸水之名响彻整个天下。
  • 仙枝玉叶

    仙枝玉叶

    墨染本是上古物种中修炼最废材的草植类,好不容易修得灵识却被六十四天大雨淋成先天残废。这也就算了,事业不成咱转战爱情。天界白及神君端的是伊人如玉,仙姿卓越。可惜小草迈着短腿扑哧扑哧在后面追了七万年,愣是没追上,要是还是废材也就算了,可咱是盘古大神内定的女儿,天生具有幸运之力的苜樎草,论着辈分,这神君都要叫咱一声,姑姑。这样倒霉的运气,中指指天,你玩我呢吧,天道。天道咪咪眼道,情劫。成,咱就清心寡欲,种种田过过小日子,哪知身后的一堆桃花不肯将就。掐指一算,老身已八万岁有余,就快步入大龄剩女之列,来来来,排成队,老身看着这魔界储君俊朗痴情,倒是不错,得,留下来给盘古大神作女婿····
  • 秦时明月之萧瑟纵横

    秦时明月之萧瑟纵横

    他张扬却懂得训良,腹黑,样貌潇洒书生,又是无情剑客,机智聪明,他常常一身黑衣夜行,也不知道,在那无尽的黑暗,流了多少血,忍了多少泪。才华横溢,计策万千。又舞一剑凌虚,幻化漠变,素色剑鞘,青黑夜袍,似如隐者疾走,匿藏武功,深不可测。
  • 爱情麻辣汤

    爱情麻辣汤

    她吃不吃摊上的麻辣汤,关他什么事啊?管得未免也太宽了吧!人长得帅又怎么样啊?啰嗦最吓人的好不好!哎!既然她喜欢吃麻辣汤,那就先泡到手再说吧,然后再让她慢慢改吧………
  • 我的男友是涩鬼

    我的男友是涩鬼

    我叫江小艾,一名普通的女大学生,平时总爱犯点二。在学校里我主修的是考古专业下的田野考古学,正是出于对古史的这份热情,我对它里面的任何事都充满着无尽的好奇。一方面,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家私人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本古人的传记…之后我便像是发了疯一样的爱上这本传记!!另一方面,由于我在这门课上突出的表现,学校决定派我参加一只专家考古队的发掘工作,那是一座宋代的大型贵族古墓……
  • 王爷,妃我很拽

    王爷,妃我很拽

    日子总会在无言中渐声远去,所有的都回不到最初的模样。若将所有的途径和过往写在岁月素白的笺,终会发现,一些念,静置在心底深处。虽然光阴悠长,却简静安暖。折叠如蝶的记忆,在时光里会开出一朵花的模样,明媚一心窗的风景,在指尖袅袅生香。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某一天你我暮年,静坐庭前,赏花落,笑谈浮生流年。今夕隔世百年一眼,相携而过,才知姹紫嫣红早已看遍。执子素手,与子偕老,不求永生永世,但求与尔相携今生今世。从今至古,吾只为尔来。
  • 善行决定做人

    善行决定做人

    本书以犀利而又睿智的笔调向我们揭示了人生的目标、生活的目的、生命的服从、生活的激情、生命的力量、良心的自由、信仰的伟大等人生的真谛,把上苍赋予我们的脆弱的自然生命塑造并升华成为具有高贵品格和坚强意志的精神生命。
  • 傻丫头的妖孽校草

    傻丫头的妖孽校草

    『欢迎大家加入艾霏的读者群,喜欢的可以加哦!新群号:186295009。此文为先甜后虐文,欢迎跳坑。』白初羽一个人在那里自言语:“都怪伊芊芊,不早叫醒我!害我第一天入学就迟到,害我被老师罚写检讨,又要打扫这么大的场地……”一边埋怨着好友,一边拿着扫把出气!“啊!”不知道是疼痛地叫了一声。等白初羽清醒过来,才发现手中的扫把不知在何时飞了。听到吃痛的声音,连忙顺着声跑去:“学长,你没事吧!”用双手扶起被自咂到头的男同学,心里害怕他有个好歹。又问:“你……你,你没,没事吧?要不要我送你去校医那里……”突然抬头一看,见他玩魅诡异的笑容,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