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87

渔樵闲话录

状态:完结作者:苏轼
0000.6万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本书标签
最新章节
第3章 下篇(2020-02-15 23:24:42)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秦艽

    秦艽

    她是小小侍女,曾经也是声震朝野的将军。他本是太子,如今却只做了王爷,在医馆行医。那日洛河相遇,展开了他们的故事,
  • 星河之主

    星河之主

    星幻大陆,一个神奇的世界,在这里没有修真和魔法,只有吞噬宇宙能量成就一代武者。故事的主角陈浩天从一个被人骂的笨蛋,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走上武者道路,统一大陆,建立宇宙国,保护住人类的传承,最终成就一代星河之主。不一样的奇遇,一样的精彩,看陈浩天如何达到那传说中的境界。
  • 昆虫记:高明的杀手(第1卷)

    昆虫记:高明的杀手(第1卷)

    《昆虫记》是一部涵跨文学与科学领域的经典巨著,百余年来一直誉满全球。本套全译插图珍藏本在最大限度重现《昆虫记》原著全貌的同时兼顾原著的文学性、可读性,特别插入了近1800幅手绘图以及精准的图说,力求将一个完整美妙的《昆虫记》奉献给读者。相信这一切精心的编辑将带给您无与伦比的阅读体验。《昆虫记》卷一于1878年发行,在这一卷中法布尔以平实、幽默的语言记录了推粪球的圣甲虫、捕食吉丁的节腹泥蜂以及黄翅飞蝗泥蜂等一系列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讲解了它们有趣的生活习性、高超的本能……宛如一曲奏响在美丽田野中的昆虫之歌。
  • 超级修真邪少

    超级修真邪少

    地球散修叶天,意外重生到一个以武为尊的时代。什么!这里灵气稀薄,不适合修行,没事,老子会炼丹,把灵药当成糖豆吃。什么!这里武技稀缺,不适合散修,没事,老子会法诀,天级武技信手拈来。什么!这里美女很少,不适合男人,没事,老子会修真,大把的美女等着我抢。于是,某人纵横花都的彪悍人生路,由此开始…….清洁虚构,请勿模仿
  • 一生必读的名家小品(当代学生经典必读)

    一生必读的名家小品(当代学生经典必读)

    当今世界是个知识爆炸、信息泛滥的时代。电视、网络、报刊传播媒体 填满现代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今天的中学生,可以花在课外阅读的时间是 越来越少,而读书、读优秀的作品、读名家的经典作品,是青少年成才的一 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将来,读书作为一种更主动、 更理想、更有利于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而获得知识的方式,都不曾改变,也 不会改变。读书塑造人的品德,读书陶冶人的理想,读书培养人的情操,读书使 人成才、使人获得力量。读书成就了历史的所有的伟大人物,也成就了当代 世界的亿万富豪、政治...
  • 香格里拉的灵魂

    香格里拉的灵魂

    柴米,非知名大学毕业生,飘荡职场8年,从“南漂”寻梦小白领迅速蜕变为追名逐利的“兰村第五豺”,却又因为父亲的突然病逝断然放弃一切,决意不再纠结,回归本心,活出真实的自己。
  • 至尊魔妃:一世难求

    至尊魔妃:一世难求

    她被家暴,闹离婚无奈之下,被迫找到了父皇,离婚后,她再也不是处处受人尊重的三王妃了,只能找到魔界太子,求他助她一臂之力,却闯了祸.....
  • 古虹城外是虹都

    古虹城外是虹都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面临大学毕业的程雨辰本以为能分配到大城市工作,却阴差阳错地被分到一个偏僻的荒湖里,眼见一桩桩怪事令他不可思议……这是一部集教育、科技、爱情、旅游和幽默为一体的长篇小说。小说以程雨辰的工作经历为主线,通过对小麦稀播试验和皖北科技第一案“错父案”,及研究生肖晓林与旅社服务员吉静春等几对年青人爱情传奇经历描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现代青年和科技人员乐于奉献,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爱情观,历经磨难,取得较大成效的故事。全篇生动刻画了程雨辰、雷鹤鸣、高大法等一批幽默人物,栩栩如生,令人捧腹,加之200余首原创诗词、歌谣点缀,构成一幅绚丽的画卷……
  • 仙魔生死界

    仙魔生死界

    神界与阿修罗界大战,被好友姐姐背叛,即将陨落之际,忽然天地轮转,审判之星被遮掩,一线生机出现,李轩辕的一丝神魂进入凡间,来到物是人非的凡间,失去记忆,懵懂无知的修行,记忆召回的难以接受,“为什么?”李轩辕愤怒抬头,看向苍天,“我要报仇,踏平十二重天!”光怪陆离的凡间,荒诞不羁的情节,无所安放的心,一切都从头开始了!
  •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1999)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1999)

    郑万鹏所著的这本文学史,并不着意于“全面”,也不像别的著作那样特别看重历史分期,而是注意择取在当代文学的五十年发展中的那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文学事件和文学环节,予以评述。例如本书很重视“建国文学”的研究,提出了“建国文学思潮”的概念(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不无可商榷之处),并对此进行了饶有新意的概括,指出这些作品“表现出历史的整体感,表现了饱经动荡与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于稳定局面的衷心欢迎”。像这样的立论和判断,本书多有展示,正是作者学术勇气的证明。